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社会老年学

社会老年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社会老年学


本书由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沧萍教授主编。书中系统、全面地介绍、论述了社会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从人类个体老化、群体化、老年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了老年学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对策。本书结合中国实际、自成体系、深入浅出,可作为大专院校教材。



出版信息


主编:邬沧萍

副主编:杜鹏姚远姜向群

ISBN:10位[7300033202]13位[978730003320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0第1版 2003年6月第2次印刷

字数:532 000

定价:¥38.00元

编辑推荐


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和加重趋势,使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基本权利问题等问题深入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担忧。《社会老年学》一书正是一本基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出发,由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沧萍教授特别主编的专著,本书系统的揭示了老龄化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性著作。

作者简介


邬沧萍

1922年生,1941—1946年就读并毕业于香港、广州岭南大学经济学系,1948—195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并获MBA学位。1951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等校教授统计学、人口学和老年学并从事研究工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学科开拓者,是我国人口学最早一批硕士、博士生导师之一。1996年获第二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现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市老龄科研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专家组组长。同时任国际老年学学会理事,亚太地区国际老年学分会理事。先后编写、主编、合著、翻译有《人口学辞典》、《人口统计学》、《商业统计学》、《世界人口》、《中国人口老龄化》、《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等著作20多部,公开发表《老龄问题和我们的对策》、《论老年学的形成、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实现健康老龄化》、《增强全民的人口忧患意思》等论文200多篇。

杜鹏

1963年生,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中国老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人口与发展。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合著)、《社会老年学》(副主编)、《中国谁来养老》(主编)、《欧盟国家的老龄问题与老龄政策》、《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高级公务员读本》(主编)、《老年学课程教学大纲》(主编)、《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合著)。

姚远

1949年生,197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或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年赴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1995年赴美国微博州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曾任人口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人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老龄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老年学,特别是家庭老年学和文化老年学等。代表作有:《中国家庭养老研究》、《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社会老年学等。同时,从事人口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代表作是《人口与近代中国》、《生育文化概论》,等。目前主要进行老年心理学和生育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姜向群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1998年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在印度国际人口科学院进修;2001-2002年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韩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暨博士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口研究》等刊物发表老龄问题、人口理论等方面科研论文多篇,主编《计划生育领导工作全书》、主编《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宣传教育》、副主编《社会老年学》、参与撰写《社会保障概论》、《老年社会保障》、《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研究》等专著、教材多部。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社会老年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章社会老年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第二编 人类个体老龄化

第三章 人的寿命与生理衰老

第四章 个体心理老化

第五章 个体社会老龄化

第三编 人类群体(人口)老龄化

第四编 老龄化问题的人道主义方面:老年人的基本权利

第五编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六编 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对策

书摘


三、社会老年学资料分析研究的几个问题

社会老年学作为学科还很年轻,历史较短。研究者中既有不同学科的学者,也有不同行业的实际工作者;既有老一代学者,也有年轻的学者;因此,在同一问题上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常有歧见是正常的。但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任何结论都应产生于研究之后.这样才能使观点和以材料为基础的论据相统一。因为搜集、积累、整理资料的过程既是分析研究的过程,也是形成观点、论据和结论的过程。然而,观点与材料相悖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例如,有人认为家庭养老在弱化,也有人认为独生子女促成了家庭养老的强化,但双方都缺少有说服力的材料来佐汪。可能出自“唯上”、“唯书”或从一般定义出发,先人为主,材料常常牵强附会。更成问题的是用自己的主观意志框套客观现实,或找材料填充自己的框框。中国之大,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能找到,但这种填框式的做法绝不是科学研究。

第二,抽象法和实证法(分析)相结合。科学研究普遍采用抽象法,社会老年学应用抽象法比自然科学更为普遍,因为社会老年学的许多概念、范畴、原理和基本观点都必须借助于抽象法才能产生。抽象法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要舍去非本质的和无关宏旨的东西,但人口老龄化为时尚短,许多问题仍未暴露,很难严格区分本质或非本质,所以单凭抽象法是不够的。社会老年学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历史法、逻辑法以及定性分析、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片面依靠抽象法来研究人口老龄化会导致陷入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而脱离我国实际,流于空论,因此,必须加强实证研究。另一方面,只强调实证法而不重视甚至否认抽象法在科学认识上的作用,也就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其后果就是将研究停留在对调查资料的一般性描述上。不重视理论指导也不考虑价值判断,即使调查资料是客观的,也不能回答“为什么”,更提不出应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把实证法简单化,将调查资料不问时间、地点、条件到处滥用,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这两种偏向在实际中都存在。

第三,证实和证伪。我国的社会科学在传统上大多是用抽象法研究问题,不少文章靠引经据典来论证各种观点,并以此作为权威的论据。不问实际情况,任何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如实证分析、统计分析、数理模型,等等。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新的问题,社会老年学也很年轻,所以无论用哪种研究方法都有一个命题证实和证伪的 ……

相关分词: 社会 老年学 老年 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