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英文名称: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原名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3月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源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成立,1985年上海水产学院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江泽民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原为农业部院校,2000年起改为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2010年12月10日,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上海海洋大学。

中文名:上海海洋大学

外文名: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校训:勤朴忠实

创办时间: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水产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现任校长:潘迎捷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院系:水产与生命、海洋科学、食品、经管、工程、人文、外国语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1个

硕士点:45个

博士点:21个

院士:2人

博士后流动站:2个

校名题写:江泽民(2008.3)

办学目标:国际化、开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共建部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上海市政府



学校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隶属关系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文,共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校训是:勤朴忠实。

学校目前有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三个校区,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于2008年主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浙江省象山市建有2个养殖基地。

校教育体系完备,优势学科明显。拥有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及留学生教育。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8个领域;4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目前,拥有普通本专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近18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近800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00余名。学校拥有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市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以及中青年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水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源库和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拥有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E-研究院、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如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渔加工利用研究室等;学校建有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中国鱼文化博物馆,拥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和亚洲最大的专业鲸馆,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有以水产、食品、海洋为特色的图书、电子书籍260多万册。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设了为我国水产行业服务的“中国水产网”网站平台。由学校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挂靠单位。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聘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闵惠芬,指挥家曹丁,作曲家陈钢,民歌演唱家曹燕珍等一批艺术家为艺术兼职教授;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有50余项,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有9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奖40多项,获省部级奖50多项,取得专利30多项。学校最早在全国设立了水产品加工、罐头制造、综合利用,工业捕鱼、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渔业机械、渔业电子,淡水渔业与管理、海水养殖、鱼类学,渔业经济等专业;率先在全国开设的课程和编著的教材有:渔具理论与计算一般原理、渔具力学、声光电渔法,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鱼类学、鱼病学、水产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藻类学,国际渔业、渔业经济学、冷藏工艺学、助渔导航仪器等。

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境外多所大学互派留学生,长期参与中美海洋水产生物资源合作计划,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新时期的办学目标是: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水产、食品、海洋等学科优势明显,理、工、农、经、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国际化、开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学校历史


简史

上海海洋大学诞生于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水产专业学府,历史上还曾先后使用过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等校名,1985年由农业部定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0年起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上海市主管,是国内唯一水产类学科设置最为齐全的大学。

学校最早在全国设立了水产品加工、罐头制造、综合利用,工业捕鱼、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渔业机械、渔业电子,淡水渔业与管理、海水养殖、鱼类学,渔业经济等专业;率先在全国开设的课程和编著的教材有:渔具理论与计算一般原理、渔具力学、声光电渔法,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鱼类学、鱼病学、水产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藻类学,国际渔业、渔业经济学、冷藏工艺学、助渔导航仪器等。

学校在鱼类学、水产增养殖、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水产动植物苗种、水产动物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水生生物、水域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渔业工程、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渔业经济、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机械工程、渔业法规与政策、渔业经济等领域取得明显优势。1978年以来共获得数百项研究成果和数十项专利技术,其中1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今的上海海洋大学,已是一所以水产、海洋、食品等特色学科为主,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成为国家水产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面前,学校围绕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拓宽科学研究和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为让水大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水大,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往,为今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历史沿革

1912-1927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1927-1928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

