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沙漠之狐行动

沙漠之狐行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沙漠之狐行动


沙漠之狐行动是美、英两国,由当地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1时到1998年12月20日凌晨4时50分,针对伊拉克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简介


沙漠之狐行动

其发动空袭理由是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违法联合国安理会687号决议,不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合作,导致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向联合国报告核查无法进行。另外由于当时美国众议院在弹劾问题上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穷追猛打,克林顿为了转移国民的视线和惩罚萨达姆,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由美英两国突然发动。空袭主要以美海军军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美英空军投掷的精确制导武器为主。空袭行动由美国中央军区司令部的安东尼津尼将军指挥,共出动包括美空军B-1B轰炸机;美海军EA-6B电子战机、F-14战斗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英国空军“狂风”战斗机在内的650架次飞机。4轮空袭共发射巡航导弹共425枚,投掷炸弹600枚。空袭目标除伊拉克导弹的研究与生产设施及与导弹研制有关的经济目标外,还包括共和国卫队的兵营、总统府,电台、电视发射台和油田等近100个目标。伊拉克政府事后声称一些住宅区及一所妇产医院也遭到轰炸,造成62名伊拉克士兵死亡,180人受伤,约500名平民伤亡。

这次空袭对伊拉克军事有生力量造成的打击是微不足道的。而伊拉克政府在空袭后,正式中止了联合国对其的武器核查计划,指责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不公正”和是“美帝国主义操纵的傀儡”,要求立即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空袭更激化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有激进的伊斯兰武装再次计划准备对美英的目标进行袭击。其他国家也纷纷指责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就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攻击,开创了“危险的先例”。美国一时间在国际社会中上陷入被动。

行动安排


战前,美军在海湾地区部署有“企业”号航空母舰作战大队及舰艇22艘,兵力4.1万余人,各型飞机200余架。空袭次日,“卡尔文森”号航母作战大队,包括各型舰艇6艘、舰载机80架,驶抵海湾增援。英军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兵力1 100余人,作战飞机18架,舰艇2艘。

空袭行动分为4轮:第1轮空袭从12月17日凌晨开始,持续4个多小时,分为2个波次。第1波次,从位于波斯湾北部的8艘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上发射约2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第2波次,从“企业”号航母上起飞70架次F-14B和F/A-18C型战斗机,主要对巴格达附近及伊拉克西南部50多个目标进行攻击。第2轮空袭从17日夜至18日凌晨,持续近7个小时,分为5个波次。

第1波次,海军发射约50枚“战斧” 巡航导弹;第2波次,英军“狂风”式战斗轰炸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进行攻击;第3波次,由从迪戈加西亚岛上起飞的6架B-52轰炸机发射约45枚AGM-86C巡航导弹;第4波次,2架B-1B型轰炸机从巴林起飞,在F-14、F/A-18型战斗机和EA-6B型电子战飞机的掩护下,各投下24枚MK82型炸弹;第5波次,F-14B舰载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实施攻击。第3轮空袭从19日凌晨开始,由美英空海军联合实施,持续2个半小时。海军舰艇发射39枚“战斧”巡航导弹。6架B-52轰炸机发射45枚AGM-86C巡航导弹。2架B-1B型轰炸机使用MK82炸弹空袭。海军出动F/A-18C战斗机,英空军12架“狂风”战斗轰炸机参加了空袭。第4轮空袭于19日夜间至20日凌晨进行,“卡尔文森”号航母作战大队加入攻击行动。2艘战舰发射36枚“战斧”巡航导弹,舰载战斗机和英空军4架“狂风”式战斗轰炸机参加了空袭。

“沙漠之狐”行动持续70个小时,出动各型作战和保障飞机650余架次,向伊拉克境内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325枚、AGM-86C巡航导弹90枚,投掷各种炸弹600余枚,其中激光制导炸弹230枚,对伊拉克境内的防空系统、通信枢纽、空军基地、共和国卫队营地、工厂和武器库等120余个目标实施了攻击,97个目标被击中,43个目标被严重摧毁,42个目标受到中等程度破坏,12个目标被轻度破坏,达到了削弱伊核、化学、生物武器能力的目的,参战人员无一伤亡。伊军伤亡200余人。空袭期间,伊军除动用防空炮火进行射击外,未起飞作战飞机和发射雷达制导的地空导弹。

“沙漠之狐”行动的主要特点是:①以巡航导弹为主战兵器,实施远程打击。②依靠前沿部署的兵力发起攻击,增强了空袭的突然性。③首次将具有隐身性能的B-1B型战略轰炸机用于实战。④空海军导弹与飞机联合突击,以海军为主。

