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一首赠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中的“绝唱”,向来为人们所传诵。诗人在短短的五行诗句中,表现了对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并塑造了一位性情温柔、形态逼真的日本女郎的艺术形象。

中文名: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作者:徐志摩

体裁:新诗

出处:新月书店1928年版《志摩的诗》



诗歌原文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诗歌鉴赏


描写离情别绪的诗作古今中外不可计数。这首诗以其简练的笔法,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开头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表现诗人对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由衷赞赏。这位日本女郎在与诗人分别之际,似有不少话想说而又羞于启齿,于是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那种欲言又止的举动、含羞带笑的情态,正表现了日本女性的贤淑、温存与庄重。这种形态既不同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景,也不同于“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的境况,它具有日本女郎的鲜明特点。同是写离别,此诗日本女郎与诗人告别,毕竟不同于中国女子与情人的告别,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它对于表现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是恰到好处的。

接着,作者在第二句里用了一个比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凉风吹拂下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显然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但要看到,这句诗表面上写这位女郎的体态弱不禁风,其实是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通过这一比喻,读者的想像力即可超出现实的空间,飞翔得更加高远了。

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情绪的交织之中。她又不能一味缄默。“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女郎把万千情意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这里语句重叠,看似平常而实际上包含许多内容,正如第四句所写的“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可以想见,诗人和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可是,如今即将分别,何时才能重见呢?因此在分别之际顿生“忧愁”是可以理解的。诗人在品味这一声声“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忧愁”后,以“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这一平常然而诚挚的告别词结束,不仅最后点题,而且通过这包含着复杂意念的语调,把女郎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念心情传达出来。这句“沙扬娜拉”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它集中道出了别时不易、见时亦难的苦衷,体现女郎渴望今后再能见面的真挚、深切的情怀。让读者领略到那极富人情意味的离情美。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者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浙江府中学堂,后学于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就读于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次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政治。1920年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同时又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源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5年任北京《晨报副刊》主编。1926年与闻一多、朱湘等创办《诗镌》周刊。1927年在上海与胡适、邵洵美等人创办新月书店。1928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月刊。1929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及中华书局编辑。1931年初,与陈梦家等人创办《诗刊》,任主编。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诗作章法整饬,讲究意境和形象,形式富有变化。除作诗外,还写有散文、小说。

相关分词: 沙扬 娜拉 日本 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