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泉港区

泉港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泉港区


泉港区引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1′-11901′、北纬 2503′-2515′。东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总面积306.03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2006年)。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 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山腰街道、南埔镇、界山镇、后龙镇、蜂尾镇、前黄镇、涂岭镇;国有山腰盐场。共有4个社区、96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山腰街道港二街。

中文名称:泉港区

外文名称:Quangang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泉州市

下辖地区:辖1个街道、6个镇

政府驻地:山腰街道港二街

电话区号:0595

邮政区码:362801

面积:441.4平方千米

人口:31万

方言: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泉州站

车牌代码:闽C



基本介绍


邮编:362801 代码:350505 区号:0595

拼音:Quán Gǎng Qū 英译:Quangang District

注 其他来源的面积数据:(1)326平方千米(《简册》);(2)陆域面积32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05平方千米;(3)总面积441.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321平方千米、岛屿面积0.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9.6平方千米(其中平均纳潮位以上滩涂面积47.68平方千米)。

概况


邮编:362801 代码:350505 区号:0595 拼音:Quangang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介于东经118゜41ˊ~119゜01ˊ ,北纬25゜03ˊ~25゜15ˊ之间。东南濒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全区陆域面积306.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1.4万人,大部分是汉族,有回、蒙古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泉州话。该区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现代化石化港口城市,是福建省实施闽东南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区和福建省石化工业的龙头地区,也是泉州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四大经济区域”之首。其辖区内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新港,故取区名为“泉港区”。

区人民政府驻山腰街道港二街。全区辖1个街道、6个镇:山腰街道、南埔镇、界山镇、后龙镇、峰尾镇、前黄镇、涂岭镇;国有山腰盐场。共有4个社区、96个行政村。

泉港在1996年之前属于惠安惠北一带,有4个乡,分别是南埔,后龙,山腰和前黄,属于惠安经济最落后的地方,1996年这四个乡与惠安脱离,另外成立肖厝管委会,2000年12月,肖厝管委会又更名为泉港区。之所以要另外成立一个区,是福建省为了发展石化产业和港口物流的需要,泉港的石化产业是做大做强福建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港口在孙中山时期就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良港,港口与石化相辅相承,相互促进。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成立泉港是正确的。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人文历史


泉港区原隶属惠安县(惠北片4镇、1山腰盐场)。1985年4月1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肖厝镇,南埔、后龙、山腰3个乡及涂岭乡部分行政区域为肖厝镇的行政区域,下辖86个村委会。1991年7月14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85]综183号文精神,设立肖厝镇,并于1992年9月29日(另一为28日)成立镇人民政府。1996年3月1日, 省民政厅批准撤销肖厝镇,设立后龙、山腰、南埔、涂岭、埭港5个镇。1996年4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简称肖厝管委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务,下辖南埔、后龙、山腰、涂岭、埭港5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1996年7月11日,肖厝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1999年8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为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山腰、前黄、涂岭等7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区辖原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山腰镇。12月28日,泉港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泉港区辖7镇: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前黄镇、峰尾镇、界山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4221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南埔镇 69677、 界山镇 44882、 后龙镇 38202 、峰尾镇 46039 、山腰镇 57094、 前黄镇 35735、 涂岭镇 45668 、福建炼油化工虚拟镇 4914。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2001年,泉港区驻山腰街道,辖1街道6镇,99个村委会。

基础设施


现有小学96所,中学22所;在校学生8万多人,教师4000多人;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有文化娱乐场所13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8个,医院6家。文学创作、摄影、灯谜、琴棋书画、戏剧弹唱等不是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中考双双取得建区以来新突破,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超过30%,本一批上线首次突破百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4个、村级文化室45个、农家书屋24个、农民体育健身点9个。山腰街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 山腰锦祥社区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区)。 深入开展“平安泉港”创建活动,建设完善全天候电子监控点402个、区级监控指挥中心1个、镇级监控分中心7个,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45%。

发展优势


主要特点及优势地理位置特殊,开发前景广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

开发区地处闽东南繁荣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台湾基隆港174海里,距高雄194海里,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区,漳泉肖铁路直达港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既是闽东南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又是东南海上航道的辐射中心。此地北上福州可达浙沪、南下厦门可出粤赣,乘火车经鹰厦线可通全国各地,海上船运可直达沿海各港口、台湾及亚太地区。

大港口优势

开发区海岸线总长5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长11公里,可建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码头线长。5公里,相当于我国现有万吨级泊位岸线总长的1/5;良好的建港条件,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目前,已建有万吨级杂货码头,10万吨级原油码头,5千吨、3千吨和2千吨级成品油码头各1座。肖厝口岸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口岸之一。国家交通部规划将湄洲湾南岸建成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目前南岸肖厝港区正在抓紧筹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煤码头、5万吨级粮食中转码头、10万吨级粮食码头、25万吨级油码头,这些项目一旦建成肖厝不仅将拥有福建省最集中的深水泊位,而且将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港口。