美英对伊四次空袭战况


1998年12月17日凌晨当地时间零时49分(北京时间早上6时左右), 沉睡中的巴格达被隆隆的爆炸声惊醒,刺耳的空袭警报回荡在沉闷的夜幕之中,救护车拖着声声尖叫驶过大街小巷,地面防空导弹和炮火毫无目的地朝天鸣放,各种光、火、声交相辉映,整个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陷入硝烟弥漫的战火包围之中。这是伊拉克继1991年 1月17日“沙漠风暴”行动,以及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三次共 108枚战斧巡航导弹的袭击之后,遭受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这次军事打击行动的代号为“沙漠之狐”(Operation Desert Fox),前线战区总指挥为中央司令部司令、海 军陆战队出身的津尼上将。第一天对伊空袭行动主要分两 个波次实施,第一个波次大约从当地时间凌晨零时49分开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第二个波次大约从凌晨 2时30分开始,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初步分析认为,第一波次空袭之前,可能伴有战役级电子战行动,目的是压制伊拉克地面防空火力和指挥控制能力。在第一波次袭击过程中,主要是从位于波斯湾北部海域的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上发射的射程为 16000公里的战斧-III型巡航导弹。在第二波次的空袭中,虽然仍使用了战斧式巡航导弹,但可能主要是使用了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起飞的十几架携载远程巡航导弹的 B-52H战略轰炸机,似乎作战飞机没有加入第一轮两个波次的空袭。从黎明开始到晚上,整个白天都比较安静,美英没有再次发动空袭,主要可能是考虑尽量减少附带伤亡平民问题。

继12月17日凌晨美、英两国首轮连续两个波次对伊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之后,18日凌晨又对伊拉克进行了第二轮空袭行动。空袭仍然分两个波次进行:第一个波次大约在北京时间凌晨零时26分左右,主要是由从科威特空军基地起飞的英国旋风式攻击机完成的;第二个波次大约在北京时间凌晨1时20分左右,主要是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起飞的B-52H战略轰炸机完成的。也有报道说,空袭从北京时间18日凌晨3时开始,一直持续到5时50分。在第一波次的空袭中,主要是从位于波斯湾海域的美国海军舰艇上发射的大约200枚战斧巡航导弹(当时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共携载 300枚),这些导弹共摧毁了50个目标;在第二个波次的空袭中,主要是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起飞的B-52 战略轰炸机上空射了大量AGM86巡航导弹。海军航母舰载机和空军的陆基飞机虽然参加了战区作战支援行动, 但没有确切迹象表明直接参与了这场导弹战。在这场导弹战中,由于部署在海湾的英国海军和空军都没有装备巡航导弹的能力,所以没有参与作战行动。在18日凌晨的第二轮空袭行动中,主要方式是美英联合使用作战飞机对地攻击作战。可能考虑到英军在第一轮空袭中没有参加,所以 在这轮空袭中被安排在第一个波次。参与此次作战行动的是英国空军的旋风式对地攻击机。担负第二个波次进行空袭的美军兵力主要是B-52战略轰炸机和位于波斯湾的企业 号航空母舰上的 F\\A-18大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美军空袭作战规则要求,每次空袭完成之后,必须对间谍卫星和空中侦察机拍摄的目标毁损照片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发动新的一轮袭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切地知道那些目标已经摧毁,那些目标尚未摧毁。已经摧毁的目标就没有必要继续列入空袭计划,而没有摧毁的目标则需要继续进行空袭。由于第一轮空袭进行得比较顺利,所以第二轮空袭主要是使用B-52轰炸机空射巡航导弹,使用大黄蜂舰载机发射空地导弹或激光制导炸弹,以及使用F-117A等其他作战飞机对地实施精确打击。

巴格达当地时间19日凌晨1时30分(北京时间上午6时30分)和4时5分(北京时间上午9时5分),美英又向伊拉克进行了两个波次的空袭,打击目标由军事和安全设施扩大到电视发射台和油田,一些住宅区也遭到轰炸。这是3天以来美英对伊拉克进行的最为猛烈的空中袭击。巴格达 上空火光闪耀,地面上不断腾起巨大的火球和烟柱,爆炸声震撼了整座城市。据称,作战飞机从楼房顶上掠过,巴格达许多街区都被火光所淹没,爆炸声震耳欲聋。美国国防部长科恩18日第一次就美英在这次“沙漠之孤”行动中发射的巡航导弹数量进行公布,声称超过了1991年海湾战争中发射的289枚。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18日说,美英两国在过去两天中袭击了75个目标。在这次空袭中,美国发射了 500枚左右。伊拉克武装部队总司令部18日发 表的公报说,自17日凌晨至18日上午11时,美英向伊拉克

