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苏丹公投

苏丹公投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苏丹公投




苏丹公投介绍


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迎来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公民投票。如果投票通过,这个国家将一分为二,南部地区大约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将有可能独立。此次公投可能改变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理及政治版图。苏丹南部地区公投当地时间9日8时(北京时间13时)开始。公投为期一周,将决定南部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

近400万苏丹南方登记选民开始在全国各地和8个海外国家投票,其中超过95%的选民在苏丹南方各州投票。选民凭身份证,核对登记名单后用染色的拇指在“统一”或“分离”选项上按下手印。选票随即投入选箱密封起来。

部署在各地约6万名警察严阵以待,维护治安。1万多名国内观察员和1500多名国际观察员在各投票点巡视观察,保证公投透明公正举行。

2005年,深陷内战20多年之久的苏丹北南双方签订《全面和平协议》,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就是举行苏丹南部地区公投。国际社会普遍希望这次公投能产生反映人民意愿的结果,使苏丹走上永久和平之路。

解读公投原因


自1月9日以来,苏丹南方开始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如果南方最终选择独立,苏丹将“一分为二”,失去非洲面积最大国家的头衔,1956年独立的苏丹将进入新的历史。苏丹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局面,苏丹南部为何要就独立公投,未来苏丹将面临什么新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一解答。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追溯苏丹的“前世”,分析苏丹的“今生”,探讨苏丹的“来世”。如果说独立前的历史是苏丹的“前世”;那么从1956年~2011年南方公投之间的历史,则是苏丹的“今生”;而南方公投选择独立之后,苏丹的历史无疑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进入“来世”。

苏丹如今的局面,既是“前世”英国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埋下的恶果,也是“今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势力干预的结果。至于“来世”,显然不能靠一次公投就能化解南北恩仇。

专题文字:党建军 彭玉磊

数字解读苏丹“南北差异”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丹,国土面积超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最大国。苏丹全国人口约4000万,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70%以上的苏丹人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苏丹南方居民则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南方人口约占苏丹总人口的20%。

这些数字看似枯燥,却值得仔细解读。从这些数字可看出,苏丹南北在宗教、人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造成苏丹独立后南北频繁冲突和南部公投是否独立的潜在原因。

苏丹“前世”

殖民统治埋分裂祸根——导致苏丹南北矛盾的历史“黑手”

 1956年独立前,苏丹曾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这段殖民历史,埋下了苏丹独立后两次内战以及今日面临分离局面的种子。

与埃及历史交织 沦为英国殖民地

 回顾独立前的苏丹历史,往往是与埃及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历史上,苏丹数度被埃及统治,到了近代则出现了一个新角色英帝国。19世纪初,埃及侵占苏丹,到了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此时,虽然苏丹名义上的统治者仍是埃及,但其实已经间接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奴隶贸易被废止,苏丹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大起义,起义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赶走盘踞苏丹的外国势力。1885年,埃及和英国部队撤离英国,苏丹实现了短暂的独立。19世纪90年代,英国试图卷土重来,重新控制苏丹。这一次,同样借着埃及统治者的名义。1899年,英国和埃及达成“共管”苏丹的协定。实际上,苏丹再次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对苏丹事实上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埃及民族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对此,英国采取的政策是竭力阻挠。1952年,废除君主制的埃及新领导人认为,结束英国对苏丹殖民统治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埃及对苏丹名义上的统治。这一年,英国和埃及达成了苏丹举行自决的协议,保证苏丹在1956年1月1日独立;1956年,苏丹正式独立。

英国对苏丹政策 南北“分而治之”

 就在1956年独立前一年,苏丹南北之间爆发内战,因为南方人担心新独立的苏丹被北方人主导。历史上,苏丹北部与埃及关系更密切,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苏丹南部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这种南北差别由来已久。

