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倾城的土著

倾城的土著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倾城的土著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11-09-01 版次:1 页数:249

字数:190.00千字 印刷时间:2011-09-01 开本:32开

印次:1 装帧:平装  原价:¥16.00

作者:沈荣均 ISBN:9787546917122 出版社:新疆电子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场散文”书系由散文家王族策划。各书分别为《庄园里的距离》周闻道著,《珊瑚红》周晓枫著,《镜像的衍生》唐朝晖著,《半拍澄澈》张生全著,《倾城的土著》沈荣均著,《替身》格致著,《无限玄机》南帆著,《朝向流水》冯秋子著,《成长的烦恼》马小淘著,《第一页》王族著。封面采用了画家夏加尔的油画,具有强烈的视角冲击力。 这10位散文家均为目前中国散文界的实力散文家,而且捧出的均为原创作品,并且是首次结集出版,从中可看出各位散文家近年的散文写作,也可洞悉目前中国散文写作和出版的状况。 《倾城的土著》收录散文家沈荣均的经典散文若干,包括《三苏祠下》、《废墟之下》、《从炊烟到幸福》、《身体:家族另史》、《<七月>:蜀南散步》等。

书摘


三苏祠下 1,竹之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这大约是中国历代咏竹题材诗作,最深得人心的了。作为“肉食者”和“精神大仕”“二合一”的文人代表,苏东坡第一个将“食肉”和“居竹”之妙,对比品鉴。他太了解社会底层书生的想法了。读书人,读书何为?说冠冕堂皇点,可能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要读得起书,要活命――为稻粱谋。当然,你也可以大块吃肉(“东坡肉”),大碗喝酒,说一些诸如“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类的大气话。“竹林七贤”首席嵇康,就因说过类似的大气话,被司马氏王朝给砍了头。嵇康的头颅砍是砍了,知识分子的良知、硬气和操守,却如不死的竹根,存活了下来。所以,读书人没有遗憾。他们摇头读竹:“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三字经》)他们小声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杜甫《咏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题墨竹图》)他们大声诵竹:“雪压竹头低,低头如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方志敏)“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邓拓《劲竹》)他们种竹,种三五竿瘦竹,种嵇康们的精气神。先是三五丛,再是一大片,最后一个庭院都是精神的家园了。“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这是东坡先生说自己日常生活环境的。万竿竹,四库书,如此巨量的精神食粮,对先生而言,绝非凑数和装修门面,是真正的“大丰富”。三苏祠里还真是多竹。山是竹山。泥是竹泥。篱是竹篱。径是竹径。竹径通幽处,我们仿佛看见苏东坡浑身竹意:“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如是打扮,整个一竹痴、竹癫、竹狂形象。痴到极致,癫到极致,狂到极致,眼里的竹子,笔下的竹子,便与别人境界大有不同。老实说,单从感官艺术的角度,苏轼的墨竹不如他表兄文与可的。文同的画,落笔着墨处,流露文人气质,“成竹在胸”就是苏轼对其“墨竹”画的评价。苏轼的竹画,师出文与可,却颇多出入。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墨竹不仅有文人的“主意”,还能从中读出时间的流动来。苏轼最有名的一幅画《枯木竹石图》,也有叫《枯木怪石图》的,现藏于日本永青文库。类似题材的文人画我看过不少,唯独这一幅给我深刻的印象。石不像石,像“黑洞”。木不像木,像“龙卷风”。竹也被严重地弱化,小得来甚至不见其“竹”了。整个一幅画,“看”不见所谓的文人“诗意”,更像在营造某种困境。困境即诗意。环境向好了,诗意会颓废。好在苏轼的画有着足够浓烈厚重的困境。有了困境,才有突围,曲线和墨色为走出困境提供可能――曲线和墨色螺旋而进――日常的态度和过程。高大是值得推崇的,矮小也同样值得敬重。亮色是正对面,暗色是另一面。直线是一种人生,但示弱,呈现矮小,或以曲线的轨迹,可能会走得更远。走得远了,苏轼便把对“竹”的个性化理解彰显到极致,甚至将葱绿的竹子给变了色,画为赤红。第一次看到苏东坡的红竹子,还真是让那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朱砂色给震撼了!一直以为,苏老头是个旧式文人,没想到把竹子画得如此另类,还真是个先锋艺术派哩!有苏学专家说,苏东坡笔下的竹,早已不是庭院里的那几竿形而下的竹了,是竹的“精神”!于是,苏学专家就极力向父母官们游说,推荐苏东坡的“红竹子”,说得天花乱坠,说得父母官们脑热心动,最后就在官员的办公大楼前树了个现代版的“红竹”雕塑。三竿竹“顶天立地”。竹枝省了。竹叶围绕竹竿,披拂连缀成彩虹桥。这个构思,有人说除了桥,还有翅膀飞翔的形象,看上去更像一堆正待点火的红色“捆绑式火箭”。游客看不懂了。主人就连比带划,说什么象征正直,刚毅,向上,遗世独立,不同流合污,还讲政治,有文品、人品和官品。对了,还有羽毛,翅膀,火箭,腾飞……这些就是需要表达的东西。看来出这主意的人想法还是很多。想法多了,就显滞稠和混浊。好在那“红竹”是金属的,否则作为民间形象和草木精神代表的竹竿竹枝竹叶,还真不堪重负。想法多了,就不纯粹。朝几个方向用力,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做减法更多是“勇气”,而不是“技术”的问题。所以,雕塑家搞折中,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雕塑家不想让人看自己的作品像看怪物。不需要画蛇添足地解释,就要让大家看得明白,这是苏东坡的“红竹”,而不是别的什么。但几乎动用了全部的手段,也没法体现竹骨之瘦,只是一味强化竹竿竹枝竹叶的锐利和坚硬,忽略了苏东坡的内敛和“合作”。我去看过几次,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都没看出这个雕塑与竹有关,更没法猜想到,出这个主意的人最初的“想法”了。我还是喜欢苏东坡画在宣纸上的竹画。千年前,苏东坡突破水墨画竹的规矩,施以与北宋的天空不太协调的重色,描画出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看起来仍然不显过时的现代派“红竹”,这需要有多大的穿越时空的想象力和智慧!反过来呢?向后看,向内转呢?

目录


在场的旗帜是介入/周闻道

三苏祠下

废墟之下

谣言

从炊烟到幸福

身体:家族另史

上路

继母

轻忽

《七月》:蜀南

天黑

如陶

四月:博客书

柔软,再柔软

刀手

相关分词: 倾城 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