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潼关高程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潼关高程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潼关高程




基本信息


作 者:胡春宏,陈建国,郭庆超 著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225450出版时间:2008-08-01版 次:1页 数:244装 帧:精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内容简介


《三门峡水库淤积与潼关高程》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和潼关高程居高不下等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实体模型试验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对渭河水沙过程变化与下游河道演变、三门峡水库淤积过程与潼关高程变化、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与降低潼关高程、潼关高程变化对渭河下游的影响、东庄水库与引江济渭工程对渭河下游的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工作以降低潼关高程和减少库区泥沙淤积为目标,提出了潼关高程降低的近期与中长期目标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调整方案。研究成果为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调整和降低潼关高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三门峡水库概况

1.2 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改建及其经历的运用方式和产生的问题

1.2.1 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和改建

1.2.2 三门峡水库经历的运用方式和产生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2章 渭河下游水沙过程变化与河道演变

2.1 渭河下游与泾河来水来沙过程

2.1.1 渭河下游河道概况

2.1.2 渭河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变化

2.1.3 近20年渭河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变化特征

2.2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

2.3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

2.3.1 渭河下游河道淤积量变化过程

2.3.2 近20年来渭河下游河道淤积的特征

2.3.3 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原因分析

2.3.4 高含沙水流的输沙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三门峡水库淤积过程与潼关高程变化

3.1 小北干流来水来沙过程

3.1.1 小北干流来水来沙量的年际变化

3.1.2 小北干流来水来沙量的年内分配

3.1.3 小北干流流量的变幅

3.1.4 小北干流各流量级和各含沙量级出现几率的变化

3.1.5 小北干流悬移质级配的变化

3.1.6 小北干流支流来水来沙情况

3.2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

3.2.1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

3.2.2 三门峡水库淤积过程

3.3 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高程的变化

3.3.1 历史时期潼关高程变化

3.3.2 建库前期潼关高程变化

3.4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潼关高程变化及其成因

3.4.1 建库后潼关高程的变化过程

3.4.2 潼关高程上升对其上游河道的影响

3.4.3 建库后潼关高程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门峡水库与渭河下游河道演变模拟技术

4.1 泥沙数学模型

4.1.1 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方法

4.1.2 三门峡库区与渭河下游河道挟沙能力

4.1.3 泥沙数学模型率定与验证

4.2 全动床实体模型

4.2.1 渭河下游河道实体模型设计

4.2.2 实体模型验证试验

参考文献

第5章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与降低潼关高程

5.1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设计

5.1.1 水沙系列确定

5.1.2 水库运用条件

5.1.3 计算的初始条件

5.2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

5.2.1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时计算的潼关高程变化过程

5.2.2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5.2.3 三门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5.2.4 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时计算的三门峡库区冲淤量

5.3 降低潼关高程的途径

5.3.1 降低潼关高程的途径与预期目标

5.3.2 综合措施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

5.3.3 潼关高程的稳定降低

5.4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第6章 潼关高程变化对渭河下游的影响

6.1 实体模型试验方案

6.1.1 实体模型试验水沙系列及其特征

6.1.2 实体模型试验条件与试验方案

6.2 不同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影响的实体模型试验成果

6.2.1 水沙系列1的实体模型试验成果

6.2.2 水沙系列2的实体模型试验成果

6.2.3 实体模型试验成果综合分析

6.3 汇流区整治对潼关高程及渭河下游的影响

6.3.1 汇流区实体模型试验水沙系列特征

6.3.2 汇流区实体模型试验条件

6.3.3 汇流区整治方案与试验方案

6.3.4 汇流区不同整治方案实体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东庄水库与“引江济渭”工程对渭河下游的作用

7.1 东庄水库修建对渭河下游的作用

7.1.1 东庄水库概况

7.1.2 计算方案及计算条件

7.1.3 计算水沙系列特征

7.1.4 东庄水库30亿m3库容、不放淤用淤运用对渭河下游河道的作用

7.1.5 东庄水库30亿m3库容、放淤用淤运用对渭河下游河道的作用

7.1.6 东庄水库26亿m3库容运用对渭河下游河道的作用

7.2 “引江济渭”工程对渭河下游的影响

7.2.1 “引江济渭”工程概况

7.2.2 “引江济渭”工程设想方案

7.2.3 “引江济渭”工程不同引水规模对渭河下游河道的作用

7.2.4 “引江济渭”工程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前言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自1960年9月开始蓄水运用至今已50余年。由于在三门峡水利枢纽规划设计、建设和初期运行阶段,对泥沙问题认识不够,设计泄流规模不足和水库运用方式不当,致使在水库运用初期库区发生了严重淤积,潼关高程(流量为1000m3/s时的水位)急剧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防洪形势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同时也造成关中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渭河两岸内涝,沿岸土地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关中平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