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双盖蕨(原变种)

双盖蕨(原变种)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双盖蕨(原变种)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双盖蕨(原变种)

种拉丁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var. donianum

科中文名:蹄盖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属中文名:双盖蕨属

属拉丁名:Diplazium

中国植物志:3(2):494

植物形态


根状茎长而横走或横卧至斜升,直径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质厚,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有细齿;叶近生或簇生。能育叶长达80厘米;叶柄长25-50枥,直径2-3毫米,禾秆色或褐黄禾秆色,基部褐黑色,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上面有纵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0厘米,宽15-25厘米,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2-5对,同大,近对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对有长约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无柄,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 10-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通直或略上弯呈镰形,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下部全缘或微波状,向先端多少有锯齿或圆齿,干后常反卷;中脉下面圆而隆起,上面有浅纵沟;侧生小脉两面明显或上面略可见,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组有小脉3-5条,纤细,直达叶边。叶近革质或厚纸质,干后灰绿色或褐绿色;叶轴灰褐禾秆色,光滑上面有纵沟。孢子囊群及囊群盖长线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离中脉向外伸展,达离叶边不远外,少有与小脉等长,每组叶脉有1-3(-4)条,基部上出一脉上的双生,较长,其余的较短,单生于小脉内侧。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透明而稍宽,具少数褶皱,表面具不明显的颗粒状纹饰。

产地生境


分布于安徽(歙县)、福建(南平、宁德、长乐、南靖)、台湾(台北、宜兰、桃源、南投、嘉义、台东、屏东)、广东(阳山、博罗罗浮山、惠阳、肇庆鼎湖山、信宜)、香港、海南(白沙南高岭、琼中五指山、东方尖峰岭、保亭尖岭、陵水尖山)、广西(罗城、金秀大瑶山、百色、那坡、贺县信都、平南、上思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西畴、河口、屏边、金平、西双版纳、沧源)。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溪旁,海拔350-1600米。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缅甸、越南及日本南部(种子岛以南、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

相关分词: 盖蕨 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