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绥滨县

绥滨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绥滨县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面环水,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83.6公里,西与萝北县接壤,南依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带水相连,东至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邦邻同江市。县境内有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共28条支流。两水系的水域面积26.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3%。绥滨县辖12个乡(镇),驻有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18万人,非农业人口5.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8%。

中文名称:绥滨县

外文名称:suibin

别名:绥滨

所属地区:中国 鹤岗

电话区号:0468

邮政区码:156200

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

面积:3344平方千米

人口:19万人(2004年)



简介


地理区位

绥滨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的夹角地带。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千米,南北长46千米,面积334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11年)。

县人民政府驻绥滨镇。邮编:156200。代码:230422。区号:0468。拼音:Suibin Xian。

概况

绥滨县位于萝北县东南,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与松花江汇流的夹角地带。北部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濒松花江与桦川县、富锦市为邻,东部与同江市一水相连。东西宽117千米,南北长46千米,面积334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11年)。

自然地理


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北部,黑龙江和松花江 汇流夹角地带,东经1318''12"——132,北纬4711'' 55"——4745'',23"之间东与同江市、南与富锦市、桦川县隔松花江相望,县段界江线长148公里。北与俄罗斯一水相隔,县段国界线长89公里。西与萝北县毗邻,县界线长60公里。县界三线相接形似菱形,东西长117.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3335,216平方公里。县境内无山少岗,是全国唯一没石头的县份,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县属总土地面积为2548830.84亩,其中耕地面积1010355亩,人均分别占有19.48亩和7.7亩。县境三面环水、境内沟河纵横、泡沼众多、水资源丰富,全县总水域面积为334420亩,人均1.78亩。而地下水资源更为丰富,总静储水量292.5亿立方米。地下矿藏资源有煤(储量为5.3亿吨)、砂金、天然气和石油。

绥滨县物产丰厚,地下矿藏丰富。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60万亩,县属耕地120万亩,绝大部分为草甸土和白浆土,自然肥力高,土质肥沃,人均占有耕地15亩,居全国前列。盛产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等各种粮食作物,适宜种植烤烟、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而且由于开发较晚,具有增产 潜力大的土地资源优势。境内水碧天蓝,地清气洁,无任何污染,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黑松两江水质符合GB3838-88标准,流经境内的黑龙江是世界上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区域内湿地面积达到120万亩,是省级生态示范县,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自然优势。绥滨县松、黑两江镶边,中部蜿蜒河横贯东西,扩大水稻种植,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水资源优势。黑、松两江岛屿上生长着茂盛的小叶章、大叶章,有发展以奶牛、黄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的天然牧场。得天独厚的黄金、油气、煤气资源又给绥滨增添了更为诱人的色彩。黑龙江绥滨江段的沙金储量大、纯度高,取之不竭;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储量为5.39亿吨,已被列为国家的储备煤田,还有储量大、品位高、待开发的油气田。在松黑两河河床上蕴藏着大量的河流石和砾砂,是修路、建筑的优质原料。

绥滨县境内水系发达,交通便利。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共有28条支流流经绥滨,黑龙江流经县内长度89公里,可通千吨客货轮,是中国北部的黄金水道。松花江流经境内共148公里,夏季 可通行千吨以上客货轮船,是中国东北重要水上运输线。松花江绥滨港为国家一类口岸,经绥滨港上航可通佳木斯、哈尔滨,下行可达富锦市、同江市,松花江江海联运,通过出海口,鞑靼海峡,可抵达日本、韩国,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国际水上大通道。绥滨境内省市县乡四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陆路运输十分便利,富绥松花江公路大桥是全省“三横四射六纵”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陆联系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大动脉。

绥滨县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两江岛屿星罗棋布,沿岸山林起伏,沟壑纵横,草原茂盛,自然风光秀丽,在粗犷中带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境内有民族特色鲜明的月牙湖风景区,可供游人游泳、划船、垂钓、野饮,既可尽享走进大自然的愉悦,又可品尝质纯味美的龙江鲜鱼。这里的数百个界江岛屿和两江沿岸数百公里长的草原林地,栖息着大量野生珍稀动物,有野猪、黑熊、狍子、大雁、野兔、野鸡等。乘船游览黑龙江,既可观赏祖国北疆独特的山水景致,又可领略俄罗斯异国风光。 绥滨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奥里米古国遗址和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仁遗址、高力古城遗址和东胜明清墓群,有永生金代古墓群、北山古城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还有未考证开发的古文物点百余处。1973年以来,相继出土了以旷世稀物“金列碟”为代表的大量文物,是省级文物大县。经考证,公元前十一世纪初,这里的肃慎人就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公元916年,辽王朝在这里建立了奥里米国,它证明我国满族祖先早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劳动生活,开发黑龙江流域,他们与汉族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行政区划


县境内设有绥滨、绥东、忠仁3个镇,连生、北岗、北山、福兴、新富、富强6个乡,10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管辖的绥滨、二九O、普阳3个国营农场。

