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沙湾镇

沙湾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沙湾镇


1 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沙湾镇,系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心城镇,地处景宁西南35公里,东经11929′,北纬2750′。东邻标溪、梧桐;南接大地、毛垟;西邻鸬鹚,北连英川和云和林丰。镇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4194户,17300人。全镇辖区面积122.7平方公里。另有广东番禺沙湾镇;四川乐山沙湾镇;甘肃陇南宕昌县沙湾镇等。



^基本概况


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为广州市番禺区管辖,总面积52.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毗邻穗、港、澳。

^历史文化


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化。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沙湾飘色不愧为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埋奶……。沙湾因此面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1998年以来,沙湾镇

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醒狮之乡、广东飘色之乡、广东省体育先进镇、广州市高标准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和2000年广东农村综合实力“经济强镇”。2005年9月16日,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来说,沙湾镇是广州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广东最早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审的两个镇之一(另一个是吴川市吴阳镇)

沙湾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优势,合理的城镇布局,快捷的交通网络,优越的投资环境,精心打造着一个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环境。沙湾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同时,狠抓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镇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1年10月,沙湾镇被中央宣传部等5个单位联合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称号。

^经济状况


该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9.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幅,税收4.02亿元。

沙湾镇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得益于对外招商引资和民营、私营队伍的壮大,有私营企业440家,外资、合资企业137家。投资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美国亨氏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佳口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港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沙湾珠宝产业园等大型企业,是沙湾的重要经济支柱。农业生产、水利建设,为沙湾奠定了经济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四、五、六”工程,积极发展水产、蔬菜、畜牧、花卉、园林绿化等项目,形成了“三高”农业生产的格局。

2006年,蔬菜总产量24860吨,水产品总产量9620吨,生猪年上市量0.43万头,三鸟上市量220万只,其中肉鸡年上市量161万只,奶水牛年产水牛奶888吨。农业总产值达6.38亿元(农办统计数)。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4.04亿元,畜牧业占0.38亿元,水产养殖业占1.96亿元。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0805元。

^特色产业


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德宝花园、荷景花园、金沙湾花园、新世纪花园等大型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理想的地方。“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湾醒狮”、“沙湾兰花”和沙湾姜埋奶饮食文化已成为文明古镇的五大品牌。

^文化教育


沙湾镇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殊荣。该镇各级对教育投入达3亿多元,上省一级学校(园)三间,上广州市一级学校(园)二间,全镇16所小学教育质量达全优档次的占87.5%。

^农业发展


沙湾镇坚持“科技兴农”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推广农业“四、五、六”工程,改变了以往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形成了以水产养殖、畜牧饲养和花卉、蔬菜种植为主体的“三高”农业格局,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全镇生产布局合理,各项农业均衡发展。到2002年为止,全镇农业生产布局为:早稻面积2410亩;常年蔬菜面积8764亩(其中韭菜3337亩,由于种植年限及土地肥力问题,面积还将有所缩减);花卉面积4884亩,是2000年的4倍(其中兰花约占10--15%);其它经济作物2765亩(以柠檬、甘蔗和香蕉为主);水产养殖面积8727亩(其中四大家鱼面积占56.5%,鳗鱼面积占19.3%,优质鱼例如:叉尾、桂鱼、太阳鱼和甲鱼等占24.2%)。

沙湾镇都市型农业发展迅速,“青萝牌”企剑白墨兰花成功被评为广州市名优农产品,成为蓬勃发展的沙湾兰花的一张名片。作为传统特色农产品水牛奶(奶制品“姜埋奶”的原材料)产业亦不断发展壮大,并向着标准化生产方向迈进。同时,建立起九如片都市农业生态园,新洲龙湾千亩花卉基地,沙西、古东片蔬菜基地,九如古坝片优质水产基地,古坝片肉鸡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沙湾花卉协会、兰花协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带动一方群众致富,促进沙湾花卉发展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滴水岩苗圃场、华盛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景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奇胜园艺场、顺发园艺场、碧桂园农场、艺峰兰场、李景忠养鸡场、青山湖农场、伟顺鳗鱼场等已逐渐发展成为本地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沙湾镇将继续树品牌、建基地、拓市场,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

