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绥阳县2005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绥阳县2005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绥阳县2005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2月18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绥阳县财政局局长 叶汝魁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绥阳县2005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全县和县本级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财政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增收节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财政工作主线,认真组织实施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方案,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年终财政决算反映,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405万元,为年度预算9,225万元的112.79%,超收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49%,增收447万元。各征收部门的完成情况是:国税系统完成4,046万元,为年预算3,000万元的134.87%,超收1,046万元,同比增长19.43%,增收658万元;地税系统完成3,073万元,为年预算3,100万元的99.12%,减收27万元,同比增长1.42%,增收43万元;财政系系统完成3,286万元,为年预算3,125万元的105.15%,超收161万元,同比下降7.18%,减收254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01万元,为年度预算6,300万元的103.19%,超收201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增收201万元;为市政府考核任务6,500万元的100%。各征收系统的完成情况是:国税系统完成426万元,为年预算375万元的113.73%,超收51万元,同比增长15.80%,增收58万元;地税系统完成2,820万元,为年预算2,800万元的100.71%,超收20万元,同比增长17.26%,增收415万元;财政系统完成3,255万元,为预算3,125万元的104.16%,超收130万元,同比下降7.71%,减收272万元。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519万元,为年度预算31,584万元(调整预算26,674万元,上级专款4,910万元)的99.79%,比上年增长17.81%,增加4,766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为31,834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净结余315万元。

县本级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5万元,为年度预算 2,992万元的92.41%,短收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29%,增收504万元;县本级支出完成27,388万元,为年预算27,453万元(含专款和镇乡上划教育、公安、畜牧、国土、财政、林业、卫生等支出)的99.76%,比上年增长16.30%,增加3,839万元。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县本级可用财力为27,546万元,收支相抵,财政结余158万元。

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具体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完成1,431万元,为预算的85.89%,短收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31%,增收190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426万元,为预算的113.60%,超收51万元。

2、烤烟特产税完成123万元,为预算的100.82%,增收1万元;同比下降38.5%,短收77万元;

3、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完成756万元,为预算的92.42%,短收62万元;同比下降5.62%,短收45万元;

4、专项收入完成144万元,为预算的144.00%,增收44万元,同比增长73.49%,增收61万元;

5、其他收入完成311万元,为预算的112.27%,增收34万元,同比增长67.20%,增收125万元。

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具体项目完成情况是:

1、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完成4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15.09%,减少8万元;

2、科技三项费完成133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7.11%,增加36万元;

3、农业支出完成1,894万元,为预算的99.95%,比上年下降13.63%,减少299万元;

4、林业支出完成691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2%,减少15万元;

5、水利和气象支出完成296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1.69%,减少82万元;

6、工交事业费完成218万元,为预算的100 %,比上年增长15.96%,增加30万元;

7、文广事业费完成1,029万元,为预算的100 %,比上年增长8.20%,增加 78万元;

8、教育事业费完成 9,207万元,为预算的99.76%,比上年增长32.04%,增加 2,234万元;

9、科学事业费完成4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2.35%,增加11万元;

10、卫生事业费完成1,218万元,为预算的99.92%,比上年增长23.03%,增加228万元;

11、其他部门事业费完成80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6.09%,增加112万元;

12、抚恤社救支出完成86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1.70%,增加207万元;

13、社会保障支出完成48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19%,增加98万元;

14、行政管理费完成2,77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3.39%,增加526万元;

15、公检法支出完成1,68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6.56%,增加239万元;

16、城市维护费完成800万元,为预算的98.77%,比上年增长27.39%,增加172万元;

17、政策性补贴支出完成2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20.00%,减少5万元;

18、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完成1,234万元,为预算的98.41%,比上年增加75.28%,增加530万元;

19、专项支出完成256万元,为预算的95.88%,比上年增长2.40%,增加6万元;

20、其他支出完成3,69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6.67%,增加777万元;

