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水头镇

水头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水头镇


1 浙江平阳县辖镇


^区域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鳌江上游,东界麻步镇,西北接南雁镇,东北连腾蛟镇,西连文成县、泰顺县;南界苍南县。东由“五七”省道接104国道,距温州市区90公里、鳌江港30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东大门,瓯江南岸经济、文化、交通重镇和物资集散地,以制革、皮件加工为中心的各项产业兴旺发达,为“中国鞋都”的鞋料基地。是平阳县经济副中心,平阳县三大经济圈之一,县域北港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素以山水秀丽,辖地广阔和经济活力强劲而闻名。2011年扩镇后,全镇总面积189.80平方公里,下辖10个办事处、101个行政村、9个社区和1个居民区。2000年总人口85734人(不包括2011年并入的凤卧、鹤溪、闹村、南湖、朝阳),外来员工2万多人。镇政府驻剧院路,邮编:325405。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5734

男 45880

女 39854

家庭户户数 22434

家庭户总人口 82458

家庭户男 43419

家庭户女 39039

0-14岁(总) 19297

0-14岁男 10817

0-14岁女 8480

15-64岁(总) 61495

15-64岁男 32631

15-64岁女 28864

65岁及以上(总) 4942

65岁及以上男 2432

65岁及以上女 2510

户口本地住本地 58201

^行政区划


2011年扩镇后,该镇辖9个社区(望雁、城中、振德、泾川、泾口、凤尾、腾龙、凤林、乐溪)、1个居民区(鹤秀)、101个行政村:内岙、金山垟、外岙、三桥、水凤尾、中后、金凤、龙垟、仕静、溪心、下林、詹江、下埭头、鹭鸶湾、寺前、上林、周山、凤岩、青岙、南山脚、金塔、上店、麻园、龙涵、清河、银溪、小南、章岙、蒲潭、建安、雅屿、湖桥、凤塆、石牌、霞溪 缸窑、溪尾、下村、南一、乌秋坑、内村、速成、水上垟、长安、新鹤、中元、秀溪、南二、蔡垟、凤林、马头岗、吴潭桥、西塔、垟头、蒲山、赤砂、平凤、凤卧湾、凤东、内塘、平马、玉轩、净凉、吴岭、玉联、南垟、上南、小施、上浪、中村、卢家、桥头、东北、龙凤、杨美、光辉、季山、黄山、秀尖、大施、西垟、苍南、湖滨、清江、湖北、增光井、横山、岭后、塔院、后街、湖南、龙湖、前街、普美、赵阳、新东、双溪、新溪、新联、双峰、同盟。

^经济发展


水头镇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于背靠南雁荡山,降雨充沛,本身地势低洼,每至台风、暴雨天气,水漫小镇奇观每每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水头镇人民如沐春风,及时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百折不挠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一个古老的农村集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独特优势的温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镇,并将始于宋朝年间的制革传统产业发扬光大,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猪皮革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猪皮革集散地和贸易市场、全国最大的成品皮出口供应基地,并以制革产业为依托,发展了制革、皮件加工、宠物制品、明胶等系列化产业,相辅相成,成绩显著。因为水头镇在制革业上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月1日,水头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 。全镇拥有制革企业550多家,年产值3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制革企业有6家,曾连续九年外贸出口创汇列温州市乡镇前茅,进入温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强镇行列,崛起了皮革、皮革制品、皮服装、宠物用品、羽毛球、熨斗等六大支柱产业。

2001年来,水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5多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10.4亿元,财政收入1.25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达到8503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9000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亿元,完成商品成交额27.5亿元,金融系统存款余额21.2亿元,贷款余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3.%。房地产市场升温步伐加快,保险、交通、信息中介服务产业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崛起了一批亿元村和小康村,率先进入了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的行列。 2008年,水头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

