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十八站

十八站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十八站




基本概况


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东50公里处的“十八站”,现为塔河县的一个行政镇和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所在地。“十八站”的地名起源于清代,它是光绪年间由墨尔根(嫩江)修至漠河胭脂沟金矿驿站中的第十八个驿站。

历史沿革


在雅克萨战争以前的清朝,呼玛境内没有专设公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以马、驯鹿为主要陆路交通工具。夏天,他们骑马携枪,跨河溪,越草地,穿密林,攀山崖,捕鱼捉兽;冬季则靠马爬犁、鹿雪撬,甚至乘坐狗爬犁来往。偏僻的环境,原始的交通工具,练就了各族人民勇敢剽悍的性格。“祁寒酷暑非所畏,天灾地变非可畏……,苛能保其生存,寄其家人子女者,于不知不识之中,悠然行之。不知所谓成败,不计所谓苦乐,更不知所谓时效与夫功能”。就这样,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丛山密林、荒漠草地中,踏出了一条条山间小道,为后来的驿路建设打下了基础。

清朝皇帝,康熙在通往黑龙江制止沙俄侵略初期,除通过和平谈判途径外,还不断派员“细访”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形胜、道路远近”,“以酌定天时地利运饷进兵机宜”。他在总结以前未剪除沙俄侵略军的教训时指出:“何者尚书明安达礼轻进,致粮饷不断;将军沙而虎达海等失计,,半途而归,逐致罗刹矫安达礼轻进,致粮饷不断;将军沙而虎达海等失计,半途而归,逐致罗刹矫恣”。所以,康熙特别强调“黑龙江军粮关系紧要,务求永远充足又反复强调“驿站关系紧要,即必须有畅通的交通道路,才能保证军需,”“庶免贻误”。

黑龙江通往瑷珲(今黑河爱辉)的驿站,始于康熙22年(1683)勘测,完成于康熙23年(1684),是按照康熙的谕旨“遣官勘视”而设定的。在设立通往瑷珲的驿站之后,康熙24年(1685)4月,当瑷珲兵将进巢雅克萨之时,又开设了另一路驿站,于杜尔伯特扎莱特派蒙古兵五百人并索伦兵一部,循嫩江溯江而设,自墨尔根起,依次为二站、三站、四站、五站……,直至雅克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共设25站。以后这条驿站路填设至漠河共三十站。自墨尔根至漠河所设三十站的站名是:墨尔根、二站、三站、四站固巴河、五站雅克萨台河、六站库凌河、七站、八站三松河、九站鄂多河、十站阿鲁河、十一站嘎鲁河、十二站庆洞站、十三站二根河站、十四站兴安岭站、十五站北实黑站、十六站会实清站、十七站达拉罕站、十八站谭宝山站、十九站依沙溪河站、二十站依西肯站、二十一站窝洛河站、二十二站卜拉格站、二十三站盘古河站、二十四站安盖站、二十五站额木尔河站、二十六站扎林库尔河附近、二十七站祥龙河站、二十八站祥牛河站、二十九站永河站、三十站漠河站。

驿站的设立对抗击沙俄侵略,保卫边疆领土,沟通边疆与内地的交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雅克萨战争的结束,清守兵撤走,驿站随之荒废。所开辟的驿路,只偶尔有鄂伦春人通行。光绪13年(1887),吉林候补道李金镛从陆路赴漠河督办金矿,重新开辟了此路。十八站名称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


十八站林业局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投资前景广阔。森林资源总蓄积5408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266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黑桦、柞树、水曲柳、杨树、榆树等十多个数种。有 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包括黄芪、兴安灵芝、草苁蓉、五味子等200余种中草药材和都柿、红豆、草莓等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野生浆果以及营养丰富的野生猴头、木耳、蘑菇、蕨菜各种山产品遍布施业区。黑熊、梅花鹿、猞猁、水獭、飞龙等珍贵动物栖息林间,黑龙江中各种冷水鱼更是闻名遐迩。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黄金、煤炭、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领土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现已得到一定开发利用。

经济发展


十八站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企业已形成森林经营、木材采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同步发展的大型森工企业。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产品有地板块、集成材、木制餐具、家具、细木地板、胶合板、 旅行菜板、卫生筷、牙签、雪糕棒等,远销国内外。多种经营产业稳步发展,可耕种土地面积达1000公顷,实现了肉、蛋、禽、菜百分之八十自给。

十八站林业地区社会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医疗卫生、文教科技等各项事业综合、协调发展。十八站交通方便,境内公路、铁路、航运四通八达,通往祖国各地。

十八站遗址


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18米高的二级阶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风格、大小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器颇相近。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发掘了这处遗址。共发现4个地点,由最西部的75072号地点至最东部的红旗大桥地点分布范围约10公里。

2005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十八站,开始了新的考古工作。考古队重新来到4处考古地点考察,采集了30多件石器标本,最后确定在遗址2号碑西侧100米处为发掘地点。在正南正北的方向确定了一个16平方米的探方。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共发现石器38件。石器的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以及石核和石片。出土的石器原料为当地的凝灰岩、燧石和流纹岩等砾石。石制品分两类:一类是较大的石器如两面修理的半月形削刮器,以及用以剥制石片的石核和长石片;另一类是具有细石器特征的各类器形,如楔状石刻、细石叶、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细石器的数量不多,但是形制、类型及制作技术都很典型,细石器与华北旧石器晚期的下川文化、虎头梁石器地点的同类器比较接近,也和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初期的同类石器相同。从分布情况看,十八站遗址不仅分布在原来发现的4个地点,而是连续分布在呼玛河第二阶地上,推测实际分布范围更广,从文化遗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推断,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其文化分期位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即地质时代晚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约11000年。当时,这里不仅有人类生存居住,而且活动相当频繁。 十八站现在是黑龙江省209省道(黑河-漠河)的必经之路,呼玛河和依沙溪河在此交汇,该地有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也是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聚居地,近年来,其茂密的森林和充盈的负氧离子开始吸引旅游者的注意,每年5月-9月,该地是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相关分词: 十八站 十八 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