2005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集中表现在:一是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克服全面免征农业税、停止征收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落实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管手段改革等政策性减收困难,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实绩增长4.49%,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实绩增长3.19%,剔除全面免征农业税的政策性减收因素,分别实际增长13.99%和18.85%;增值税在完成政策性退税867万元后,实现了“净上划基数”稳定增长;二是认真对接财政政策。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将地方财政收入控制在市委、市政府的调控目标以内,着力提高收入质量,为有效对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促进我县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全面免征农业税,宣告中国几千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粮食直补、杂稻直补、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充分体现了“多予不取”的惠民政策;四是财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全县财政支出31,519万元,其中工资性支出15,143万元,占48.04%,干部职工工资收入人均增加2,713元;机构运转和经济社会事业投入16,376万元,占51.96%,比上年增加1,878万元;五是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六是积极消化政府负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在2002年至2004年通过本级预算安排消化政府负债4,407万元的基础上,2005年安排预算1,460万元消化历史欠帐,财政运行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七是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进一步规范;“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6年1月份乡镇资金收付可以上网运行;八是逐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积极探索农村公共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的实现途径,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了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税收征管,圆满完成收入任务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法规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从严查处偷、逃、抗税行为,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二是加强对畜牧、煤炭和所得税、营业税、烤烟特产税等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监管,努力增加税收收入,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三是加强征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行文明办税;四是强化任务考核,以组织收入为核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强化预算执行,加强支出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供应。坚持拨款按预算、追加按程序,着力杜绝无预算拨款;二是严格执行转移支付政策。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集中用于基本工资发放、增加干部职工津贴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落实“三奖一补”政策情况顺利通过全国性检查,政策落实到位,上报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真实可靠;三是稳定增加干部职工收入。近年来县政府始终致力于稳定增加干部职工收入。2005年人均工资收入比上年增加2,713元,比2000年增加7,771元,增幅为110.55%。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地方津贴处于全市中的水平;四是始终坚持“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我们制定县级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坚持“借得来、还得起、讲效益”的基本原则,重大项目坚持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积极做好偿债准备,按时归还到期债务。2005年县本级预算内偿债1,460元,2002至2004年县本级累计偿债4407万元。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财政运行环境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县级财政开始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三)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一是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两年多来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银行账户管理与收支行为更加规范,资金拨付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行为不断规范,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打造了良好的运行平台。

二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严格执行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停止征收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继续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和杂稻补贴。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兑现粮食直补资金140万元,受益农户10.47万户,受益人数42.71万人;兑现杂稻直补资金91.4万元,受益农户10.15万户。把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不折不扣地送进千家万户。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们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方案的编制,前期工作按计划推进,其中“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已经完成计算机网络建设,从2006年1月起乡镇级资金收付全面上网运行。

四是加强 “非转经”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6月,县政府成立国有资产清理工作组,对全县公房、行政事业单位门面房进行全面清查。清理登记面积13.7万平方米,土地29万平方米,受托管理资产5.4万平方米,为加强国有资产非转经管理摸清了家底。

(四)强化财政监管,规范财经秩序

一是加强会计基础规范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大力宣传贯彻《会计法》,组织开展《会计法》执法大检查;二是抓制度建设。规范全县乡镇财务管理。充分运用财务检查成果,对乡镇预算编制、财政从业人员规范、乡镇政府负债做出专项规定,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收支脱钩试点。在全县公安系统推行收支脱钩试点工作,其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其支出由财政全额保障,取消与收入挂钩的返还和奖励;四是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治理乱收费。全面开展票据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票据领用、缴销制度,从源头遏制涉农“三乱”。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缺乏工业项目支撑,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三产发展滞后,地方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二是财政依存度高,自我发展能力弱。2005年可用财力中,转移支付为24,387万元,占76.61%,由于受用途规定的限制,县财政缺乏支持经济发展的自主能力;三是财政公共职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难以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坚持从源头抓起的财政工作方针,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公共财政理论,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公共保障力度;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县乡财政协调发展;转变财政职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统筹安排,精心部署,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收入预算安排坚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对接国家财政政策,服从于“十一五”规划和积极可靠的原则;支出预算安排坚持有序原则,足额安排干部职工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优先安排农村社会保障、农业、教育、计划生育投入;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适当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据此,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1,80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1%,增加1,395万元。各征收单位的任务是:国税系统4,700万元,同比增长16.16%,增加654万元;地税系统3,800万元,同比增长23.66%,增加727万元;财政系统3,300万元,同比增长0.4%,增加14万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7,300万元,同比增长12.29%,增加799万元。各征收单位的任务是:国税系统增值税525万元,同比增长23.24%,增加99万元;地税系统3,500万元,同比增长24.11%,增加680万元。其中煤炭420万元、畜牧180万元分别由地税局委托乡企局和畜牧局负责组织征收;财政系统3,275万元,同比增长0.65%,增加20万元。

