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石湾陶艺

石湾陶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石湾陶艺


广东的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到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石湾公仔人物塑像 石湾公仔人物塑像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中文名:石湾陶瓷

外文名:Shiwan ceramics

起源:新石器时代晚期



石湾陶艺


汉代以后,由于商业逐渐发达,货币流通量大,铜多用于铸造钱币,铜质日用品大多被陶器替代,陶业于是得以兴盛,也带动了陶艺的长进,制陶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陶器走向市场成为商品, 陶瓷艺术品在唐宋时就已开始生产,到了明清两代更是兴隆昌盛。明至清初以仿钧著称,世称"广钧"和"佛山钧"。入清以后,石湾陶器才逐渐以独特的面貌出现,石湾匠师们根据人民生活的需要及喜爱,运用本地的陶土和釉料,制成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器物。以鸟兽、虫鱼和植物的形体加以变化,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小品用具及各种动植物造型的花插、壁挂、文具、烟盅等。雕塑也以当地群众最常见的渔、樵、耕、读、仙佛、历史英雄人物和牛、马、狮、猴、鸡、鸭等形象为题材,故多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为人们最欣赏,亲切的称之为"石湾公仔"。"石湾公仔"在广东几乎每户人家均有收藏或使用,就是国外收藏家也不例外。如住澳门的葡萄牙籍律师文第士、美国医生施钦仁均藏有数百件石湾陶器。香港、澳门石湾艺术陶器的收藏者更为普遍,知名的香港收藏家杨铨先生,一次就捐赠石湾艺陶二百余件给广东民间工艺馆,可见其收藏之丰。广东省博物馆地处广州,藏有石湾陶器近千件之多,有铭款的器物亦不在少数,且多为精品。

石湾陶艺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作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即使以后石湾陶业进入了未来世界时期,人们知道的、记得的、怀恋的仍将是它的陶艺。

陶艺历尽千百年后,逐渐分门别类。出现了人物神仙类、鸟兽虫鱼类、山公亭宇类、瓜果器物类以及建筑花脊类。

石湾陶艺与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是土生土长的石湾人,也是石湾一位较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陶艺家。他自小对绘画艺术已经相当有天分,最初从事陶瓷壁画创作,后来全身投入创作陶瓷。画画最难的就是掌握手部的描绘,但封伟民可以很自然的把手部勾画出来,从他的画作之中,大家可以看到他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主,画作及陶塑的作品可说是一脉相承,人物的神态刻画入微,造型方面加入了西方的元素,跟传统的陶塑作品有很大的分别,在他的作品“负重”中,他大胆使用粗泥,让作品更有质感和力度感,有西洋雕塑和油画的味道。他的很多作品还参考了国画、漫画,甚至剪纸的技术,让陶瓷作品更具现代感。封伟民老师介绍说:“比如说国画、书法、油画的色彩和剪纸那种很朴素的味道,融合在我的陶瓷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手法,在石湾传统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中,走出一条新的路。” 封伟民特别钟情于创作古代的人物,在“马超”这件作品中,他把衣纹刻画得特别有质感,善于利用点、线、面这些构图。塑造的人物,神态活灵活现,肌肉方面加入了适度的夸张。每当有新构思,他都会翻阅大量资料,然后以速写的方法,将人物的特点记下来,再根据草图创作,有别于传统做手稿的方式,他希望能够将石湾陶塑的传统技艺跟现代的审美观结合,将石湾这种小型陶塑作品,体现大雕塑的感觉。

封伟民曾经在美术学院进修过,所以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美术概念跟传统陶瓷艺术的结合。封伟民说,这就是他的个人风格。 “其实也不算是前卫,只不过比传统那些先行一步,比如造型方面和塑造的手法,人物的衣纹的处理,跟传统拉开了距离,融合了自己一种陶塑意念在其中,这是个人风格的形成过程中的一种。” 封伟民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四方艺林”。一有机会他们会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封伟民的朋友,都是对书画有兴趣的艺术工作者,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很热心创作。封伟民说,除了交流切磋之外,他们都希望各取所长,通过观摩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其实我们互相欣赏,在佛山这个环境里面,是很适合艺术创作的,因为里面有很浓厚的文化积淀,其中很多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佛山,我刚好也是在佛山土生土长的人,所以互相能交流和欣赏,互相启发,比如书法,中国字体很讲究形体,油画很讲究色彩,花鸟画讲究构图,山水画讲究气魄,其实每一样都可以在陶瓷呈现出来。” 石湾陶塑艺术以微雕最能体现作者的手艺,由于作品属于精细的陶塑作品,再由每一件小组件结合而成,所以每一个工序都要做得很仔细。

