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Qilian mountain Hexi corridor active fault system):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第一列强烈活动的巨大弧形断裂系:阿尔金—昌马—海原活动断裂系中,它的中段除昌马—俄博—毛毛山断裂带外,自南而北还有大致平行排列的几条北西西向断裂带,包括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河西走廊盆地带、龙首山南缘断裂带和龙首山北缘断裂带,它们被合称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其西端被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所截切,东端至甘肃兴泉堡,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相接。它原是一条古板块俯冲带,晚第四纪演化为逆冲兼左旋走滑断裂系,总体走向北西西。此断裂系的平面展布呈波状平行排列,显示了挤压性断裂所特有的“花边状结构”特征。昌马—俄博—毛毛山活动断裂带由7条大断裂连接而成,平面几何形态上略呈波状,它的走滑速率占有较大比例,逆冲分量较小,晚第四纪以来,其西段的水平走滑速率为2~4毫米/年,东段最大可达4~7毫米/年,相应的垂直滑动速率变化在0.6~1.2毫米/年之间。1932年12月25日昌马7.6级大地震时,沿断裂带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带,至今仍保存完好、清晰可辨。沿这条地表破裂变形带的最大水平位错达5.5米,最大垂直位错3米。破裂变形带的总体走向北西西,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河西走廊前陆盆地带中,接受了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更新统和全新统碎屑堆积,其总厚度可达2500米以上;其中,早更新统“玉门组”山麓磨拉石不整合在已褶皱的古近系、新近系之上,而盆地南侧的中更新、全新统也因遭受边缘断裂带向北逆冲而发生了多期次变形。河西走廊盆地带西端被阿尔金断裂带所截切,东端隐伏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之下。自西向东可依次划分为7个次级菱形构造单元,即:酒西盆地、文殊山隆起、酒东盆地、榆木山隆起、民乐盆地、大黄山隆起以及武威盆地,其间发育多条北北西向的挤压逆冲兼右旋走滑断裂,它们在第四纪期间仍有活动。从横断面上看,河西走廊前陆盆地带自南而北又可划分为:南部褶断带,中央凹陷带和北部单斜带。在宽达300多千米的祁连山加里东褶皱系中,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带,其中一些在喜马拉雅运动中被活化和改造,形成了北祁连山和南祁连山古近纪、第四纪的挤压对冲山岭和盆地。据最新的研究,国内外专家估计晚第四纪期间北祁连山的上升速率为0.9~3.1毫米/年,若第四纪早期也保持这样的速率的话,那么现代的祁连山脉大部分应是在第四纪期间隆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