^名胜古迹


^宝墨园

始建于清末民初,当时只占地3亩。现扩建至160多亩,以弘扬包公清官文化为主线,特具岭南园林建筑风格,南国水乡特色。艺术精品琳琅满目。昔日广州荔枝湾风情、清代珠江紫洞舫等佳景的缩影再现园中,美不胜收。

^沙湾何氏大宗祠

沙湾何氏大宗祠(即留耕堂),始建于元朝正年(公元1275年),距今700多年。最大规模扩建重修是清代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总占地面积3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由青砖、石、木、牡蛎构成的古建筑。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也比广州陈家祠还早170年。是番禺区年代古、规模大、艺术精、格调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其特点:以柱多而闻名,一共112条木、石柱,它汇集了元、明、清各个时代不同风格 的建筑艺术,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加上高超的砖、木、石雕手工艺,闪烁着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光彩。1986年,重新修葺,恢复原貌。1989年列入广东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至今一直对外开放,让游人参观。牌坊正面“诗书世泽”,背面“三凤流芳”,是明朝理学家陈献章(陈白沙)书写。“留耕堂”、“大宗伯”木牌匾分别由陈白沙及明代广东省中书参知政事郑允成书写。

^沙湾“魁星楼”

沙湾“魁星楼”,又称“水绿山清阁”。这是源自“鲤鱼跃龙门”、文魁”独占鳌头“传说构想建筑的。始建于康熙60年,距今二百八多年。何氏先祖以此激励后人发奋图强、勇夺头标。

^鳌山古建筑群

鳌山古建筑群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思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食品加工、电子、珠宝、蔬菜、水产养殖、生猪、肉鸡、奶制品、花卉。

2 浙江景宁县沙湾镇


^基本概况


^镇情简介

沙湾镇系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心重镇,地处县城西南38公里,属原沙湾区所在地,东经11929′,北纬2750′。东邻本县标溪乡、梧桐乡、南接大地乡、毛垟乡、西与鸬鹚乡毗邻,北连英川镇和云和县林丰乡,辐射附近8乡两镇近10万人口,将逐步成为景宁县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一个居民委员会-沙湾居民委员会和沙湾、坑头、蔡湖、张庄、季庄、林斜、毛山头、七里、仙姑、陈司坑、道化、水井、严坑、莲川、旺水、小地、上处洋、赤岩、本岱、叶桥、林坑、何处、李处、流坑、东堡、陈村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77个村民小组,4194户,17300人,其中畲族745人,占镇人口4.31%。耕地面积9158.5亩(其中水田7641亩,旱地1517.5亩),山林面积133778亩,2007年人均收入3347元,全镇辖区面积122.7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该镇明为鸣鹤乡升天东里。清属二都。民国20年(1931)设乡,属三区,旧地图曾称沙湾市,后设沙湾乡,乡保以驻地村名所定,解放后建政沙湾、季庄、七里三个乡,1956年三乡合并仍称为沙湾乡,1958年改建为沙湾公社,辖沙湾、季庄、七里三个管理区,1961年上述三个管理区再次合并改称为沙湾公社,1984年,改社复称沙湾乡,1986年11月建镇,当时面积66.7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992年6月,莲川乡、叶桥乡并入,现面积扩大到122.7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沙湾地处瓯江上游支流小溪溪谷地带,整个地势有“两山夹一沟”之称,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山峦叠峰,群峰林立,本镇地处小溪上游溪谷地带。发源于龙泉县的英川港和发源于庆元县的毛垟港均在本境汇入小溪。境内多山多水。最高峰若寮尖,海拔1465.7米,与英川镇隆川分水,境内主要山峰有鬼洞岩、毛凤岘、大坪垟、大尖寨、牛座尖、道化尖、北斗尖、鸟水顶、大圩背、乌岩寨等。主要溪涧鱼仓坑、陈司坑、七里坑、七里汇坑、水碓垟诸水皆汇入小溪。英川港水经交见圩汇入小溪。瓯江最大的支流小溪在沙湾境内流程13公里,常年通航,以前公路不发达时该航道是非常重要的运输要道,帆船、竹筏、木排可通青田与温州,小溪两岸货物贸易往来非常繁华,当时为景宁县西南山区竹木、山货和温州南北货的集散地。特别是清末和民国初,青田、寿宁、兰溪客商在此落户经商,繁荣一时,故称沙湾埠。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陆地交通网络已经较为完善,成为货物运输的首要选择,当年发挥巨大作用的水运已日趋浙微,已非昔日可比,日前境内有庆景青公路自东向西贯穿镇区,该公路沿小溪东经县城连丽水、青田、泰顺、文成等县,南入庆元县,景庆公路在交见圩处,转西至英川镇、龙泉市,转北至云和县。