大工业优势

1992年,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肖厝开发区内建成投产,成为建设肖厝石油化工基地的龙头企业。至1997年4月,年加工能力已扩大到400万吨。96年,国务院已批准新建一座年加工能力为800万吨的炼油厂。至2000年福建炼化公司将扩建年加工能力1200万吨,并将建设60万吨乙烯工程、30万吨聚丙烯、45万吨聚乙烯、30万吨氯乙烯、20万吨烧碱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和4万吨环氧丙烷、4万吨聚醚等化工项目,肖厝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96年,国务院又批准在肖厝兴建总装机180-19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合起来将超过1000亿,是建国以来福建最大规模的工业投资计划。

泉港,一个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海港城市,是中国规划建设中的大型石化港口城市,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石化工业龙头区域。它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以石化产业为支撑,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八方客商纷至沓来。

随着总投资额达500亿元项目的建成投产,泉港的城市规划建设,又加快了步伐,它就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这个500亿元的项目,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炼油、乙烯生产和成品油销售全面一体化的合资项目;2008年在泉港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预计可达212.81亿元,年利润25.12亿元。根据国内在建同类项目情况分析,“一体化”这艘石化航母至少可产生1:5的带动效应,即可带动1700亿元以上的产值,不仅将使海峡西岸形成千亿石化产业集群,而且将带动新型材料、轻工、纺织、电子、汽车、食品、配套产业、第三产业等关联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由此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商贸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等。仅目前,泉港就已经吸引了中石化、埃克森美孚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等30多家跨国集团以及150多家港台企业前来角力竞夺,可以看到泉港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

基础设施优势

开发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齐全。疏港公路、连接国道324线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区内已有等级股总长近90公里。已投入使用的有日供水9千吨、4万吨的两座水厂,总投资3.7亿元、日供水26-52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97年将全线贯通供水。开发区内有塘头万伏、仙境11万伏、炼化公司11万伏等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通讯工程与泉州程控联网,建有4个程控模块局、2个电讯基站;已开通2.9万门程控电话,实现移动通讯,可满足对外联络的需要。五是政策服务的优势。96年4月,开发区党工委经省、市批准宣告成立,作为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县一级党委、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辖区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事物,并享受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和享受泉州市赋予的10条优惠政策,可以在地价、项目报批、管理上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惠、更灵活的服务,开发区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精简机构,高效运作,灵活方便,实行一条龙服务,以优质吸引投资者。

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主导产业的龙头基地

几年来,我们秉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理念,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规模、十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发展构想,不断推动石化产业集聚。中国石化协会已命名泉港为中国石油化工城,国家发改委已把泉港石化工业区列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泉港石化基地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全力推进总面积24.5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园区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由氯碱、仙境、洋屿和南垦等四个片区组成,氯碱片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为氯碱工业及1,4-丁二醇、丁苯橡胶等下游项目发展用地;仙境片区面积7.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相关中下游项目;洋屿片区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布局石化专业码头和仓储区、保税物流中心;南垦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布置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装置及其下游项目、苯-尼龙及延伸产业链等,控制性详规已经审定,正开展管廊、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公用辅助设施专项规划。现已投产、产值超5000万元的石化项目23个,总投资58亿元(不含联合石化),2007年石化工业总产值达190多亿元,今年预计石化产值可突破250亿元,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在建化工企业投资额超5亿元4家(林德气体、湄洲湾氯碱公司、泰山石化、北大方正),超亿元11家,还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紧洽谈。特别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投资49.36亿美元,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集炼油、乙烯生产和成品油销售全面一体化的项目,于2005年7月份全面动工建设,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实现炼油装置和PX项目投产,2009年1季度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可实现700亿元,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按照建设国家级石化园区的要求,我们全面启动石化园区南垦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石化中下游项目入驻打造良好载体。同时,全力把石化园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经贸委评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把节能降耗作为重要抓手,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从去年同期的0.372吨标准煤下降到0.348吨,下降了6.45%。联合石化公司催化烟气能量回收技改、湄洲湾氯碱公司氯醇化技改、敬泰实业利用炼化公司废弃催化剂提炼钼钒等稀有金属,东方世家皮革、福海粮油、泉昱鞋业、明恒纺织、世腾机械塑胶节能技改等项目已建成。上海协力化工公司回收二氧化碳精制利用、南埔火电厂的工业集中供热、湄洲湾氯碱电石废渣处理和综合利用、福海粮油豆粕深加工、南光化工环保节能水泵引进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严格实施项目准入论证制,认真测算废气、废水排放量,严格控制高危项目、污染项目和废气、废水排放多的项目,目前已对34个投资项目进行专家评审,3个项目因污染问题不予准入,5个项目更改工艺路线实行清洁生产。

