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清胡慥扇面画葛洪移居图

清胡慥扇面画葛洪移居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清胡慥扇面画葛洪移居图


【名称】清胡慥扇面画葛洪移居图

【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扇页,金笺,墨笔,纵:53厘米,横:17厘米。

胡慥,熟知金陵画家的周亮工,称画家为“石公善啖,腹便便,负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从胡的题画诗中透露出他是一位志在山林的高士,如“闲身闲看白云间,更爱青山懒出山;隐坐草亭流水畔,只听钟磐落人间。”《葛洪移居图》表达了画家那种不恋浮世功利,愿做世外闲人,日与白云青山为伴的高士风格。

胡慥,字石公,金陵(今南京)人。善画山水、花卉,为[金陵八家]之一。葛洪是道教史上著名的道士,著有《抱朴子》等著作。他出身道教世家,少时随祖葛玄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后葛洪听说交趾盛产丹砂,求去作句漏令。他带全家南下广州,转而入罗浮山隐居。此扇页正是描绘葛洪携带家移居罗浮山的情景。葛洪骑牛回首做在最前面,家人妻小随后。人物衣纹作钉头鼠尾画法,比例合度,动作协调。自识[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胡慥]朱文长方印。按癸巳为顺治十年,公元一六五三年。

胡慥的《葛洪移居图》也称《葛仙移居图》,纸本设色。首行自款为“葛仙翁移居图”,后两行字有剥落,末有“胡慥”名款,钤“胡”、“慥”两方朱文印,藏于故宫博物院。画面与王蒙表现的相同处在于都选择葛洪弃官后举家迁往罗浮山、行走在幽深山径中的一幕;不同点主要是王蒙让葛洪携驮书之鹿,着道袍、道冠;而胡糙改为令其骑长角青牛,且回顾妻小等随从,似在催行。葛洪初任散骑常侍,闻交趾(今越南)出丹砂,求为句漏令,过广州时,刺史邓岳挽留,不听,乃迁往罗浮山炼丹,传说“丹成尸解”(升仙)。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这与葛洪来此炼丹、著书有很大关系。此山以多梅著称,咏者颇多。扇面因受形制所限,不宜画王蒙那种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的图景,只能通过截取其近景一段以展现题旨。胡慥深谙此道。他以方硬曲折之笔勾出几块突兀而起的巨石,皴擦坚实厚重,具峥嵘之态,平缓坡石附之,杂树植被掩映,点缀其间,但揖让巧妙,无喧宾夺主之感。次写行于山径中的人物:左前方为骑牛颐盼导行的主角葛洪;配角为怀抱一子、坐木轮车随行的夫人;次角则是两个雇用的“行脚工”。值得注意的是,画家把扇面的中心位置让给了载有炼丹炉的车和车夫,另一位只傍夫人作挑物状,显示出不同的重视程度。炼丹成仙是葛洪的终极目的,故让操有炼丹工具者紧跟其后,绝不允许掉队。最后以中淡墨补写掩遮幽险的山崖一角,略作必要皴染,再用淡花青泼写隐隐远山,空灵迢遥之意足矣。写山石,用笔勾皴苍劲爽健。写人物,长细短折线条兼用,以示不同身份、不同服装、不同体貌的差异:写葛洪及妻子即用细勾的高古游丝描;写车夫则用短促飞动的枯柴描。着色点到为止,多作淡染。写石兼卷云、豆瓣等皴法,写坡用淡扫披麻皴,虚实有致,后以赭石、石青淡染,重石青醒点夹叶,浓墨点苔。此作格调古朴庄重,境幽意远,情节性强,是比王蒙之作更具动感的迁行佳构,表现主题也更集中、更传神。

胡慥,一作胡造,字石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公元17世纪在世。工山水、人物、花卉。所作山水苍莽浑厚,人物形十嫌备。尤擅写菊,用笔雅隽,独创一格,备极神妙。说者云:菊乃冷花,经石公手,洗尽铅华,独存冰雪,堪称“真冷”。与龚贤、樊圻、邹喆、叶欣、吴宏、高岑、谢荪同称“金陵八家”。传世作品有这里介绍的顺治十年 (1653)所作《葛洪移居图》扇面;康熙二十年(1681)所作《迥岩走瀑图》轴,图录于《晋唐宋元明名画宝鉴》;《山居观梅图》册页,藏于南京博物院;《山水图》轴,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范双玉小像》扇页,藏于吉林省博物馆。其子胡清、胡濂均能画。

相关分词: 胡慥 扇面 葛洪 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