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




简要概况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实验室是以原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结合浙江大学相关学科开展建设。2003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计划的专家论证,12月被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现任主任钱前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家洋院士。

研究领域


实验室以水稻资源学研究和分子育种为重点,开展水稻生物学研究,为稻作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理论平台。围绕此中心任务,确定以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的遗传学、水稻发育生物学、水稻环境生物学和分子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为:1、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包括: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稻的演化、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研究,遗传学重要研究材料构建及重要性状的遗传研究;2、水稻产量与品质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杂种优势机理,理想株型塑造理论,品质形成机理;3、水稻环境生物学研究,包括:水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水稻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4、水稻分子育种研究,包括: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分子设计和生物反应器等。

学术支撑


原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实验室通过十余年运行,应用综合技术手段,开展水稻生物学重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多性状综合分析重要种质、多学科协作创造重要材料、多途径并举攻克重要难题的特色,确立了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上的优势,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如: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水稻单项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内最大的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应用杂交水稻亲本选配理论和株型塑造理论,育成“汕优10”等主栽组合和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发掘新的细胞质源,拓宽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基础,育成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中9A”;发掘、定位和克隆了多个重要基因,其中合作克隆的控制分蘖性状的基因,在《NATURE》上发表;首创转基因杂交稻,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育成并通过省级审定的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协优218”和“中优218”;形成了一套模拟研究田间转基因水稻花粉飘移规律的新方法,为转基因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项目成果


实验室先后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重大成果。浙江大学的相关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植物病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分别是国家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均为“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多年来,在传统学科研究基础上,发展了寄主-害虫-天敌相互关系、植物与病原互作分子机理和转基因作物风险评价等方向,形成了应用分子生物学为主导内容的学科特色,在水稻抗病虫机理、有益生物利用和转基因作物生态评价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影响。自2001年首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以来,实验室共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取得发明专利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9篇,其中SCI收录30篇;出版专著9本。

学术团队


实验室强调合理设置学科,系统性强,形成了多学科协作攻关的特色。如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中国超级稻研究与示范”,就集中了资源学、遗传学、栽培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态学、昆虫学、植病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优势集成、思路多元化、研究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名,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6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名,有博士生导师12名。实验室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中21人拥有博士学位,占实验室人员的70%。实验室聘请了15位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称 所学专业 研究方向

周雪平 男 1965.7 教授 植物病理 环境生物学

宋凤鸣 男 1965.1 教授 植物病理 环境生物学

谢关林 男 1951.1 教授 微生物 环境生物学

叶恭银 男 1966.3 教授 昆虫学 环境生物学

祝增荣 男 1963.1 教授 昆虫学 环境生物学

舒庆尧 男 1965.6 教授 生物学 分子育种

吴殿星 男 1971.2 副教授 遗传育种 分子育种

交流合作


实验室积极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基本方针,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与院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合作培养研究生,充分实现作到资源共享。与日本JIRCAS、美国CornellUniversity、Syngenta公司、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发展中心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印度、埃及、俄罗斯、菲律宾、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科研单位和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在未来五年的建设发展中,实验室的努力目标是在杂种优势理论及应用研究上,进入世界前沿;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水稻有害生物致害性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机理、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性研究国内领先。建成我国资源最丰富、数据最全、利用效率最高的水稻种质库,成为稻作科技界共享的资源平台。完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理生化及环境生物学四个公共实验平台,面向国内外开放。

学术委员会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委会职务 研究方向或专业 单位 备注

1 李家洋 男 1956.7 主任 发育生物学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院士

2 程式华 男 1958.11 副主任 遗传育种 中国水稻研究所

3 程家安 男 1942.7 副主任 昆虫学 浙江大学

4 张启发 男 1953.12 分子生物学 华中农业大学 院士

5 翟虎渠 男 1950.8 数量遗传 中国农业科学院

6 辛世文 男 1945 生物学 香港中文大学 院士

7 朱 祯 男 1951 生物技术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8 薛勇彪 男 1963 植物生理学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9 唐克轩 男 1963.12 分子遗传 复旦大学

10 彭友良 男 1963 植物病理学 中国农业大学

11 刘耀光 男 1954.3 基因组学 华南农业大学

12 韩 斌 男 1963.4 基因组学 中科院上海基因中心

13 陈剑平 男 1963.4 植物病毒学 浙江农科院

14 程祝宽 男 1966.5 细胞生物学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15 孙宗修 男 1945.2 生物技术 中国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