1928-1930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

1930-1937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

1937-1947 抗战停办

1947-1951 上海市吴淞水产专科学校

1951-1952 上海水产专科学校

1952-1972 上海水产学院

1972-1979 厦门水产学院

1979-1985 上海水产学院

1985-2008 上海水产大学

2008至今 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校领导

现任党委书记:虞丽娟

副书记:吴嘉敏黄晞建

现任校长:潘迎捷

副校长:黄晞建黄硕琳封金章程裕东

历任校领导

历任校长部分

张镠1912-1925任校长

侯朝海 1925-1929任校长

冯立民 1929-1934任校长

张楚青 1934-1937任校长

侯朝海 1947-1948任校长

侯朝海 1949-1951任代校长

方原 1951-1952任校长

方原 1952-1953任院长

王文锐 1953-1957任副院长主持工作

朱元鼎1957-1967任院长

朱元鼎 1981-1983任院长

孟庆闻 1983-1985任院长

朱元鼎 1983-1985任名誉院长

乐美龙 1985-1994任校长

朱元鼎 1985-1986任名誉校长

陈坚 1994-1996任校长

周应祺 1996-2004任校长

潘迎捷现任校长

历任书记部分

杨文 1952.4-1953.2

王文锐 1953.2-1957.1

胡友庭 1957.7-1967.1

刘忠 1972.9-1979.8

范纬青 1979.8-1981.12

胡友庭 1983.5-1986.4

陈坚 1986.4-1994.3

林樟杰 1994.3-2000.2

叶骏 2000.2—2010.6

虞丽娟2010.6-至今

校训释义


学校校训:“勤朴忠实”

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校训“勤朴忠实”源于吴淞时期。

据1915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水大的前身)第一刊,1914年2月8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首任校长张鏐宣布对学生之希望“五事”,即:

(1)勤勉;

(2)造成诚朴之校风;

(3)戒浮嚣;

(4)勿空谈国事;

(5)当自食其力。

上述教导可以理解成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日后校训“勤朴忠实”提出的初衷与基础。

1914年9月1日,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正式将“勤朴忠实”四字确定为校训。

由于学校几经迁徙,很多文件被毁、丢失,和校训“勤朴忠实”相关的文件同样也难以寻觅。 因此,根据学校发展上的需要,1996年11月15日,校党委发文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确定为我校校训。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对校史研究,越来越多的校史资料被挖掘出来,包括校训的有关资料也被披露出来。2002年6月,学校在学海路校区在小河旁设“勤朴忠实——1912”,但没有正式恢复“勤朴忠实”作为校训。

直至2004年2月19日,上海海洋大学时任党委书记叶骏同志在校报上以笔名“千里”发表评论员文章“求真务实与勤朴忠实”,阐述老校训精神,倡导“再行恢复”老校训,在广大师生员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叶骏同志指出,“勤,就是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反对怠惰。“业精于勤,荒于嬉”。惟有勤奋,才能不断进步。朴,就是质朴,做人求真,多做少说,反对奢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惟有求真,才能更有成效。忠,就是忠诚,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反对虚假。“天下为公,社稷为重”。惟有忠诚,才能众志成城。实,就是求实,重视实践,讲求实效,反对空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惟有务实,才能心想事成。

叶骏书记的文章在上海海洋大学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随后,校党委宣传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并将调研情况向党委作了汇报。

2004年7月,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正式恢复“勤朴忠实”作为校训。

组织机构


院系设置

水产与生命学院、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爱恩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管理机构

校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人事处 教务处 (高教研究室、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研究生部 科技处 学生处 保卫处 纪监审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室) 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基建处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临)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资产经营公司

直属部门

图书馆 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学报编辑部 后勤服务中心 (与上海高后中心共管)

科学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水产学博士后 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水生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生态学、软件工程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贮藏及加工工程、产业经济学、制冷及低温工程、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临床兽医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经济管理、应用化学、渔业经济与管理、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环境科学、作物遗传育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五个学科门类,可授予农学、理学、工学博士学位和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学校是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农业推广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国家重点学科

水产养殖

“水产”(涵盖水产养殖、捕捞学、渔业资源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农业部重点学科

水产养殖、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实验室

博士硕士点


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研究生专业介绍

博士点

09080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学是以经济、珍稀水产动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其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建立高效的养殖模式,控制其内外环境的生态平衡,研究其繁育规律,促使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条件下快速生长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水产生物健康养殖、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与疾病防治学等。

071004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各类水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命过程的科学。随着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深入,现代水生生物学不仅对水生生物的进行分类检索和形态描述,更趋向于研究各类水生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这对深入认识水生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规律,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拯救濒危物种、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生理学与发育生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态学、水域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渔业环境及其调控、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植物种苗工程等。

