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钱名山行书七言联

钱名山行书七言联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钱名山行书七言联


《钱名山行书七言联》属中国书法,由现代著名文人钱名山所作。纸本,纵138厘米,横33.5厘米。

简介


民国时期的著名文人,多数是从清末的仕宦生涯中走出来的。他们经历了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变革和自身地位的飘摇沦落,但他们没有在永无止境的彷徨、失落中沉寂,没有失去对道德、学问、文章乃至艺术的热衷。江南大儒钱名山即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

钱名山在当时艺林是颇有名气的,南社名宿金松岑素不轻许他人,但他有言:“并吾世负文学资性,足推崇者,大江以南得三人焉,曰武进钱名山、昆山胡石予、金山高吹万。”时人将三人并称为“江南三大儒”。康有为平生颇为自负,但见钱名山书,赞叹不绝,曾对人戏言道:“除我之外,当世更无人与此公匹敌。”当时书法有名的还有“南曾北李”。钱名山与李瑞清为癸巳举人同年,与曾熙为癸卯进士同科,但他对二人故以颤笔屈曲为古颇不以为然,认为是有意作惊世骇俗状,并不能称为真正的书家。虽然钱氏的观点在局外人看来有排他之嫌,但事实证明,他所坚持的观点不无道理。

钱名山书法早年学颜真卿、黄道周、倪元璐诸家,中年后学两汉隶书、六朝碑版,晚年始学怀素王羲之兰亭序》,平生以行楷最见功力。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钱名山书写的行书七言联。此副对联为纸本,纵138厘米,横33.5厘米。这副对联首先给人以楷书的印象,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并没有你来我往的牵丝映带,几乎每一笔画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字都可以独立出来,但这些笔画、这些字组合在起却成了行书,成了一首和谐流畅的小合唱。这主要是由书家如“风樯阵马”般痛快淋漓的书写过程所造成的。另外,书家不主张悬腕作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快速书写所造成的时间上、过程上的连续程度。作品虽然多数字笔画不多,但并不显单薄怯弱,而是每个字都疏朗苍劲、力敌千钧。有人称钱名山书法“力透纸背”,是“力的艺术”,这一点在该联中表现得很突出。毋庸置疑,这与书家深厚的碑学功底有关。对于清末风起云涌的碑学运动,钱名山并没有置身局外,他是探索者,也是实践者。但他是理智的,没有像一些领军人物那样偏激,他选择了碑帖并重的中庸之道:学碑之雄强朴质,取帖之秀美遒劲。历来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说,而钱名山却都得到了:他从碑中淘出了金石气,从帖中吸纳了书卷气,他的书法涵泳于两者之间,由此多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因子。我们看他的这副对联,虽然行笔较快,但用笔放中有收、行中有留,线条苍莽中寓温雅,结构外拓而不张扬,气息稳健和畅,让人不难想见,此作是出自一位学者之手。

“呕心文字千秋泪,唏发山阿一代人”,这是诗人汪兆镛赞颂钱名山的诗句。虽然笔者不想就人论书,但单就钱氏人品,即足堪后人为之感佩。钱氏自幼聪敏,10岁能诗,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9岁中进土。但知子莫若父,他的父亲认为他“秉性高疏,不宜从事经世之业,当著书名山以老”(钱氏“名山”之号即来源于此)。他的仕途即中止于他对时事的清醒认识和倡导新政的直言进谏。虽然如此,他对这一时期还是有些留恋的。后来在他的作品中,每有不识者求书,他都要钤上一枚“癸卯进士”闲章,以示当年的身份。钱氏性善侠义,能体恤百姓疾苦,有民族气概。抗日战争爆发,他作诗撰文谴责日军侵华,并当众挥毫,将所得润资捐助抗战。他曾这样自抒胸臆:“何曾为国作千城,羞道胸中十万兵。管领哀鸿五千翼,老大差不负平生。”

钱名山(1875—1944),名振镗,字梦鲸,号名山,又号谪星、庸人、藏之,别号星隐庐主人、海上羞客等,江苏常州人。曾任刑部主事,因多次上书清廷、批评朝政遭嫌,遂弃官返里,绝意仕进,在寄园设馆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以书画自遣。工涛文,善书画,通医学。著有《名山全集》、《星隐庐诗文集》等。

相关分词: 名山 行书 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