只是在英国殖民时期,这种南北差异因“分而治之”的政策而被强化和扩大。从1924年到1956年苏丹独立前,英国对苏丹北方和南方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政策就是:从1924年起,居住在北纬10度以北的苏丹居民不得前往南方;居住在北纬10度以南的苏丹居民则不得前往北方。当时,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防止已重创英国军队的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肆意蔓延。

实际上,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真正目的,却是为阻止苏丹北方的阿拉伯文化向苏丹南方传播,同时也便于其在苏丹南方传播基督教。毫无疑问,该政策直接阻断了苏丹南北的融合,蓄意强化了本已存在的苏丹南北差异,埋下了日后南北冲突的种子。

苏丹“今生”

两次内战夺命数百万

独立后的苏丹历史,是一部内战与政变交织的历史,也是一部南北差异持续强化的历史,长期的冲突不仅造成数百万人的伤亡。

三次军事政变

自1956年独立以来,苏丹经历3次军事政变(1969年、1985年和1989年)。在1989年的政变中,巴希尔上台;1993年,巴希尔就任苏丹总统,并在此后四次大选中四次连任。

在巴希尔统治时期,苏丹建立其本国的石油工业,并于1999年成为石油出口国,目前年产原油超过1亿桶。随着大量石油的出口以及油价的高涨,苏丹经济近年来快速增长,成为非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经济上的良好局面,仍未能化解苏丹南北之间的差异,缓和南北之间的内战。就在巴希尔统治时期,苏丹南北之间的战争持续了10余年。

两场血腥内战

1956年苏丹独立时,南北之间的内战已爆发1年,此为第一次苏丹内战。这场内战从1955年持续到1972年,持续了17年。1983年,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这次内战持续超过20年。

2005年,苏丹政府与南方叛军签署《全面和平协议》,规定从2005年起,实行6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允许苏丹南方有限自治;过渡期结束后,苏丹南方将就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此外,协议还规定,南北双方平等分享石油收益。

在此之前,苏丹南方一直指责称,石油资源多位于南方,石油收益却多被苏丹政府和北方“夺走”。实际上,促成苏丹经济近年迅速发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成为苏丹南北之间冲突的一个新导火索。

2005年的《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22年的第二次内战。内战夺走了约200万苏丹人的生命,造成400万苏丹人流离失所。内战还摧毁了苏丹经济,导致食物短缺、饥饿和营养不良。由于内战,苏丹尤其是苏丹南方,整整一代人失去了获取基本医疗服务、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美国强力干预——苏丹南部分离公投的现实“推手”

在第二次苏丹内战中,苏丹政府军曾占领南方,但南方军队却获得西方的支持。换句话说,西方、尤其是美国加大了对苏丹内政的干预力度。正是在西方的强大压力之下,苏丹政府才与南方军队达成《全面和平协定》,同意南方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可以说,今日苏丹之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尤其是美国所促成的。

早在苏丹独立前的1952年,美国就在喀土穆设立了联络处。1954年苏丹首届自治政府成立不久,美国就开始插手苏丹问题,美联络处也升格为大使馆。但1967年苏丹为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同美国断交,5年后才复交。

1989年,巴希尔上台后推行激进的对外政策,苏美关系急剧恶化。苏丹国内政治势力与外国极端组织关系密切,甚至有人邀请“基地”头目前往苏丹,导致美国在1993年将苏丹列入其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

1990年,美国指责苏丹违反人权,停止了除紧急救济以外的其他援助。1991年,苏丹谴责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1992年,美国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提出“苏丹的人权”提案,再次指控苏丹违反人权,两国关系更趋紧张。1997年,美国以苏丹继续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侵犯人权、危害邻国稳定等为由,宣布对苏丹实行全面经济制裁。1998年8月,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使馆遭恐怖袭击,造成22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美国人,另有5000多人受伤。美国指责拉丹是幕后主使,同时指责苏丹卷入,曾用导弹炸毁了苏丹的一家制药厂。