08320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以水产经济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其保鲜保藏、加工利用、品质控制的原理与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学科涉及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的各个方面,如水产品保鲜(低温、化学、气调和辐照)、干制、腌制、熏制、冷冻和罐藏,鱼糜、鱼粉和鱼油的加工,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安全性检测,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功能性食品与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水产品质量控制以及鱼类加工机械设备的设计等方面。该学科在淡水鱼生化特性,保鲜、加工适性,鱼糜中间素材开发,低温物流技术与装备等应用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业已形成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品质控制、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水产食品化学等研究重点与学科特色。多年来,本学科点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广泛联系,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科学研究,包括互派研究人员、联合指导研究生、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名誉/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前沿讲座,为本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090802 捕捞学

捕捞学是一门以收获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为目的,研究渔具渔法、作业渔场的环境以及捕捞对象的生物学习性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渔具渔法选择性和远洋渔业系统集成,前者是在渔具力学和鱼类行为学的基础上,研究有选择性地“瞄准捕捞”,即在多鱼种群体中,有选择地捕获某一种、某一规格的鱼种,同时达到释放幼鱼保护渔业资源,它代表着当今世界捕捞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后者是综合捕捞学、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学、渔业经济学、渔业管理学、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学科于一体,研究远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的交叉学科。

090803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学是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渔业资源管理的一门学科,主要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有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渔业政策与管理和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保护等。渔业资源生物学主要研究渔业种类的生长与年龄、繁殖与摄食等。渔业资源评估主要研究渔业资源种群动态,对资源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价,对资源量和渔获量进行预测,为保护和科学管理天然的渔业资源,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因子间相互变动及影响的机制,建立其各类变动的模型,为海洋环境变动的预测及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渔业政策与管理主要根据我国的渔业资源状况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渔业关系和协约,以及国际渔业资源管理法规的动态,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利益,使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关渔业政策与法规。渔业水域环境评价与保护主要通过对渔业水域环境的调查、监测与研究分析,对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作出科学评价和预测,为保护和保持良好渔业水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090821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本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性、复合型学科。本学科以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渔业环境的特点,应用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方法,进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研究,培养本领域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渔业环境治理制度研究;渔业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行政管理体系研究;渔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090820渔业经济与管理

本博士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是:以渔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渔业产业政策和渔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演变、制定渔业产业政策和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的理论和方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企业制度安排的关系、海洋生物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等经营管理理论和战略等为主要内容。

本学科的特色在于综合海洋法律、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海洋和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海洋产业经济学为主要方向。

硕士点

09080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学是以经济、珍稀水产动植物为对象,以其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建立高效的养殖模式,控制其内外环境的生态平衡,研究其繁育规律,促使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条件下快速生长的一门学科。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水产集约化养殖系统,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产动物营养与繁殖生理,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及增殖、放流等。

071004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各类水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命过程的科学。随着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深入,现代水生生物学不仅对水生生物进行分类检索和形态描述,更趋向于研究各类水生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这对深入认识水生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规律,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拯救濒危物种、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生理学与发育生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态学、水域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渔业环境及其调控等。欢迎符合基本报考条件,并具有理学、农学及其他各类学科背景的考生前来报考。

070703 海洋生物学

本学科作为海洋学、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养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生化、遗传发育,海洋生态和物种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生殖生物学以及人工繁殖和养成的基础理论。对于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包括食用、药用、观赏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生物)则从地理分布,种群变动、遗传变异、种质资源、生理生态、繁殖发育以及人工养殖进行系统研究。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繁殖和发育生物学及增养殖学;海洋生物技术。

建议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具备生物科学或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方向)的学习背景,有海洋生态学和海水养殖的研究学习经历将受重视。

