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10月,成立景观学系 。



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成立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清华大学共设有15个学院、55个系,教职工总数7186人,其中教授1262人,副教授1814人,教师2923人;在校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在学学生人数35369人(含留学生1765人),其中本科生14285人(含留学生886人),硕士生14090人(含留学生754人),博士生6994人(含留学生125人)。

作为清华大学下设的15个学院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目前,学院设有4个系、9个研究所、1个中心、3个建筑和规划设计实践基地、3个省部级实验室。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

自1992、1995和1998年中国相继实行建筑学本科、建筑学硕士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本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均连续以优秀级通过评估。

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两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这两个学科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

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CDGDC)进行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2008年再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学院院系


目前,学院有4个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9个研究所: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作为学院规划设计实践的基地和对外窗口,有具有甲级资质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


建筑学院设置两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本科每年招收3个班,约90人,学制5年,授建筑学学士学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每年招收1个班,约30人,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建筑学院与全校一样,同时实行6年本硕统筹学制,一部分学生通过6年连续学习,可取得硕士学位。

办学思想


1 一个基础、两点关注、三项结合

21世纪是中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学科与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坚持“专业帅才”的培养定位,确定了“一个基础、二点关注、三项结合”的办学思想,即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

2 一个基础: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

1946年,梁思成先生创办清华建筑系,提出“体形环境论”作为清华建筑教育的指导思想。1980年代以来,吴良镛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梁思成先生的“体形环境论”思想,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要求并具有前瞻性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21世纪,清华建筑教育逐步确立了“立足人居环境,探索中国特色,跻身世界一流”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

3 两点关注:关注国家建设需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密切结合中国建设的需要和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既了解学科前沿、具备国际竞争力,又了解中国国情、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专业帅才(professional leadership);这是清华建筑教育的特色,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注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大课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探索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同时,全面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4 三项结合: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

清华建筑教育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强调以教学为核心,将科研与实践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全面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建筑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在延续学院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结合科研与实践进行教学。

学科建设


建筑学院在7个二级学科上设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美术学,授建筑学硕士学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工学硕士和文学硕士(美术学硕士点)。建筑学院还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建筑学院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设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个二级学科;同时设有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二级学科)博士点。授工学博士学位。

建筑学院设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截止2005年末在站博士后有20人。

1992、1995和1998年我国相继实行建筑学本科、建筑学硕士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制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本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均以优秀级首批通过评估。2002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首批通过专业教育评估。

重点学科


1988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两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这2个学科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同时,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被评为该学科第一个全国重点学科。

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进行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三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学院也是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


六十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建筑学院已经形成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育人模式,“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交叉融贯的学科架构,以及六年制本硕统筹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从1946年至200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培养了4300余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建设岗位上、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辛勤耕耘,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学术名家,造就了一批中国建筑事业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和各相关单位的骨干人才。

学院成果


六十年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设计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北京宪章》等,已经成为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成果乃至世界建筑界的标志性事件。

发展计划


时代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中国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学科与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未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下,制定了建设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建筑院系的发展计划。

学院规划

第一,在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从科学和文化两个方向深入探索新时代建筑规律,力争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学院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智库”和高端建筑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与设计、建筑历史理论与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领域均衡发展,保持特色、积极进取、多出成果,使学院成为一流的教学和科研示范案例;

第三,以解决中国建筑文化和城乡建设的重大问题为目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创建中国特色建筑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为发展方向,全面提升学院在世界建筑舞台的空间和影响。

办学规模


建筑学院2004~2005学年度学生总数为1078人。其中本科生:523人(建筑学专业414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109人);研究生为:555人,其中硕士生256人(建筑学5个二级学科与美术学214人,暖通空调42人);工程硕士115人;博士生:184人(建筑学一级学科146人,暖通空调38人)。

师资力量


建筑学院在职教师:10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41人。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吴良镛(两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江亿。聘任的兼职教授中另有院士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0人,占48%,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者54人,占52%;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重教学、重教书育人、重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近年来又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