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萨马兰奇传

萨马兰奇传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萨马兰奇传


图书名,萨马兰奇传。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7.17-2010.4.21)侯爵,西班牙人,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当代奥林匹克的奠基人,与中国人民有着不解之缘。萨马兰奇几乎成了世人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的别名。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享年89岁。



1图书信息


作者: 李景升 著

出 版 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字 数: 380000

页 数: 445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0083559

包 装: 平装

定价:38.00

编辑推荐


关于萨马兰奇一生的最权威传记

萨马兰奇生前亲笔授权撰稿人独家使用其生平资料

讲述萨马兰奇波澜壮阔的一生

内容简介


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作者曾有幸参与电视纪录片《萨拉兰奇》的撰稿工作。其间他阅读了摄制组从奥林匹克博物馆馆长兹瓦尔女士那里带回的独家的丰厚资料,萌发了写作一部完整传世的《萨马兰奇传》的想法。此后,他潜心钻研这些弥补珍贵的资料。为了写好这部《萨马兰奇传》,作者还研读了大量有关西班牙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风情的书籍、资料,反复熟读萨马兰奇自己写的大量政论文章、体育文章及回忆性文章,在四年的写作时间中,作者称自己似乎日日夜夜与萨马兰奇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几乎达到了时刻能够感受萨马兰奇的喜怒哀乐的地步。不久前,在本书即将改定脱稿之际,作者还在序言里充满感情地表示,要将本书作为生日礼物献给萨马兰奇老人的九十大寿。而不幸的是,萨马兰奇于4月21日因病辞世,距他九十岁生日不足百日。

作者怀着极其遗憾的心情,连夜补写了这部传记的最后一章。也使这部书意外地成为传主萨马兰奇逝世后第一部问世的完整传记。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共36章,以翔实的背景资料立体展示了萨马兰奇出生、成长、事业奋斗和个人生活的全部场景,从他少年时代说起,带领读者走进其成长的国度,走进他那貌似波澜不惊、实质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走进萨马兰奇的思想,他的生活、爱情和婚姻,特别是他一生伟大的奥林匹克事业,他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以及成为“永远的中国朋友”。本书还以无数丰富的细节和故事介绍了萨马兰奇色彩斑斓的经历与鲜明个性,探究国际奥委会鲜为人知的内幕,感知奥林匹克运动深邃的思想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

作者简介


李景升,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曾任《城市博览》杂志社副总编辑、主编。著有长篇小说《枫落吴江》、《正道沧桑》等。

目录


上部 遗传基因与周边影响

第一章 超前撞破生命之门

第二章 诗意的少年时代

第三章 在艺术的海洋中游弋

第四章 寻觅心灵的坐标

第五章 历史并未烟消云散

第六章 在西班牙内战的岁月里

中部 坚定的信仰与钢铁的意志

第七章 置身佛朗哥的时代

第八章 商海深处听涛声

第九章 让青春在爱的伊甸园中激荡

第十章 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

第十一章 在梦的视野深处

第十二章 爱情永远与婚姻共存

第十三章 一个银行家的情怀

第十四章 奋力开拓跨进国际奥委会之路

第十五章 面对国内外政治的峰峦叠嶂

第十六章 高处不胜寒

第十七章 凭什么拯奥林匹克危厦于即倾

第十八章 奥林匹克行政管理的改革

下部 髙擎奥林匹克革命的大旗

第十九章 确立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

第二十章 奥林匹克的团结和自治

第二十一章 洛杉矶 给世界一个永恒的惊奇

第二十二章 脱胎换骨的经济大变革

第二十三章 史无前例的政治奇观

第二十四章 汉城奥运会 神话的创造

第二十五章 整合断臂的“五环”

第二十六章 巴塞罗那奥运会 荣耀的见证

第二十七章 该用金子为他们塑像

第二十八章 亚特兰大奥运会 百年的盛典与遗憾

第二十九章 反兴奋剂:五环旗下的道魔之争

第三十章 盐湖城风波:奥林匹克永远的伤痛

第三十一章 悉尼:难忘的跨世纪童话

第三十二章 国际奥委会脱胎换骨的革命

第三十三章 奥林匹克 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第三十四章 奥林匹克博物馆 留给世界的永恒回忆