全县支出预算安排26,149万元,同比(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同)增加3,723万元,增长16.60%;其中:人员经费16,405万元,同比增加1,958万元,增长13.55%;公务费1,472万元,同比增加268万元,增长22.26%;专项经费7,584万元,同比增加1,163万元,增长18.11%;总预备费688万元,占支出的2.70%,同比增加334万元,增长94.35%。各镇乡财政预算经人代会审议批准后,全县汇总财政收支预算会发生变化,届时将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帐,全县可用财力为26,15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00万元,税收返还1,042万元,以奖代补4,497万元,增加工资补助5,239万元,“三费一补”补助2,165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3,609万元,所得税返还202万元,结算补助268万元,“三奖一补”补助1,745万元,上年结余315万元,专项上解30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2006年县本级地方收入预算安排3,666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32.59%,增加901万元。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税收返还1,042万元、以奖代补4,497万元、增加工资补助5,239万元、“三费一补”补助2,165万元、海尔财力划转73万元、税改转移支付2,354万元、所得税返还202万元、结算补助238万元、“三奖一补”补助1,745万元、上年结余158万元、镇乡上解收入1,229万元、减去专项上解300万元,当年县本级可用财力为22,308万元。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2,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36%,增加2,628万元。收支相抵,保持平衡。2006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2,159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同)增长50.87%,增加728万元。其中地方工商税1,634万元,比上年增长65.59%,增加 629万元;增值税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24%,增加99万元;

2、烤烟特产税120万元,比上年下降2.44%,减少3万元;

3、契税12万元,比上年增加12万元;

4、行政性收费115万元,比上年下降65.88 %,减少222万元;

5、罚没收入380万元,比上年下降9.31%,减少39万元;

6、其他收入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增加90万元;

7、国资收益600万元, 比上年增长113.52%,增加319万元;

8、专项收入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1%,增加16万元;

2006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具体项目安排情况是:

1、科技三项费148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同)增长11.28%,增加15万元;

2、农业支出1,222万元,比上年增长53.13%,增加424万元;

3、林业支出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9.96%,增加81万元;

4、水利和气象支出182万元,比上年增长44.20%,增加56万元;

5、工交事业费148万元,比上年增长41.36%,增加43万元;

6、文广事业费528万元,比上年下降19.69%,减少129万元;

7、教育事业费9,115万元,比上年增长28.20%,增加2,005万元;

8、科学事业费42万元,比上年增长49.40%,增加12万元;

9、医疗卫生支出1,259万元,比上年增长24.11%,增加245万元;

10、其他部门事业费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0.04%,增加160万元;

11、抚恤社救支出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56%,增加190万元;

12、行政管理费2,2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5%,增加314万元;

13、公检法支出1,2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27%,增加325万元(落实“公安计费保障机制”和推行“收支脱钩”);

14、城市维护费605万元,比上年下降11.01%,减少75万元;

15、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559万元,比上年下降6.83%,减少41万元;

16、专项支出134万元,比上年增长0.75%,增加1万元;

17、其他支出2,693万元,比上年下降33.03%,减少1,328万元;

18、社会保障支出1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86%,增加30万元;

19、总预备费600万元,占支出的2.76%,比上年增长100.00%,增加300万元。

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比上年实绩增长12.29%,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与市政府考核目标一致。增值税的主要增量在于2005年烤烟丰收和“电煤”两个因素;地税系统的主要增长因素是煤炭、畜牧和公路改造、清溪河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财政系统基本保持上年实绩水平,完全具备完成任务的税源基础,是可行的;支出预算安排,工资和运转有保障,干部职工收入稳定增加,住房公积金可以按照规定标准启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和重点项目建设投入稳中有升,县本级安排各类专项投入7,23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815万元。其中农业大类支出安排702万元,比上年增加391万元;交通、城建城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排1164万元,比上年减少116万元(上年年终追加590万元);教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安排1170万元,比上年增加128万元;政权建设安排893万元,比上年增加148万元;社会保障支出安排470万元,比上年增加220万元;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安排5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偿债支出安排195万元,比上年增加83万元。支出预算安排充分考虑了稳定、改革、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今年我县财政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交通、教育、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投资领域相对饱和,其投资正在发生战略性转移,包括我县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的能源、旅游成为投资热点,我们具有良好的投资机遇;中央财政实施“三奖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县乡财政困难逐步得到缓解。二是我们拥有良好的微观经济发展机遇。“重化工基地项目”核准前的准备工作全面完成,特别是探矿权的取得和土地进入预批阶段,标志着取得实质性进展;清溪河电站动工建设指日可待;S207绥阳至土坪段改造工程即将立项动工;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协议已经签订。县域经济正处在飞跃发展的起跑线上,蓄势待发。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估计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重化工基地”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还需要艰苦努力,扎实工作;二是中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内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社会矛盾突出;三是农村弱势群体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前期投入和配套资金需要量大,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必须冷静分析,正确估价我们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完成预算任务。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坚定信心,为全面完成财政收支预算而努力奋斗