共发射了167枚巡航导弹。17日下午至18日下午4时,美英又向伊发射了 138枚巡航导弹。伊拉克防空部队的炮火成功地阻截了77枚美英发射的巡航导弹,使在巴格达上空由电脑控制的巡航导弹失灵,并在空中被摧毁,从而减少了巴格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日晚上当地时间 6点38分(北京时间23点38分),刚刚隐入暮色的巴格达又遭受了美英发动的第四轮空袭。暮色中,设在屋顶上、地面上的各种防空武器纷纷将愤怒的炮火射入空中,不管是否顶用,它仍然表达了伊拉克人民和军队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而进行的英勇抗击。第四轮空袭在强度和频度上都明显降低,伊拉克军民基本上是看到哪里有飞机或导弹飞来,就纷纷举抢持炮射击一番,所以空袭中经常是此起彼伏,没有形成明显的波次。参与这次空袭的兵力尚不完全清楚,从英国部队透露的消息来看,英军起码从位于据伊拉克边境56公里的科威特阿里萨利姆空军基地起飞了 4架旋风式攻击机,美军是否使用了已经抵达波斯湾的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和 B-52H战略轰炸机还不得而知。

美英空袭行动的特点


美英突然选择在这个时机对伊动武,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从政治上来看,无论是否故意,客观上都起到了推迟众议院对克林顿弹劾案的表决;从战略上来看,美英联合采取强硬的军事行动,主要是想挽回从2 月危机以来多次因伊拉克最后关键一刻突然妥协而导致的被动局面,美国不想让这次“沙漠之狐”行动象 2月份的“沙漠惊雷”行动那样成为一声“闷雷”;从军事打击的时机来看,美英经过了精心策划,打了一个穿插,即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的报告刚刚送交安理会各国,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辩论之前就抢先动手,这个时机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从军事目的上来看,这次空袭行动与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所进行的多次对伊空袭具有明显的性质上的不同,它不再追求对某些有生力量的打击,而是着重针对这样三个目标:一是全面、彻底摧毁伊拉克用于、或可能将用于研制、储存、修复和生产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施、设备和体系;二是彻底摧毁、瘫痪或重创以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为核心的、包括地面防空部队、装甲部队和航空兵部队在内的伊拉克武装力量;三是争取借机 推翻萨达姆政权,扶植反对派势力上台执政。

兵力使用情况

空袭开始前,美国在中东地区保持 23500人的兵力,其中海军 14300人,空军5600人,陆军2600人,联合司令部1000人。主要作战部队包括航母战斗群、水面战斗舰艇部队、两栖远征部队、战区防空导弹部队、机械化步兵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等。在海湾的主要兵力是美国海军的一个企业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和第五舰队的部分舰艇,共24艘左右,其中有 8艘具有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共携载有 300枚左右的战斧导弹。空中力量主要部署在科威特和巴林等伊拉克周边国家,大约有 200架作战飞机,其中,在迪戈加西亚部署有15架B-52战略轰炸机。

空袭第二天, 原计划23日抵达海湾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和贝劳伍德号两栖战大队共14艘舰艇,提前与18日抵达波斯湾水域, 并立即投入空袭准备。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的到来,对提高美国海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发挥关键作用。空袭虽然只进行了两轮,但弹药消耗、 特别是战斧巡航导弹估计已达常规弹药基数的 80%左右, 该航母战斗群抵达后,因为编队中有 6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上装有战斧巡航导弹,所以可为战区提供另外大约 300枚左右的导弹支援。由于舰载机以对地攻击型为主,所以对空袭力量和空袭弹药也是一个很及时的补充。舰载机数量也增加到 120-140架左右。20多天前计划向科威特、沙特

和迪戈加西亚等空军基地部署的, 包括12架F-117隐身战斗机、17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98架作战飞机和41架作战支援飞机,实际上在开战前只有60架完成部署,其中包 括10架F-117A隐身战斗机、15架B-52轰炸机和25架F-16战 斗机。此外,美军还向海湾增派了 3个爱国者地空导弹营和一个陆军步兵旅,并随时准备增派 E-3C空中预警机、E-8C战场雷达飞机和EC-130电子对抗飞机等作战支援飞机。