090802 捕捞学

捕捞学是一门以收获经济水生生物资源为目的,研究渔具渔法、作业渔场的环境以及捕捞对象的生物学习性的综合性学科。现代捕捞学则注重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捕捞学主要研究方向有鱼类行为学、渔具渔法学和远洋渔业系统集成。鱼类行为学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鱼类对渔具产生的行为反应,为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实现生态型选择性渔具渔法提供技术支撑;渔具渔法学主要研究渔具及其构件、渔业工程设施的水动力学特性、渔具设计及数字化计算、渔具选择性和对生态友好的捕捞技术、渔具准入标准的研究等;远洋渔业系统集成是集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卫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捕捞技术、国际渔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应用性学科,着重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化,是捕捞学学科水平的综合体现。

主要方向有:渔具与渔法学、鱼类行为学、远洋渔业系统集成等。

090803 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学是一门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渔业资源的生物学过程和种群动态,对资源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对资源量和渔获量进行预测,为保护和科学管理天然的渔业资源,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为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渔业政策与管理学研究我国水产捕捞业和渔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关系,渔业管理的制度与渔业管理措施,研究国际渔业管理的发展态势;研究如何健全我国渔业法律制度,以达到我国的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渔业海洋环境学主要研究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监控、水域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预测技术,研究环境因子变动与渔业水体富营养化关系以及赤潮发生机理。

主要研究方向有:渔业资源生物学、渔业资源评估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渔业水域环境学、渔业政策与管理、海洋渔业遥感与GIS技术等。

090821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

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性、复合型学科。本学科以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渔业水域环境的特点,以渔业生物资源与渔业水域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用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方法,进行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法律、制度和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律制度;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体制;渔业环境资源政策等。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本专业的研究主要以农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状况及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实际,开展具体研究和学习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和特点有:1. 农业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流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政策制定和制度设置、国际贸易理论、市场流通等问题。2. 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研究海洋环境管理中的社会、经济制度因素,为经济单位和有关部位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经济信息管理,以现代管理学、管理信息、计算机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技术等为基础,重点研究经济信息中的处理方法、技术手段,培养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

090820渔业经济与管理

本专业的研究主要以渔业经济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渔业经济管理发展状况及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实际,开展具体研究和学习探讨。本专业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特点为:1、海洋产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海洋经济和渔业经济理论,可再生资源优化管理的经济政策、制度、企业行为、经营策略,以及渔业文化与产业发展等内容。2、渔业行政管理。研究海洋经济和渔业行政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及相关的管理制度。3、水产品市场与政策,以国际贸易理论、市场学和政策学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水产品供给与需求、流通理论与加工以及国际贸易各环节存在的矛盾,并研究其与国家经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经济部门和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信息大分子-核酸和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规律的学科,已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本学科主要有水产动物、藻类、水产食品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以重要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和繁育分子生物学、重要功能基因克隆、性状分子标记以及观赏水产动物转基因技术等,为重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繁育奠定基础;藻类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向主要从事海藻应用、海藻细胞分化发育、发育调控、转基因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藻类生理生化、发育分子生物学、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等基础理论研究;水产食品生物化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鱼贝类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水产品安全与品质控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海洋活性物质提取与功能、海洋药物开发等方面。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动物科学中重要一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主要研究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如体型、体色、生长速度、肉质、抗病力、繁殖力等)的遗传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通过人工定向杂交、选择、染色体组操作、性别控制、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组成,从而改变水产动物的表型性状、提高其经济性状的性能,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观赏的水产动物新品种。现主要研究方向有: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水产动物分子标记技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等。

090503 临床兽医学

临床兽医学是以水产养殖经济动物(包括鱼、虾、蟹、贝、两栖和爬行类等)为对象,对其疾病的特征、发生的原因、流行规律及其诊断、预防和控制进行研究的一门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的科学,它是水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兽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其主要研究方向有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水产动物免疫学、鱼类药理学等。

