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思茅松

思茅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思茅松


思茅松,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褐色,裂成龟甲状薄片剥落。枝条每年生长2至数轮,树冠广园形,1年 生枝淡褐色或黄色,有光泽。冬芽红褐色,圆锥形,微披树脂。针叶3针一束,长10—22厘米,径1毫米以内,细柔,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6,边生。球果成熟后宿存树上多年不落,卵园形,长5—6厘米,径3.5厘米,基部稍偏斜,鳞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显著降起呈锥状,横脊显著,间或有纵脊,鳞脐小,稍突起,有短刺,种子椭圆形,长5--6毫米,连翅长1.7—2厘米。

中文学名:思茅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属:松属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思茅松

种拉丁名: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 var. langbianensis (A.Chev) Gaussen

科中文名:松科

科拉丁名:Pinaceae

属中文名:松属

属拉丁名:Pinus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南部麻栗坡、思茅、普洱、景东及西部潞西等地。

国外分布:越南中部、北部及老挝也有分布。

中国植物志:7:259

简介


产于云南麻栗坡、元阳、景东、元江、墨江、思茅、景洪、澜沧、普洱、普文、勐海、勐腊以及西南部潞西、临沧、镇压康等地海拔600—1600米。以思茅、景东、普洱、墨江、镇源、景谷以及临沧地区东北部海拔700—1200米为中心;在宽谷、盆地周围低山丘陵及沿江两岸山地组成大面积纯林。越南、老挝、缅甸、应度也有分布。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4C,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高温多雨的环境。生于山地红壤。 最喜光树种,幼苗不耐庇阴,深根性,生长迅速天然林木1年生幼苗高达30—50CM,5年生高不定期5M,10年生平均树高11—12M,平均胸径10CM,每公顷蓄积量200立方,40年生的林分,平均树高达30M,平均胸径30CM,每公顷蓄积量500立方,但在干燥阳坡或土层薄的山脊上,10年生树高6M,平均胸径6CM,每公顷蓄积量88立方。立地条件的优劣,林木生长速度相当悬殊。种子千粒重13—19克,每公斤5—6万粒,种子发芽率80--90%,保存期可达2—3年。在云南南部天然更新好,飞籽成林,很少用人工造林。有思茅松毛虫为害针叶,还有松梢螟,松叶蜂,松梢象鼻虫等为害。树干端直不扭曲,材质优于云南松,供建筑、枕木,矿柱等用,树干可采松脂;树皮可提取烤胶。

生长习性


最喜光树种,幼苗不耐庇阴,深根性,生长迅速天然林木1年生幼苗高达30—50CM,5年生高不定期5M,10年生平均树高11—12M,平均胸径10CM,每公顷蓄积量200立方,40年生的林分,平均树高达30M,平均胸径30CM,每公顷蓄积量500立方,但在干燥阳坡或土层薄的山脊上,10年生树高6M,平均胸径6CM,每公顷蓄积量88立方。立地条件的优劣,林木生长速度相当悬殊。种子千粒重13—19克,每公斤5—6万粒,种子发芽率80--90%,保存期可达2—3年。在云南南部天然更新好,飞籽成林,很少用人工造林。有思茅松毛虫为害针叶,还有松梢螟,松叶蜂,松梢象鼻虫等为害。树干端直不扭曲,材质优于云南松,供建筑、枕木,矿柱等用,树干可采松脂;树皮可提取烤胶。

裸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种类最多的1科,约占全部裸子植物的1/3。常绿或落叶(金钱松与落叶松)乔木,树干端直,枝不规则互生或轮生;小枝互生或对生(稀轮生),或兼有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金钱松、落叶松、雪松),或有极度退化而不明显的短枝(松树)。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鳞均螺旋状排列。叶线形或针形;线形叶扁平,稀四棱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针形叶2~5针成一束,着生于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膜质叶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稀苞腋)或枝顶,稀簇生(金钱松、油杉),具多数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药室纵裂、横裂或斜裂,花粉的两侧有显著的气囊或无气囊(落叶松、黄杉),或具退化气囊(铁杉组);雌球花由多数苞鳞和珠鳞组成,每珠鳞的腹(上)面基部着生两枚倒生胚珠,受精后珠鳞迅速增大发育成种鳞。球果直立或下垂,当年成熟或翌年(稀第三年)成熟;

种鳞扁平,木质,稀近革质,宿存或熟后脱落(冷杉、雪松、金钱松);苞鳞生于种鳞的背面,彼此离生,仅基部合生,较长而外露或不露出,或短小而位于种鳞基部;种子具膜质长翅,稀无翅或近无翅(个别松树),下面有树脂囊或无;胚具2~16枚子叶,发芽时出土,稀不出土(油杉)。松科植物染色体少,基数基本一致,x=12,稀为13 本科共10属约230种,主产北半球(仅松属的个别树种分布达南半球),为森林的主要树种,亦是发展林业的主要造林树种,如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冷杉属、铁杉属和黄杉属。中国是松科属种最多的国家,10属均产,其中银杉和金钱松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油杉属亦主产中国;种数占整个松科植物的1/2,分布几遍全国,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山地几乎都是松科植物所组成的单纯林或混交林,森林资源丰富。

松科植物最早的化石出现在中生代早侏罗纪,白垩纪后属种增加。第四纪随全球性气温下降与回升,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均有变化,繁衍至今,形成了现代的分布格局。迄今在北半球的地层中发现了生存属和绝灭属的大小化石。