封伟民的太太霍秀兰也是陶艺家,主要是创作微塑作品。封伟民说,太太在自己的创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因为她着重于微雕技巧的探索,而我有一些题材,比如说一个大的造型方面有启发,在一个很小的微雕里面,想做出一种大的气势,其实到了实际塑造的时候,主要是她做出来的。”

中国是陶瓷古国,自从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至今,全国各地都相继筑窑烧制陶瓷,形成了各地有一种独特的陶瓷文化,而石湾自古就是陶瓷之乡,生活在东平河两岸的石湾陶工,他们的祖辈大多数都从事制陶行业,以陶为生。在石湾,我们可以参观到民国时期一些陶工的家居陈设,其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比如米缸、水缸、瓷枕这类器皿,由于陶瓷的制成品实用又美观,所以多年来都很受欢迎,而且都是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石湾公仔历来都是由民窑生产,创作方式不受拘束,自成一格,而且题材广泛,贴近民众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经过历代陶艺家不断实践、研究,石湾的陶塑技艺,在泥料、釉色及烧成方法都不断进步、创新,到现在,石湾陶瓷已发展至现代化生产的建筑装饰陶瓷,当中包括日用陶瓷及卫生洁具,而佛山的陶瓷更是全国建筑陶瓷生产总值的60%,产品远销至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向以来,石湾公仔都被视为平民的艺术品,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渐渐受到重视,而且在艺术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贵为南国陶都,石湾造就了不少技艺高超,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大师,不过只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只会让陶塑艺术停滞不前,而新一代的陶艺家,要肩负着传承和创新,而创作需要大量的资源作后盾。政府的推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石湾公仔将把眼光投放向全国,以至国际性的艺术舞台,将这门艺术推向更高的层次。而为了让石湾公仔这份宝贵遗产能够得到保护和继续发展,当地政府致力推广石湾陶瓷艺术,除了举办陶瓷班教导陶塑技巧之外,也通过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希望籍此进一步发展当地的陶艺文化。举办这一类型的陶艺创作,可以激发石湾年轻一代关注石湾的本土文化,让他们有机会亲手制造陶瓷。 丰富的天然资源让石湾和陶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石湾人也因为陶瓷而感到自豪,虽然现时他们的陶土已经不是本地出产,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和陶艺家不断变革创新,让陶瓷继续在石湾发光发亮。

石湾公仔--陶艺大师-封伟民

封伟民简介与作品


1964年生于石湾

1979年从事陶塑壁画工作

1990年始从事陶艺创作工作

1992年于广州美术学院进修,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佛山市工艺美术创作院成员、石湾陶艺(石湾公仔)协会副会长。

1996年成立“鸿陶陶艺工作室”

1996年 作品“春意”荣获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六年度“四新”产品评比三等奖

1996年作品“无为”荣获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六年度“四新”产品评比三等奖

1999年作品『巢父』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评比一等奖。

1999年 作品“鳌鱼观音”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主办的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奖

2000年获邀参加南风古灶当代华人陶艺家『千年之烧』陶艺活动。

2001年 作品“勇夫”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州艺术博物馆、佛山陶瓷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00-2001年度石湾陶艺新展银奖

2002年作品『雄霸天下』获广东 省艺术博物院典藏

2002年应邀参加第一届中国佛山现代陶艺国际研讨会

2002年 作品陶塑“曹操观沧海”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省工艺美术评审会员会联合主办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新人新作展中荣获“粤艺杯”金奖

2002年作品陶塑“雄霸天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省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新人新作展中荣获“粤艺杯”铜奖

2003年佛山电视台节目『佛山行』专题介绍

2003年 作品“我心作佛”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杯铜奖

2003年陶艺作品“花样年华”作为石湾首届“陶交会”导购小姐冠、亚、季军奖品,同时作为石湾镇政府送给佛山电视台的纪念品。

2003年荣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名家、名窑、名瓷、 名作』展金奖

2003年作品『勇夫』获广东省工艺博物馆典藏

2003年 作品“我心作佛”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陶瓷城石湾陶艺作品展二等奖

2003年作品“秦风”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杯金奖

2004年9月台湾台北市成立了个人作品展示中心

2004年十月在台北市举办个人作品展

2004年出版《懿逸鸿陶》个人作品集

2004年 作品陶塑“顿悟”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省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4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名人名作展银奖

2004年作品陶塑“唐韵”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省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4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名人名作展金奖

2005年广东陶瓷协会授予封伟民通知首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5年作品『无惧』荣获2005年度最具创意奖