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本学科主要针对水产动物(包括观赏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及其饲料科学进行研究,内容包括动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转化规律及其调控;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营养与环境的关系;各类饲料对养殖动物的营养价值及其评定方法;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技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饵料生物的培养和营养价值强化等。通过上述理论和技术,研究出营养平衡的饲料,对充分发挥良好种质的生长特性,促使其快速健康生长,减少饲料残余和代谢物排放(饲料转化率高),从而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保证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和抗病能力,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的动物产品有重要意义。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营养学、饲料及饲料加工工艺学;水产生物饵料培养;(水产动物)营养繁殖学。

07750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本硕士点研究方向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环境动力学、水域环境生态工程、渔业环境及其调控、景观生态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主要开展环境评价与预测、规划与管理方法创新、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生态规划与风险评价技术等;环境化学与毒理学主要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毒理学;环境动力学主要重在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水域环境生态工程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与技术,包括生态调控技术、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等;渔业环境及其调控主要研究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与养殖环境容量等;景观生态工程则侧重于景观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修复等研究工作。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本专业主要从事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作为能源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冷及低温工程广泛应用于建筑及生物贮藏、人工环境、石油化工、生态农业、医疗、交通运输及航天领域,尤其是在民用制冷、商业制冷、工业制冷、生物质冷冻冷藏技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冷冻冷藏工程,食品冷藏链集成技术、制冷装置仿真和优化,制冷装置的开发和测试。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实验和测试仪器设备,在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学科实验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食品冷藏链研究中心及多个相配套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将动力机械与食品加工相结合,以食品冷冻冷藏研究为专业发展特色,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食品低温保藏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81704应用化学

上海海洋大学应用化学系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硕士点依托于本校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硕士点,综合了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等数个学科的交叉优势,形成了有别于上海相关高校同类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培养了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技术人才,适合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及相关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应用化学,生物资源利用化学,食品分析及检测技术、天然产物化学及海洋生物制药。

097200(083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是以水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等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依据食品的生物学、生化、营养、质构特性及其加工适性,应用食品科学理论与现代高新技术,重点开展食品的保鲜保藏、加工利用、食品制造,品质评价、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研究。作为一级学科,它涵盖四个二级学科:①食品科学;②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③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④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本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

(1)食品品质控制与提升技术

(2)高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

(4)食品生物技术

2、食品保藏及加工技术

(1)生鲜食品保鲜、水产品保活技术

(2)现代食品加工、制造与包装技术

(3)食品的冷藏链控制技术

3、食品营养与品质评价

(1)食品营养分析与功能评价

(2)食品色泽、风味、质构分析及其评价

4、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1)水产食品精深加工与资源高值化利用

(2)海洋功能性食品与生物制品研发

083001(07500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机理,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永久和谐与健康。本硕士点研究方向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动力学、海洋生态环境工程、养殖水环境调控、景观生态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主要研究环境质量变化与预测评价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法、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环境动力学主要研究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环境污染的扩散与输运;海洋生态工程主要研究近海环境改善工程与技术、海洋生物栖息地修复与重建技术等;养殖水环境调控主要研究养殖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管理与控制技术;景观生态工程则侧重于景观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本硕士点还开展大量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动力学、海洋生态环境工程、养殖水环境调控、景观生态工程。

020205产业经济学

本专业的研究主要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开展具体研究和学习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和特点有: 1.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研究自律再生生物资源、产权不明的可流动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持续发展的关系。2.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主要研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组织、企业行为、经营策略,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内容。3.产业经济比较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过程,进行国内外产业发展与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081203(077403)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通过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水产研究院等的合作,凸显了数字海洋和数字渔业的特色。其“海洋信息工程”列入上海市教委先行先试工程,“海洋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列入国家财政部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中,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本学科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厚实的学术梯队,在无线传感网络、时空分析与数字技术、专家系统与系统集成以及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上海海洋大学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二级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现代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工业工程、物流装备及控制技术、现代渔业工程等。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要项目,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奖项,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培养出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适用报考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

