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萨迪

萨迪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萨迪


萨迪(Sa''di,Moshlefoddin Mosaleh;1208~1291)全名为谢赫 穆斯列赫丁 阿卜杜拉 萨迪 设拉子依,波斯(现伊朗)诗人。他与菲尔多西、沙姆思哈菲兹被称为中古波斯的三大诗人。



生平


1208年生于波斯西南部法尔斯(今伊朗一省)的设拉子城一下层传教士家庭。早年在家乡求学。14岁丧父,成为孤儿,饱尝了生活艰辛。青年时代前往巴格达,进入当时著名的内扎米耶学府,刻苦钻研文学和伊斯兰教神学。同时开始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创作抒情诗。后因不堪忍受学校的束缚而辍学,并离开巴格达。当时正值蒙古人入侵,加上地方王朝之间混战,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故萨迪的前半生几乎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此间,他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游方者)的身份,沿途布道讲学,足迹遍及叙利亚、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等地,当过苦工杂役,并多次去麦加天房朝觐。待返回故乡时已两鬓苍白。近30年云游四方的经历,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亲身体验了穷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对他世界观的形成和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的设拉子因被地方统治者以重金购买,故未遭到蒙古军的破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此后,萨迪隐居故里,潜心写作。

作品


1257年写成第一部诗集《果园》,次年又完成名作《蔷薇园》。

散文作品如《论文五篇》、《帝王的规劝》、《论理智与爱情》等。

成就荣誉


《果园》,《蔷薇园》两部作品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自己流浪生活的总结和思考,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前者是叙事诗集,共8章,由200个故事组成;但风格上后者却明显占优势,它有诗有文,诗文相间,共分为8篇227个小节,堪称一部佳作。作品虽然训谕意味很浓,但读起来却引人入胜、趣味盎然。

除了上述两部传世佳作外,萨迪还以颂诗、挽歌、抒情诗、短诗和鲁拜诗等不同形式,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以抒情诗的成就最高。

他以优美典雅、独具风采的抒情诗作,开创了波斯古典诗歌的新局面,提高了抒情诗的地位,从而成为抒情诗泰斗哈菲兹的先行。他的散文作品如《论文五篇》、《帝王的规劝》、《论理智与爱情》等,也是传世的佳作。故他又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学“四大支柱”之一。1291/94年12月在故乡去世。

创作特点


萨迪最有名的作品是《果园》和《蔷薇园》。《果园》是他结束漫游返回故乡后的第一部作品,写成于1257年,最初以《萨迪集》问世。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大至治国安邦的方针策略、道德修养的准则规范,小到待人接物的礼节及生活起居经验,还涉及到天文、鬼神、哲学、历史、伦理、医学、兵法等方面的问题,应有尽有。全书160个故事所描写的多是帝王、圣哲、教徒、云游者的生活,既有历史人物故事,又有诗人漫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在对这些事件的评判中,诗人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爱憎情感,充满对善良 、纯洁、赤诚、正义、光明与真理的礼赞,堪称是萨迪的理想国。

《蔷薇园》用无韵散文、韵文并间有短诗写成,题材和《果园》相仿。包括记帝王言行、记僧侣言行、论知足常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教育的功效、论交往之道,共8卷。全书运用娓娓动听的叙述与以事喻理的教谕,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果园》和《蔷薇园》大量引用了民间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许多名言至今仍交口传颂。书中的散文尾韵自然,对仗工整。书中的诗用词平易,句式简练。作品中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质朴流畅的语言,数百年来始终是波斯文学的典范。

萨迪还写有许多短诗、颂诗、鲁拜诗和抒情诗等。

影响


萨迪的作品不仅在伊斯兰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世界文坛上也有一席之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果园》早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拉丁、土耳其等多国文字。《蔷薇园》也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

他以文笔,以及对社会和道义精神的思考而为人所称道。

他的名言“亚当子孙皆兄弟”已被联合国奉为阐述其宗旨的箴言。

萨迪的作品很早就传入中国。《蔷薇园》早已成为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的教材。1958年出版了《蔷薇园》中译本。1989年出版了《果园》中译本。

2009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也引用了萨迪的著名诗句的原文。在他录制的致伊朗人民的新年(Eid-e Nowruz ,保佑节)祝辞中说: "There are those who insist that we be defined by our differences. But let us remember the words that were written by the poet Saadi, so many years ago: ''The children of Adam are limbs to each other, having been created of one essence.''" 。可译为:有些人会坚持说我们的特点就是我们的不同,但是请让我们记住诗人萨迪在久远的年代前写下的文字:''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

名言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 萨迪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 —— 萨迪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 萨迪

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萨迪

个人其它信息


萨迪的《蔷薇园》 瞿光辉

萨迪十三世纪初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的设拉子,青年时代在巴格达求学,受着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不久,蒙古人入侵中亚,萨迪被迫背井离乡,作为一名行脚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到过埃及、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印度,甚至到过我国的喀什噶尔。在旅途中目睹侵略者的掳掠烧杀,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他对苦难中的人民充满同情。到了十三世纪中叶,侵略者被打退后他回到故乡安定下来。这时他已五十多岁了,他深悔自己虚度了许多时光。他深居简出,过着沉思默想的生活。一位友人时常来访,他虽然婉言谢绝,家人也将实情相告:他已执意选择了沉默,决心在余年里缄口不语。然而来者是患难之交,多年挚友,他还是接待了老友,并且在花园里散步。一天,见这位友人离开时用衣襟兜满了蔷薇、风信子和紫苏,打算带回城里,萨迪就说:“你知道这些鲜花总要凋谢,花园的许诺并不可靠;哲人有言:‘不长久的东西不值得留恋’。”朋友叹道:“那有什么办法呢?”于是萨迪答应创作一部《花园》,使秋风不能凋谢它的绿叶;使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新春的欢乐变成秋天的萧条:

托盘里的花儿能够鲜艳几时?

不知摘采我园中的花叶一枝。

那些花朵五六天就会枯萎,可我的花园却永远春光明媚。听了这番话,朋友倒出了衣襟里的花朵,抓住萨迪的衣襟:“君子言而有信!”萨迪遵守诺言,于1258年完成了《花园》。

1958年是《花园》创作700周年,我国人民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曾隆重纪念他。我就是在此时第一次读到水建馥先生从英文译出的《蔷薇园》(此前读过吴兴华片断译文《玫瑰园》),过了四十二年,我又读到我国穆斯林学者从波斯文译出的全译本《真境花园》(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真是喜出望外!我很喜欢这颗东方的瑰宝,我曾赋诗《开不败的蔷薇》赞美它:

一朵鲜花会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颗蓓蕾

包含着一串闪光的启示。译本书名叫《蔷薇园》也好,《真境花园》也罢,译名都已经作了增饰,以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原书名波斯语为Kolistan,直译即《花园》。如今译作《花园》显得太平淡,难在读者中叫响,而名为“蔷薇”则使人联想到鲜艳的颜色,馥郁的芬芳,而玫瑰一词系叠韵词,在汉语中富有声韵之美,至于《真境花园》颇具伊斯兰教色彩,真主、真理、真光、真境、清真对穆斯林而言有很强的亲和力,读萨迪此作原就是我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必修课。

蔷薇、玫瑰,还有月季,在植物学上虽同科同属却并非一种花卉,前两者一年只在春天开花一次。与萨迪诗中一年四季都“春光明媚”的花相符的似只有月季,然而译为《月季园》诗学魅力又要差得多了。

相关分词: 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