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20日)

平装: 348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5888613

条形码: 9787805888613

品牌: 北京磨铁图书

ASIN: B004DTRY4O

内容简介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是西方垮掉一代文化最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编辑推荐


《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垮掉一代文化的权威作品,绝版五年的巨著,500张稀缺图片全面记录摇滚被缚与抗争的历史。国内比肩《在路上》的经典巨作!

媒体推荐


无疑,郝舫是我们中间眼光和思维走得最快的一位,《伤花怒放》和他多数乐评文字一样,明显超前于中国读者——或者说乐迷——的听觉和思考准备。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伤花怒放》的主题,正如它的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颜峻(作家、乐评人)

商人是批评家,艺术家是发明家,批评家才是艺术家。《伤花怒放》正是这样的著作。若要当好这三者中的任何一者,郝舫的《伤花怒放》是不该错过的。

——左小祖咒(名乐人)

极简,作者精妙地将错综庞杂的摇滚资料典故,灵活且成功地运用在意有所指的“恶可恶,非常恶”之哲学与社会学理趣的写作向度中,在国内堪称独步绝学。

——方无行(台湾名制作人)

在中国摇滚乐的黄金时期,和那些被传唱的摇滚圣歌一样,《伤花怒放》也温暖着一些人的心,它使我们的音乐理想有一个不那么虚空的人文背袱。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那么通俗的音乐文化读本,在今日中国仍然缺乏这样严肃而又落到实处的音乐文化。它讲的是摇滚乐,却不单单是摇滚乐的事情,似乎它触及到一代不甘落后的文化青年的软肋,因为那些同样仇恨但却无奈的眼神是那样的狭窄和无助。当中国摇滚乐和其他严肃艺术继续在娱乐和斗争上自我矛盾时,《伤花怒放》再次提供了一些愤怒青年在文化思维上的理性范例,重申却不废话。

——彭洪武(《非音乐》杂志主编)

对于那些一直想要搞清楚摇滚到底是什么的执著乐迷,如果没有看过《伤花怒放》,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本最早将摇滚乐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含义用汉字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书,深入、翔实、严谨、精彩,值得每个愿意认真对待摇滚乐的人去读。

——李宏杰(《通俗歌曲》杂志执行主编)

十数年间,在乐队创作上历经模仿借鉴进展之后,郝舫的《伤花怒放》代表着中国摇滚文字的新高度。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文字工作者,想象中,他是一个沉静淡泊睿智,胸中不断有火苗蹿起的人。《伤花怒放》言辞精辟,语言生动不乏诙谐之处。对于那些依然在憧憬中想象摇滚和“从事”摇滚的青年来说,《伤花怒放》不仅仅是资料性的,也富于指导甚至是欣赏性,更为危险的是:它显然富于某种煽动意味……

——吕玻(名制作人)

作者简介


郝舫,著名作家、乐评人,十数种国内重要报刊专栏作家 ,并被视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被各国重要媒体常年广泛报道评论。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杂志主编、网站总监,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编。著有《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灿烂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等影响巨大的摇滚和文化著作,译有《上车走人--与黑旗摇滚在路上》、《请宰了我--纽约叛逆文化圈口述实录》等。

目录


《伤花怒放》是怎么出笼的?