边界概况


绥滨县在民国6年(1917年)以前无正式疆界。但在清宣统2年(1910年)设立高家屯巡检署时,巡检署就管辖着梧桐河以东直至黑龙江和松花江汇流处广大地方。民国 3年(1914年)设立绥东佐治局时,汤源清丈局规定梧桐河荒段由绥东县佐出放荒地。当时绥东佐治局就出放了梧桐河以东荒地4000千垧。 民国5年(1916年)省公署责成萝北县知事和绥东县佐治员待来年冰雪消融后,堪察萝北县和绥东设治局之间疆界,准备设立绥东设治局。民国6年(1917年)3月正式堪就萝北县与绥东设治局之间的疆界。分界线的走向为:从今萝北县三间房(当时划在绥东境内)以西6里清丈第21牌第13井起,至嘟噜河清丈第二牌第十井之张家窝棚,取一直线于井字荒段,边线以东以南归绥东,边线以北以西归萝北。嘟噜河以东归绥东,嘟噜河以西归萝北。民国 6年(1917年)成立绥东设治局时尊照此界施政。

1956年 7月经黑龙江省批准重新划定萝北与富锦之间的疆界。其走向为:从三间房至松花江北岸的二道坝中心点划一线,线东属于富锦县的第十四区(今绥滨县福兴满族乡)、第十五区(今绥滨县北岗乡)。线东之向阳屯因与十四区中间隔有绥滨农场不便管理。划归萝北县。

1971年9月经黑龙江省批准绥萝两县重新划定的边界。划界协议书中规定:北从黑龙江岸三间房东起,沿向阳排干渠向南,经十道坝西端,直到嘟噜河入松花江处,线东属绥滨县,线西属萝北县。此界延用至今。

民族


居民中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高山、达斡尔、鄂温克、锡伯、赫哲等17个民族。满族为绥滨县的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兴、北山、忠仁等乡镇。福兴乡是满族乡,满族居民占全乡总人口的60%。

历史文化


绥滨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商周至辽金先后有满族的祖先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人在这里居住。北魏时期,勿吉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同仁文化。辽代女真人在绥滨 地区建立了奥里米国。辽金时代绥滨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女真居民万余户,并建立了奥里米、中兴两大城池。金朝后期居民开始南移,至清朝后期历经七百余年,境内有极少数的居民,居住于沿江地带从事渔猎,几乎处于荒漠状态。清末民初,外地移民开始进入绥滨,民国3年7月1日(1914年)设立了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民国6年(1917年)佐治局升为绥东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正式建立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绥滨,隶属于三江省。1945年绥滨县解放,隶属于合江省。1949年绥滨县合并于富锦县归属松江省。1954年归属于黑龙江省。1964年从富锦县析出,恢复绥滨县建制,归黑龙江省合江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4年12月末划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管辖。1988年1月划归黑龙江省鹤岗市管辖。古城玉人 :金代玉雕刻。黑龙江绥滨古城7号墓出土。头戴帽,颈部有一银项圈,左手执蕉叶、一半搭在背后,右臂下垂,前腿微曲,后腿翘起,作跳跃状。为优美生动的玉雕精品。

双鹿形玉佩:金代 高3.40厘米,宽3.99厘米,厚0.44厘米 绥滨县奥里米城北墓葬出土 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玉色:白色。整块玉呈三角形,中心是两只小鹿,似一雄一雌,前者作回首状,后者引颈向前作行走状;双鹿上方雕有一只雁;鹿的两侧有丛树之枝叶相互搭接于玉佩的尖部。

青玉童子佩:金代 宽2.8厘米,高6厘米,重43克 。特征:青玉,圆雕。童子头戴纱帽,帽檐翻卷有凹凸花纹。身着长衣,对襟敞开,不见口系,肥裤。左手按衣襟,右手握一长棍,右推直立,左腿稍向前抬起,玉人头大,两条腿脚短,头顶部有一对穿孔,可系绳佩挂。此件玉人与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乡金墓出土的金代玉人很形似,应为金代作品。

绥滨中兴金墓出土了金耳坠、银钗、银钏、银簪、银耳坠、金指环、金花饰、银鞍饰、银碗等金银器;绥滨奥里米金墓中出土了金耳坠、银钏、银钗、银片和带有忍冬图案的金饰件。这些金银器的式样,有的与中原地区相同,有的则具有地方特色。

奥里米古城

奥里米古城是辽代五国城之一,系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今哈尔滨-依兰县)所建立的五大城市中的重要城镇,是辽金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域。奥里米古城坐落在绥滨县敖来河畔,呈长方形,北城墙沿存较为完整,长跑12米,有雉堞(即马面)18个。东城墙北段保存较好,外面护城河与北城墙护城酒厂相连,迄今河内有水。南段因修江堤,早年已破损一部分,但城墙依稀可辩,残留雉堞8个。东城寺东段342米,残存雉堞7个。西城墙南段与南城墙大部分被敖来河水吞噬。南城墙东段尚存玩世不残垣,长江2米,城角均呈圆弧形,以北、东南城墙测算全城周长1224米。古城坐北朝南,城内地表起伏,陶瓷残片遍布,俯首可拾。城墙均为夯土筑造。在此城西北部已被考古人员挖掘出金代墓群,出土地大量珍贵文物。