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种植水稻6100亩。大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积极引进推广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浙风糯2号”、川香草梅、樱桃番茄、东魁杨梅等20多种优良品种。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绿肥510亩、大麦400亩;扩大了畜禽养殖、马蹄笋种植等主导产业规模,蛋鸽存栏8000多羽,生猪存栏5765头,家禽27000羽,推进了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业效益;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应用,提高了农科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达7582元,同比增长9.9%。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该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面对水环境容量、出口退税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劳动成本变化、货币从紧和全球经济危机等要素持续制约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思路,狠抓重点,攻坚克难,水头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以2007年污水治理摘帽和“工业项目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合力扶工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巩固治污成果,防止污染反弹。坚定不移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再求突破“的指示,与环保局、制革基地管委会一道,依法从严监管,加大污泥焚烧、污水达标、溪流整治、铬水分流、环境卫生整治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基地形象发生了明显变化,鳌江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都可以看到了溪边白鹭成群、垂钓成行的景象;完成企业清洁化生产试点和科技改造,促进企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做大做强皮件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争创品牌、技术创新、上市等政策,继续建设建安古竹皮件生产基地,已有14家企业竣工投产,诚达、远东、奋起公司二号地三家企业开始建设,已完成打桩,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基地整体形象逐步显现;标准厂房建设,市政道路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110KV专变和第一批企业已经进场打桩建设;第二批出让的地块在办理企业审批手续;加快工业项目建设,2008年3个重点开工项目已开工建设,3个重点项目建设已经全部竣工,开工率和竣工率均达100%。加大工业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2亿元。开放型经济得到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供货值9.03亿元,同比增长18.7%,自营出口总额5.83亿元,同比增长24.1%。积极开展选商引资,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内资完成5300万元人民币,超额完成任务。企业做大规模,全年增加规模企业21家,制革产值18.16亿元,同比增长46.7%,皮件产值24.05亿元,同比增长9.5%,宠物用品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63.7%。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水头皮带被列入温州市首批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至2009年,全镇已有国家免检产品2个、省级著名商标2只、省名牌产品2个、市知名商标4只、市、县名牌产品8个。

^基础设施


水头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电、路、教育、卫生、通讯、市场等比较发达,镇内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所各一座;11000吨自来水厂一座;程控电话3万余门,移动电话2万余门;道路四通八达,57省道横贯该镇并与104国道相连,水头大道与平阳县的北港大道相衔接,每天发往全国省际班车100多次,逐步完善了以客货运中心为龙头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水头镇加大对外教育的投入。全镇中小学全部兴建新校舍,园式的新校园别具一格,环境宜人,文化气氛浓厚,境内的平阳二中是全市第一流的高级中学,浙江省A级高级中学;水头镇一中是省农村示范性初中。水头镇市场规范,整洁有序。浙江南方皮革城是省文明规范市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兴贸路综合市场是省三星级市场。中国虎豪集团是水头镇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企业,生产中、高档休闲装系列产品及中高档休闲西装产品,争创中国休闲装第一品牌。虎豪大酒店、天马大酒店分别是县域中西部地区设施最完善的三星级、二星级大酒店,具有办公、会议、住宿、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旅游资源


水头镇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浙江省一大会址凤卧冠尖、马头岗在水头镇境内;旅游、观光、避暑的理想去处——南雁荡山以及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山门、腾蛟棋王碑林和南宋爱国诗人林霁山(林景熙)诗词碑林都紧邻水头镇。

^社会事业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建成区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平阳县北港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在修编。2000年来,相继建成全国最大的制革污水处理工程、连接104国道的57省道、全省乡镇最大的运输场站──水头客货运中心、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南方皮革城,三星级宾馆──虎豪大酒店,文明样板路──东川步行街、村办十年一贯制学校──金凤学校等一大批形象性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德治镇,广泛开展以创建星级文明镇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全镇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投身现代化中国皮都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建成了一批立面美观的新型农居和一批高档次商住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几年里扩建新建了多处公园,其中水头康乐景区规模品位居城镇公园前列,是市民开展文体活动的理想场所,每天来此健身、习艺者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亦颇多涉足。楹联艺术家陈志岁为该景区“来熹亭”撰联并书文曰:“晓舞林禽啼出日/暮歌岭雾送归霞”;为“积庆亭”撰联并书文曰:“养德心,潜增福寿/臻崇境,默会清和”。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00年跨入省教育强镇行列,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验收。文化、体育、卫生、广电等事业日益繁荣。

^文明建设


该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2008年取得“浙江省文明镇”的荣誉称号后,至2010年,两年里,该镇坚持创建为民、常抓不懈、贴近实际,在“巩固、深化、提高”上做文章,居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城镇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的品位进一步提升,城镇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城镇的形象进一步树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为文明创建提供保证。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人事变动,该镇及时调整镇精神文明创建委员会,镇三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文明委主要职务,并配备专职的镇文明办主任;各办事处、村(社区)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龙头”作用;真正做到党委、政府两手抓,两手都硬,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人大积极发挥检查和监督作用的工作格局。