沙湾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地形、海拔差异,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5~12.8℃,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6.6~2.8℃,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7~22.6℃,年平均降水量为1161毫米,年无霜期在241~196天,年平均日照1728.5小时,为全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之一。由于季风交替和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常有暴雨、冰雹、大风和“倒春寒”、“五月寒”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资源情况

沙湾镇全镇耕地面积9042亩,占总面积的4.91%,人均0.52亩。林业用地面积139159亩,占总面积75.59%,人均8.03亩。盛产杉、松、杂木。水利资源丰富,目前理论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现有景润电站、鸬鹚电站、仙菇电站、峡桥一、二、三级电站、金峰电站、黄水坑电站运转发电,在沙湾境内小溪水电开发潜力大。全镇劳动力有8172,每个劳动力负担系数为2.12。

^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沙湾镇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挂钩结对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沙湾镇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一是举办科技培训班,做好示范工作,扩大农户受益面,近千人通过省科技特派员现场科技培训和传播示范途径受益,形成了人人“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二是成立“畲仙高山蔬菜合作社”,积极主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稳妥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6户,带动发展500多种植户,实现效益达500万元。三是结合山海协作工程,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试验示范基地50余亩,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和实施,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机制拓展市场。该镇现已形成高山蔬菜、烟叶、田鱼、山羊、药材、水干果等六大优势高山农业产业,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全镇发展高山蔬菜1500余亩,其中400亩高山小尖椒为订单农业;烟叶种植面积800多亩;发展稻田养殖有机鱼面积1000亩,其中示范面积300亩;发展以杨梅、西瓜、雪梨为主的干水果2000余亩;积极发展高山养羊产业,提供农户优质种羊40头,现农户存栏山羊1600多头;种植以厚朴为主的药材1600多亩。

沙湾镇招商引资工作富有成效,工业生产增长势头喜人,“十五”时期新增从事工业生产的单位20家,总产值近6000万元,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九五”时期显著提高。其中阀门业和水电业发展迅猛,嘉宁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投入生产,与正兴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成了该镇阀门制造业的代表;全镇小水电发电量为1813万千瓦时,规模以上水电企业发电量为757万千瓦时;医药包装业发展势头强劲,腾龙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300多万元新建产房和进行技改,目前已经投入生产;来料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直接培训人员500多人,培养了3名较大规模的经纪人,结线、打火机和其它产品加工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实现年产值50余万元,净利润20多万元,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取得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更稳定了社会治安状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沙湾”、“和谐沙湾”,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注重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层次,把工业经济的发展从投资推动转移到创新推动上来,努力推动“绿色GDP”的增长。

^基础设施


^康庄工程

该镇是景宁县开展康庄工程项目最多、投入资金最大、累计路程最长的镇。在建设过程中,一是注重抓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到目前已开工19个行政村的康庄工程项目,开工里程达92公里,总投资2160余万元。2006年底将力争完成叶根、沙张康庄工程的路面建设工程,启动交旺康庄工程的路面建设,完成小赤严的路基工程,届时将有24个行政村实现通准四级公路、19个村硬化路面进村的目标,直接受益人数达10358人。二是注重抓重点康庄工程政策处理和资金筹措。确保把政策处理工作做到位,减少农民之间、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时到位和加大群众自筹力度解决部分村资金缺口问题。