松科植物是北半球常见的森林树种,各自在其适应的地带组成单纯林或混交林。其分布规律大致为:多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少数松树喜气候寒冷、生境潮湿或要求干燥寒冷的气候,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带至寒温带,向南分布到暖温带与亚热带的亚高山及高山,组成寒温性针叶林。铁杉、少数云杉、冷杉、落叶松和部分松树要求温凉潮湿或温和干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气候,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地区与亚热带中山以上,组成温性针叶林。银杉、黄杉、油杉、金钱松和部分松树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中山以下,向南可分布到热带地区地势较高的凉湿山地,组成暖性针叶林。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一个十分自然的类群,在分类上有两种意见:即根据叶线形单生枝上和针形成束着生极度退化的短枝顶端分松科为冷杉亚科(Abietoideae)和松亚科(Pinoideae)。或者根据有无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再将上述的冷杉亚科分为两个亚科,即冷杉亚科和落叶松亚科(Laricoideae)。

松科植物多为高大的乔木,生长通常较快,木材蓄积量多,为建筑用材和工业用材的主要来源,而椿木、电柱、枕木、舟车、家具、器具等材亦多取自松科,故许多树种是当今发展林业的主要造林树种,有些树种为著名的园林绿化与观赏植物,如金钱松、雪松(见彩图)等。

松科木材具有正常的树脂道(仅冷杉属缺),木射线管胞内壁有锯齿,纹孔托外缘曲折或贝壳状或锯齿状,或不规则,锁闭膜上有放射状和弦向的棒状加厚,晚材带明显,木射线细胞水平壁纹孔显明(少数松树除外)。松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共同的特点是多含有树脂及挥发油,缺乏生物碱,缺少双黄酮。树脂贮存在树脂道内,与挥发油共存。树脂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如松香中含有90%以上的树脂酸),还有树脂醇、树脂酯及大量的树脂烃类。挥发油含于针叶及树脂中,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烯类。松科植物种子油中均含有不常见的3种共存的特征脂肪酸,对顺-5,9十八碳二烯酸(18:2)、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18:3)和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

松科植物种类


松亚门

松属(Pinus)-大约115种 云杉亚门云杉属(Picea)-大约35种 落叶松亚门

银杉属(Cathaya)-只有一种 落叶松属(Larix)-大约14种 黄杉属(Pseudotsuga)-共5种 冷杉亚门冷杉属(Abies)-大约50种 雪松属(Cedrus)-2至4种 金钱松属(Pseudolarix]]-只有一种

油杉属(Keteleeria)-共有3种 长苞铁杉属(Nothotsuga)-只有一种 铁杉属(Tsuga)-共有9种思茅松毛虫

又名褚色松毛虫

拉丁学名: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异名:DendrolimuskikuchiiochraceusTsaietLiu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

分布:江西(多数县(市)均有分布),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

寄主: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云南松(P.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oniana),黄山松(台湾松)(P.taiwanensis),海南五针松(P.fenzeliana),雪松(Cedrusdeodara),云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

危害状:取食松针。

成虫雄蛾体长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前翅基至外缘平行排列4条黑褐色波状纹,亚外缘线由8个近圆形的黄色斑组成,中室白斑明显,白斑至基角之间有1肾形大而明显黄斑。雌蛾体长25~46mm,翅展68~121mm,体色较雄蛾浅,黄褐色,近翅基处无黄斑,中室白斑明显,4条波状纹也较明显。

卵近圆形,咖啡色,卵壳上具有3条黄色环状花纹,中间纹两侧各有1咖啡色小圆点,点外为白色环。

幼虫幼龄幼虫与马尾松毛虫极相似。1龄幼虫体长5~6mm,前胸两侧具两束长毛,其长度超过体长之半,头、前胸背呈橘黄色,中、后胸背面为黑色,中间为黄白色,背线黄白色,亚背线由黄白色及黑色斑纹所组成,气门线及气门上线黄白色。2~5龄斑纹及体色更为清晰。6龄以前除体长逐龄增外,体色无多大变化,从6龄开始各节背面两侧开始出现黄白毛丝,7龄时背两侧毒毛丛增长,并在黑色斑纹处出现长的黑色长毛丛,背中线由黑色和深橘黄色的倒三角形斑纹组成,全体黑色增多,至老熟时全身呈黑红色,中后胸背的毒毛显著增长。

蛹长椭圆形,初为淡绿色,后变栗褐色,体长32~36mm,雌蛹比雄蛹长且粗,外被灰白色茧壳。

习性


在福建省福州市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出现第1代卵,6月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8月下旬结茧,9月中、下旬羽化,9月下旬开始产卵,10月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至11月下旬开始越冬。老熟幼虫多在叶丛中结茧化蛹,结茧前1日停食不动。成虫多在傍晚至上半夜羽化,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产卵,成虫白天静伏于隐蔽场所,夜晚活动,以傍晚最盛,有一定的趋光性,卵成堆产于寄主叶上,初孵幼虫群集,受惊即吐丝下垂成弹跳落地,老熟幼虫受惊后立即将头卷曲,竖起胸部毒毛。

防治方法


1.封山育林,改造人工纯松林。

2.大力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可用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液,1~2亿孢子/ml的白僵菌水剂,或5亿孢子/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水剂喷雾。

3.在暴发成灾时,可选用1种农药进行急救,敌马油雾剂、敌丙油雾剂加柴油稀释1~2倍,每公顷1500~2250g。菊酯类农药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15~30ml。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15%杀虫畏乳油500倍液,90%敌百虫原药3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杀4、5龄以前幼虫。

相关分词: 思茅松 思茅 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