博士后流动站

“水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介绍


水产与生命学院

水产与生命学院原名渔业学院,是在原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水产养殖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现有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等三大学科。建有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环境研究中心、水域生态环境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水产养殖学研究院以及鱼类研究室和标本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教授28人,副教授27人,研究生导师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在读博士8人。设有水产养殖博士后流动站1个,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2个博士点,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8个硕士点;水产养殖、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学、海洋生物学等本科专业8个,已经形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水产养殖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农业部和上海市的重点学科,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优势学科。养殖水化学、水生生物学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鱼类学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包括国际合作、863、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自然科学基金、948、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上海市农委重大重点、上海市教委重点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在研总经费达3000多万元。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启明星等一批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其中李思发教授成功选育了上海市第一个鱼类优良品种团头鲂“浦江一号”,200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朱学宝教授、谭洪新教授等共同承担的“循环水工厂化淡水鱼类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由李思发教授主持的另一科技成果“从吉富到新吉富——尼罗罗非鱼种质创新与应用”荣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李思发教授经过前后12年创新研究产生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新一代品种,也是我国引进水产生物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选育良种。中华绒螯蟹(大闸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等。 学院在九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学者,他们在发展我校水产养殖及相关学科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正活跃在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科的学术前沿,为把我院率先建成高水平特色学院努力拼搏。

食品学院

1986年改名为食品科学技术系,1993年成立食品学院,担负着培养(水产)食品加工行业、制冷与低温行业、暖通空调行业等高级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的任务。目前,全院有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制冷及低温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工程硕士点,七个本科专业及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流工程方向)、包装工程等)。

全院现有102名教职员工,其中18名教授、26名副教授、48名博士,在校本科 生20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19名。全院现有四个学科、三个重点实验室、 四个中心和一个研究所,即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化学学科;化学中心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制冷中心实验室;农业部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日合作水产品加工利用研究中心、食品学院富煌巢湖三珍食品研究开发中心、天然制剂生物活性研究中心和海洋生物制药研究所。多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挪威、瑞典、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俄罗斯等国家以及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国内相关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生物与食品学科专家、学者数百余人次来院访问、讲学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人才培训,并充分利用外部的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业已聘请了数十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本学科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与申报课题等。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前身为上海水产大学渔业经济管理系,1984年, 渔业经济管理系以上海水产大学渔业经济教研室和中央干部管理学院上海水产大学分院为基础组建而成,其间曾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06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唯一能集中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高学历渔业经济与管理人才的基地,也是我国渔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人员最集中的单位。

学院已经建立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教育体系,设有渔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一个,产业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和渔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农业区域经济学等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和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食品经济管理7个本科专业。2007年,在校本科学生2375名,硕士研究生50名,博士学位研究生4名。学院还设有资源与环境经济、都市渔业与鱼文化以及国际贸易与食品流通等研究所并承担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学研究人员55名,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同时,聘请了3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任兼职教授。已经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的教师群体。

信息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水产大学计算机学院。为适应21世纪信息产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建设,在学校学科重组和调整中,拓展原计算机学院的专业设置,组建了信息学院。学院目前现有4个系、3个公共基础教学部、2个实验中心,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物理公共基础教学部、数学公共基础教学部;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学院拥有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个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人数9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研究生导师12人。

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原名海洋渔业系,是在原水产学院捕捞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特色学院。设有海洋渔业系、渔业资源系、海洋环境系和海洋信息工程系,建有远洋渔业研究所、渔业遥感与信息研究中心、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创新平台、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全球海上搜救和安全系统(GMDSS)模拟等特色科研平台、实验室和培训设施,拥有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鱿钓技术组、金枪鱼技术组、大型中层拖网等全国性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渔具渔法选择性、国际渔业与政策、渔业资源与渔场、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渔场渔情预报技术、中国渔业发展战略与政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洋药物、海洋旅游、海洋生物技术等。

现有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上海市教委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创新平台和1个上海市教育高地;有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其中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涉海类专业所属捕捞学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在职教工55名,教授14名,副教授10名。享有国家政府津贴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农业部第七届科技委成员2名,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上海市科委启明星1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人。