英国参加空袭行动的主要是空军的旋风式对地攻击机, 这种飞机在交战中有12架部署在科威特首都以北80公里的萨拉姆基地,有 6架部署在靠近沙特首都的萨坦王子空军基地,此外还有2架VC-10加油机部署在巴瑞恩基地。在空袭中究竟投入了多少架次的飞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报道,但据英国外交大臣库克所言,在整个空袭任务中,英国空 军将完成大约20%的攻击任务。 据此推测,由于英国目前在海湾只有 2艘驱护舰,没有空地作战能力,如果英国不打算继续增援更多飞机的话,将很可能是所有飞机倾巢出动。

空袭中目标的选择

目标选择和对目标的轰炸强度是四天空袭计划的关键。从四次空袭来看,最为猛烈的是中间两次,前后两次强度都较低。从对目标的袭击来看,可能在第一轮空袭中主要 考虑袭击点状目标,只要求破坏不要求摧毁;在中间两轮空袭中,则要求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目标进一步摧毁,扩大 战果,同时对新选择的目标进行轰炸;在最后一轮空袭中, 可能只是补充式点状轰炸。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采用的武 器有了变化,17日主要是巡航导弹,袭击频度较低,威力 和爆炸声响较小;18日主要是激光制导炸弹和部分杀伤力 较大的空地炸弹和导弹,空袭的主要目标是伊拉克机场、 巴格达市中心等,所以爆炸声响较大,冲击波强大。从目 标的选择上来看,17日袭击的目标主要是对美军空袭飞机 可能有威胁的一些军事目标;18日主要是与伊拉克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和武装力量有关的一些重要目标,不过,也波 及医院、街道等平民设施;19日主要是针对伊拉克首都巴 格达的北部,东部以及南部,也以非法出口石油为由对南 部的炼油厂进行了袭击。据称,还对居民住宅区、医院、 民用企业、粮食仓库、通讯中心、学校、商店等进行了空 袭。由于萨达姆在电视台发表了演说,还特别对电视台、 广播电台等目标进行了空袭。

空袭中武器使用的特点

首先,巡航导弹成为第一轮空袭的主角。在1991年的 海湾战争中,虽然也是首先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但同时 也使用了大量的隐身战斗机和攻击机群。在此次空袭行动 中,美国破例第一次在独立空袭战役的一个最重要阶段全 部使用巡航导弹,从而形成导弹战局面,这在战争史上还 是第一次。在第一轮空袭中之所以使用大量巡航导弹而不 首先使用作战飞机,主要考虑可能是担心人员伤亡和飞机

被击毁。如果在首轮袭击中就受措,必有出师不利之感。

其次,以精确制导弹药作为空袭的主要武器。在整个 空袭行动的报道中,不断有狂轰滥炸的说法,其实,此次 美军空袭作战基本上是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可以说不存 在什么狂轰滥炸的现象,如果真实狂轰滥炸,死伤人数不 会如此少。从第二轮空袭开始,美军就减少了战斧导弹的 使用力度,而转用机载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这说明 第一轮巡航导弹的空袭效果比较有效。第一轮打击的目标 主要是伊拉克的地对空导弹基地、军事指挥和控制中心、 军事和情报总部以及导弹和核、生、化武器生产设施,当 然还有一些政府要害部门和总统府等。首先摧毁这些目标 的目的,是减少己方的损失,如果这些目标没有处于瘫痪 和无法继续工作的状况,美军不会贸然使用作战飞机在低 空或超低空进行空地攻击。

第三,空袭全部选择在深夜和黎明。1991年海湾战争 时,美军虽然也进行了大量夜间空袭,但由于绝大多数海 军舰载机和很大数量的空军飞机都不具备夜战能力,所以 更多的空袭还是选择在白天进行。这次空袭干脆全部选择 在夜间进行,这说明美军所有飞机已经全部具备夜间作战 和识别能力。巴格达面对美英密集的导弹袭击和飞机轰炸, 市民们不仅没有实行传统的灯火管制、交通管制和安全方 面的控制,反而人来人往,置头顶上的导弹、炸弹于不顾 而穿行于大街小巷。这种特殊现象是历来空袭作战中都极 为罕见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伊拉克人已经厌倦了这种不 死不活的日子,随便你怎么轰炸都无所谓了。要么就是当 地人对美军的作战原则有个大致的认识,心里知道美军的 巡航导弹、激光炸弹和飞机都是长着眼睛的,能够区别军 事目标和民用目标,所以不象过去空袭中那么万分恐惧。