2、制定计划,强化规划。镇委、镇政府把省级文明镇创建工作纳入城镇的总体规划和水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中,列入政府工作任期目标,制定了省级文明镇创建实施方案和2010年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具体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做到每年对创建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文书档案齐全。镇委、镇政府每年多次开专题会议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促工作落实情况。同时,该镇把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及创建活动专项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

3、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把文明创建活动和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一线十联”、“联系片”等工作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龙头”作用。在创建工作中,宣传办、文明办、文化站、爱卫办、卫生所、环卫所、城管中队、城建、交警、规划、环保、工商等单位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妇女、共青团员积极投身文明镇创建工作。通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目标管理,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创建的局面。

4、强化宣传,全民发动。该镇十分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载体,不断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水头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为深化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和全民文明意识。

文明镇创建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做好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程度和参与意识,对进一步动员广大群众自觉投入文明创建十分必要。该镇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基础性和根本性任务来抓。

1、镇三套班子带头学习,理论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遇到上级有重要会议精神需要传达时,还专门召开专题学习会议。

2、党员干部的教育。两年里通过基层党校共办学习班90期,共有党员干部3.5万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党校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对全镇党员的教育面和教育效果。

3、市民的教育。对广大市民进行《市民守则》教育和“三德三主义”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五龙岱烈士陵园、省一大会址及山门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建党周年等重大节日,对新党员、青少年学生以及广大干部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知晓率达80%以上。

4、突出“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市民的行为自律意识。向全镇人民分发了“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倡议书和“关于加强水头镇城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的联合通告”等,切实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

5、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举办了 “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宣传、“邻居节”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6、利用人口学校和计划生育大行动等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育,群众自觉遵守计生法规的意识得到极大的提高,全镇计划生育各项指标都达到温州市规定要求。

7、大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和完善殡葬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开展“青山白化”治理和殡葬改革工作,革除殡葬陋俗,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

8、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多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体验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第一、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几年里,该镇以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四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共投入了2.6亿元加强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树立城镇的新形象。在道路硬化方面,几年里翻新水泥路2.3万平方米,新铺水泥路1万平方米,形成了“四横五纵”道路网络,进村道路硬化率达97%以上。在绿化方面,建设完善了水头大道、凤林南北路、望雁路等地段的绿化,依靠各方力量建设了卧牛山、林坑山两个公园和香国寺前的绿环广场、章岙村休闲广场、龙洋小区休闲广场;在美化方面,投入500多万元改造了水头大转盘、建设了标志性雕塑、修复了泾川路等六条道路的绿化带,同时还修建了2000多米的景观围墙和一批景观灯、高架灯,城镇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亮化方面,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了水头大道的亮丽工程,安装路灯276盏,定期维修更新各种霓虹灯、礼花灯、高架灯等照明设备。在卫生设施方面,建成区已有8座水冲式卫生公厕,达到每3000人一座以上,普及率达100%,并都落实专人管理;添置了200多只垃圾桶、垃圾集装箱、清洁车、清扫车等卫生设施,对辖区内12条路实行全天候保洁;完善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实行生活垃圾“户三包、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清运模式,落实了垃圾清运补助政策。在农村改水改厕方面,该镇加大了农村改水工作力度,全镇农村用水普及率达100%。水头第二水厂已经投入使用,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指标总合格率达99.85%,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同时加快农村改厕步伐,采取由村委会牵头、群众集资、政府补助的办法筹集资金,实现了村村有公厕,做到了镇内、省道、县道两侧无露天粪坑。此外,投入大量资金抓好重大设施建设。防洪二期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并已在近两年的防汛中发挥了作用,提高了该镇抗台防洪能力,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投资7000万元的防洪三期工程即将开工。群众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群众健身活动场所两处;总投资约3500万元的文体中心二期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和招投标,并已开工建设。

第二、不断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力度。

1、该镇每年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行动,共出动人员5000多人次,拆除违章建筑10000多平方米,还对辖区内18条主要道路、商业街实行每天全天候保洁制,日清扫面积达52万平方米,年清运垃圾32000多吨;对沿街单位、居民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要求垃圾袋装,为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不定期对城区的河道、引水渠进行了清理疏浚。