^集镇建设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审批,严谨管理,加快推进建设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新型集镇建设步伐,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建成沙湾集镇防洪一期工程和垃圾焚烧炉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动工建设沙湾集镇防洪二期工程,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按集镇规划优化村镇布局,完善七里新村建设,建好沙湾客运站,加强建设集镇道路与街道修复,改进集镇供排水工程,做好“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促进功能整合和城乡一体,充分发挥沙湾集镇经济、政治、文化的区位优势,增强吸纳、辐射功能。

^小村整治

结合镇情完成了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以景庆龙公路两侧的仙菇、沙湾、七里、道化及莲川五个沿线村庄为重点,明确各村主要区域功能。努力改善镇容村貌,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全力构建和谐沙湾。重点突出县道公路两侧村庄,以“改路、改水、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2005年,该镇率先新建的总投资12余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2.5吨的垃圾焚烧炉和52只垃圾筒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全镇累计创建小康村24个。

^水河工程

完成项目投资160余万的沙湾村防洪堤建设,恢复受台风袭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完成对张庄等9个村的自来水修建工程。认真实施“万里清水河工程”是推进生态沙湾建设,建立沙湾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景观四大体系的重要举措。

^乡镇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沙湾镇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挂钩结对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效益农业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一是举办科技培训班,做好示范工作,扩大农户受益面,近千人通过省科技特派员现场科技培训和传播示范途径受益,形成了人人“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二是成立“畲仙高山蔬菜合作社”,积极主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指导,稳妥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6户,带动发展500多种植户,实现效益达500万元。三是结合山海协作工程,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试验示范基地50余亩,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和实施,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机制拓展市场。

该镇现已形成高山蔬菜、烟叶、田鱼、山羊、药材、水干果等六大优势高山农业产业,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全镇发展高山蔬菜1500余亩,其中400亩高山小尖椒为订单农业;烟叶种植面积800多亩;发展稻田养殖有机鱼面积1000亩,其中示范面积300亩;发展以杨梅、西瓜、雪梨为主的干水果2000余亩;积极发展高山养羊产业,提供农户优质种羊40头,现农户存栏山羊1600多头;种植以厚朴为主的药材1600多亩。

^文化旅游


^社会事业

沙湾镇积极响应市委开展的“山花工程”和省委开展的“东海明珠”创建活动。该镇文化站先后通过了“山花工程”和“东海明珠”工程验收,成为全县迄今为止通过省“东海明珠”考核验收的两个乡镇之一。拥有图书5000余册的阅览室于今年初实行对外开放,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沙湾、仙菇、七里等24个村,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镇拥有门球、武术、保健操等各种体育协会组织,形成了沙湾、叶桥、道化等几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村。建成文体休闲广场1个,敬老院健身场1个,篮球场9个,文娱活动室6个。沙湾农民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市级运动会屡获优异成绩,2005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2002年被授予“丽水市老年体育工作红旗单位”,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现正朝着建设“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的目标努力。

^民间文化

带大嫫:畲族风俗,指后人把女性死者的灵魂招回来,供奉在中堂,以示对死者的孝顺。

迎神:每年4、5月份农耕结束后,各村到相关的佛殿迎接神到自己的村供奉起来,以寄托一年的丰收和保平安。

打黄:家有人生病、流年不利、运气不顺时,请道士先生来驱逐恶鬼。

降神(问神):家有东西丢失、运气不顺等时,请巫婆或者是先生询问神,以得到神的指点。

^旅游资源

沙湾村根据《柳氏宗谱》载:先祖于康熙十八年来沙湾开基。由于村建河湾沙圩,地呈月牙形,素有“半湾村傍月,一曲水鸣雷”之喻,故名之。早在清朝的时期,就有十大风景点,分别是:半月增光、双凤朝阳、伏虎望兔、福脉庵堂、海虾盘沙、雷滩鼓浪、石佛点头、三水会合、金鸡亭、文昌阁。现部分已破损,遗迹仍存。