2001年11月,美国专门设立苏丹问题特使,加大了介入苏丹问题的力度。2002年,美国接连出台针对苏丹的举措: 1月,提出在保持苏丹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以南方实行高度自治和享有独立立法权为主要内容的“新建议”;3月,邀请苏丹人民解放运动领导人加朗访美,时任国务卿鲍威尔等高级官员以及一些议员和知名人士与其会面;3月,前总统卡特访问苏丹,继续对其施压;4月,美国会通过决议,将苏丹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7月,助理国务卿沃尔特访问苏丹,为苏丹政府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和谈进行斡旋;8月,美国务院设立苏丹事务司;10月,布什总统签署了《苏丹和平法》,规定如果6个月内和谈无进展,将对苏丹政府进行制裁;11月,美国再次延长了自1997年以来的单方面对苏丹经济制裁。2003年10月,美国务卿鲍威尔亲临苏丹南北方在肯尼亚的谈判现场,敦促双方加快谈判进程。2005年1月,在美国及东非的“政府间发展组织”的斡旋和推动下,苏丹政府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终于在内罗毕正式签署《全面和平协议》

《协议》签署后,美国坚持要求苏丹政府兑现协定,其要害就是在南方举行公投,以决定该地区的未来地位。2007年至2008年间,苏丹外交官与美方多次接触,表示愿与美国改善关系。但美国坚持将改善美苏关系与落实《协议》挂钩。2009年四五月间,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格雷申两度访问苏丹,诱导苏丹落实《协议》,实施公投。

实际上,美国早已预设好了公投结果。200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美国的目标是“2011年后在苏丹实现和平,或以有序方式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对苏丹出台一项新政策,将通过 “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推动苏丹北南双方落实《协议》。当月27日,奥巴马总统向国会提交报告,宣布将对苏丹的制裁延长一年,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在苏丹投资或有贸易往来、冻结苏丹政府在美国的资产等内容。2010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协议》签署5周年发表声明,敦促苏丹国内各政治派别加倍努力,以确保《协议》得到切实落实,确保大选顺利举行以及阿布耶伊地区归属与北南苏丹划界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2010年4月,在巴希尔第四次连任苏丹总统后,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格雷申即于5月访问苏丹,与联合国官员及《协议》评估委员会相关各方代表共同评估协议的落实情况,并同苏丹政府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就全面落实《协议》过程中的一些未决问题进行磋商。奥巴马在与一些外国领导人会谈时,几乎一次不拉地要求他们与美国一起向苏丹施压。奥巴马强调,美国与苏丹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一次成功的公投。同时,美国宣称,如果苏丹政府确保南部地区公投如期举行,并尊重公投结果,美国最快可在2011年7月将苏丹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

美国为了“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为未来的新国家提供资金和派遣顾问都考虑到了。

《华盛顿邮报》网站去年12月9日的文章公然承认美国干涉苏丹内政,赞扬奥巴马采取“非常美国式的举动”,在南苏丹的外交政策取得成功。日本《每日新闻》说,从2005年的《协议》,到2011年南部公投,这一系列进程都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完成的。

西方软硬兼施

2001年“911”事件后,苏丹积极配合美国反恐,驱逐了本国境内的极端组织,两国关系改善。2005年,在美国的斡旋下,和平协议签署。不过,自2005年和平协议签署以来,苏丹境内仍时有冲突发生,尤其达尔富尔地区。血腥的冲突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失去家园。对此,西方指责巴希尔政府要承担责任。

2009年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在达尔富尔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为由,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这是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首次对一国在任国家元首发逮捕令。可以看出,南方问题之后,达尔富尔已成为西方干预苏丹的着力点。

总而言之,从独立后的两次内战,到如今的南方公投、达尔富尔问题等等,苏丹每次重大危机背后,都有西方外部势力干预的影子。

石油政治——老谋深算玩的还是“这一手”