绪 言 摇滚何为

第一章 命运风景: 去势或毁灭的星辰

第二章 革命(一): 温柔的颠覆之声鸣响

第三章 革命(二): 快感冲锋

第四章 铁壁清音:刀丛中起飞的希望鸟

第五章 拒绝高雅:缔造新经典

第六章 世界音乐:让柔情粉碎喧嚣

第七章 激情之旅:自我的废墟

第八章 上帝也疯狂:神圣反摇滚十字军

第九章 毒与噪: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之争

结束语 永不遁世:摇滚在操练中

附 录 摇滚麻烦大事记

新版后记

摘要


形态各异的扬声器巨墙之后,变幻莫测的聚光灯罗网之中,鼓手鬼斧天工般地敲打,吉他扣人心弦地拨响,舞台英雄或嘶哑或高亢的声音唱起,千万歌迷的狂呼响彻云霄——摇滚张扬登场!如果说90年代之前的中国,摇滚还只是崔健孑然独立的呼喊,是青年们从《伊甸园之门》出发萌生的向往和想象,如今,它却响彻在每一家舞厅、每一部随身听,探头于每一家电台、电视台和大报小报,甚至成了最为大众化的口头禅,成了任何一个时髦青年表明自己不曾落伍的口头招贴。而与此同时,无数的人依然在疑惑何为摇滚。那么,摇滚何为?最好的视点便是观照摇滚的阻力和压制来自何方以及摇滚对它们作了何等样的抗争。由此,我们判断:摇滚要求自由。这一自由绝非让许多人谈虎色变的为所欲为,而是对人类和社会完善性的另一类刺探。当摇滚的自由得以保全,人类的自豪感才不至于依然是伪善而色厉内荏的幻术;所谓文化,也才得以成为人类形形色色境况的无羁观照,成为人类心灵往来无碍的操场。

摇滚参与革命。这是一种号召的参与,它用狂放或温柔的形象、轻快或强烈的节奏、考究或急就的歌词,粉碎异化和现实,使不满如同蒲公英种子四处飞散。但摇滚恪守艺术和文化本分,只为争做吉他英雄或舞台英雄而殚精竭虑,只赤膊上阵不披挂上阵,只和平吟唱不诉诸武力,并时时将吉他做梵音飘向迷途者,将鼓点做木鱼敲往偏执狂。

摇滚超越道德。习俗和卫道士往往对摇滚大施杀手而反被肢解,其原因不在于摇滚的道德雄辩而在于它干脆无视辩论的存在。以创造力做剃刀的摇滚战士在革命途中毫不在乎地将道德法眼作为肿瘤切除,心中没有半点犹豫。摇滚躲避意识形态。它在那些神圣立场的夹击之下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就使它意识到倚门卖笑的危险和呆滞,它宁愿在一个巨大的社会迷宫之中以政治直觉为诉求东游西窜,而不愿身陷哪怕是温暖如家的囹圄,漂流是一种痛苦,但有时也是一种幸福。

摇滚挺身反抗贝多芬。它坚信音乐不是身份或地位、教养的表征,不愿让生性可以自然起舞的灵魂只对音乐囿于憧憬。它一只一只地解放艺术小脚和束胸,使音乐“解放脚”和“天乳”满地欢快飞跑,满世界愉悦震颤,使音乐终于重新向生命河床奔涌不息。

摇滚无视国界。它深知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天下一家的情怀相比,实在是可以通向丧心病狂的坦途。于是它无视四周缭绕的氤氲毒气,遥想着蓝色地球上各式花环淹没了坦克,全世界的少女们奏着各式鼓点昼夜起舞,不再有种种基因口实之下的生灵涂炭。

摇滚崇尚激情。它用游移难定的火热焚毁种种堂皇和伪善,使艺术意味放纵的意象倍加清晰强劲,它是那种已经喷射出地面的动荡岩浆。在这种激情之中,由于蕴含了与其诅咒者同样的频率和狂喜,使它纵然歼灭了四周麻木不仁却贻然自得的面具脸孔,却也在狂喜之中不辨南北。

摇滚反抗上帝。这种反抗与其说是同上帝的儿女们对阵叫板,不如说是让上帝分身百处,用摇滚的浅唱低吟取代唱诗班的虔诚敬颂,用电贝司和聚光灯使木鱼青灯销踪匿迹,用前呼后拥的世界巡演淹没寂寞难耐的云游四海。而在不经意之间,人们却又可以瞥见摇滚歌迷们令人难以置信的顶礼之姿,这是摇滚之光下的惨淡一隅。

摇滚质疑理性。它固执地窥探人类的灵魂机密,不惜用狄奥尼索斯使人头晕目眩的酒剑斩剁大脑,让生命中的快慰和悲苦尽情向极致迈进。于是,摇滚大道之上的跋涉也开始有了歧路徊徨,所幸,摇滚从不因寻找归宿而枯萎,它永远在操练中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