3 四川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


^区位概况


该镇古称南陵镇,是沙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乐山城西南37公里,东经10333''40″北纬2925''12″。东临大渡河,西枕二峨山,南接轸溪乡,北与嘉农镇交界。境内有郭沫若旧居、美女峰石林,素有“沫水钟灵,绥山毓秀”之称誉。

截止2005年底,该镇幅员面积8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072米,最低海拔404米,分高山、中山、城区三个部分,现有耕地面积3780亩,退耕还林面积12000亩,荒山荒坡造林面积4.5万亩。该镇有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组,6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120人,耕地面积3780亩,其中:农业人口11896人,共有23个党支部1332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党员329名,社区党支部10个,党员925名。

^自然条件


该镇地处大渡河下游河口段,属盆周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除沿大渡河狭长地段为平坝外,其余均为中山,海拔相对高度为1623米。沙湾气候以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为主,同时受地形的影响制约,气候垂直分带明显。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具有冬暖春旱的特点。年平均气候为18℃,无霜期较长,约为320天。日照不足,年平均日照约1010小时。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达300毫米左右。6—8月是全年降雨的集中月份,占全年降雨量57%左右。

^历史沿革


1980年以前是沙湾人民公社,1981年至1992年为沙湾乡人民政府,1992年9月撤乡并镇,改建成沙湾镇人民政府。

^基础设施


截止2003年底,该镇现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领导干部7人,拥有办公大楼一幢,其中设有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2个,办公室24余间,有办公用车3辆,电视机2台,办公电脑20台,音响1套等 。

2002年,沙湾自来水厂更名为中阳水务公司。几经扩建,日供水量从1.1万立方米增加到2万立方米。供水管网1.7万米,满足了城区生活用水。1999年,峨沙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城区煤改气工程全面完成,年输气能力达145万立方米,用户3000余户。2006年开通美女峰至丰都庙、沫江电站至沙湾火车站两条公交线路,20辆公交车投入营运,方便了群众出行。

^产业经济


2007年,该镇境内有大中型企业5个,个体私营联户企业15个,个体工商户624户,工业增加值完成18.65亿元,工业利税完成11.4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社会事业


沙湾镇有社会服务部门3个,分别为农业事务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计划生育与民政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0余人,分别为沙湾镇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农技、劳动保障、村建、国土等社会事业服务,本镇还设有镇属中学1个,小学5个,医院1个,在沙湾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持续的发展。

2005年该镇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数量由2003年的20所减少至目前的5所,其中包括4所小学和1所中学,2006年有在校学生2125名,教师147名。学生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设施及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镇中心校多次获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远程教育和学前教育示范校、省级交通安全示范校,绥山中学在师资力量和生源紧缺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认真兑现“两免一补”政策,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城市低保收入家庭子女教育不断改善。

^人文景观


该镇文盛古迹众多,其中主要景点有:郭沫若旧居:郭沫若旧居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坐落于沙湾城区沫水街中段。旧居坐西向东,是一座中式斗木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占地2148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旧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郭沫若博物馆:坐落在郭沫若旧居后花园外沿,占地1000平方米,1992年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而修建,为一楼一底仿古建筑。七星楼:七星楼又名魁星楼,居沫水街下段,跨街四排八柱,悬空仿古钟楼式建筑,占地80平方米,碧瓦飞檐,慰为壮观。沙湾最大的古刹—茶土寺:茶土寺原名福安寺,位于南陵镇(先乐山监狱内),初为僚人土司衙门,历经唐、宋、元明、清扩建,至民国已颇具规模。

