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石碌水库

石碌水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石碌水库


石碌水库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以东5公里处,石碌河中游。库区水面横贯昌江、白沙两县,为海南五大水库之一。 水库集雨面积353.63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年平均径流时2.65亿立米。水库正常水位127.6米,相应库容9888万立米;设计洪水位(P=1%)127.79米,相应库容10055.8万立米;PMP校核洪水位131.29米,相应库容1412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其中:水稻9万亩、旱作物6万亩)。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提供生活用水功能的大(二)型水库。



基本信息


所在地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建库时间:1958年4月

集雨面积:353.63平方公里

库容:14128万立方米

建设背景


昌江县是缺水及用水艰难的历史性干旱地区,素有“三人吃饭,一人挑水”之说,是有名的“三瓜”县(地瓜、南瓜、西瓜),其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少、缺乏水利设施。本地区年降雨量80%集中在秋季,冬春基本无雨。宋朝大学士苏轼(东坡)谪居海南三年,对海南西部地区风俗民情有大量记录,其中对昌江的农事纪述有“昌邑之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令其坚实,方可注水于农事。踏风车取水灌田,或一辍工则无成……”近代的昌江,用水、喝水更是“滴水贵如油”。一水多用,排长龙挑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历代知县,为了解决居民的饮用水,有的费尽心机,把县治所在地朝迁暮移,有的甚至被困难吓跑,弃官为民。历史上先后把县治所在地设在旧县村、洲心岛、昌城村、新城村。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县陶元徇因无力解决饮用水,以“昌江有六败”为由,弃官而去,继任知县严沛霖一到任,就贴出“陶公去,严公来,复兵骏业;天有情,官有意,更作良图”的对联,准备大干一场,但任职几年,终无法改变昌江面貌,自作一首悲叹诗以自慰曰“煮饭不如煮粥香,各人忍耐度饥荒;一餐分作三餐食,三日均作九日粮;人客到来茶作酒,亲朋邻里水为汤;莫嫌太守诗章陋,但愿人人寿命长。”尽管有明代的知县陈献教民筑堤引水,崔瀛开渠引水,也只是灌溉弹丸之地,一时之需而已。

水是农业的命脉,只有兴修水利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昌江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封江堵水,修建石碌水库,迫使河流改道,积蓄水源,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建设情况


1957年10月,蹲点在水头村的石碌区干部李文林发动群众卖牛捐粮,捐资集资,在石碌河中游(现石碌水库主坝坝址处)建拦河坝,由彭进祥负责技术施工。很多人认为此处库容小,不适合建水库,所以只规划建拦河坝。后来,海南行署水利处派员考察地形地势,1958年初批准同意在石碌河兴建一宗水库的方案。

1958年1月,由东方县派水利干部在主坝坝址进行水准测量,勘测设计。

1958年4月27日,昌江县开始动工建设石碌水库。全县组织大批民工上工地,县委副书记李光汉任总指挥,副县长张树贞任副总指挥,负责石碌水库建设的全面工作。同年9月12日,石碌水库大坝被洪水冲跨,淹死民工65人,其中技术干部1人。11月,石碌水库复工兴建,副县长牛永川任总指挥,胡明良任副总指挥,技术负责人卢仕邦。1960年2月,石碌水库开始发挥效益,开挖渠道39公里,灌溉农田3600亩。

1961年,昌江县恢复建制,从此,石碌水库续建、扩建的重任落在昌江人民的肩上。县委副书记文谦受,副县长吉鲁汉、赵建中,县水电局局长符和荣先后任正副指挥。

1962年12月至1963年8月,海南行署水利电力局地质队先后两次对水库溢洪道地段进行地质勘测。

1964年6月开始,海南水电局地勘队在原工作基础上,对水库枢纽进行了全面地扩大初设阶段工程地质勘测。

1965年,经水电部规划局审查确定,石碌水库为大型工程,在原土坝上贴坡加高到132米高程。总库容1.42亿立方米,最大坝高35米,坝顶长度1.5公里。石碌水库按大(二)型工程标准扩建,前后经历六年,每年冬季组织民工一万多人上工地搞土方工程,完成了土石方、溢洪道工程,主灌干渠通水量从原来的4立方米/秒提高到10立方米/秒。石碌水库大坝高35米,坝面长716米;北副坝高17米,长200米;南副坝高20.86米,长387米;正常库容988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1万亩。

1976年底,按大(二)型规模完成库区枢纽工程。

1980年开始,石碌水库再建新泄洪闸,该工程到1984年底才竣工。

水库作用


石碌水库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昌江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1960以来,石碌水库不断兴建各项配套工程,形成了一宗以灌溉为主,发电、供水、养鱼等综合型的大(二)型水利工程。石碌水库的兴建,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我县农业生产的落后局面,有力地促进全县农、林、牧、渔、副业等各项生产的全面发展,造福于昌江人民。

1976年,昌江县粮食实现自给有余,结束了靠外调粮食支持的历史。昌江地区粮食生产面积从建国前的8000亩增至1990年代的10多万亩。

水库灌区


石碌水库灌区位于昌江县西部的叉河、保平、乌烈、昌城、南罗、海尾等乡镇,该县的80%的耕地处于该灌区内,耕地2万公顷。按规划,大广坝戈枕枢纽昌江干渠系统向该地区供水灌溉1.1万公顷。

灌区设有干渠长46.7公里,渠首段多沿岭边开挖或半挖半填,崩坡渗漏严重,据1990~1991年实测资料表明,总干渠防渗15公里后,比未防渗前减少损失流量0.5立方米/秒。从1990~2000年间,干渠全部进行混凝土防渗与建筑物配套,沿干渠基本可以通车检查维修。分渠9条,分别是:昌城分渠25公里,乌烈分渠9.7公里,白沙分渠10公里,峨沟分渠7.4公里,保平分渠5.1公里,万善分渠21.4公里,王炸分渠12.2公里,尖岭21公里,叉河分渠9.5公里。共121.3公里。至2000年底,部分分渠道配套未完善。灌区内还连结有鹅毛岭、山竹沟、先南等10座小型水库,7座引水工程及十多座提灌工程。有效灌溉面积5000公顷。

相关分词: 石碌 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