金界壕

旧称“老边壕”、“边堡”,是1115年女真族统一北方建立大金时修建,全长约2500公里。

辽代五国城之一的“奥里米”都城:在敖来河与松花江汇口处,据旧《绥滨县志》记载,1931年时城基尚存,高约4.5米,东西长750米,南北宽250米,北面城门可通马车。东有土围似城瓮,内有铜马、铜佛、铜塔等物。

中兴古城遗址

位于忠仁镇高力岛,周长1446米,为奥里米古城的姊妹城,是黑龙江中游较大的一座金代遗址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省考古研究所曾对古城西北的12座金代古墓进行发掘,出土了300余件金、银、铜、铁、瓷、水晶、陶等制品,其中“金玉列蝶”和“玉器飞天”做工十分精美、考究,并在2001年10月份香港举办的中国隋唐至清代玉器学术讨论会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

同仁古城遗址

遗址坐落于黑龙江南岸,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代表的文化早期为原始人 肃慎、挹娄文化,中期为勿吉人文化,晚期为辽金时代女真文化,被世界考古界命名的一种新的类型——同仁文化。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省博物馆考古队发掘出的三处房屋遗址,经碳-14测定为勿吉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是我国考古界第一次接触的勿吉人文化。

永生平民古墓群

位于北岗乡永生村附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省考古队发掘,曾出土了大量平民随葬品,是我省迄今已发现的一处较为重要并极具代表性的辽代平民墓葬群。通过出土文物可以生动地展现出当时普通女真人在饮器、炊器、服饰、发式、配饰和军事装备方面,与女真贵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对于进一步了解黑龙江流域普通女真人的生活状况和当时阶级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北山古城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1973年省考古队考察,根据它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属汉、魏时期城堡,为绥滨县境内的制高点,很可能是人工堆积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挹娄人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生产生活的繁荣景象。目前古城保存完好,未经任何挖掘与开发。

东胜古遗址

位于在松花江下游北岸,早期文化为铁器时代,晚期文化为明清时期。1991年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进一步佐证了明清时期,松花江中下游的“兀狄哈”人,也就是现今的赫哲族人曾在这里生活过,沿江一侧是居住地,靠北一侧为墓群。

经济建设


综述

绥滨县农业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年产值2.6亿余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左右,而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年产值1.9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71%左右。农作物主要有大豆、年播种面积50余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年产大豆1.2亿余斤。玉米,年播种面积10万余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10%左右,年产玉米7300余万斤。水稻、年播种面积12万余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2%左右,年产水稻9600余万斤。薯类,年播种面积2.5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5%左右,年产薯类1400余万斤。其他作物有油料、糖类、烤烟、蔬菜、瓜类等。

畜牧业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成份,年产值6500余万元。饲养的畜禽类主要有:黄牛年存栏24000余头,奶牛2600余头,马360匹、猪61000余头、山绵羊74000余只,家禽百余万只,畜产品,主要有牛奶年产5484吨,绵羊毛年产120余吨,禽蛋年产3400余吨,猪、牛、羊肉年产5540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色养殖主要品种有狗、貉、貂、麝鼠、蜜蜂、狐、兔、蝎、鹌鹑、肉鸽、蛙等。

绥滨名人


白 福 厚:

男,1913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堡黄家屯,1922年全家逃荒到黑龙江省绥滨县安乐屯定居。少年读了 4年私塾,后随父种田。17岁给地主家扛活。1932年日军侵入绥滨后,他毅然参加了陈大凡在绥滨县中兴镇领导的抗日人民自卫军。翌年 2月12日抗日人民自卫军同日军作战,战斗进行三天两夜。敌人遭受沉重打击。陈大凡负伤去苏联治疗,队伍撤离绥滨县中兴镇。白福厚回到家乡对青年们讲:“国家、国家,先有国而后有家,若没有国,家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到兆兴(萝北县)投北军去。”于是,白福厚会同鲁志国等人到萝北县兆兴镇参加抗日的东北军马占山部五团,后来一部分东北军投降日军,被编入伪军三十八团。他在迫击炮连胡连长(其表叔)手下当炮手,但他对东北军投降日军非常不满,因此他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经常来往,一次一名抗日战士被俘,当天夜里被白福厚偷偷放走。后来被特务告密,伪团长要处决他,经胡连长保释才幸免。白福厚更加仇恨日伪军,就积极协助被派到三十八团的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秘密宣传抗日救国。经党和地下工作者和白福厚的积极工作,1937年9月的一天伪军三十八团迫击炮连和二连共二百多人在白福厚带领下奋然起义。起义队伍到安帮河后,被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一师六团。白福厚任一连连长,从此该连同抗联六军一道转战松花江南北。

1938年 8月李兆麟将军率抗联六军教导队向锅盔山转移,途中遭到敌人截击。白福厚连主动担任起阻击敌人的任务。日伪军以数倍的兵力向白福厚连部队扑来,白福厚指挥队伍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白福厚大腿受了伤,用绑腿缠紧继续战斗,坚持两个多小时,直至李兆麟和教导队安全转移,他才带部队机智地撤走。