第三十五章 永远的中国朋友

第三十六章 将铿锵作响的灵魂放进乾坤

2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萨马兰奇传>> 周阿堡 著 华夏出版社

《萨马兰奇传》以客观、翔实的笔触独家披露萨马兰奇这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伟人鲜为人知的少年时代、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浓墨重彩地勾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沿革、触礁及中兴之路,描述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人类通过体育运动为实现四海兄弟、天下大同的人类终极梦想而奋斗的艰辛历程,更以深情厚意回顾了中华民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懈追求,以及为成功地举办一届令世人惊奇、“创造历史”的奥运会而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萨马兰奇传》以东方人的视角和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地再现这位体育王国领袖的传奇人生,并将作为第一部由中国人原创的世界伟人传记,收藏于奥林匹克博物馆,成为世界体育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传目录

自序

少年

爱情

当选委员

家庭

宦海沉浮

商海淘金

苏联大使

竞选主席

法律地位

职业与业余

洛杉矶

寻找财源

团结

汉城

兴奋剂

妇女

南非回归

巴塞罗那

博物馆

联合国

神圣休战

文化

亚特兰大

盐湖城风暴

残奥会

悉尼

中国

同事

永恒的生命

人类的灵魂

附录:《永恒的辉煌》后记

周阿堡:我给萨马兰奇写传记


“没想到萨翁这么快就走了。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太可惜了!”《萨马兰奇传》的作者周阿堡和记者一见面就不无惋惜地说,“他是一位可敬的尊者和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萨马兰奇传》的前言中,周阿堡这样写道: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天宇下,在人类文明浩瀚的海洋中,闪烁着无数颗耀眼的星辰。其中,最晶莹璀璨、最皎洁夺目、最恒定久远的那一颗,无疑是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

周阿堡以客观、翔实的笔触独家披露了萨马兰奇这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伟人鲜为人知的少年时代、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浓墨重彩地勾画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沿革、发展及中兴之路,描述人类通过体育运动为实现四海兄弟、天下大同的终极梦想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萨马兰奇传》是全球唯一由萨马兰奇本人亲笔授权的首部个人传记。该书作为第一部由中国人原创的世界伟人传记,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我很有幸为他写传记”

“我很幸运能见到萨马兰奇,并能近距离地和他接触,这为我后来给他写传记提供了便利。”

作为电视纪录片《萨马兰奇》的编剧,周阿堡于2003年12月2日飞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后又辗转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希腊雅典等地拍摄采访。“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长时间地采访萨马兰奇本人,还有他的儿子、女儿、朋友、同事、秘书以及一切与他有关的人。”

回国后,周阿堡投入了紧张的脚本创作。“沉湎在茫茫的历史烟云中,回忆起萨马兰奇向我讲述的一件件难忘的往事,循着他的思想脉络,我清晰地看到了这位老人一生伟大而辉煌的足迹。我的眼前不时闪动着萨翁的身影和清澈的目光,那目光如同慈父般温暖…… ”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资料,周阿堡越研究越觉得,萨马兰奇富于传奇性的一生,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是绝对无法完整地概括和容纳的。于是,他萌生了写一部长篇传记《萨马兰奇传》的想法。

2004年3月22日,周阿堡再赴瑞士洛桑,参加由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席何振梁主持的“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奖赛”,并参观了奥林匹克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浩瀚藏书中,与英、法、德、日等语种有关奥林匹克图书的琳琅满目相比,中文作品只有一本并不起眼的画册,那种孤零零的尴尬,让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遗憾与压力,再次坚定了我撰写《萨马兰奇传》的决心。”