最后,以海、空军为主要作战兵力。随着高技术武器 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样式的不断改进,海、空军和导弹部队 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此次空袭作战中, B-52H战略轰炸机从印度洋起飞, 往返数千公里航程,远 程奔袭作战,体现了现代空中力量无所不达和远距离突袭 作战的特点。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在海湾值勤已达半年之 久,按规定应该换防回国,由于战事紧急,加之前来换防 的文森号航空母舰尚未抵达,就单枪匹马地参与了前两轮 空袭。在大规模空袭作战和现代战争中,使用一个航母 战斗群作战,这在战后以来可能还是第一次。按照美军规定,一般遏制危机要保持一个航母战斗群,应付小规模冲 突要有两个航母战斗群,应付冲突和战争至少三个航母战 斗群。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时,美军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 群;1986年三、四月份美军连续五次空袭利比亚时,就派 了三个航母战斗群;1996年3月份我进行东南沿海演习时, 为对我实施遏制,还派遣了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 斗群。此次美军使用单航母战斗群作战,说明其把握性很 大,对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和打击能力已经无所顾忌。

空袭效能评估


美国发射战斧导弹数目

“沙漠之狐”行动

美国究竟发射了多少枚战斧导弹?

交战双方在各自发表的战报中所公布的巡航导弹数字显然有很大的分歧,美军声称在前两轮空袭中就发射了500枚战斧巡航导弹,而伊拉克则宣布,摧毁了来袭的100多枚巡航导弹。究竟应该如何判断巡航导弹的使用数量和作战效能呢?据美国国防部在海湾战争最终研究报告中所做的统计,当时从海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288枚,从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仅有35枚。考虑到此次18日之前在海湾担负空袭任务的海军部队只有海湾战争时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可能携带多达 400-5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由于在前两轮空袭行动中,增援的航母战斗群未参加战斗,所以估计从海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不会超过 300枚,因为一个航母战斗群正常情况下能够携载多少枚战斧导弹是有个基本规律的,除非有的巡洋舰或驱逐舰超常增加了战斧导弹的携载数量。由于海上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和空中发射的 AGM86巡航导弹有许多相似之处,不排除有些人为的错误统计或出于某些原因过分喧然性统计,也有可能把 AGM86和舰载机发射的空地导弹也错误地计算到战斧巡航导弹之中。

美军究竟发射了多少枚导弹数量不可信,伊拉克所公布的所拦截导弹的数量是否就可信呢?从电视屏幕上看,景象的确颇为壮观,密集的防空炮火就象是放烟花炮竹,似乎都在向来袭的导弹和炸弹进行英勇还击。根据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战报,在前两轮空袭中已经用这样的方法击毁了77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而且把导弹袭击中死伤人员较少归功于人们的英勇反击。在后来发布的战报中就更离奇,水份更大,号称在周五14:35(北京时间19:35)至周六上午 9:00(北京时间14:00)的第三轮空袭中,其防空火力击落了美英发射的60枚导弹中的23枚。

对伊拉克这些战报还需要进行详细分析,仅就目前情况而言,从技术上分析,达到这样的作战效果是不可能的。战斧导弹的命中概率一般在 80%以上,个别可达90-95%。海湾战争中和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多次使用过这种导弹,有时命中精度高,有时很低,但很少出现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被拦截的情况,何况这次使用的都是经过改装的、比海湾战争时更为先进的战斧-III型导弹。我们不排除使用低劣的枪炮和导弹拦截来袭的低空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但要想达到这样的作战效能是非常难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伊拉克缺乏空中预警系统,不知道巡航导弹和飞机何时抵达目标、将要袭击哪些目标。由于美军在实施空袭前进行了大量电子干扰,并最先把指挥控制系统、情报系统和地面防空雷达系统摧毁,伊拉克地面防御和指挥体系被打乱,没有了“眼睛”和“耳朵”,盲人摸象般地缺乏组织和指挥,单纯靠单兵使用步枪、高射机枪、高射炮或地空导弹进行防空,命中概率是非常低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或更低。我们在引用和对待这样的战例时一定头脑清醒,不可因此而轻易断定伊拉克就是以劣胜优的典范。当然,如果以后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伊拉克果然用最传统的武器击毁了来袭300枚导弹中的100枚,那简直是个奇迹,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可能将因此而重写,甚至调整为以发展低技术武器,而不再是象巡航导弹这样的高技术武器为主。

