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塞下曲常建

塞下曲常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塞下曲常建




原文


塞下曲

(唐)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帝乡:指西汉国都长安 。

乌孙: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也是国名。

天涯静处:甘肃玉门关一带,泛指往年征战之地。

兵气:同样是指战像。

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译文


乌孙使臣携带玉、帛之类珍贵物品朝见了汉朝天子,礼毕后在归途中还不时地遥望汉朝京城,

乌孙国朝汉后愿意取消自己的王号,对汉称臣。

从此,边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宁静地生活,再也没有出兵打仗,

战火的硝烟迅速消逝,变幻成日月的光辉给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

鉴赏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事记及诗评七则

嘏尝家于浙西,有美姬,嘏甚溺惑。洎计偕,以其母所阻, 遂不携去。会中元为鹤林之游,浙帅(不知姓名)窥之,遂为 其人奄有。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绝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 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浙帅不自安,遣一介归之于嘏。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 兜舁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送新及第赵 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舁中亦认嘏,嘏下马揭帘视之,姬抱嘏 恸哭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

赵嘏《长安秋望》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 倚楼。”当时人诵咏之,以为佳作,遂有“赵倚楼”之目。又 有《长安月夜与友人话归故山》诗云:“杨柳风多潮未落,蒹 葭霜在雁初飞。”亦不减“倚楼”之句。至于《献李仆射》诗 云:“新诺似山无力负,旧恩如水满身流。”则谬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

嘏字承(礻右),山阳人,会昌二年郑言榜进士。大中中, 仕为渭南尉。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颇不如意。宣宗雅 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 读其诗,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上不悦,事寝。嘏尝早秋赋诗曰:“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 声人倚楼。”杜牧之呼为“赵倚楼”,赏叹之也。又初有诗, 落句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仕途屹兀, 岂其谶也?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然 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 有自来矣。命沾仙尉,追踪梅市,亦不恶耳。先嘏家浙西,有 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 夺归。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 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帅闻之,殊 惨惨,遣介送姬入长安。时嘏方出关,途次横水驿,于马上相 遇,姬因抱嘏痛哭,信宿而卒,遂葬于横水之阳。嘏思慕不已, 临终目有所见,时方四十余。今有《渭南集》;及编年诗二卷, 悉取十三代史事迹,自始生至百岁,岁赋一首、二首,总得一 百一十章,今并行于世。(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

赵嘏“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唐人称壮而 苏以为寒俭。杨蟠“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宋 人推壮而欧以为粗豪。二公虽此道未彻,此等议论自具眼。然 粗豪易见,寒俭难知,学者细思之。(明胡应麟《诗薮内 编》卷五)

赵渭南嘏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 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许浑)。若加以清英,砭其 肥痴,取冠晚调不难矣。为惜“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嘏颇有诗名,不拘小节。饮中赠歌者曰:“倚风无处过梁 尘、雅乐清歌日日新。来值汉廷花欲尽,一声留得万家春。” 后因酒失悔过,以诗上歙州府曰:“叶覆清溪艳艳红,路横秋 色马嘶凤。犹携一(木盍)郡斋酒,倾对青山忆谢公。” (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上)

许丁卯(浑)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 尽关涂泽也。七律亦较温清迥矣。赵嘏五七律,亦皆清迥,许 之匹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题破山寺后禅》一首为世传诵,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等。

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常建小传(录自《唐才子传》) 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历中,授盱眙尉。 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尝采药 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自言是秦时宫人,之入山来,食松叶,遂 不饥寒。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 大名当时。集一卷,今传。 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 今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觉,“似初发通庄,却寻 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旨远”、“兴僻”,“能沦意表”, 可谓“一倡而三叹”矣。

相关分词: 塞下 下曲 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