次日中午,在奥林匹克博物馆旁的“维拉”别墅,在萨马兰奇的办公室里,周阿堡向萨马兰奇表达了自己希望写一本《萨马兰奇传》的真诚愿望,并期望得到萨马兰奇的亲笔授权。

“他接过我请求撰写《萨马兰奇传》的信函,十分认真地审阅着。三分钟之后,他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他想起了此前我们的几次接触,站起身来热情地拥抱了我。萨马兰奇的签名潇洒奔放,一挥而就,就像精密的医疗仪器绘出的弯弯曲曲的心电图。”

2004年6月,周阿堡等人陪同何振梁先生飞赴巴塞罗那,参加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在萨马兰奇的引荐下,周阿堡又有机会采访了罗格、姆巴依、维尔布鲁根、巴赫、尼古拉斯等国际奥委会要员。

“此间,我再次采访了萨马兰奇,又一次亲眼目睹了一位75岁的老人是怎样勤奋地工作,度过紧张忙碌而又充实愉快的每一天。他这种忘我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

“他的精神将永远陪伴我”

“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萨翁那种忘我精神的鼓励,《萨马兰奇传》是无法完成的。”

为了腾出全部精力投入到《萨马兰奇传》的创作之中,整整两年,周阿堡没有其他收入,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在妻子身上。“她承担了一切家务和经济上的重负,她说为这本书值得。”

回忆写作期间的一些画面,周阿堡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晨,洗漱完毕,面前早已摆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奶,里面有一个剥了皮的鸡蛋。尔后,端坐在电脑前,开始探寻萨马兰奇人生历程的传奇跋涉。

中午是一顿并不丰盛但很可口的午餐。小憩一会儿,下午又是漫长的写作。

夜晚,在台灯下苦苦思索,展开了对萨马兰奇内心世界的探索。当疲倦向他袭来的时候,面前就会出现一份可口的夜宵。

2006年6月,《萨马兰奇传》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终于完成了,当时的确是如释重负。可以说两年辛苦的写作,萨马兰奇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萨马兰奇的生命之光,如同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辉映着周阿堡的人生旅途。

“《萨马兰奇传》的写作,改变了我生命的坐标,给我卑微的生命注入博大的人类意识和高蹈的宇宙情怀。《萨马兰奇传》写完了,我从萨翁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中受到了感染,得到了提升。曾经的自私自利,曾经的狭隘浅薄,在我的生活中逐步减少。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陪伴我。”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

《萨马兰奇传》以东方人的视角和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地再现了这位体育王国领袖的传奇人生。

“面对萨马兰奇,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字——伟大!萨马兰奇对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很难在今天判定或者衡量出准确的价值。”

周阿堡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萨马兰奇时的印象:“他身材不高,面容清瘦。一副精致的白色眼镜架在他高高的鼻梁和戴着助听器的耳朵上。做工考究的深灰色西装剪裁合体,一枚精巧的五环徽章在西服的翻领上闪闪发光。他神态舒缓,表情安详,和我们一一握手。”

眼前这位西班牙老人,就是统帅了一个庞大的体育王国长达21年的精神领袖。周阿堡坐在萨马兰奇的身边,仔细地观察着他:“他手指修长,象征着意志和毅力的拇指尤为突出。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问答,他有时两手相握,有时单手轻挥,有时竖起拇指……用优美的手势加重语气或者特别提示。”

“萨马兰奇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温馨的和气、清廉的正气和高雅的灵气。他看上去是那么平凡,更像是一位宽厚慈祥的老人;看上去是那么宁静,又像是一位儒雅斯文的学者;看起来是那么平和,也像是一位谦逊温和的长辈……”

周阿堡告诉记者,在采访时,萨马兰奇的老朋友、西班牙著名银行家、奥林匹克金质奖章获得者、第25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罗德斯反复叮嘱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萨马兰奇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家乡巴塞罗那。你们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萨马兰奇!”

从1978年4月萨马兰奇第一次访华,32年间,萨马兰奇曾29次访问中国。“他在公开的场合曾自豪地说过多次:‘我最好的朋友在中国,在那个温馨博大的国度里,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的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相关分词: 萨马兰奇 萨马 马兰 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