1938年下半年,日伪军集中大批兵力对富锦、桦川、同江等下江地区采取“三光”政策。进行疯狂地讨伐,抗日联军为避开敌人的主力,各军主力陆续西征,抗联三路军主力也离开下江去黑嫩平原开辟新区。六军一师代理师长陈绍斌和白福厚部队被留下江坚持抗日游击活动。此后,白福厚的部队就成为日伪军讨伐的主要目标。白福厚带领这支队伍战胜了敌人讨伐,严寒酷暑,缺衣少食等困难,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先后带领部队缴了集贤镇伪军三十五团的械,打了宝清县五道梁子、兰花顶子敌人兵营,袭击西兴隆沟的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补充部队。冬天他被提为三团团长。经李云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由于日伪军对留守部队加紧进行围剿,部队有时吃冻山果,有时几天吃不上东西,部队唯一的一匹马也被杀死吃掉。当时部队与上级与地方组织失去联系,处境十分困难,有的人经不起困难考验动摇了。白福厚挺身而出,坚定地号召大家:“同志们,决不叫困难吓倒,决不叫革命半途而废,我们一定抗日到底!”从此自福厚就担任起这支部队的领导职务。

1939年春,白福厚带领队伍来到松花江北蒲鸭河鱼亮子,准备买些鱼吃,被特务发现,日军的江上汽艇冲过来。部队只好边打边撤,走了一夜,来到白福厚的家乡福兴区安乐屯,白福厚连老婆、孩子都没顾看一眼,在村里搞了一些粮食就迅速带队转移。战士称团长为“中国第二个大禹呀!”出村后不久,敌人又追上来,已到黑龙江边,再无退路。白福厚坚定的号召战士:“我们只有在这里同敌人决一死战,就是投江也不当俘虏!”在紧急时刻。正逢一艘帆船靠岸,船工见是白团长的抗日队伍被围,冒着危险把队伍渡到黑龙江对岸苏联。敌人追到江边大失所望。

白福厚同志带队在苏联休整两个来月后,于1939年 7月12日从嘉荫回国。10月份来到鹤岗地区,在梧桐河金矿打了矿井队,然后开始西征。到庆安县大伊吉密河找到三路军指挥部,见到李兆麟。

1940年春,白福厚部队随三路军开到北安县南北河休整后被编为三支队第七队,白福厚任大队长。秋天,白福厚带领七大队在三路军政委冯仲云,三支队队长王明贵的指挥下攻下了克山县,占领县公署,打死一名日军军官,放出三百多名革命群众。随后又同三支队打北兴镇、通宽镇、通南镇、汗达气、阿荣旗、拉哈镇、科洛站等战斗。白福厚每次战斗都冲杀在前,成为三支队一名出色指挥员。

1941年4月的一天,白福厚率领部队在毛兰顶转移途中,与日军讨伐队相遇,在激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8岁。

王永昌:

男,190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王永昌青年时代来到汤原县积极的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他来绥滨,开始在中兴镇以开小铺、做豆腐、卖麻花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道理,抗日救国主张,经常活动在中兴镇、大成号、河泉、福太、德胜、富山一带。1933年,王永昌在大成号村发展肖文泰、徐连成入党,建立起绥滨县最早的党支部大成号党支部。

1934年调回汤原县,经省委短期培训后,以王德为名被任汤原抗日救国会主席。

1936年春,王永昌又被派回绥滨。他仍以卖麻花、卷烟为名,背着箱子在绥滨各地与地下党员进行联络,在二、三、四区一带,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队伍,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救国。由于王永昌的影响和活动,1937年绥滨抗日组织壮大起来,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

1937年4月王永昌在三区曲家窝棚(今望江村)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救国会、儿童团。5月份又在四区王大房、守护屯、西小山、沙院里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成立了帘区抗日游击队。

1937年 2月在王永昌的策划下,河泉屯的进步青年刘成贵、李晨家等人组织起来,用大刀、红缨枪为武器缴了北大柜屯的警察队和自卫团的械。随后组织起游击队。王永昌又亲自指挥游击队,以里应外合的方式缴了绥东警察署和自卫团的械。

王永昌至绥滨后,对中侠、助国、全胜等抗日义勇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 终于于1937年6月配合六军派来的高玉斌将他们改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五师。

1937年6月,下江特委分局派刘忠民来绥滨配合王永昌开展工作。7月在曲家窝棚建立起中共绥滨县委员会,王永昌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由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8、9月间先后建立了绥滨、绥东、联区、萝北 4个区委。县委利用唯一的一部油印机,办起了小报在各处散发,教育人民群众,组织抗13力量。此时人民群众抗13热情高涨起来,游击队、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活动非常活跃,经常为抗日部队送衣、粮、枪支弹药、药品,并掩护伤员、家属。

1938年11月抗日联军六军西征,王永昌随军部西征。1939年到北安县李殿芳屯以给尚大师夫做饭,种瓜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群众为抗日部队送粮、送药品等。1940年李殿芳屯抗日组织遭到破坏,大批抗日人员被捕,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王永昌保护下来。“九三”后,为纪念这个屯群众的革命精神,将李殿芳屯改名为革命屯。