日本媒体指出,美国之所以如此积极地介入苏丹事务,表面上看是出于最终结束苏丹内战这一人道主义目的。实际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确保日产量达49万桶的石油权益。美国雪弗龙公司原本就对自己发现的油田因内战和制裁无法开发的现状感到不满,希望恢复“既得权益”。

苏丹的地质条件表明其拥有大型油田,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苏丹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阿吉普公司、英荷壳牌公司曾在苏丹北部进行过勘探。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公司进入苏丹,早期的勘探作业集中于红海,唯一的重要发现是1976年在苏丹港附近苏阿金的天然气田。雪弗龙公司还在苏丹南部班提乌和马拉卡尔市附近进行了长达10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几个大型油田,探明了1.8亿吨石油储量,同时还发现了一些中小油田。1983年,由于南方油田的发现,再度引起苏丹内战。次年,雪弗龙公司3名雇员遭反政府游击队杀害,雪弗龙公司开始撤离苏丹,并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开始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发生经济联系。

不过在此之前,苏丹已经改变了石油开采依靠美国的方针。1995年9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时提出,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随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马来西亚、加拿大和苏丹石油公司组建了大尼罗河石油公司。该公司在苏丹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帮助苏丹建设了输油管道、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设施,建立起集原油勘探开发、输油管线、炼油、石化于一体的石油工业体系。苏丹就此在短期内从一个纯石油进口国变成一个新兴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

苏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苏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现在,中国是苏丹第一大贸易伙伴,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苏在石油领域的合作真正体现了互利双赢的真谛。

美国面对苏中良好合作的局面,只能是施压加利诱,威逼苏丹按期实施公投。本月8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再次扬言,只要公投顺利结束,美国与苏丹的关系将进入新时期。

分析人士认为,苏丹南方公投对美国而言作用是多方面的:肢解苏丹,使非洲发生“巴尔干化”, 继续对非洲玩弄“分而治之”的伎俩, 延滞非洲的复兴,保持对非洲的控制,为自己解套,从而有理由允许美国公司进入苏丹争夺石油资源

苏丹“来世”

局势五个关注点

公投最终结果将于2月7日~14日之间公布。目前大多数分析认为,南部会独立出去。但即便公投结果获得国际社会认可,但苏丹的未来前途和命运仍然难料。

有媒体认为,苏丹巴希尔政权之所以允许公投和南苏丹独立,实非心甘情愿,是在“只要尊重公投结果,就考虑取消国际制裁和逮捕令,追加国际援助”的“胡萝卜加大棒”下才勉强接受的。

关注一:巴希尔是否会反悔?

目前,国际社会对苏丹和巴希尔本人的一系列制裁,大多是因为达尔富尔问题所致,南苏丹问题的圆满解决未必能换来他所期望的结果;一旦希望落空,事态可能会出现反复。

苏丹总统巴希尔早就表示,如果南部选民公投中选择分离,他将成为第一个承认该结果的人,但承认也不会是无条件的。他已放风称,他决不会接受在公投中出现违规和错误,因为公投中所做出的选择是最终选择。

对于巴希尔政权会否反悔的疑问,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乃亚说:“一切皆有可能”。他分析说,因为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就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是双方经过20多年冲突后在国际压力之下达成的。当时签订协议就含有妥协的成分。

刘乃亚表示,公投的最终结果要2月才能公布,“作为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巴希尔当然不希望南部这块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分离出去。巴希尔也曾身着军装,向反对党喊话呼吁建立联合政府。”刘乃亚说,巴希尔公投前曾一直呼吁不希望国家陷入分裂,“这不能不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种暗示。”

关注二:南北分界线是“火药桶”

在公投前和公投期间,在位于苏丹南北分界线中段北侧的阿卜耶伊地区,倾向北方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米塞里亚族与倾向南方的恩古克族接连发生暴力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预示着南北选择“分离”后还存在众多现实问题。

阿卜耶伊这个地区,一直处在苏丹南北争议问题的漩涡中心。两大部族在过去100多年中多次发生暴力冲突,结怨很深。此外,北南双方对于该地区的归属、地下所蕴藏石油的分配和边界划分都存有争议。

