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上海影人创作文选

上海影人创作文选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上海影人创作文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3月1日) 平装: 326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7309043979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上海影人创作文选》是上海电影家协会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而精心策划、编辑的献礼图书,汇集了百年之中历代上海电影人的创作手记及艺术总结,是上海影人百年求素和艺术想象的文字记录,同时真实反映了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上海电影创作的发展变化轨迹。

编辑推荐

一、《上海影人创作文选》是上海电影家协会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编辑的创作总结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大多是我会会员,也有少数已作古的先辈;其中部分文章在专业报刊书籍上发表过。

二、《上海影人创作文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力求将上海在电影创作、艺术研讨的成果收纳入册,并希冀真实地显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的电影创作的发展变化,其中凝聚着几代上海电影人的心血和智慧。

三、《上海影人创作文选》入选文章,大部分由上海影协会员自荐(或由会员家属向协会推荐),个别的因篇幅有限作了一定的删节,绝大部分均存原貌。

四、《上海影人创作文选》文章按文中所论及的影片出品年份的先后排序,同一作者的文章只入选一篇。

目录

自我导演以来

《姊妹花》的自我批判

我和影片<神女》

八十四日之后

《生死同心》的自白

《狼山喋血记》的制作

我特别喜欢胡母

说说我演三毛的经历

我编导《武训传》

《鸡毛信》导演阐述

《李时珍》导演阐述

我演祥林嫂的“看法”和“想法

《为了和平》导演阐述

学习民族传统,创造林则徐形象

谈谈创造林红

《李双双》、《今天我休息》角色创作漫忆

对时代音乐与地方色彩的探求

学传统艺术,树创新观念

《大闹天宫》导演阐述

扮演李双双的一点体会

对民族风格的追求

《李双双》导演阐述

《庐山恋》导演阐述一J

《巴山夜雨》剪辑体会

《白蛇传》导演阐述

《珊瑚岛上的死光》艺术总结

《三个和尚》导演回顾

《蓝色档案》导演阐述

《南昌起义》情节节奏试探

《子夜》导演阐述

探索与实践

严肃朴素的拍摄

为电影音乐民族化而努力

我识阿Q

《咱们的牛百岁》导演创作漫忆

一个婴儿的内心独白

关于《城南旧事》的美术设计

布里丹驴子及其他

关于《大桥下面》的创作

《月亮湾的风波》导演阐述

《龙女》导演阐述

关于《高山下的花环》多机拍摄的若干问题

谈科教片《西藏一西藏》的创作

着墨于银幕造型的主体

《最后的太阳》导演阐述

80年代上海风情画

《人鬼情》的思考与探索

《车队从城市经过》导演阐述

寻找自我丢失的那点味儿

形象大于思想

拍摄《开天辟地》的思考

《假女真情》导演阐述

《都市刑警》导演阐述

在追求票房的同时,也追求艺术上的突破

《烛光里的微笑》导演阐述

《情洒浦江》艺术小结

《留守女士》导演阐述

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

就算总结吧

为当代人塑像

我演蒋筑英妻子

八部半以后

《陌生的爱》导演阐述

《乔迁之喜》导演阐述

《大捷》摄制工作回顾

声音的表现力

《乐魂》导演阐述

挑战自我,真情奉献

“飞”(非)一般感觉

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电影现实题材创作的一大跨越

走进詹天佑

我们为什么拍电影《真情三人行》

《父亲》导演阐述

《哈罗.同学》导演手记

《花儿怒放》导演阐述

拍一部对少年观众还算好看的片子

后记

序言

到今年——2005年,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硕果累累又风雨跋涉的百年行程。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上海电影占据着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和中国现代经济史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作用。在20世纪的百年间,上海经历了现代经济勃兴、革命风暴洗礼、民族战争灾难、政权更替跌宕和改革开放跨进……无论哪一个年代里,上海始终是中国现代经济和城市文化的缩影。因此,具有工业特色的电影艺术,从传人中国到扎根本土,从初具规模到跻身亚洲电影之林,都跟上海这座城市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上海的沧海桑田、除旧更新,也都在电影艺术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无论是20世纪之初一一中国电影的创业时期,50年代社会主义电影的发展时期,还是80年代以来,由改革开放推动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转折时期,上海电影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是民族电影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流派,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地,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家群落中一个显赫的家族。上海电影人世代相承、毕生奉献的艺术创造,在银幕上留下了民族灵魂荣辱悲欢的历史印记。上海电影及其历史遭遇既是摹写和记录中国人世纪沉浮、社会百态的真实画卷,也是电影人自身命运起伏、才智扬抑和艺术成败的见证。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银色印记》,汇集了百年之中历代上海电影人的创作手迹、艺术总结和理论评述,是上海影人百年求索和艺术想象的文字记录。借助于这些珍贵的内心独白和坦诚切磋,我们感受到电影先驱者们创造的悲喜和求真的艰辛。这些交融着生命体验和创作灵感的文字,不只反映了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技巧传承和革新的专业内容,而且也反映了电影在上海城市发展和文化演变中的意义和作用。

后记

应上海电影家协会之邀,我们作为主编参加了这本书的编选工作。说心里话,这件事的动议之初我们多少是有点怀疑的,把一些旧文辑录成一本集子,似乎意义不大,再说从应征对象来说,如今还有谁会对在一本非公开出版物(当时的说法还是编一本内部资料性质的册子)发表一些旧文有兴趣呢?却不料征稿信发出不久,稿件便如雪片纷纷,由疏而密,由少渐多,竟至到截稿日仍刹不住,影协的钱峻崖先生向我们报告收到的稿件数量是每日俱增,至送印刷厂排样前夕已有150篇了。

由编一本纪念性质的内部资料而至厚厚两大本的煌煌巨录,其中的推动力何在?与其说是投稿者对发表文章有兴趣不如说是来自人们对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的那份真切的感怀之情。更为重要和要紧的是所有这些作者都亲历了上海电影的百年沧桑,无论是它无声的初创时期,还是艰难的呐喊年代;也无论是它的疾行高歌,还是它的曲折低回,评论家和创作家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用笔记录了它的每一个脚印。这些脚印排起来看不一定连贯系统,却也可让读者从一种总体的把握中看见上海电影发展轨迹的印痕。尤令人感佩的是这一百多位作者中有20多位是已作古的先人,他们的文章除了少量由亲友后人推荐,大多由编者寻来选人的。收录前哲先贤的文字,不仅是为了表示一种应有的尊敬,更是为着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感悟诗情。

于是,在这本书与大家见面的时刻,我们有信心说这样的话了:这本书已超出了一个纪念活动项目的意义,而为上海电影的史料建设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汇编。尽管类似的资料书已出了不少,但本书独特的编选角度和十分有意义的出版时机仍是同类书所不能代替的。

特别要说明的,本书的编纂自始至终是在上海市文联、上海影协和各方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尤其是得到了上影集团领导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诚新印务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影协工作人员更是发挥团队精神,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作为主编的我们感激之情自然是溢于言表的。

因资料繁杂,时间有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谨请读者朋友们指正与谅解。

相关分词: 上海 影人 创作 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