2、巩固提升制革基地污水治理成果,企业生产行为基本规范,确保了COD稳定达标排放;完善了铬水分流、污泥焚烧、氨氮改造、电子在线监控等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和制革基地内的环境卫生,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基地的环境。

3、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范行车线路和行车行为。大力开展交通法规、交通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形成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的新风尚,重要路口已增设2处红绿灯,并计划于下半年增设2处。

4、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效果明显。加大对占道经营、占街为市、小广告、路边市场、流动摊贩各类废品收购点的整治,成效显著,其中拆除户外灯箱广告284个。规范管理各综合农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和各种建材市场。

四、设置载体,扎实创建,树立水头城镇文明新形象。

第一、进一步深化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几年里,文明单位创建面达60%以上,文明小区创建面达100%以上,文明村创建达80%以上,文明家庭创建面达80%以上。全镇已创建县级以上文明单位20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13个;创县级以上文明村6个,其中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村5个;创县级文明社区2个。

第二、进一步开展文明窗口优质服务活动。2005年开始,该镇十分注重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全镇各行各业扎实开展文明窗口等便民服务活动。到2010年为止,土地、规划、工商、财税、金融、卫生、电视、房管等近20家单位开设便民服务窗口;镇政府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设民政、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安监、综治、禁毒、计生等10余个窗口。

第三、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占地13亩、投资约3500万元的水头文体中心已开工建设;几年里共组织了元宵晚会、健身舞大汇演等多场文艺演出以及“温州市‘水头生态环保杯’成人游泳比赛”、各种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此外,该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投资4000多万元的新水头一中占地100亩,是省级重点工程,也是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初中,现已投入使用。经通过综合评估,该镇成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水头一中成为省示范性初中、省级文明学校;水头职高晋升为省一级文化技术学校;水头二中被命名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镇一小是全省雏鹰行动的模范学校。一批中小学校获得市、县级文明单位。

第四、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水头镇派出所现有民警33人,专业巡防队伍一支,共有巡防队员58人,配备了共14辆巡逻车和25台对讲机;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5 个办事处综治中心、镇巡防大楼,辖区内已安装259只全球眼街面电子监控探头,通过科学调配,构筑全方位、全天时的防控体系,同时强化村(社区)综治八大员建设,社会治安形势不断趋好。2009年全镇各级调解委员会315名人民调解员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695件,调处成功693件,调解成功率为99.7%。同时,认真抓好信访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责任追究制等,妥善处理了土地、规划、城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荣誉称号


该镇因为在制革业上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月1日,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皮都” 。此外,该镇还先后荣获过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温州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镇、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温州市重要外贸出口镇、平阳县工业明星镇等荣誉称号。

2 福建南安市辖镇


^区域概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镇位于南安东南部 ,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镇隔“安平桥”相望,西与同安马巷镇以岭分界,南连石井,北接官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厦通泉州、晋江、石狮必经之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11公里。国道324线及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码头直通外洋。全镇划为1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行政村。居民汉族,2000年人口121620人,海外侨亲约4.5万。主要姓氏有黄、李、吕、林、吴、蔡、王、陈、高、郑。

区位独特,地处厦、泉、漳闽南“金三角”中心区域,与厦门经济特区接壤,有泉州的“南大门”之称。交通便捷,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离厦门机场和港口仅几十公里。该镇依山傍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闽南重镇和著名侨乡。

^乡镇建设


^造林绿化

2012年上级下达我市造林绿化任务7.23万亩,主要包括:城市、村镇和通道绿化1.23万亩,环城(镇)周边、交通干线两侧一重山林分补植修复提升5万亩,人工造林更新1万亩。目前,我市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2905亩,占任务的100.8%: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积10023亩,“三沿一环”林分修复提升面积50950亩,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面积11932亩;其中,沈海高速南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350亩,完成率达111.8%,大幅超过全省31.4%的平均水平,完成情况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住房建设

水头镇,地处福厦路。镇政府驻地水头村,原借用水头新村办公楼,1978年扩建东、西楼,1988年新建1000平方米的五层办公楼和宿舍楼,组成镇政府大院民国时期住房多系土砖石木结构的汉式大厝,有沿海侨乡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沿用传统建筑形式,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80年代末,新建筑的商品房达2.0万平方米。