刘乃亚说:“现在结果还未出来,事实上还是难预测。目前在阿卜耶伊这个争议性地区,双方陈兵对峙,在公投期间或之后都可能爆发冲突。一般认为,南部会独立出去。”可以说,阿卜耶伊问题是苏丹北南矛盾的集中体现。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阿卜耶伊则很有可能成为摩擦和冲突的“火药桶”。

关注三:6个月过渡期很关键

如果公投结果决定南部独立,南北双方还需要利用6个月的过渡期,就包括阿卜耶伊去向在内的关键议题展开艰苦谈判。

目前,苏丹北南之间仍存在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北南边界的划分、油田归属和石油收入分配、居住在北方的南方人和居住在南方的北方人的国籍,以及国家承担的国际债务如何分摊等问题。苏丹舆论认为,上述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如果得不到解决,都可能导致北南之间重新爆发战争。

刘乃亚称:“石油、水源等问题都是接下来需要谈判解决的争议问题。”他表示,按照2005年的《全面和平协议》,南部北部对于石油收益分配问题的办法是“二一添作五”。

关注四:南部独立困境多多

和富庶的北苏丹相比,南苏丹虽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仍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在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居然只有38公里铺设路面的公路,只有2%人口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85%,许多非洲媒体都担心,如果公投结果是南部独立,那么就将诞生非洲这个贫穷大洲的最贫穷国家。

有媒体评论称,南苏丹公投只是艰苦工作的开始,而绝非结束。对此,刘乃亚也表示:“南部经济不发达,极度贫困,民众大量失业,也没有什么产业,国民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形成体系,即便独立,日后也将面临许多问题。”刘乃亚表示:“独立还是不独立?都是个问题。”

关注五:公投影响将辐射非洲

公投开始之前,就有评论称,此次公投可能改变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理及政治版图,苏丹南部一旦独立,恐将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索马里、卢旺达、刚果(金)等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问题。

刘乃亚表示,非洲一些国家非常关注苏丹公投,例如苏丹邻国卢旺达。围绕南部公投所折射出的周边关系、大国关系成为公投引发的焦点。

他表示,苏丹公投对其他国家产生的效应肯定有。但如果苏丹南部独立了,但双方仍冲突不止,或者因边界问题与北方掀起内战,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不好的范例,并不值得效仿。

国际社会关注


国际社会对此次公投给以非常大的关注,外界普遍希望,不论公投结果如何,未来的苏丹能真正走上和平发展之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公投举行前夕,敦促各方继续做出努力,确保公投以一种自由、公正和安全的方式进行。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克里、美国前总统卡特等多位国际政要已经抵达苏丹,观摩9日开始的公投。克里9日形容公投使苏丹开始了“全新的篇章”。

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表示,不管公投结果如何,中国仍将坚持与苏丹北南双方的互利合作,继续推动半个多世纪的中苏友好向前发展。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在苏丹的维和行动,先后派出多批维和人员。中方人员为苏丹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赞赏。李成文说,中国对苏丹的和平前景充满信心。

南方公投结果


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2月7日在喀土穆正式宣布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在1月举行的苏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1.17%的选民支持国家统一。

苏丹南部公投委员会主席伊卜拉欣哈利勒在当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最终结果,与上月底公布的初步结果完全吻合。根据该结果,有379.25万名选民投票支持分离,4.48万名选民支持统一。

苏丹总统巴希尔7日早些时候已经宣布承认和接受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

根据苏丹北南内战双方2005年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如果苏丹南部地区今年1月9日至15日举行的公投结果是分离,那么该地区将在今年7月9日宣布独立。