1945年王永昌出任北安县县委书记。1949年 5月15日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省会设在齐齐哈尔市,王永昌调往齐齐哈尔任省农业厅秘书科科长。1950年 6月调省监察委员会任秘书科科长,1952年春因患骨癌病逝。王永昌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绥滨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创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杜太永:

男,1899年4月24日生于辽宁省宽甸县鼓楼村。

1945年解放前,杜太永的前半生是在给地主家放猪、扛活,给船主家走船的压榨和剥削下渡过的。

1947年土地改革时,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农民会主席。他响应党的土地改革的伟大号召,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带头将最好果实和土地分配给最贫苦的农民。1948年建党建政时,当选为民主村党支部书记。

人民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带头支前。他已年近半百,主动报名到朝鲜战场,虽没批准,但在后方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在他的动员下,民主村有40多名青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他还动员妇女做军鞋、晒干菜、支援前线,1949年被选为县委委员、松江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委员、省特等模范干部。

土改后,一家一户的农民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他带头在民主村成立了绥滨县第一个互相组。接着又成立了大型组、初级社、高级社。他领导生产。实行科学种田。是全县最早采用新式农具和新技术种田的人。他自己出钱买了铲趟机、马拉播种机、马拉摇臂收割机,不仅自己采用机械生产,而且给其他农民耕种。当农民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认识时,他就首先示范,给农民做样子。1949年他从绥滨农场买回300斤优良豆种,种了2.5垧地,收获后全部串换给其他农民。农民不愿使用农药拌种,他就先买农药拌种农民看。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农民都采用新农具和新技术种田。

1956年夏,松花江水平槽,有决口的危险。合江地区几个县20 000万多人都来绥滨抢险。杜太永带领全村民工到松花江抢险第一线,57岁杜太永和青年们展开扛土比赛,连战三昼夜,全县第一个完成抢险任务,之后他又帮兄弟村抢修险段。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 “平调风”时, 杜太永极力反对。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销了村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和省政府委员职务。免去省人大代表资格。1962年纠偏,恢复了名誉,任民主管理区副主任,恢复了县委委员、省政府委员、省人大代表资格。同年因病逝世,享年63岁。

李毓书:

男,1920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城东八家村,26岁迁来绥滨县梁家堡落脚,1930年迁居吉长村。

1948年土改胜利结束,开展大生产运动,农民急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李毓书急农民之所急,创办了吉长供销分店。建店时,仅有 3间破草房、2间仓库、2名店员。由于他勇于艰苦创业,勤俭办店,从1952年到1965年,连续14年被评为全省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黑龙江报于1970年 7月15日以《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记共产党员、吉长供销部经理李毓书同志的光辉事迹》为题,歌颂了他艰苦创业的历程。

扁担精神是李毓书留给供销店的传家宝。他是供销店的经理,常教育营业员:“咱们办这个商店就是面向农民。方便群众,要随时随地满足农村生产和各家各户在生活上的需要。”在农忙季节,店内只留1人营业,李毓书则带领营业员肩挑着扁担走村串巷送货到门。每逢4月初8农村下酱时,他们挑着海盐送到各家各户。每年送到乡下海盐10余吨。 送货回来肩从不空担,一担一担的挑回收购的废品和新鲜鸡蛋。为防止鲜蛋损失从不用车拉, 每年将从屯下挑4 000多斤,再挑到20里远的绥滨县城,人们看到李毓书的扁担队,无不感到赞叹!他出身农民,关心、熟悉农业生产,在他经营的16个村屯里的土质、垄形,需要农具的品种、规格等都了如指掌。一次胜利大队3付马犁到江通去开荒,容易打铧,李毓书让营业员挑铧子送去,一气活。3条铧子都打了,营业员挑着4个铧子进地了,农民称他为及时雨。

勤俭办店是李毓书的美德。2年内他领着营业员打草,割柳条,盖了 3间草房,7个圆仓子,为国家节约1000多元。营业室原是土地,易起灰尘,下雨满地泥,容易沾污商品,他就到处拣

缸碴、碗碴,拣点铺点,一年多的时间把 5间营业室铺成了磁砖式的地面。他用此教育营业员:“商品上有灰尘。说明我们思想上有灰尘”。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一粒米,一棵菜叶也不要白白的浪费掉,要用在饥饿上;一寸布,一厘钱也要使在刀刃上;一块木棒,一两煤也要烧在冷时候。为了解决冬用的引火柴,李毓书上下班背着筐拣玉米棒子和木头块等,每年都拣100多筐为国家节约了3 500余元。

李毓书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开会、办事从不下小馆。他自带干粮,不花公家一分钱。去富锦县开会往返100、华里,从不花钱乘车。他每年晚上都到办公室坚持2个小时的学习,可他却点着自己花钱买的小煤油灯。他对营业员说:“学习是私事,不能点公家的油。”他对别人冷暖特别的关心。他一家 8口人,全靠工资维持生活,并不充足,但他逢年过节,见到社员有困难,就主动拿钱资助,少则10元、20元,多则三、四十元。吉珍屯社员郭长发过年没钱办年货,他就拿出30元钱给办了年货。 营业员没有没花过他的钱的。1953年李毓书为修自家房。买了3米木材,正赶上供销部也急需木材盖仓库,他就把自家木材让给了公家使用。