海洋学院为为我国海洋渔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级专业人才,为渔业捕捞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捕捞学科在国内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第一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资格。我国远洋渔业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我校的捕捞学科与之紧密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海洋渔业专业教学改革,曾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建设,目前,我校捕捞学科为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渔具捕法以及远洋渔业系统集成等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爱恩学院

爱恩学院由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实体,200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两校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2008年2月,为上海市第一批经教育部复核通过的两个中外合作本科项目。采用“4+0”培养模式,纳入国家本科招生计划。目前已招收7届学生,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600多人。

工程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是在我校1958年设立的渔业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传统特色学院,于2006年1月18日正式成立。 工程学院是海洋大学整体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优秀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硕士生导师12人,有博士学位的14人,有硕士学位的17人。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机电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综合实验中心等机构,其中机电工程系由机电工程、基础教学、轮机工程三个教研室组成,工业工程系下设工业工程教研室,电气工程系下设电工电子和电气自动化教研室。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三个本科专业,轮机工程专科专业,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和“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海洋科技,成立了渔业节能研究所、生物机电工程中心、机电与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 工程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较宽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现代制造技术、物流装备及技术、现代农业和渔业装备及相关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CAD/CAE/CAM/PDM、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等。以上研究方向依托生命、海洋、食品和渔业经济、渔业管理等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不仅对具有我校特色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学院等相关专业、学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工程学科的发展也可借助我校相关学院的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使学科发展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通过跨学科联合设置本科专业,使我校可能出现新专业或研究方向。 机械工程学科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的研究。主要任务是将传统的机械工程装备实现自动化,并且应用到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机械,环保处理系统(水)的革新、开发研究等工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主要是对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控制、机械工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主要是对机械进行功能综合并定量描述;以及控制其性能的基础技术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把多种知识、信息注入设计、加工成机械制造系统能接受的信息并输入机械制造系统。

人文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人文学院原名人文与基础科学学院,是合并了我校五大类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外语、数理、体育和文学艺术)于1997年10月28日成立的一个年轻的学院。现设三部、一系、一所。即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文学艺术教学部,行政管理系和公共管理研究所。学院承担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和文学艺术三大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上海市重点课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七门。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9%,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75%以上。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近期还将引进在我国学术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学院有行政管理1个本科专业和文秘高职专业,共有学生800多人。学院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和交流活动。学院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科研力量强。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了近200篇学术研究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或参编教材4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它研究项目50多项;获得省市级研究成果奖10余项。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学院,现有英语、日语和韩语3个本科专业,设有英语系、日语系、韩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外国语言研究中心、翻译与词典研究中心等7个教学、科研机构。英语专业自1989年开始招生,公共日语教学有近五十年历史,日语专业自1991年开始招生,韩语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教职工9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0%。 学院教学设施优良,能充分满足语言类专业学习、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要。新校区一、二期学院新建语言实验室和多功能公共机房共10间,总建筑面积达1688平方米,拥有先端的数字语音学习系统与丰富的网络化外语学习资源,并有境外卫星接受装备与信息接收许可证,学生可直接收看日本NHK、英国BBC等著名国际电视台节目,促进语言学习。

成人教育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4年建立,1995年开设脱产专业,96年开始招收脱产学生。学院实行一级管理,设有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培训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在职职工15人。1997年学院与农业部干部培训中心上海水产大学分院,进行合署办公。上海海洋大学成人教育现在已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培养层次、多种专业设置、多种培养对象的办学体系,与普通教育的发展形式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办学格局。成人学历教育设有专科专业 30个、本科专业15个、专升本专业10个,涉及经济、管理、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旅游、食品、语言、环境等领域。非学历教育主要开设水产系统高级研修班、司法培训班,以及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办就业技能证书班、专业证书班等各类培训班,学院组织专家编写有《继续教育项目指南》,指导和规范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至今已有在校生570名,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坚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基础,以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支撑,以成熟的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载体,以综合实习实训为过程”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分词: 上海 海洋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