海西经济区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主枢纽港

泉港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港口水深港阔,常年不冻不淤,距台湾基隆港178海里,距高雄港194海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一个辐射中心,被誉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海岸线总长56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21.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9.8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口岸园区较为完善,已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海关等口岸系统高效便捷运作。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码头泊位10万吨级1座、7万吨级1座、5万吨级2座、万吨级以上2座,去年实现港口吞吐量达1500万吨,今年可超2000万吨;在建的10万吨级2座、5万吨级3座,万吨级以上2座,这些码头泊位将陆续在今明两年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港口吞吐量可超过5000万吨,届时泉港区将建成海峡西岸最大的石油化工港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在泉州打造“亿吨大港”中占据半壁江山。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落户,提升港口物流园区的层次,中国海运集团有意投资建设肖厝作业区5-10#(6个10-15万吨级)泊位,承接“港铁联运”项目;中国外运公司拟投资建设中外运物流园区,作为固体石油化工物流中心;北大方正集团将投资建设海峡石化交易市场,建成集燃料油、成品油、塑胶等化工产品的批发、零售、仓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协调服务台湾海峡水域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设备中心库、福建省海事局泉州海巡基地和湄洲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等“三大海事工程”建设,构建港区安全保障体系;向莆铁路泉港连接支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正在规划设计;全力服务福厦高速铁路建设,为港口发展延伸腹地,拓展业务

泉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全力推进南埔火电厂等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国电南埔火电厂首期2台30万千瓦项目已投产发电,二期两台67万千瓦机组正在进行锅炉、烟囱、主厂房基础的灌注桩,三期、四期各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征拆工作全部完成,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大型煤电基地和泉州市电网的主电源,为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同时,依托联合公司、泰山石化以及诸多油品码头、罐区,加快建设油品战略储备基地。目前在洋屿片区内,联合公司、森美公司、华星石化、泰山石化、海洋集团、东港石化等石化码头和仓储项目全面动建,总设计年吞吐能力2954万吨、贮罐容积465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化工码头吞吐能力1050万吨、贮罐容积134万立方米,在泉州乃至福建省能源基地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这些仓储码头一旦全部投入运营,将使泉港成为东南沿海原油、成品油及其它化学品物流仓储、集散和运输中转中心。同时,泰山石化保税仓库已经海关总署批准,成为泉州关区目前唯一的保税仓库,利用它进行化工品仓储交易,既可用于商业运作、调剂市场,也可保障化工基地原料的可持续供应。

泉港是对台石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先行平台

几年来,该区积极持续开展对台招商,现已有21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投资总额累计为22495万美元,主要涉及化工、机械、金属制品等行业,特别是石化项目招商取得良好进展,先后有台湾见龙化学、台湾李长龙化工、台湾国乔、台湾中纤、台苯等20多家台湾石化企业前来我区考察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同时,着力搭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两届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海峡两岸石化界专家学者、石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研讨,促进了两岸石化界的交流。积极争取设立台商石化投资专区,主动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石化专区一期用地约2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占地约4平方公里,拟由台湾区石化工业同业公会牵头组织台湾石化企业投资50-60亿美元,建设一套以进口石脑油为原料的 80-100万吨/年轻油裂解(乙烯)项目,有意入驻项目有苯乙烯、丁烯-1、SBS、SIS、石油树脂、ABS、乙二醇、己内酰胺、醋酸乙烯、丙烯醇等项目,这些项目市场需求量大,前景看好。

港有着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

坚持“港城、石化、滨海”的新城特色,加快城区要素集聚,促使中心城区迅速成为石化基地建设的有效服务平台。以城市南部8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中心起步区进行集中开发,现已建成山腰、后龙、郭厝3个城市片区,以及一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施,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商贸服务等行业日臻繁荣,现有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迅速兴起,城市生活配套条件逐步增强。大手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0多亿元,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港口运输的立体交通网络,有3条公路主干道和3条铁路交汇,交通条件便捷。适度超前建设供水、供电、排污设施,日供水50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已建成通水,有5万吨自来水厂、7.5万吨清水供水厂各1座,正在加紧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日平均处理量215吨的垃圾填埋场、日平均处理量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竣工使用。设立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着力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集中审批效率。开通运行检验检疫、海关等口岸系统,优化通关环境,加强关贸、税贸、银贸协作,强化联检协作机制,加快24小时“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整体运作能力,为外来投资提供高效便捷的电子服务。这些都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石化基地提供了大配套、大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为泉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实施“十一五”计划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的目标,着力加快石化产业、港口物流和城市要素三大集聚,着力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着力推进文明泉港、生态泉港、法治泉港和平安泉港四大建设,努力把泉港培育成为省市石化产业集聚的龙头区域,全省港口物流体系的新增长点,东南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对台石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型城区,力争至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1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石化产业集群产值超8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00亿元以上。