李毓书经营的供销部昼夜不闭店,是全省闻名。从他办店那天起,休息的牌子没挂过。一年四季店内总为顾客摆着椅子、水碗、开水,对顾客问寒问暖,顾客到店如到家。

1965年李毓书身患肝癌,经医治无效,病逝于哈尔滨医院,终年63岁,他把一生心血无私地献给了社会主义供销事业。

]赵圣奎:

男,1920年11月18日出生,原籍富锦县三区信安屯。

少年时期读过初级小学。1934年在富锦县东升木铺学徒,满徒后,在城乡做木工活。

1946年 9月13日,赵圣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土改工作队队长。土改后历任公安局助理员,派出所所长,富锦县公安局治安行政科副科长。1953年代理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2年在中央公安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富锦县公安局副局长。1958年12月任局长。

1960年3月,任集贤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1966年4月18日,经省委批准,任绥滨县副县长。

赵圣奎任职月余文化大革命开始, 在动乱中赵圣奎被“造反派” 打成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在“造反派”的逼供下于1968年6月29日不幸含冤逝世。1978年8月20日平反昭雪。

赵圣奎生前被评为县模范干部。在公安局任职期间被评为省学习模范,受省发奖章一枚。

他平时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想着人民,事事都要做出榜样。他在基层工作时,把公家给他盖的新房让给有困难的干部居住,而自己却一直住着旧房。他在笔记中写到:“我们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摆出臭架子,要老老实实为人民多做好事,共产党人的本色就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时时事事都要给群众做出个榜样。”

王庆林:

男,1918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幼年随父母迁至黑龙江省集贤县太平镇居往,因家境贫寒,只读四年小学,缀学后,只好在集贤、富锦两县随父亲扛活、卖零工度日。直至1945年解放,王庆林一家定居在富锦县长安区务本村。

1946年王庆林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被选为村农会主席。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先任富锦县永安区区长,后任区委书记。1949年9月调富锦县县委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1年10月到东北局党校学习,1952年 8月回县任富锦县委书记。1964年任绥滨县委书记。王庆林在富锦、绥滨两县任职20余年,被人们称为“两袖清风的好书记。”

王庆林工作积极肯干,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年工作在基层。绥富两县是农业县,王庆林一年四季滚在乡村,深入群众和社员一起犁田锄地,调查研究,指导生产,他的足迹走遍了绥富两县千家万户,山山水水。农民把他当做贴心人。

1958年大刮共产风、浮夸风时王庆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共产风、平调风,反对大垄改小垄。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集贤县四马架农场劳动改造。

1961年7月,王庆林同志被甄别平反,任合江专员公署畜牧局副局长。1962年6月调回富锦县任县委书记,仍然是长年蹲点在农村。他长期身患严重的气管哮喘病,组织决定他休息,他拒绝了,继续坚持工作。

1964年富锦、绥滨分县,绥滨被中央确定为边防县。王庆林带领大批干部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来到松花江北。开展工作。建县初,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他身体多病,从不要特殊照顾,总是和普通干部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干部安心边疆创业干一辈子。绥滨县重建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在十年动乱中,王庆林同志病重了。1971年初,他卧病在床,但仍不忘党的事业。他病逝的前三天,用颤抖的手给县委领导写了《如何利用松花江水源,开渠种稻,造福人民》以及培养、提拔、使用干部的工作建议。

王庆林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党风正派。在他任职期间从不搞请客送礼,严格要求亲

属不搞特殊化。妻子调整工资,孩子安排工作,亲属要求进城,王庆林从不特殊照顾。

1956年他去苏联参观学习农业,组织上给他做一套毛料服,一双皮鞋,买了一台照相机。归国后,王庆林一直没有舍得穿、用。在病重期间,他叫爱人将服装和照相机交给了国家。

同年7月松花江暴涨,与松花江堤平槽,高出平地2米,一但决口,几万人民将遭沉重灾难。上级决定绥滨为泄洪区。命令富锦县将缓滨几万人民迁出,放弃绥滨。王庆林不愿让人民遭此重大灾难,他和县委成员讨论决定,誓保绥滨,有王庆林在,就有绥滨在。他请求上级。要求兄弟市县支援。上级答应了他的请求,先后调来双鸭山、集贤县、桦川县和本县民工 2万余人,昼夜战斗在松花江堤上。王庆林彻夜不眠地指挥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上。经一个多月的抢险战斗,绥滨人民脱险了,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无不感谢老书记王庆林。

王庆林因身患支气管癌,于1971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54岁。

张志超(曾用名雷振华,真名张绪生):

男,1919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

张志超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芜八路军四支队战士、排长、指导员、教导员。1938年在山东省滕县、膳古、桑树、风昌八里沟战斗中立了二等功;1940年五次反顽战役立了一等功;1942年在莲花山反蚕食斗争中立了一等功。还历任莱芜县区委书记、县委社会部副部长、新甫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县委敌工部副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45年参加支援东北干部大队来黑龙江,曾任富锦县工作队队长、县委副书记、富锦中心县委书记。在富锦县工作期间,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五团成功的将土匪尤达子队赶出县城,保卫了新生的地方政权。