在现代作战行动中,强调交战各方必须遵守战争法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目标区分原则”。就是在战争中,只能袭击军事目标,如果袭击民用目标则被认为是非法。从历次作战实践来看,要完全达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向这个方努力。美军只所以选择在深夜和凌晨进行空袭,可能已经考虑到这样的原则,即便如此,实际上已经给巴格达的平民和民用目标造成了大量损伤,这也说明高技术武器在性能上的不稳定性。虽然战斧导弹已经发展到第三型,比海湾战争期间有了根本的改进,但命中精度仍然令人怀疑。有一枚战斧导弹本来是想袭击巴格达的总理府,却差一点炸毁旁边的共和国大桥;有一枚战斧导弹想袭击总统府,结果在建筑物附近爆炸,据说是被密集的防空炮火击中后爆炸的;还有一枚可能是弹上 GPS定位和导航系统出了毛病,本来想打巴格达,结果飞到了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的霍拉姆沙赫尔市,幸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8 月份美军袭击阿富汗和苏丹的时候,也有一枚落在了巴基斯坦境内。更不幸的是,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妇产科医院居然接连被四枚导弹所击中,这应该算是违反战争法原则的一起恶性事件,因为按照战争法原则,医院是受保护和免遭袭击的。据当地记者反应的情况,巴格达市中心热闹商业区内的克拉德大街,留下了2米深、5米宽的弹坑,造成多人受伤,一些民宅、商店和建筑物遭到破坏。有的导弹还击中了市内人口密度较高的阿德勒住宅区。当地的一家医院已收治了包括儿童在内的30多名伤员,另外还接收了5名死者的尸体。

预定作战目标是否达到

美英真的达到预定作战目标了吗?

由于空袭行动刚刚结束,对作战效果的评估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交战双方发表的战报都存在许多相互矛盾之处,有些问题还有许多疑点,比如:在四次空袭中都使用了什么武器?除已经公开报道的武器之外,美国是否使用了F-117A隐形战斗机?B-1B战略轰炸机首次海湾亮相是否象美国宣称的那样只携载了500磅的MK-82式常规通用炸弹?海湾战争后美国一直热衷于研制的钻地炸弹、联合远程制导弹药及毫米波制导炸弹等是否在此次空袭中进行了首次实战试验?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武器进行了实战试验?美国到底发射了多少枚战斧巡航导弹,是 500枚,还是只有 300枚?或者更少?这些武器的作战效能究竟如何?是象预期的那样高达 80%以上,还是象伊拉克所宣称的那样有四分之一被摧毁?这许多问题当然应该留待战后逐步深入研究和分析,但从目前情况分析,就四次空袭所达成的作战效果来看,有几点应该予以强调:

一是对美英空袭作战效果不应有过高的估计。

在战争进行时双方一般都会过高地评价各自的作战能力,但战后进行的科学评估中一般都会保持冷静的分析。美国宣称,总共袭击了120多个目标。果真如此,如果按照500枚战斧巡航导弹,数百枚空射AGM-86巡航导弹,还有每个波次至少投放上百吨炸弹的轰击强度来计算的话,平均到每一个目标后就会发现,效费比出现了重大问题。显然武器使用

强度过大,休要说使用如此先进的高技术武器,即便是完全使用无制导常规炸弹,轰炸建筑物之类的非机动、非加固、非装甲目标也用不了费这么大劲。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战斧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在空袭中的命中精度可能不会超过50%; 要么是美国所宣称的导弹等武器使用数量含有较大水份。

二是美英空袭作战样式不具备普遍性意义。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一次战争,伊拉克给多国部队半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战争中虽经历了某激烈的交战,但最后仍是坐以待毙。这次空袭就更是一边倒,美国和英国动用最代化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伊进行大规模空袭,而伊拉克则基本上是使用轻型武器和非制导武器进行抵抗,这种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完全不是在一个水平上进行的,就连平时的正常军事训练中的对抗强度也不如,所以,不能过分喧染此次空袭作战的样式和效能。很简单,这种没有电磁干扰环境、没有恶劣气候影响、没有强威胁对手的空袭作战,对指导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没有多大的军事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是应慎重判断此次空袭行动对伊军事实力所造成的破坏。