经济社会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28.23 亿元,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85.1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34亿元,分别增长0.4 %、10.4 %、29.3 %。完成财政收入13.26亿元,增长-11.6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3 亿元,增长13.61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80 亿元,增长9.2 %。实际利用外资5796万美元,增长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3亿元,增长20.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5元,增长14.34%;农民人均纯收入8177元,增长13.8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19亿元,增长20.74%;各项贷款余额136.51亿元,增长55.62%;年末户籍人口37.7万人。

农业经济

全年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完成粮食播种11.51万亩,总产量3.988万吨,增产1118吨;全年生猪出栏8.03万头、家禽出笼310万只,比增12.5%、9.8%,肉蛋奶总产量1.03万吨,比增8.6%。狠抓非规划林地造林,大力推广种植名贵树种,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920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31%。圆满完成生态园林首期工程,完成造林1270亩,山头疏林地补植3000多亩。大力扶持发展渔业特色养殖、规模养殖,引导渔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改、扩大建设,实现了大宗水产品加工、养殖一体化发展,带动渔民增产增收明显,其中鲍鱼养殖、海带养殖创产值1.29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16元,增长13%,增幅连续4年居全市首位

工业经济

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09.18亿元,增长13.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60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56亿元,增长28.16%;贷款余额136.5亿元,增长55.62%。福海粮油、明恒纺织等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实现增资扩营,方兴化工、和盛置信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投产,德立化工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6亿元,超出年度目标20.7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8亿元,增长9.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投入160万元建设区级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实现远程即时监控,重点工业污染源持证排污率达100%。开展污染源普查,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全年化学需氧量减排14.6吨,二氧化硫减排152.4吨。

项目建设

全年22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60亿元,超年度目标20.76个百分点。其中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现炼油装置、芳烃联合装置和罐区工程已完成机械竣工,聚乙烯、聚丙烯装置进入工程扫尾阶段。4#泊位工程完成了大部分沉箱制作、沉船打捞和填海工程。南埔火电厂二期、1,4-丁二醇、泰山石化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近期积极争取17个项目上报国家、省级建设资金补助项目,进一步扩大我区投资需求。其中,峰尾镇峥嵘海堤强化加固工程等14个项目已争取到国家、省扩大内需资金补助1205.4万元。

基础设施

沿海大通道配套设施继续完善,峰大路、圭峰路、驿沙路等道路修建工程及新民街路灯工程基本完成,盐田路开工建设,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加快推进,公交网络通达城乡。城市管理逐步规范,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南部截污管网工程全线竣工,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系统初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全面开征,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第三产业日臻繁荣,全年实现增加值34.4亿元,增长28.7%;居民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增长20%

民生改善

全年投入6560万元,实施就业、饮水、安居、帮困、医保、助学等“六大民生工程”,帮助7256名群众实现就业;解决2万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完成50户计生“二女户”、20户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收购栖霞小区32套小户型房屋作为廉租房,对符合条件的73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11.7万元;8325名特困对象纳入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1006万元;31.48万名群众参加新农合,占全区农业人口数的96.37%,财政投入新农合补助金1574万元;373名贫困学生获得“松柏助学”、“金秋助学”、“春雨行动”等扶助;162名白内障患者接受免费手术,重获光明。压缩行政事业公用经费210万元,募集捐款806万元,援建灾区过渡安置房880套,并从地方级财政挤出1%,计521万元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

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依法保证教育投入,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中考双双取得建区以来新突破,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超过30%,本一批上线首次突破百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4个、村级文化室45个、农家书屋24个、农民体育健身点9个。山腰街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 山腰锦祥社区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区)。深入开展“平安泉港”创建活动,建设完善全天候电子监控点402个、区级监控指挥中心1个、镇级监控分中心7个,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45%。

石化港口新城

全力服务石化项目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芳烃装置基本建成,总投资9亿元、全省最大工业气体项目林德气体获批成立,1,4-丁二醇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这些项目将于明年陆续投产。目前石化园区开发面积达7.76平方公里,入驻石化相关企业39家,总投资530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签约项目9个,投资额达112.6亿元。积极对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争取设立台湾石化专区。石化产业集聚初显成效,全年实现石化工业产值196.3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8.1%。泉港石化园区获得“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两个“国字号”品牌。提升已建码头的配套服务,加快泰山石化、4#泊位、富源石化、方通港口、联合石化成品油等5座码头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近3亿元。1-11月份完成港口吞吐量1280.34万吨,海关关税37.47亿元,占泉州海关税收总额的91.3%。

相关分词: 泉港区 泉港 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