1946年调绥滨县,先任县委书记,后任县委副书记。在绥滨工作期间,领导绥滨县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开展了土改斗争,使绥滨县 5万多农民获得土地,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地方政权。

1948年又领导翻身农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洪灾严重的情况下,连续3年获得农业丰收,使翻身后的农民开始过上幸福生活。

1952年后,曾任松江省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黑河地委第二书记,东北林业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等职。他热爱林业,为林业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30余年,为黑龙江省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发展人工造林、管林机构建设、新林区开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志超前半生战功显赫、后半生献给了黑龙江伟大的林业事业,黑龙江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83年12月3日因患心脏病逝世,终年61岁。

马诗红——1964年6月生于黑龙江,1986年进哈尔滨艺校,后分配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哈尔滨青年联合会委员

主要作品

电 影:

《灯塔世家》(饰猫虎)

《主卜历险记》(饰滚地龙)

《美丽白银那》(饰陈大力)

电视剧:

《戒酒记》(饰张大久)

《北方往事》(饰贺子文)

《乡村女法官》(饰陆建民)

《不废江河》(饰村长)

《爱没有冬季》(饰李福生)

《黑嫂》(饰二虎)

《大厂》(饰徐明)

《魂系哈军工》(饰武建国)

《023档案》(饰葛怀新)

完颜姓氏与绥滨蜿蜒河的渊源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蜿蜒河 松花江左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县境内。发源于绥滨县西部沼泽地,由西向东横贯全县,在二九O农场场区东北部注入松花江。由于河道蜿蜒曲折,故名。全长92.4公里,河宽50—150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积1036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结冰期。流域地势低平,河道比降小,流水不畅,汛期河水漫溢,常造成洪涝灾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河道整治,在上中游开挖河道,下游进行疏浚,河口修建排水站,可保护农田116万亩。

绥滨镇


绥滨镇名源于绥滨县名。中华民国初期,隶属萝北县管辖。1917年划归绥东设治局管辖。1926年9月,将设治局迁至敖来密。翌年,于敖来密(今敖来村)东一公里处丈放新街基号。设治局迁驻新街基后,遂为城关区,故习惯称这里为“敖来密”。1929年绥滨“改局为县”,始称绥滨镇。东北沦陷后期,将城关区改为绥滨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县城区。1949年6月,撤销绥滨县后,改为富锦县第十六区。1955年11月,设置绥滨镇。1958年9月,改称松花江公社,1961年改称绥滨镇公社。1964年4月,正式恢复绥滨县,复为绥滨县城,仍称绥滨镇公社。1980年改称绥滨镇。

发展概况

绥滨镇濒临松花江,建有绥滨港。县属工业主要集中于镇内。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66万元。镇郊有耕地1.1万余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烤烟和蔬菜等。全镇共辖1个街道和绥滨、敖来、凤义、庆发、振荣、菜队、畜牧场等7个村。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万人;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 特有的城郊特色带来了“直辖镇”的美誉和由此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城镇人口多、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耕地面积少,全镇人均耕地只有全县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农业增收难度大;镇直干部职工队伍庞大、人际繁杂,工作难度大。这几大难,“难”成了一直以来的不争的事实。 2006年,绥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9200万元,同比增长8.2%;农业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净增625元,实现历史增幅的最高点;对上争取资金98万元,项目建设开创了先河;社区建设跨越式发展,受到省市嘉奖;全镇各项工作成就斐然,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经济建设

为加快经济建设,绥滨镇首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并实现了“三增一减”的目标即增加玉米、水稻和经济作物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大豆面积由4万亩压缩到2.8万亩,玉米面积增加增加到3万亩,水稻面积增加到3.2万亩,仅结构调整一项全镇实现人均增收200元。为破解增产难题,提高科技种田水平,绥滨镇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多方努力,争取到了三江办投资30万元的水稻工厂化育秧项目。项目全部采用工厂化育秧方式,从苗床地、种子催牙、播种全部实现机械化,彻底改变了水稻种植方式,提高了科技种田水平。 经工厂化育秧栽种的水田,每垧增产800-900公斤,垧增收1200元。在2006年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背景下,工厂化育秧有效克服了病害的侵蚀,稻瘟病发生率近于零。水稻工厂化育秧成为近年来,全县乃至全市寻求水稻种植实质性的突破。与此同时,积极推广应用了水稻助长器试验,蔬菜多茬次生产,复合肥对比试验、立体化栽培、西瓜双膜覆盖等15项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镇畜牧

绥滨镇在2006年扩建36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小区一处,新发展500头生猪养殖场2个,扩建200头肉牛育肥场1个,万只蛋鸡养殖场2个。实现了生猪饲养量55.000万头。肉牛饲养量7500头,山绵羊饲养量11.400只,奶牛存栏450头,家禽饲养量36万只,畜牧业呈现出长足的发展。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实际问题,绥滨镇确定了土地规模经营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镇领导多方奔走、跋涉,协调土地规模承包事宜。一分心血、一份收获,全镇全年外包土地达到了10万亩,与全镇现有全部耕地面积持平,相当于再造一个绥滨镇。2006年全镇有26户,30人分别在建三江农场、饶河、抚远、同江、富锦、宝泉岭等地开展规模种植,有效解决了地少的问题。