^公用建筑

50年代始扩建南星中学教学楼、科学楼。新建南侨中学、新营中学、龙凤中学等4所中学,扩建31所小学。至1988年,新建水头影剧院,水头侨联,水头粮站,水头供销社,水头农行、中行、建行营业所,水头邮电支局,水头公安派出所,水头法庭,水头工商所,水头税务所,水头医药站,南安建筑二公司,南安轧钢厂,南安中百五交水头门市部,新华书店,石壁水库南渠管理所。

^经济建设

新建县属大盈糖厂、南安瓷厂、南安耐火材料厂、水头福利厂、康龙农场和市属石壁水库、良种果苗繁殖场。新建西大街和草港市场和大盈、仁福、文斗农贸集市点。1987年新建日产3000吨自来水厂。引进外资成片开发蟠龙工业区。乡镇企业以制鞋、纺织、建材、食品罐头,粮食加工、运输服务等行业为主,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98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033.1万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1620

男 62938

女 58682

家庭户户数 27126

家庭户总人口 96999

家庭户男 47350

家庭户女 49649

0-14岁(总) 27970

0-14岁男 14709

0-14岁女 13261

15-64岁(总) 86519

15-64岁男 45325

15-64岁女 41194

65岁及以上(总) 7131

65岁及以上男 2904

65岁及以上女 4227

户口本地住本地 89272

^人文历史


水头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头,即水运货物集散之埠头。境内的大盈港昔有古船湾之称,是古代闽南的重要港口。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这里遗留着丰富多彩的青铜文化。六朝时,南来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发展。至宋代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建成,水头便成为商贸云集的贸易场所。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头下坊(现下邦自然村)设石井镇榷税,首任镇监是朱熹之父朱松。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过,设在水头的康店驿是福建、广东的重要驿站。安平、镇安两座跨海长石桥是晋南交通要冲。历代王朝都在此设防驻兵,大盈(大营之谐);因驻重兵而得名。

该镇民风淳朴,人才荟萃,素以“海滨邹鲁”名闻遐迩,古往今来,水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北宋的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制定者和推行者;南宋的理学名宦吕大奎官至朝散大夫,因积极反抗元军而惨遭杀害;明末的沈全期是南安最后一名进士、任右都察院御史,曾带领九溪十八坝乡民在白莲寺起诊治,后投入郑成功抗清和收复台湾的队伍;复台后,他在台湾济世行医,被台湾人尊为医祖;还有何廷斌对郑成功收复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他担任荷兰通事,因不满荷兰殖民统治,秘密测绘台湾鹿耳港地图献给郑成功并作为郑军收复台湾的向导。还有史学家吕夏卿、廉政名臣吕图南、语音大师黄谦、革命侨领王宣化、爱国华侨吕达民等。

境内五里桥、安平桥墩和郑成功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景点均入选为泉州十八景之一。天心洞、飞瓦岩、白莲寺、杨肃纪念馆是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独特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头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66亿元,上缴税收2.4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居“福建省50强乡镇”第八名。工业是水头镇的经济支柱,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工艺、机械、化工等众多生产行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126家。蟠龙开发区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开发的综合开发区,首期开发1800亩。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6家。6家企业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种产品列著名商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是辐射全国、影响亚太、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以石材为龙头的大型建材批发市场,日交易额300多万元。从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举办大型建材经贸洽谈会。环球家具城是集家具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资1.2亿元,已于2005年5月开盘招商入驻。

水头镇拥有独特的产业基础优势。从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为水头闽南建材第一市场题字“中国石材城”后,石材产业就在水头镇铸就了它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地位,为水头镇经济的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并促使水头镇逐步形成国际建材的人、财、物、信息流重要集散地。

2007年,全镇共有石材企业1000多家,拥有先进专业生产设备300多台(套),从事石材产业生产的管理、技术、经销人员近7万人,年生产加工能力1亿多平方米,石雕刻品3000多万个,占全国市场需求量的40%以上。其中,全国石材前十强中的环球石材、高时石材、康利石材等九强企业已经入驻水头,加上东升股份、华辉股份、溪石集团等当地企业的迅猛发展,水头镇已逐渐成为石材产业聚集,产业巨头群英荟萃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服务石材产业的发展,水头镇大力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使得与石材相配套的石材机械、辅助材料、磨料磨具、刀头刀具、石工艺品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石材产业供应链。2007年,全镇有石材机械企业10家,磨具磨料生产企业8家,金刚石生产企业100家;其中全国知名石材机械制造上海飞宙、广东科达等均已入驻;人造石、圆型材、异型材、薄板材、复合板、马赛克加工等应有尽有,并且技术全国领先。