2005年作品『花样年华』荣获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2005年作品『浣纱女』获得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无畏』荣获首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作品展金奖

2005年作品『静以观心』荣获首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作品展银奖

2006年封伟民任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

2006年作品“我心作佛”入编世界陶瓷艺术家作品精粹集

2006年广州电视台《羊城艺萃》节目专题介绍

2007年香港电视台TVB节目《天赐良缘》传专题介绍

2007年作品“重压”参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风华正茂”石湾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展

2007年参与石湾创意产业园“现代陶艺展”

2008年限量版“雄霸天下”作品作为礼品由佛山市政府送赠英国切尔西足球队

2008年作品『花月春风』荣获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

2008年作品『普贤菩萨』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展览“和谐奖”金奖

2009年作品“如意观音”荣获“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0年作品『金秋暖阳』荣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10年作品『花月春风』被选入世博会中国馆进行展出,作为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的陶艺装饰品

2010年11月10日在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中被评为国家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2011年3月创作被评为国家级大师之后的第一尊限量版作品“施露菩萨”

石湾陶艺的特点


1.民族性

西方的陶艺多借助裸露人体的每条肌肉来表达感情,石湾陶艺则秉承中国艺术的传统特征依靠线纹的飞动,借衣纹折叠、线条流动去表达人物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地方性

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飘逸流畅的特点。釉料方面石湾公仔采用的是一次烧成的颜色釉,以不可重现的无穷变化而形成石湾艺术陶鲜明的特色。施釉上石湾公仔不在人物的脸、手部上釉,以泥胎的产色使肌理表现更加真实,同时由于石湾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一层较厚的釉来掩盖,从而使产品的艺术风格显得特别古朴厚重。

3.人文性

石湾陶艺是民窑生产,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上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它以老石湾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石湾陶艺的现代走向


石湾陶艺历经千年的锤炼,发展成为了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数百年仍深受人们喜爱,个中原因,首先得益于石湾艺人们的锐意创新、主动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与进步的高超技艺。另一方面,石湾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自古以来就经济发达,且毗邻重要的进出口港口广州,不仅交通运输方便,而且利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刺激石湾艺术陶瓷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石湾艺术陶瓷在传统的自然主义和写实风格为主的基础上,融合了抽象艺术、中国画技法、雕塑技法、壁画和浮雕技法等元素,使作品增添了新的活力。其艺术走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除传统题材得以恢复和发展外,当代有些陶艺家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微塑方面,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题材--以细小昆虫为主题的微型陶塑作品。

2、表现手法的兼容性

在中青年一代的石湾陶艺家中,除了勇于在题材上创新外,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包括塑造技法和材料上,也多有尝试,屡出佳品。在塑造技法上,除继续沿用传统的手法外,还融合了绘画、雕塑、壁画、浮雕等其它艺术门类的表现语言,使作品更具表现力。传统的石湾公仔使用植物灰釉和矿物釉,呈色较暗。多用仿哥釉、仿钧窑变釉或仿钧红釉作人物的衣服。在此基础上,现代的石湾公仔人物衣服还增加了淡红、酱黄、淡黄、草绿、淡青等釉色。并且根据题材的需要,适当地引入了化学颜料,使釉面呈色更为亮丽。

3、从实用转向观赏

石湾陶艺中有一些在历史上是属于实用的品种,如花窗、影壁、花脊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导致建筑形式与风格的变化,从而使这些产品日益走向式微。其中的花脊在清末民初即已为了适应市场,从群塑转向单件塑品,并逐渐发展成为石湾公仔的主流品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使用量已极少的花窗、影壁等产品又重新有了一定的产量,而且在形式上为了适应收藏的需要而改成了较微型的作法。

4、不断开发新品种

石湾美术陶瓷厂经过反复研制和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仿砖雕陶艺作品,使这项几乎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又多了一条发展之路。砖雕是在烧好的青砖上进行雕刻的工艺,是清代珠江三角洲一带建筑上常见的装饰工艺。其题材与石湾陶塑大致相同,以花鸟、动物、戏剧故事等为主。青砖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质地硬而脆,极容易出废品,因而制作成本较高。加上经历了民国期间建筑风格的变革,至“文革”时期破“四旧”的浩劫,使这项工艺已几乎失传。近几年来虽有个别手工艺人恢复了这项工艺,但生产数量极为有限。而石湾陶艺仿砖雕作品改先烧后雕为先塑后烧,作品可大可小,大件的作品还可以分割成若干小件,待烧好后拼装合成,极为灵活方便。它的出现,以低成本、出品速度快、高产质优等优势,为砖雕这门工艺增添了异彩。

相关分词: 石湾 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