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塞纳河和卢浮宫

塞纳河和卢浮宫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塞纳河和卢浮宫


卢浮宫、艺术大桥和雅绿园的笔直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稳重。通过灰色、淡褐色和淡紫色的色调,来描绘充满整个画面的天空、市内空气中弥漫着的冬季的晨雾和光线的颤动。



基本信息


【画作名称】《塞纳河和卢浮宫》

【创作者】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法国)

【创作年代】1903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印象主义

【题材】风景

【规格】46×55cm【材质】 布 油彩

【现存藏处】巴黎 奥赛博物馆藏

作品欣赏


1900年-1903年,毕沙罗把主要精力放在巴黎的这一历史名胜上。可是,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并患有严重的眼疾,因此不可能到近处写生。于是他在寓所三层的窗户口创作了30多幅有关此名胜的作品,画中天空和河水占据了一个新的重要位置,以此来表现这一地域的柔意与恒久。

画面的近景被新桥附近的雅绿园的一角占据着。寥寥数笔勾画出花园里的几个游人——例如,一片玫瑰色就代表妇女的裙子——他们正注视着从艺术大桥桥洞下缓缓驶过的驳船。画面左侧是两棵叶子已全部脱落的大树,右侧是拖着长长身影的卢浮宫。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配楼具有古典建筑风格:三角楣、壁柱、栏杆上的圆柱以及屋顶平台都体现了这种风格。它与小走廊和“水边长廊”等旧建筑遥相呼应。通向宫内的拱顶狭廊两侧建有小钟楼,再往前走便可到达拿破仑三世时期建成的,带有高高屋顶的卢浮宫。辽阔的天空呈蔚蓝色,空中飘着几片粉红色的薄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卢浮宫、艺术大桥和雅绿园的笔直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稳重。年迈的画家试图通过灰色、淡褐色和淡紫色的色调,用灵活轻快的笔触,来描绘充满整个画面的天空、市内空气中弥漫着的冬季的晨雾和光线的颤动。1903年,他在给儿子吕西安的信中说道,他在这里找到了体现“光线极佳的题材”。

从1893年起,在生命最后的十个年头,毕沙罗不再把田野、农村和农民作为创作的题材,而是把目光转向城市:诺曼底的鲁昂和迪亚普,尤其是首都巴黎。他住在巴黎市中心,被繁华的街景所吸引,也许是受日本铜版画或照相术的启发,他从旅馆房间的窗户俯瞰大街上来去匆匆的人群和热闹场面。他后来又为新修的歌剧院大街画了一系列作品。在他看来,整条大街五光十色,灯火辉煌,充满活力。再后来,他又被位于塞纳河畔、卢浮宫脚下的杜伊勒利宫花园牢牢地吸引住了。1900年,他索性在塞纳河左岸,离新桥不远的多芬广场28号租了一套公寓。这样,他便在不知不觉中更接近塞纳河了。他在那里创作了一系列以塞纳河和卢浮宫为题材的作品。

艺术背景


12世纪末,菲利浦奥古斯丁国王下令建造一座城堡,作为保卫巴黎的要塞。一个半世纪后,查理五世将其改造成王宫。数百年里,一代代君主都曾对其进行过修缮和扩建。但从路易十四起,即在17、18世纪,这座宫殿曾一度受到冷落,因为当时的国王更青睐凡尔赛宫。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下令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并重新翻修屋顶。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从1852年起也曾多次下令进行修复和扩建。

18世纪末,有人建议将王室的收藏品集中存放在卢浮宫,使其成为一座博物馆。大革命时期,根据1793年的一项法令,这项计划终于付诸实施。同年11月8日,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作者介绍


卡米耶毕沙罗,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 1903年卒于巴黎。

与父亲的想法不同,毕沙罗自幼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直到25岁时,他才来到巴黎,开始接触艺术界。在这之前的1853年,他曾和画家梅尔贝一起在委内瑞拉住过一段时间。他在巴黎先认识了柯罗,后又利用在私人画室听课的机会认识了莫奈、塞尚以及后来的巴齐耶、雷诺阿和西斯莱。1864年-1870年,他最初创作的巴黎风景画,通过评审团的评审,参加了官方画展。1870年,他为躲避战火来到伦敦。但从伦敦回国后,他却被剥夺了参展资格。从此,他的命运就和印象派画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都喜欢采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当代的风景。毕沙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不停地探索新的技法。1885-1890年,他采用修拉的新印象派主义手法,但后来又回到原来的技术老路上去了。1892年,画商杜朗-卢埃尔举办毕沙罗作品回顾展。此后,毕沙罗潜心描绘城市风光,尤其喜欢俯瞰巴黎的街景,把目光集中住首都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这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