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死之舞

死之舞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死之舞


1李斯特(Liszt)《死之舞/Totentanz》

♣作曲背景

李斯特为钢琴和乐队所作的《死之舞》,作于1839年,题献给自己的女婿汉斯吉多冯彪罗。

此曲作于李斯特在意大利旅行期间。据说是他在比萨的寺院墓地“圣洁之野”看到奥卡纳的壁画《死的胜利》所得的灵感。此画描述代表死神的老妇人想把一群狩猎归途的盛装男女踩于脚下,而天使把一部分得救的运到天国,另一部分无法拯救的则由恶魔运到火山上,送入熊熊烈火。此曲是中世纪古老圣歌《末日经》的变奏曲。《末日经》长久一直在罗马教会的弥撒中使用。共5个变奏,第一变奏为中庸的快板;第二变奏钢琴左手进行主题,右手奏六连音符;第三变奏活泼地,谐谑曲风格;第四变奏慢板,钢琴以卡农的方式开始,接着有一段华彩,后速度加快至急板;第五变奏钢琴以赋格方式开始,接着有长大的华彩,然后变成谐谑的稍快板,钢琴在快速表达中形成华丽的结尾。

♣李斯特(Liszt)

"钢琴之王"李斯特在钢琴上的绝艺,就犹如小提琴的帕格尼尼。李斯特以他卓越的技巧,一度君临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同是在作曲方面,他创立了具有标题性的单乐章交响曲-交响诗,而在钢琴曲方面,更是竭尽神技妙想,作也不少杰作。李斯特共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1849年完成了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单乐章作品《死之舞》(Totentanz),在乐曲中李斯特运用了著名的《震怒之日》来点睛,收到相当好的效果。1838年李斯特曾在意大利的比萨见过一幅教堂的壁画,上边是一个背后长出蝙蝠翅膀的丑老婆子,代表着死神,正挥起大刀,向那些毫无防备,正忧哉全然不知死神临头的人们砍去。作曲家由此得来灵感,又将这恐怖荒诞的动机同中世纪的一首咏唱“末日审判”的教会歌曲《震怒之日》(即《安魂曲》格式中的第三乐章《末日经》的由来)联系起来,作成这首极富幻想色彩的杰作。乐曲从钢琴弹出的强有力的“震怒”开始,此后的五组变奏,都是想象力无比丰富,音响上色彩绚丽而效果奇佳的。这支乐曲一开始就是古代罗马教皇格利高利“最后审判日”的圣歌曲调,沉重有力,象征着死神降临的脚步。此后,作曲家用这个曲调变奏出 26个迥异的音乐形象,有的轻快、活泼;有的庄严、稳重;有的辉煌、灿烂;有的幽默、有趣;有的优雅、小巧;有的粗鲁、笨拙……以此表达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走向死亡。作者的主题十分明确: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贫富;不论美丑;不论雅俗、不论信仰、不论等级和社会地位,人人或迟或早总有一死。

2.圣桑的交响诗《骷髅之舞》又名《死之舞》,

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响诗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亨利扎里斯的一首奇怪的诗写成。

乐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给人以阴阳怪气的感觉。起初音很弱,逐渐发展到全奏,好象聚集到墓场上的骷髅越来越多,舞跳得越来越热烈。木琴的干枯音色,描写了骷髅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声。乐曲根据诗的内容,从半夜的钟响开始,先用竖琴在D音上反复了十二次,表明半夜零点的到来。突然,独奏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节奏,描写死神的骷髅互相击碰着出现了。作品要求小提琴用特殊的调弦,形象地刻画出骸骨的击碰声。接着由长笛以弱音奏出富有特征的主题,小提琴奏出坟墓的主题,也就是第二主题,描绘出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整部作品具有神秘、恐怖的特色

3.亨利扎里斯的原作

切切嚓嚓,死神用他的踝骨

在幕石上敲打拍子

半夜里,死神在小提琴上

切切嚓嚓,奏出一首舞曲

寒风怒号,长夜凄凄

椴树的枯枝在呻吟叹息

白骨嶙峋出现在阴影里

奔着,跳着,穿着宽大的尸衣

切切嚓嚓,各自狂舞乱跳

听得见跳着舞的骨头在格格地响

突然舞阵大乱

金鸡报晓,各自四散逃窜

相关分词: 死之 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