4 甘肃宕昌县沙湾镇


^简介


沙湾镇位于陇南市武都区西部,距陇南市30公里,宕昌县60公里,国道212线纵贯全镇,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0亩(其中水浇地7800亩),草原面积45600亩。全镇辖23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5457户25603人,212国道沿白龙江而行,交通便利,水能蕴藏量大,光照充足,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水稻、高粱为主;林果以花椒、柿子、葡萄、石榴、油橄榄、桃、梨、无花果为主;药材以党参、大黄、红芪、柴胡、当归为主,大黄远销到东南亚国家;蔬菜以洋葱等返季节蔬菜为主;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石膏、硅酸盐、铅锌等。

^历史沿革


沙湾镇历史悠久,从明朝起开始经商,经济比较活跃,带动了当地和周边乡镇的发展。境内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群,上堠梓潼文昌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事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认识镇情的基础上,按照“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基础设施为主,实施了中小学教学楼、医院办公大楼以及乡村公路、梯田、田间道路、农贸市场、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全镇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部分村向小康迈进。

^农业产业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村镇,今后,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蔬菜、林果、药材、劳务、养殖业为主,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左右实现村村通公路,中小学开通远程教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环保、立体和产、供、销、加工一体化的路子;以建材、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人为本的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风土人情


沙湾人勤劳是出了名的,尤其喜欢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点豆种花,无一闲时。771r(X?Fa

沙湾人是最会玩石头的,无论是盖房子还是修路补桥,他们看到一块石头,总是先转着圈研究研究它,看放在什么地方合适,怎样放,应该砸掉它的那些棱角,不行,就十遍八遍地琢磨,直至自己称心.所以,其他地方的人特别从内心佩服沙湾人的,有一次我在甘南迭部县的河滩里去钓鱼,看到有一群民工垒坝很吃苦很能干,我问这些是那里人,朋友说他们就是宕昌沙湾人,我很惊讶沙湾人居然都跑这么远的路干活来了,其实现在就可以知道,从广袤的新疆直至东部大上海,从白雪茫茫的东北林海直止南方深圳,那里没有沙湾人,因为他们肯吃苦,有智慧,实实在在。

沙湾人也有自己传统的庙会,但他们唱的秦腔上半县的人听不懂,因为沙湾人的口音,已深受南部武都的影响,这是一种地域特征的延伸,也是文化的延伸与传承。过春节时沙湾本镇是没有神戏的,但有热热闹闹的社火,跑龙船,踩高跷,罢了家家户户摆起桌子喝“二老嗑”度年夜,也很让人尽兴,更让其他地方的人羡慕不已。

^名优特产


沙湾罐罐酒

沙湾罐罐酒,亦称黄酒、砸杆酒,是烧制“二锅头”的料酒。据史料记载始于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罐罐酒的酿造,有严格的要求和复杂的程序,首先要将晒好的红谷、青稞、高梁等粮食除去秕谷和杂物,然后放入加热的锅水中煮。这一过程要掌握火候,绝不能煮焦,煮熟后马上凉在大蒲篮里,不停地搅动散热,凉冷后,拌以酒曲。酒曲也有两种,一种为山林里采摘的植物密密贯(园形小叶连成藤状),晒干后和麦麸做成酒曲,这种酒曲发酵慢,称为慢曲;一种为购买的四川酒曲,这种酒曲发酵快,称为快曲。酒曲拌好后捂上三至五天,待发热有酒味后,装入缸中,缸口用圆形石板盖住,并用青土泥密封,不能透一点气。过三至六个月后(一般快曲三个月,慢曲六个月),可将发酵后的酒醅舀入煨罐,加水煮沸,插入小竹节筒饮用。快曲酒浓烈醇香,使人精神爽快,慢曲酒醇香甘美,使人回味悠长。如果是红谷酒,那就更为上乘。

沙湾的罐罐酒以其用料种类多,营养丰富而深受群众的普遍喜爱,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家家沙湾家家酒,灌灌酒既是劳动归来后消除疲劳的“解乏酒”,也是招待客人的“看家酒”。如今,沙湾的罐罐酒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饮食已走出沙湾,享誉县内外。

