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十八家村

十八家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十八家村


十八家村位于瑞安市城区东南0.80公里处。东与桥村接壤,南与东山办事处上埠村毗邻,西与白岩桥村相连,北与塘根村交界。 十八家村原是个偏离交通线,较为落后的古老村庄。村民以单一种植业为主。80年代初,村民李寿奶创办第一家塑料编织厂,年产值近10万元。于是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逐步形成。当时,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用一副对联概括十八家村:"户户承包,无需人人种田;家家办厂,亦能亩亩高产。"一批劳力从种植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做到工、农、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沿革


村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1278~1279),据《李氏家谱》载:元仁宗(1312~1320在位)时,有李姓始祖自十三都垄头迁至白岩阳定居,因"李"字析为"十八子",称为十八家。明嘉靖时(1522~1566)属清泉乡十一都;清康熙间(1662~1722),分置上路头、沙岗阳等自然村。后因战乱及瘟疫,人口锐减,只剩下白岩阳一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清泰乡,1935年属永丰镇,1961年属隆山人民公社,现属城关镇隆山办事处。1992年,有231户,986人。耕地322.23亩。飞云江大桥1989年建成后,104国道公路南北穿村而过。

发展状况


1984年,隆山编织厂、塑料薄膜厂、低压塑料薄膜厂等企业相继创办,年创利润计36.40万元。稍后,全村从事塑料的家庭工业迅速发展,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17.45%,3~5万元的占38.40%,3万元的占40%。1988年工业总产值达2300多万元,素以"农业大户"著称的十八家村,跨入了"工业村"的行列。村委会成立工业生产领导小组,由村长任组长,配备专职会计、出纳,协助家庭工业、联产企业办理签订合同、汇款等事宜,并对各企业定期进行账目审查、质量监督,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疏通、拓宽信息、业务渠道。同时,利用非耕地建立工业区,为联户、家庭企业解决厂址,并增设530千伏安变压器。80年代后期,有村办集体企业2家、联户企业和家庭企业100多家,产品以塑料薄膜、塑料机械为主。据1989年统计,塑料高、低压薄膜机组124台,机械车床11台。塑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曾一度被誉为瑞安"塑料薄膜专业村"。近年,又从塑料产品转产橡胶鞋等产品。1990年创办的海滨胶鞋厂,年产值突破100万元。1987年村投资创办停车场1座,占地17亩,从业人员50多人,1992年人均收入超万元。1992年,工业总产值达2600多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10%。

农业优势


户户承包无须人人种田

十八家村依山临河,平畴相连,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素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蔬菜,是瑞安城区东郊主要产粮村之一。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每年从集体积累、企业管理费中提取1 3资金,投入农业建设。自1981年以来,共投入农业发展资金65万元。1983年,村经济联合社的农业管理机构,对农业提供了系列化服务,把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全村农田统一经营服务科学地衔接起来,对全村302亩农田实行农场式管理和"八个统一"的系列化规范服务。各项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在内)由村经济联合社同土地承包者签定合同,提供统一服务,费用由农户自负。插秧、收割和施肥等农活,由村经济联合社统一经营指导,每年施肥都请区农技人员先作土壤分析,按各片田块对氮、磷、钾肥的不同需求,提供合理的肥料搭配和使用方法。因而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发展,1988年创平均亩产972.50公斤的新纪录,为温州市同期最高水平。

家家办厂亦能亩亩高产

近几年,村又投资建造环田机耕路4条,长2500米;整修7处排灌机埠,新建落井水泵6个,购置抽水机船1艘,形成田田相连,沟沟相通的一条龙排灌系统,又建造农田配电房,架设安全电灌网络。全村变压器总容量从原来25千伏安增加到1000千伏安,成为工农业用电标准村。1990年集资10余万元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耕作机各1台,把农业生产推向机械化行列。1992年粮食亩产1007公斤,全年农业总收入35万元。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1992年人均收入2662元。

精神文明建设


村镇建设趋向城市化

1949年前,十八家村仅有几条1米多宽弯曲狭窄、高低不平的石头路。村民住房低矮零乱,沿路茅坑相接,如遇大雨,污水便四处流溢,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有"养囡勿嫁十八家,吃吃咸菜汤,茅坑满村庄,晴天有泥粉,落雨有水井(水洼),生产缺成本,农民双脚蹬"的谚语。80年代以来,村民生活不断改善,集体经济积累增多,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全村实际情况和市规划部门设计的总体规划,编制十八家村发展总体规划,拆除房屋97间、猪牛栏49间、茅坑42个。铺浇4条水泥路,长1465米,宽6米;修筑3座桥梁,总造价为40多万元;同时新建的4条主街道,下埋排污管,道路两旁种上法国梧桐300多棵,并安装路灯。铺设长850多米的自来水管。村区设有16个垃圾箱,又把原住房四周的零星闲地、晒谷场等107亩土地,作为村民建造新房的宅基地。近年共建造四层以上的新楼房90多间。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趋向城市化。

精神文明更上一层楼

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文化教育工作。1982年,被评为瑞安县扫盲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温州市扫盲先进单位,1990年实现无盲村。1986年,村设立广播室,喇叭入户率67%。同年创建青年民兵之家,订阅图书、报刊,购置活动器具,丰富青年人的业余生活。1989年,村创办成人教育学校,先后培训机械装配工39人,维修工117人,喷膜操作工153人。199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为100%,普及率为98.17%,达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四项省定标准。1991年创办幼儿园1所。村每年投入的教育事业费占集体总收入的3%。同时,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自1986年来,无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现象。1990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合格村。近年又建立老年人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休息的场所,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养老补贴30元。全村实施人身保险等11种保险。1992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列为村级建立专职治安联防队的试点村。1986年被评为瑞安市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1987年被瑞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同年,被评为温州市全面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村党支部分别被评为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先进党支部。

相关分词: 八家村 八家 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