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斯皮尔曼

斯皮尔曼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斯皮尔曼


英国心理学家。1863年9月10日生于伦敦,1945年9月17日卒于伦敦。1906年在德国莱比锡获博士学位。回国后,1911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逻辑学教授。192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斯皮尔曼根据智力测验相关的研究提出著名的二因素论,认为智力可被分析为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他反对联想理论,著有《智力的性质和认知的原理》、《人的能力》、《创造的心》等。



简介


斯皮尔曼(1863~1945)

Spearman,Charles Edward

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英国理论和实验心理学家,1863年9月10日生于伦敦,1945年9月7日卒于伦敦。他大器晚成,1906年在德国莱比锡获博士学位,时年48岁。回国后,1911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逻辑学教授。1923至1926期间年任英国心理学会主席,192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作为实验心理学的先驱,斯皮尔曼对心理统计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对相关系数概念进行了延伸,导出了等级相关的计算方法。他还创立因素分析的方法,这是他学术上最伟大的成就。他还将之与智力研究相结合,从而于1904年提出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皮尔曼的名字几乎成了‘G’因素或‘S因素’的代名词。他反对联想理论,著有《智力的性质和认知的原理》、《人的能力》、《创造的心》等。

二因素说


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于1904年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心理学家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方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他发现有五类特殊因素:① 口头能力,② 数算能力,③ 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 想象力。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 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但是要指出的是改理论无疑过于简化和不成熟,因此又无法给智力落后教育带来更多的方法的改进和原则的探索。

对斯皮尔曼的评价


从Pearson为统计学这门学科做出了贡献后,后续的心理学家便利用了他的方法进行对智力测量的研究,而Spearman就是其中的一位学者。其实,对于智力的研究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智力这种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要了解人类到底有什么能力,什么方面是我们专长的项目,哪些又是我们所拥有的能力而却被忽略的,这都是学者们所努力探索的。因素分析学派的兴起,Spearman功不可没,当他运用统计方法将抽象的智力具体化,其实是替智力研究者画出了一个大致上的轮廓。不过从搜集到的资料我也得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智力是很难有一个定论的,就算这些学者们穷尽一生的研究,仍然很难提出一个大部分人都信服的说法,可见人类是复杂的,但是也因为这份复杂,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可能性,每个人即使在这一方面不行,也会有另一个属于他发挥的空间。

能力的结构理论


能力的结构问题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能力结构的因素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进行能力测量,科学地拟订能力培养的原则,都有重要的意义。能力的结构理论除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外,还有以下几种理论:

一、群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测验权威瑟斯顿(L.Thurstone)认为智力活动都是依靠彼此无关的许多原始因素或原始能力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的测验中概括出7种主要因素,分别是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词的流畅性、记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知觉速度。瑟斯顿为此设计了基本智力测验来测量这7种因素。结果发现这些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相关,这说明它们并非彼此独立。这实际上又支持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

二、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Guilford)在二十余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67年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共4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1971年,他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觉,使其增为5项,智力组成因素变为150种。1988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种。吉尔福德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语义、记忆、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

三、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农(Vernon)提出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把斯皮尔曼的一般能力因素作为最高层次,在这个层次之下包含了两大因素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能力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能力因素;第三层是小因素群;第四层是特殊因素。由此可见,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只不过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的深化。

斯皮尔曼的五类特殊因素


口语能力因素、算术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Mental speed)。他指出:每一个人的G因素和S因素都不相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S因素(如口语能力因素),在成都上也是不相同的

相关分词: 斯皮尔曼 斯皮 皮尔 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