南方建国意向


苏丹南部2011年1月进行公投后决定独立,新国名现已定名为“南苏丹国”。《中东报》今天报道说,苏丹南部今年1月就其地位问题进行了公民投票,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独立,苏丹政府表示尊重南部人民的选择。以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为首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苏人解)政治局表示,由于南部决定独立,新生的南部国家的名字已经确定。苏人解秘书长巴甘。阿蒙昨天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就南部独立后的国家名字问题政治局进行了多次讨论,先后提出了‘苏丹南部’、‘南苏丹’、‘尼罗河国’以及‘阿马?国’的名字,最后决定使用‘南苏丹’。之所以确定在新国名中有苏丹这个名字,是为了反映南北部之间的深厚联系,同时也是为未来实现统一打开希望的大门。”巴甘。阿蒙说,“14日,我们将把这一决定提交给南部各组织和有关机构以及南部各政党。”

据报道,苏人解政治局确定上述国家名字后,还决定成立一个领导委员会,就该党在苏丹北部和南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党在南部和北部的组织成为独立的两个党,此前北部各州选举出的政治局成员划归新的政治局,其中包括两名来自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的成员。巴甘。阿蒙说,根据政党法,苏人解在南部的组织要重新进行登记,从今年7月8日开始,苏人解在北部和南部组织将脱离关系,单独活动。

苏人解副秘书长亚希尔也表示,“新国家定名为‘南苏丹’,是为了加强双方的共同感情,为将来在新的基础实现统一打开大门,或两国建立邦联体制,这种选择是有利的,有利于提高南北部人民的士气。”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是苏丹南部的主要政党,该党主席萨尔瓦。基尔是苏丹第一副总统兼南方自治政府主席。

南苏丹建国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将于当地时间7月9号0点(北京时间凌晨5点)宣布正式独立,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约有30个国家的元首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苏丹政府已正式承认南苏丹共和国,苏丹总统巴西尔将参加南苏丹独立庆典。为巩固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8日上午通过决议,决定于9日设立联合国南苏丹共和国特派团。决议说,南苏丹特派团将最多有7000名军事人员及900名文职警察人员,起初任期为一年,并视需要予以延长。分析指出,南苏丹共和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基础薄弱;而且与北苏丹仍存潜在冲突,在内部也有多个政治派别与政府对抗,南苏丹独立建国之路并不平坦。

约30国元首将参加独立庆典

南苏丹独立建国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它也将成为第193个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非洲大陆第54个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苏丹总统巴希尔、中国特使姜伟新、美国特使苏珊瑞斯等将出席该国的独立庆典。

在独立之夜,南苏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被暂时放到了一边。首都朱巴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人们在街上举着南苏丹的国旗欢呼,击鼓,鸣响汽笛。朱巴的电台已经开始播放新的国歌。

南苏丹新闻社的报道称,新国家的名称定为南苏丹共和国,首都为朱巴。南苏丹人民对即将到来的国家独立充满了信心和憧憬。该社评论指出,南苏丹人如被授予同等的机会,就会证明自己拥有整个苏丹最出色的领导者。报道还指责了那些关于南苏丹人不具备管理自己能力的言论,称“这些谣言是荒唐和可笑的”。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7月5日宣布,胡锦涛主席特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将应邀赴朱巴出席于7月9日举行的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庆典。

南北苏丹关系引人关注

苏丹成为第一个正式承认南苏丹的国家。本周早些时候,苏丹总统巴希尔承诺支持南苏丹的独立。他还表示希望这个新国家能够“稳定安全”。

但巴希尔同时警告说,两国“兄弟般的关系”将取决于边界的安全和互不干扰。

喀土穆一名高级政府部长说,苏丹承认南苏丹的独立,两国边界将根据1956年苏丹从英国和埃及获得独立时存在的南北界线。

近期在南北苏丹边界包括阿卜耶伊的两个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导致17万人逃离家园。人们因此担心南北苏丹会重新开战。

不过近几周达成的数个协议以及交火双方从边界撤离使当地的局势趋于稳定。

与此同时,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决议,授权7000人的维和部队继续留在南部苏丹。

相关分词: 苏丹 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