市场、产业、基地良性互动发展,是水头石材产业迅速膨胀、高速发展的一大特色。水头镇按照“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的要求和“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目标,加快市场建设步伐,把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建成由石板材城、闽南石材荒料市场、石材陶瓷综合城、石材加工区和石材展览中心等五大板块组成的全国最大“建材超市”和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管理最规范的石材批发市场、全国首批“五星级建材市场”、亚洲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大的石材进出口基地。通过市场的带动和辐射,大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在水头的涌动,吸引了众多石材界精英入驻水头投资建设,带动了石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省最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基础设施


水头基础设施完善:

1、交通方面:水头区独特,山海兼备,水陆交通便捷,国道324线横贯全境,长达18.4公里,泉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朴里设有一个入口处;为繁荣水头经济,带全镇经济发展,积极筹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国道324线水头复线已建成通车,大减轻了国道324水头路段的车量负荷;沿海大通道水头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区交通网形成,村村通公交。水头距厦门国际机场仅58公里,距晋江机场仅15公里;搭机之便,近在咫尺,海运发达,全镇拥有5个上百吨级的码头,可直达广州、上海、宁波等城市,距石井5000吨级码头仅8公里。构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水头经济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客观条件。

2、邮电方面:水头邮电通讯发达便捷,全镇拥有1个邮政局和1个电信局以及大盈、蟠龙等2个邮电模块局,装机容量达2.5万门,建立移动通讯基站七座中满足水头持续发展三年的需要。全镇安装电话28600户,互联网用户达1613户。

3、水电方面:水头水电充足,拥有朴里和龙风两座11万伏变电站和仁福22万伏变电站,一座日产5.2万吨的自来水厂,大大满足众多厂家以 及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水电需求。

4、金融方面:水头金融贸易发达,拥有各种的金融贸易网络体系。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均在水头设立分理处,年业务额均位居全市首位。

^社会事业


该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已有10多家企业被省科委评为科技型企业;大力整治建陶行业烟尘污染,取得良好成效,被泉州市评为治理建陶行业烟尘污染先进单位。不断加大教育力度,全镇有完中校2所、初中校3所、小学34所、幼儿园38所及职业学校1所,在省“两基”检查中被评为优级达标,其中南星中学晋升为省一级达标中学。海都医院前身为水头卫生院,后由港胞吕振万先进捐资扩建,改建为董事会领导机制,2000年来,不断增资扩建,添置设备,同时聘请省内外许多名医专家充实医疗队伍,已成为一所医术高明、设备先进的花园式医院,并通过二级乙等达标验收。娱乐设施齐全,拥有上档次保龄球馆两座;星级酒店三家;可容纳三、四千人的“吕振万体育馆”设务齐全,是全省乡镇级规模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并在此举办过多次各种大型的文体活动。积极深入地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大力实施“依法治镇”战略,社会安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充分发动社会热爱公益事业人士捐资组建成立了110报警服务台及由现役军人组成的消防中队,并成立了110社会联动系统,为企业主和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荣誉称号


该镇曾先后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石材城”、“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3 广东佛冈县辖镇


^区域概况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位于佛冈县城中北部,距县城12公里。始建于宋代,因是潖江的起源而得名。1955年设水头区,1957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区,1987年建镇。面积151平方公里,人口2.8万。106国道贯境。辖潭洞、西田、石潭、桂田、桂元、新联、王田、铜溪、新坣、莲瑶10个村委会。196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全镇面积152.93平方公里,2003年全镇总人口28063人,工农业总产值1.34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427元。2002年通过省、市农村小康达标验收组的验收。

境内交通便捷,距县城和京珠高速公路佛冈出口仅10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山溪河流交错,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宋朝崔献公祠、明朝黄氏东坑祠。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水头镇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西田有龙啸峡漂流,一个纯天然的风景区。同时也是一个冰糖桔的第一上产地,水头镇冰糖桔生产占了佛冈县沙糖桔总产量的50%。

