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清王鉴仿三赵山水图

清王鉴仿三赵山水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清王鉴仿三赵山水图




“三赵”指的是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王鉴在此画中题“以三赵笔法合为之”,表明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并非具体地模仿这三家的某些作品。这是一幅非常侬丽的春景,满园的新绿 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重染和轻染分阴阳两面,立体感很强。在表现杂树的枝叶时运用了以多种点法:圆点、横点、介字点、鱼子点等等,表现多种树木。

名画档案


名 称:《仿三赵山水图》

作 者:王鉴

创作时间:清

尺 寸:纵162.7 厘米,横51.1 厘米

材 料:绢本,设色

收 藏:上海博物馆

名画赏析


王鉴“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摹,务肖其神而后已”。他的山水画多拟仿宋元诸家,尤其是董其昌和巨然。吸取了元宋诸家的画法,使得王鉴用笔沉着,用墨浓润,皴擦爽朗厚重,深谙烘染之法,画风干净、明润、苍秀、幽雅,柔媚中自有一种沉雄古逸之气,而绝无那种苍莽荒寒的情调。在他的笔下,树木丛郁茂密而不繁杂,丘壑深邃而不琐碎,风格雄浑古厚,和王时敏的画风相比,质实而多变。

王鉴糅合了南北二宗的画法,十分注重山水画创作中的历史意识。《桐阴论画》中称王鉴“沉雄古逸,皴染兼长,其临摹董、巨,尤为精诣。工细之作,仍能纤不伤雅,绰有余妍,虽青绿重色,而一种书卷之气盎然纸墨间”。此外,王鉴的风格有前后期之分,越往后越精诣。他前期的作品淳实圆浑,而当进入古稀之年以后,他的画风却一变为尖硬细刻,尽显精诣功力。“三赵”,即北宋的赵令穰、南宋的赵伯驹以及元代的赵孟。《仿三赵山水图》右上方有作者自题的唐严维的名句:“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和自题款“以三赵笔法合为之,未识得似一二否。染香庵主。” 题识中未署年月,但可以推断,这幅画是在作者65 岁以后所作。

“三赵”的青绿山水的特点,主要是带有文人所谓的“书卷气”,在明时受到董其昌的大力宣扬,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认为他们的青绿色“虽妍而不甜”。其实,王鉴在这里虽然“以三赵笔法合为之”,但他仅仅是表明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已,而并不是具体地模仿这三家的某些作品。

在这幅图中,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雨后江南非常浓丽的景色。全图半幅都被向上盘旋的高山所占据,山势连绵不断,把画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但山两侧都有已漫到山脚的春水。近处池塘边的柳树新枝嫩叶繁茂,与几株交错的同样枝繁叶茂的树木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着春的气息。一角亭座落于水边,似乎在等着春游到此的人们。山的左侧,花树新绿攒簇之下有几处屋舍,屋里觥筹交错,人物虽小却也栩栩如生,所穿衣服的颜色更是醒目。再向上,群山怀抱之中有一楼阁,一条瀑布顺流而下,一条弯曲的小路由山脚下延伸。平坡上,山头间,青草茸茸,全披上了绿装,山腰间淡烟轻雾,把春天衬托得更为凝重潇洒。“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的诗意顿时跃于眼前。

此图中大片的不透明的石质青绿颜料,使得层次丰厚,但并不显沉滞,而是爽朗明洁,这样浓艳的画面,却不显得庸俗,而有一种华贵典雅的古典美,真正达到了“傅染越新,光辉越古”的境地,可见作者在青绿设色上的技法已经达到了无可指摘的程度。

画家小传


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后仕至廉州(广西合浦)太守,故又称“王廉州”。王世贞之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多以悉心摹写,故其对传统绘画之技法把握甚深,随手而出,必有家法可溯。为“清六家”之一。画风与王时敏相近,仿古之作数量甚多,功力非凡,善用苍笔破墨。王鉴作画以古为尊,在《染香庵画跋》中,他说到:“画之有董(源)、巨(然),如书之有钟(繇)、王(羲之),舍此则为外道。”故其作画多以“临”、“仿”为题,但并非单一性地照本抄摹,而是以古人之技法为鉴,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如其代表作之一的《仿三赵山水图》,就是以北宋画家赵令穰、南宋画家赵伯驹、元代画家赵孟頫这三家之笔法,合而融会之。《国朝画征录》称王鉴“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抚,务肖其神而后已……而于董(源)、巨(然),尤为深诣。”与王时敏同是清初画坛上的领袖人物。

艺术价值


王鉴的代表作品;

体现了王鉴青绿山水画法的成就;

在清代称得上是山水画的精品

相关分词: 王鉴仿 王鉴 鉴仿 三赵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