2006年财政预算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逐步转变财政职能,加快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突出抓好增收节支,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大力促进财政发展,充分发挥县乡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一)坚持从源头抓起的财政工作方针,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发展,切实加强财源建设

我县经济发展最大的机遇是拥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东部地区投资取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有项目不发展”的观念,通过调整支出结构,适当集中财力千方百计保证重点项目前期投入需要,确保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占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政府举债等措施,加快重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投资吸引力。2006年,全力支持“循环经济型绥阳重化工基地”一期工程、新增1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矿井建设、清溪河电站等能源工业项目,宽阔水、双河洞、九道门为主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项目,“通乡油路”和S207绥阳至土坪段改造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投资拉动,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二是继续加大对烤烟、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巩固现有财源。完善风险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和乡镇政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烟水配套”工程,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四是妥善处理好“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对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千方百计增强财政实力,保证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改善财源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二)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坚决反对和制止越权减免税行为,严肃查处偷、逃、抗税案件,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法规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优化收入结构,着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收入“含金量”,妥善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准确对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财政实力;完善收入考核机制,推行“双向考核”,充分调动和保护乡镇政府、主管部门和征收单位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加强收入调度,抓好均衡入库,确保完成收入预算。

(三)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加强支出管理

严格执行《预算法》,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施行细化部门预算,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坚持拨款按预算、追加按程序、开支按标准,有效制止支出随意性;坚持有序原则,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确保重点需要;坚持公共财政理论,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增强财政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按照序时进度和工程进度供应资金,增强资金供应的时效性;全面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加强跟踪问效,坚决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顺利完成“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重点抓好“两取消、两补贴、三改革、一化解”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在农村税改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协调机构编制、教育、农业抓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切实抓好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纪律保障、组织领导等工作。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烤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停征、粮食直补和杂稻直补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加强涉农收费监管,坚持收费许可制度,从严查处巧立名目收费和提高标准收费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一事一议”监管,切实防止变相增加农民负担;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积极探索“收支脱钩”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单位收入与单位利益脱钩,从体制和机制上治理乱收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公共财政职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随着农业税全面免征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停征,乡镇财政职能由“收支并重”转变为“轻收重支”,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对乡村两级干部工资支出、机构运转支出、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农村义务教育支出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投入的监管。

一是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确保基层政权稳定。在巩固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县乡利益分配不变、预算分配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核算主体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稳步推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确保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安全、快捷、透明,确保乡镇政权稳定。

二是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县财政以税改后落实到户的农业税附加应征数为基数,按照“自然村”分村计算转移支付,其中不足8000元的补助其差额。推行“村财乡管村用”管理方式,乡镇财政设置“村级账户”,按月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分村进行明细核算。坚持村级资金“不集中、不平调”的原则,确保全额到村,切实解决村干报酬拖欠、办公经费不足问题。制定村干报酬保障机制,稳定增加村干部收入;制定离任村干生活保障机制,切实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村(居)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加强农村公益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改革“两补贴”和民政救济资金发放办法。粮食直补和杂稻直补、民政定期定量补贴推行“一卡通”发放。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数额按照政策规定仍由业务主管部门确定,农村信用社为补贴对象开立个人账户并办理“通存通兑卡”,财政根据补贴对象花名册将资金划入农村信用社,然后进入个人账户。补贴对象可以随时到全省范围内的任何一家信用社支取现金。对于一次性的补贴,由财政直接发放现金。以此实现“决定”与“执行”的分离。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保障的投入,切实解决生活困难,营造和谐环境。

四是加强对“四在农家”为主的农村公共项目投入的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在农家”包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县财政大幅度增加投入加速“四在农家”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作用,吸引帮扶单位和农民群众投资,积极探索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总量,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县乡两级财政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强农村公共财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六)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强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及时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县食品公司、物资公司、供水公司的改革改制,进一步做好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加强“非转经”资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必须按程序报批,足额征收“非转经”占用费,增加财政收入。

(七)严格执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保护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积极性

2006年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确定。其特点一是具有强大活力。继续执行2001年确定的收入基数,历经四年之久,各地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支出中的人员经费进行了彻底清算,四年之久的自然增资都全部进入了包干基数,同时运转经费基数增加179万元。所以是一个低收入基数、高支出基数的体制,具有强大的活力;二是乡镇政府承担的收入责任有所减轻。农业税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停征实行全额补助,乡镇政府没有短收风险;其他工商税同时对地税局机关和征收单位进行考核,县级财政为各乡镇完成收入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县乡两级财政部门都要严格执行体制规定的征管范围和超收分成办法,准确计算县乡两财力,坚持自求平衡。乡镇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壮大乡镇财政实力,促进县乡财政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新年的财政工作目标即将锁定,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2006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