沙湾二老壳

沙湾二老壳,原名老烤,由于两字音相近,地方口语叫做二老壳;也是由料酒煮一次,再烤酒一次,共两次而得名。是把提前酿造好的料酒再次烧烤而成的白酒,酒精度一般在35-40度之间。烧制二老壳非常讲究工艺,烧制的器具也非常独特,由圆孔锅盖、套杆、套缸、竹筒组成。套杆起连接作用,套缸下面是一个圆通孔,用来连接两端的套杆和竹筒,通孔上面是冷却缸,用来装水冷却通孔里的酒蒸气。烤酒时,把料酒放入大锅盖上之后,将套杆与锅盖圆孔、套缸圆孔一端相连,竹筒从另一端相连。锅里的料酒煮开后,酒蒸气从锅孔盖传入套杆,再由套杆传到套缸,在套缸的通孔子里,酒蒸气由上部的水冷却变为酒,从竹筒里流出。烤制时要不断更换套缸的热水,以便稳定温度,火更要注意,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酒出来后有焦味,小了出酒慢且味淡。酒的好坏与料酒有关,料酒若在酒缸里密封不好漏气,烤出的酒就会有一股酸味。二老壳更奇怪的是与烧制人的性格还有关,如烧制女人性格刚强,酒则烈,性格温柔,酒则绵,性格古怪,酒则怪味。烤制二老壳常用的料酒有高粱、玉米、红谷、青稞、小麦,其中高梁居多,青稞的酒最为上称。在沙湾,不管贫富,婚丧嫁娶,招待客人,都不买酒,全用自家烤制的二老壳。二老壳与沙湾罐罐酒齐名,是宕昌南部地区特有的地方饮食。它以特有的乡土风味和物美价廉的独特品质,长盛不衰,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现在二老壳已走出沙湾,享誉县内外。

5 贵州遵义县沙湾镇


^地理位置


沙湾镇位于遵义县西北角,东与汇川区高坪镇毗邻,南与毛石镇接壤,西与山盆镇交界,北与汇川区板桥、泗渡镇及桐梓县官仓镇相邻,距210国道9KM,大(桥)山(盆)公路贯穿其间。

^简介


辖区面积184.61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98个村民组、6710户、26015人(其中男13737人,女12278人)少数民族215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3个,基层党组织24个,616名党员,其中女党员90名。

镇政府驻地距遵义市中心26公里,县城南白48公里;镇内植被优良,小气候明显,年平均温度14.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远近闻名的中世纪古军事城堡海龙囤与该镇相邻。

辖区内计税耕地面积25220.05亩,其中田:10970.96亩,土:14249.54亩;全镇在校学生3719人(中学1204人,小学2515人);该镇属黔北中山狭长地带,海拔850——1820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该镇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经济状况


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盛产水稻、玉米、烤烟、蔬菜(辣椒、洋荷、大蒜)。烤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以养猪、羊、牛、禽为主。工农业总产值3.3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6亿元,工业总产值2.1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0元.

镇内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煤矿资源丰富,现已有鲁家坝煤矿、五一煤矿、新材料加工厂等17家企业落户沙湾,每年可创煤炭税费达百万元。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殊明显。特别是位于仙人山脚下的板水沟峡谷风光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还有远近闻名的中世纪古军事城堡海龙囤与我镇相邻。

全镇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草坡、草地3000公顷,非耕地2000多公顷;有杨梅、板栗、方竹笋等丰富的野生资源;仅建设村境内年产方竹笋就达200余吨。还有天麻、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的种植也将成为我镇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全镇经济发展为大局,拓宽视野,强化功能,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实现五大提升”,“以四强四重四突破”为抓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线,着力建设三大机制(党建工作责任、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内民主政治),筑牢三大工程(能人兴村、党员关怀、便民服务),筑出三大载体(综合示范带、三关工程、远程教育),凝心聚力,抓住关键,谋求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全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煤炭、烤烟、辣椒、洋荷、大蒜、牲畜、杨梅、板栗、方竹笋、天麻、杜仲、板蓝根。

相关分词: 沙湾镇 沙湾 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