美英原定的空袭计划是打算完全彻底摧毁伊拉克研制、存储、修复和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施,彻底摧毁以共和国卫队为骨干的伊拉克武装力量,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从这三个目标来看,最后一个目标显然没有达到,即便是前两个目标也似乎没有完全达成,判断的主要理由是:第一,从空袭中死伤人员数量来看, 除2架舰载机因飞行事故导致 4人死亡外美军和英军无一人死伤,伊拉克虽然遭受了四轮空袭,却只有68人死亡,受伤者也仅有200多人,而且多数是平民百姓。这说明,美英在空袭中没有能够准确命中预定目标,也说明这些空袭没有对共和国卫队等精锐兵团构成根本的威胁或造成致命的损伤,因为军队中的有生力量基本没有受到损伤;第二,综合现场或交战双方的各种报道,没有或很少看到炸毁多少坦克、装甲车辆、飞机、地面防空导弹、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核、生、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数量统计,相反,轰炸更多的是政府机构、要害部门的建筑物、油田、电视台等,这说明,伊拉克军队的实力可能得到保存,空袭并没有伤及武装部队的筋骨,更没有陷入瘫痪或被摧毁。从五角大楼展示的图片及录像来看,机载激光制导炸弹的确摧毁了许多雷达站、导弹仓库和导弹制造工厂等军用设施,但在这些大规模轰炸中却没有造成核、生、化等有害气体的泄露,这说明,美国等始终认为伊拉克仍藏匿有大量大规模性武器的说法值得怀疑。如果真藏匿有这些武器,必然在大规模轰炸中造成泄露。

为何收兵

美英为何匆匆收兵?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四轮空袭开始前约半小时,发表讲话说,尽管美英两国对伊拉克已经进行了三天的空袭,但美国没有停止军事打击的打算,并“随时准备再次动用武力。”就在这个讲话发表数小时之后,美国经过对第四轮空袭效果的评价,克林顿听取了军事顾问和外交顾问班子的建议后突然决定,暂停对伊拉克的空袭行动。美英为何突然决定停止对伊空袭?停战后海湾态势将会怎样?联合国是否将派特委会重返伊拉克进行核查?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美英在连续进行了四天的空袭之后,于12月20日突然做出停战的决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目前形势来看,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美英这次联合对伊动武,具有极大的冒险性质,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时,有联合国安理会 678号决议的授权,而这次却是两个国家自作主张,抢在安理会讨论巴特勒核查报告之前,发动的突然袭击,属随意性军事行动,不仅师出无名,而且严重违反国际法准则。空袭事件发生后,中国、俄罗斯等许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组织,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人民,纷纷开展各种外交斡旋和努力,呼吁立即停止各种形式的战争行动。美英两国不得不从全球战略进行考虑,所以空袭行动的突然停止,应该被认为是和平力量对战争力量成功进行遏制的一个直接结果。

其次,美伊斗法看似只是双边矛盾的冲突,其实隐藏着一个深刻的国际背景,即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新安全观和国际战略格局问题。

冷战结束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为跨世纪的主题,各国都在确立新安全观,希望以睦邻友好、和平合作、友好协商和相互对话来代替武力对抗、军事对峙、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冷战模式,希望大国、特别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放弃以军事优势谋取国家利益的做法,按照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和英国悍然出兵对一个本来就没有多少反抗能力的弱小主权国家进行动武,无疑是对正在形成的这种国际战略格局、新安全观和国际法准则的破坏,大国之间或集团之间的关系将会因此而留下阴影,联合国安理会也将在如何制约美英这种随意诉诸武力的权威性方面大打折扣。在国际关系中象美英这样随意使用武力和推行强权政治,不仅不利于争端的解决,相反可能导致战火的蔓延和扩展。对因此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影响,美英两国不得不慎重考虑。

最后,经过八年的核查和大量高技术侦察监视装备的长期监视和定位,美国对伊拉克境内所有要害目标应该说是非常清楚,先攻击哪些,后攻击哪些,在哪些目标用什么样的导弹、炸弹,是使用战斧来打击,还是动用作战飞机,美军早就心中有数。

关于此次空袭的计划和方案肯定在计算机上进行了若干次模拟和优化,最后才付诸实现。因此,既然美英愿意主动停止空袭行动,这起码说明,原来预定的袭击目标已经有大部分,或者是绝大部分(80-90%)已经遭到摧毁,而且摧毁的程度十分令人满意,否则,既然已经开战,两国不达目的是绝不会轻易罢手的。克林顿称,尽管对此次行动作更细致的评估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此次行动的“任务已经完成”,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工程、发射系统以及军事指挥系统等都遭到“重创”布莱尔称,英美两国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已达到目的,伊拉克军队的防空、指挥系统以及生产导弹和生化武器的军事设施均受到实质性打击,其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也受到重创,因此英美两国决定结束这次为期四天的军事行动。

核查危机将向何处发展

8 年来,美国与伊拉克在核查问题上虽然长期存在争议,但毕竟核查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今年,伊拉克把全力配合特委会核查,争取年内解除制裁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而作出许多努力和奉献。12月15日巴特勒对重返巴格达后一个月的总结报告递交安理会各成员国后,如果再等待几天,可能安理会将对如何客观公正地进行核查及评价核查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讨论,如果这样的讨论是积极的话,伊拉克有可能看到解除制裁的曙光和希望。可就在这时,美英两国不由分说,动手就打,让世界为之难堪。特别是为解决核查危机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安南秘书长,更是苦不堪言。战时已起,只得想法赶紧灭火。现在,战火总算是消停下来,短短四天的战争虽然不长,但由此而带来的影响却是难以消除的。本来就处于僵局的核查危机现在干脆进入了冰点,如何化解危机,还