设施建设

绥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广开门路,积极运作,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21311”工程”,即用二年时间,组织近百户农民,承包水田三万亩,按照水稻现价,这一举措,将实现增收1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一千元。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绥滨镇积极发展打工经济。结合绥名公路建设,全年打工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同时,镇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输出平台,积极引导村民从事二、三产业,全年共转移剩余劳动力1520人。在打工经济的牵动下,庆发村积极发展板块经济。板块经济一是打工经济,实现收入0元;二是养殖经济,扩建了庆发壬源生猪养殖小区实现增收5元;三是经济作物种植。初春时节,庆发村的香瓜、西瓜供不应求,远销佳木斯、大连等地。

城镇开发

绥滨镇在项目开发建设中,在市、县领导和各帮建单位的关怀和帮助下,共向上争取建设资金435万元,完成了健身广场建设、村部会议室建设、文化图书室建设、烤烟小区的建设,村级白色路及配套排水设施,农户围栏改建、厕所改建、安全饮水工程,修建了畜牧防疫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卫生所,建设通村白色路。“基础差投入大变化大”,这三大特点推动吉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实施了胜利村、吉里村、振荣村的通村工程和5个村的人畜改水工程,引进和争取盛荃碳棒生产加工生产、凤仪村农业机械制造、煤炭经销公司等总计资金252万元的项目。这些项目,必将为全镇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思想建设

为了解决社区低收入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两次协调县中医院医护专家到社区开展免费义诊,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切称赞。在爱国卫生月活动期间,社区组织群众近300人整治巷道卫生,清理松滨大街两侧垃圾小广告,出动四轮车、铲车清理垃圾,社区卫生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为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专门邀请县司法局法律专家到社区为群众现场讲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件》,发放法律知识传单6000多份,推动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风清正好扬帆,破浪正当远航”,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工作作风,绥滨镇党政领导班子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工作中他们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文艺活动、各项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邻近县份旅游景点,集体旅游,举办了机干部篮球赛、棋类比赛等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增进了团结,激发了争创一流的工作意识。为提高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多样性,专题组织有关人员,筛选了政治理论、执政能力、招商引资等3个培训课题,供全县机关干部学习,并以闭卷答题方式开展知识竞赛、按成绩划定奖励并以现金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检验,培育了良好的学风。在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启用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极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在绥滨镇风劲正浓。

组织建设

绥滨镇以在农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理顺了两委班子关系,推进村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006年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4个,村委会班子2个,共培训村干部100余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发展党员6名,逐渐减少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在社区党建活动工作中,将400名转制破产企业党员转到社区进行管理,实现了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 绥滨镇以党员为主体,组建了社区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网吧义务监督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治安联防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赋予了党建工作新的内涵,关注家园发展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新时尚。万木前头总是春,2006年,兴民社区被鹤岗市委授予先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和授予省级标准化党支部光荣称号;吉成村、胜利村被确定为县级标准化党支部,庆发村被确定为市级标准化党支部。在2006年乡镇换届工作,绥滨镇代表绥滨县和鹤岗市迎接省委巡视组的检查,并得到了省委巡视组的高度认可。庆发村也多次作为农村党建工作典型迎接省、市、县检查。谋划新思路定位新发展全力打造新业绩 如今的绥滨镇心顺人齐谋发展、人心思进干事业。立足已有的成绩,镇领导和全干部职工正在为全镇工作布局“谋开篇”。并确定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改改善农村基础设篱建设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发展目标。

产业建设

将着力争取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肉鹅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优质牧草基地建设项目等三项农业项目;淀粉加工项目和人畜饮水工程改建、通村工程等社会项目,使民主、庆联等5个村屯吃上自来水,使民主、庆连、傲来、凤仪、庆发的通村道路建设工作实施并将付使用。继续抓好吉成村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实现“一村一场一带一区”的发展战略,即建设庆发村科技生态新村、做好庆发村壬源牧业发展循改革经济项目建设,建设红星大街绿色蔬菜批发市场,培植绥名公路的经济作物开发带,改建办公楼、建设商业开发区。利用地缘优势,联合城郊种植蔬菜、瓜果的七个村屯,兴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庆发牌”西瓜和“傲来”大白菜上面做足文章,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扩建设20栋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实现全镇水稻种植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三培二带“和”两有“工程,推进”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进一上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社区管理新机制新方法,深化社区”党材共建“活动,构建设社区党建设作新格局。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计划外输内转劳务人员1800人。新目标、新模式,打造经济强镇,构建和谐重镇,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繁荣的新城镇---历史无声,岁月有情。一个奋进中的昂扬集体,一个发展着的边隆小镇,正群情激荡,拥抱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梦想,用心血和汗水描绘着小康征程上的大路康庄。

相关分词: 绥滨县 绥滨 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