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三个至上:寻找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

三个至上:寻找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个至上:寻找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平装: 40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1811943

条形码: 9787511811943

尺寸: 22.6 x 15.6 x 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简介


徐振博,1982年生,北京人,2005年l0月一2010年2月就读于西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London)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三个至上:寻找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中英文双语版)》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审判制度来阐明中国法官的作用及在当前中国法律和政治制度下的司法独立程度。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政策讨论收集佐证,从而提出改革意见,以便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司法独立。

媒体评论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学界的一个“小学生”,就像许多走过弯路的年轻人一样,他起初也对西方国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指责持认可态度;但在连续两年的实地考察以后,作者徐振博博士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作者接触西方经验和学术价值,但又坚定中国本分的学术精神似乎是这本书的最为特别之处。徐博士以西方多年以来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指责为起始,通过罗列一系列的一手证据,在客观分析研究数据以后,得出了一系列比较让西方批评家们“意外”的结果。本书着重强调了“中国特色”这一概念在中国当代宪政价值中的内涵。徐博士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宪政价值观和影响中国法治发展的客观经济事实,出示了一系列证据,并且做了精彩的法理论证,提出了通过创新而加强党对司法的领导是中国实现更高程度司法独立的唯一出路。

——单声博士(全国政协海外委员、全英华人华侨在中国统一促进会总会长、英国华侨协会会长、南京大学名誉校董及客座教授、全国中华归国侨联特聘顾问、国务院侨办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本书引用了作者对一些法官的抽样采访,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法官的所思所想提供了渠道,也为如何推进司法独立以及了解中国法官如何看待自身作用等问题指点了迷津。徐振博博士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司法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矛盾,反映了当代中国法官的想法和困惑,行文处处体现出作者可贵的认真、客观和公允的治学精神。本书可谓是一篇严谨的学术著作。难得的是,徐博士在书中以其国际化的视野进行比较学术研究。据我所知,很少有从事观察研究的法律学者将中国司法体制作为研究重点。我相信徐振博博士的此项研究将成为比较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约翰?布舵文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院长)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文献分析和调研问题

1.1 绪论

1.2 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

1.3 学者和法官们对中国当前司法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司法体制改革的看法

1.4 “三个至上”指导方针

1.5 结论

第二章 “中国特色”和为什么中国需要司法独立

2.1 绪论

2.2 中国传统法制思想对司法权力的界定以及中国法官在历史上的作用

2.3 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变革: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和国家的理论及其对中国司法结构和传统的影响

2.4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潜在的司法独立化建设及法治发展的前景

2.5 结论

第三章 中国司法职业化及法官职权的发展

3.1 绪言

3.2 司法职业化发展概览

3.3 《法官法修正案(2001)》及中国法官选任程序

3.4 《公务员法(2006)》、法院的财政来源及法官的薪酬

3.5 法官的政治地位以及法院的行政管理

3.6 结论

第四章 法院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1 绪论

4.2 中国立法与司法部门的宪政关系

4.3 人大的个案监督程序

4.4 在人大监督下审理的案件

4.5 案例分析

4.6 结论

第五章 法官和检察官:中国刑事审判制度中的权利平衡

5.1 绪论

5.2 中国的刑事审判程序以及人民检察院的司法监督职能

5.3 检察院的行政职能(主动执法)——作为国家的公诉机关

5.4 检察院的司法职能(被动执法)——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5.5 结论

第六章 法官与党的关系:党务部门对司法机关的影响

6.1 绪论.

6.2 法院审判委员会

6.3 法院党组

6.4 共产党组织运作及其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6.5 共产党纪律检查机构及法院的纪检小组

6.6 党对法院的人事管理

6.7 结论

第七章 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道路

7.1 绪论

7.2 研究总结

7.3 宪政改革建议第一部分:司法监督、司法独立、法官的公信度、法律条款的细腻程度和法律与法官的关系

7.4 宪政改革建议第二部分:重建党与法院之间的关系

7.5 非宪政改革建议第一部分:改善司法环境(法院的行政、管理、资金及法官的薪酬)

7.6 非宪政改革建议第二部分:改革司法任命制度

7.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