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人微小纤溶酶

人微小纤溶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人微小纤溶酶


人纤溶酶原( Plasminogen,Plg)是人体纤溶系统的关键成分之一,经纤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转变为纤溶酶(Plasmin,Plm)后,不仅发挥纤溶作用,溶解血栓,而且参与体内一系列与蛋白质水解有关的生理、病理过程。人微小纤溶酶原(microplasminogen,mPlg)是Plg 530~790位间的由26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有6对二硫键,不包括Plg的NTP、K1~K5 区,但保留了SP区,被激活后,形成人微小纤溶酶(mPlm),具有Plm的纤溶活性。

研究情况

德国慕尼黑路德维西.麦克西米连大学医院为了证明微小纤溶酶在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对人和猫眼进行了评价。方法:13只人眼(离体)注射62.5,125或188μg微小纤溶酶,另相对应的13只眼注射平衡盐溶液。13只注射了微小纤溶酶眼中的4只在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气体。37℃培育30分钟后,所有的球体放入4%的多聚甲醛。对视网膜标本进行扫描电子电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对5只猫眼注射14.5或25μg微小纤溶酶。所有的动物在注射后1,3天或3周后杀死。所有的视网膜标本进行电子和共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所有的对照眼,SEM证明内界膜ILM有皮质玻璃质遮盖。玻璃体腔内注射125或188μg微小纤溶酶可引起完全的PVD。62.5μg微小纤溶酶处理,SEM显示ILM上有胶原纤维遮盖,气体注射不能改变发生PVD所必需的微小纤溶酶的剂量。活体猫眼实验,25μg微小纤溶酶处理3天后可引起完全的PVD;处理3周后,所有剂量的微小纤溶酶处理均可引起完全的PVD。所有眼的视网膜和ILM的保存良好。结论:无论是离体和活体眼,微小纤溶酶注射可引起剂量依赖的玻璃质和ILM的分离,而视网膜的形态不发生改变(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4 Feb;45(2):641-7)。

日本Juntendo 大学Urayasu 医院为了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微小纤溶酶的安全性和证明玻璃体后脱离(PVD)的作用。对兔眼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含有12.5 μg 至 250μg 的0.1ml 平衡的盐溶液(BSS),诱导玻璃体后脱离。另一眼注射相同量的BBS.对眼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基底检眼镜检测;对视网膜进行A-和B–模式的超声波和电流图描述术评价。在注射后至注射后的90天记录视网膜电流图描述(ERGs)。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电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评价形态的改变。结果:注射微小纤溶酶和BBS后前房有轻微的房水闪光和细胞,玻璃体腔有短暂的轻微的炎症。对照眼,B-模式的超声检测和SEM检测,表明BBS的注射不能引起PVDA。玻璃体腔内注射≥125μg微小纤溶酶诱导完全的PVD(内界膜ILM缺乏玻璃体胶原纤维)。注射12.5 μg 微小纤溶酶眼发生部分PVD,SEM检测内界膜ILM有残留的纤维遮盖。所有眼,在注射后第2和7天ERG的a和b峰有短暂的降低。少于250μg微小纤溶酶对ERGs没有影响。结论:对兔眼的玻璃体腔内注射重组微小纤溶酶对ERG和视网膜超微结构形态没有影响。采用微小纤溶酶的药物分离术对玻璃体外科治疗有辅助的作用,可以无需玻璃体手术诱导PVD。

专利情况

比利时THROMB-X NV于2003.12.5申请的世界专利WO2004052228揭示了一种玻璃体溶解剂微小纤溶酶,可用于治疗或预防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破裂、玻璃体出血、糖尿病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老年黄斑病变、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引、黄斑褶皱、黄斑溢液、囊性黄斑水肿、纤维沉着、视网膜静脉闭塞,视网膜动脉闭塞,视网膜下出血、弱视、眼内炎、早产儿视网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科疾病。

比利时的VIB VZW等于2004.10.04申请的世界专利WO2005032572揭示了将人微小纤溶酶作为纤溶酶活化剂,增加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的量,用于化疗或骨髓移植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症,特发性白血球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噬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和AIDS治疗。

相关分词: 微小 纤溶 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