^人口状况


总人口 21926

男 11259

女 10667

家庭户户数 6182

家庭户总人口 21722

家庭户男 11128

家庭户女 10594

0-14岁(总) 7147

0-14岁男 3816

0-14岁女 3331

15-64岁(总) 12446

15-64岁男 6477

15-64岁女 5969

65岁及以上(总) 2333

65岁及以上男 966

65岁及以上女 1367

户口本地住本地 19959

^经济状况


工业是水头镇经济发展的支柱。2003年全镇有中小型乡镇企业505个,其中中型工业企业5个,有日用塑料、食品加工、竹藤工艺、印刷、纺织、电力、采矿、棉胎加工、纸筒加工、石墨加工、砖瓦等生产与行业。2002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8975万元,利润总额558万元,个体工商户206户,个体商业网点遍布镇、村;乡镇企业以采矿、运输和饮食服务业为主。拥有一个综合市场,墟期为3、6、9日,年销售额600万元以上;全镇共有小水电站8间,装机容量近2000千瓦,且已进入11万伏的高压电网,已投产的有6间,年发电量达500万度。

该镇农业主产水稻、花生、水果等。

4 山西夏县辖镇


^区域概况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夏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90.1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43337 人(2000年)。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3337

男 22170

女 21167

家庭户户数 9806

家庭户总人口 42345

家庭户男 21396

家庭户女 20949

0-14岁(总) 11654

0-14岁男 6180

0-14岁女 5474

15-64岁(总) 28896

15-64岁男 14728

15-64岁女 14168

65岁及以上(总) 2787

65岁及以上男 1262

65岁及以上女 1525

户口本地住本地 42419

^地理资源


境内属于涑水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积温最多,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水头镇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大同—运城)、太三线(太原—三门峡)国道和南同蒲铁路线纵贯其中,是夏县的西大门,素称“小上海”,为运城市中心小城镇,发展潜力巨大。

水头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温公祠及堆云洞寺庙、薛嵩墓坐落境内。

^经济状况


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围绕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坚持环境和科技两个优先,突出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四个重点,确保财政和农民两个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完善了全镇“421111”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把梅、杏、葡萄、蔬菜、油桃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工作中狠抓落实,实现了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等八个方面的突破。镇区内地、县办企业、乡镇企业集中连片,乡镇企业总数达68个。其中安瑞风机有限公司、盛源昌电机公司、永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钢铁有限公司投资均在500万元以上,山西宇达工艺集团以城市超大青铜雕塑为龙头产品,雄居全国青铜铸造行业之首,其产品出口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全镇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机、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水头镇经济工作的大突破,使之成为夏县的一大商品基地,成为山西运城的经济重镇,成为“十五”期间运城市第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之一。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该镇规划了涑南、涑北、涑东三大工业园区,面积1.2万亩,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是一个共同合作开办企业的理想场所。

5 山西交口县辖镇


^区域概况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水头镇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交口县西部。为县城所在地,总面积222.2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1个居委。2000年,总人口23880人,209国道、省道孝石线、县道交秦线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煤、铁、铝、镁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林草覆盖率迭70%以上。树木葱郁,夏季尤为清凉。更有牡丹洞、竹林寺等景观如画,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邮编:032400。电话区号:0358。

^行政区划


该镇下辖1个居民区和12个行政村:水头居民区、交口村、腰庄村、铁金村、上庄村、樊家庄村、安头村、水头村、塔上村、后峪村、广武庄村、后水头村、卫家崖村。

^经济社会


2003年来,交口县水头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业上,2003—2006三年引资融资近3亿元,改造新建128立方以上炼铁高炉6座、焦化厂5座、自备电厂3个、钢厂一座、废气废渣利用深加工企业7个,全镇以煤、焦、电、铁、钢、废气废渣回收利用六大项目联动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农业上,紧紧围绕四大基地,以城郊经济、“菜蓝子工程”为核心,扩建养鸡场3个、新建2个,生产能力可达7万只,新扩建养猪场2个,可存栏2000头,建生态养殖园1个,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万亩,核桃林新增4000亩,建成四位一体的日光节能温室30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产开发异军突起,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质量明显提高,从业人员大量增加,水头区位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强势,三产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党建阵地、文化大院做到了场地、制度、活动三落实。2004—2006年投资近200万元新扩建中心校4所;完成村通油路工程26公里,沙石路15公里;电话村村通;电视户户有;有80%的农户可与县有线闭路电视联网。

相关分词: 水头镇 水头 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