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仅就目前局势分析,未来核查危机的前景大致有三个趋势:

首先,核查还有没有必要?伊拉克在签署联合国一系列决议时之所以同意进行全面的、无条件的武器核查,是为了尽快解除制裁。

现在 8年过去了,美国总统即将完成三个任期,不仅制裁没有解除,反而布什的继任总统又挥师海湾,大开杀戒,此举可能伤透了伊拉克人的心。他们原本是相信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准则的权威性,后来开始相信联合国秘书长的权威性,再后来开始相信世界和平力

量的权威性,现在美英自作主张兴兵动武、使伊拉克再次饱受战争创伤的事实,有可能迫使伊拉克政府采取某些极端的作法,比如停止与安理会的合作,不再允许特委会重返巴格达进行核查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可能采取更为极端的作法,那就是恐怖主义破坏活动。果真如此,世界将更不安宁,海湾将迅速成为一个火药桶,战争将会不断造访这个地区。

其次,美国的底牌是什么?明目张胆地提出推翻萨达姆候赛因政权,美国是今年才提出的,而且提供97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在这次空袭行动开始之前,许多人也作过分析,认为有可能借空袭之机干掉萨达姆,同时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对此,不少人表示赞同,因为在1986年的美利冲突中,卡扎菲险些在空袭中丧命;而在1989年的美军袭击巴拿马行动中,美国军队干脆派兵到这个国家抓了一个活生生的总统,然后把他带到美国去审判。此次空袭是发生在 8年核查之后,而核查小组成员中象海军陆战队前上尉里特那样被怀疑为间谍和特务的大有人在,无论是萨达姆的办公处所还是私人住所,核查组都曾经光顾过,相信美国军方对于它的方位、环境、特征和是否加固都不陌生,所以干掉萨达姆似乎并不算什么难事。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担任此次空袭任务的美国战区总指挥、中央司令部司令津尼上将似乎对此就持有异义,他认为如果现在就除掉萨达姆,伊拉克和海湾地区就会乱成一锅粥。因为伊拉克虽然派别林立,但谁也没有力量对现政权构成威胁。从美英空袭突然停止来看,它没有达到原定的全部计划,属于临时性策略性停战,主要考虑可能大致有两个:一是通过这次空袭削弱伊拉克军事力量,为反对派消除部分军事威胁;二是利用已经设立的两个南北禁飞区,大力扶植和支援以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反对派,使之不断壮大。等待羽翼丰满之后,再从伊拉克国家中独立出来,或与伊拉克政权进行武装斗争。此次轰炸中美军特别对南部禁飞区内的多个目标进行轰炸就是一种明显的昭示。从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车臣问题、中国台湾问题、南斯拉夫联邦的科索沃问题等所持原则性立场来看,支持民族分裂和独立的倾向将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外交斡旋将重新定位,新的冲突和战争将在所难免。空袭行动停止后,外交斡旋可能立即掀起热潮。

外交斡旋的主要目的仍将是如何打破核查僵局和尽快解除对伊制裁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外交目标将非常艰难。美国当然仍将积极参加对伊核查,关键是伊拉克让不让他再重返巴格达,如果双方差距很大,又将造成新的的冲突点。俄罗斯等国是否抛开联合国,反其道而行之?既然美英能够置国际法和联合国所不顾,其他国家还有多大必要非得维持永无止境的对伊制裁?倘若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国家自行决定恢复对伊正式关系和单方面取消制裁,美英及其盟国将采取何种态度?美国的目标既然不是为了解除制裁,那么伊拉克也没有必要再配合核查,武装斗争和冲突可能将逐渐发展并恶性膨胀。美国通过这次军事行动,确立了在中东地区多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无所作为和步步后退的被动局面,转而掌握了主动权。在世界上,也向各国表明,在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刻,美国发动这样的空袭,旨在证明,美国有能力、有实力在未来世纪中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如果这种强权政治和为所欲为的行径在国际上得不到谴责和制裁,必将对今后的国际安全和国际新秩序带来不利影响,人们会认为长期追逐的和平目标日渐暗淡,只有发展军事力量才能维护安全。

相关分词: 沙漠 之狐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