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南宁魁星楼

南宁魁星楼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南宁魁星楼


有着悠久岁月的扬美古镇魁星楼,体现出了南宁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南宁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珍藏,1996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集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一身的道观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古今兼得,令人神往。

古镇有楼 魁星为最

魁星楼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重建,已有300年历史。该楼坐落在扬美古镇东北面,在一株百年木兰树的绿阴映衬和浓郁的兰花香味的熏染中,魁星楼矗然而立,令人注目。

魁星楼为重檐歇山顶阁楼结构,青砖、蓝瓦、红檐。整座楼呈方形,颇像帝王之玉玺,故人称“帝印”。檐顶黄色琉璃瓦,金顶铜铸,飞檐翎角,雕花刻兽。檐口及屋脊、高墙均饰以古色古香、精美细腻的图案、壁画。上有镶龙正脊,背脊嵌有火焰金球、鱼尾飞龙,古朴传神。魁星楼高15.3米,面阔三间约10米,进深四间约10米,置有走廊,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分上下两层及阁楼,楼内四根立柱衔接二楼,贯通三层阁楼。三楼正面直径一米的小园窗顶镶嵌着写有“魁星楼”三字的鎏金匾额,熠熠生辉,十分醒目。楼内有一楹联曰“狰狞面貌迎风雨,正大身影立地天”,体现了人们对魁星楼神明的渴望和敬畏。

魁星楼一楼原供有“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即关帝神像。《三国演义》中将关云长描绘成英雄,游客耳熟能详。二楼供奉有“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即文昌帝君之神像。文昌又称文曲星,原为古代对斗魁六星的总称,后被道教奉为科举士子的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层地狱轮回”。三楼设有道教和民间所传的掌管文人命运的神——魁星。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名“奎宿”。道教尊其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汉代《孝经纬授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逐建奎星阁以崇祀之。顾炎武《母知录魁》:“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也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像“魁”字中的“斗”字,一手执笔,相传它用笔点中者即是中举之人,有“独占鳌头”之说。由于人们对“魁星”予以神格化,魁星就成了科举时代人们祀奉的一方神圣,使得威严傲慢的州官县衙和倜傥不凡的文人雅士,乃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百姓皆对之顶礼膜拜,争相崇祀。

名楼轶事 古今有之

扬美古镇先人重教尚文,且经济较为发达,集资兴建了魁星楼。因为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生日,每年逢其诞日都举行“文昌会”进行祭祀活动,风气甚盛。也许是偶合,也许是风气熏陶,古镇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出了6个进士、12个举人和30多个贡生,这种情况即使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与魁星楼传说有渊源的名人轶事不少。

梁德显,扬美共和街人,出生在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在省城乡试上夺得举人第一名,成为解元。本当前往京城应试,因家事羁绊,不能成行,失去机会。3年后,第二期乡试,梁德显文思泉涌,再次取得头名,因为两次皆为第一,绝无仅有,故人称“广西清代第一解元”。

荣膺解元的梁德显到魁星楼还愿礼拜时,他深感文运昌盛中只要努力读书就有望走上仕途。满怀激越之际,他挥笔在魁星楼神像顶上横梁题书“文明”两字,以鼓励乡中子弟修身明理,奋发攻读。他登上楼阁,极目远眺,即兴吟诵出“文阁登临望紫霞”诗句,古镇人遂使“阁望紫霞”成为扬美八景之一。

辛亥革命前夕,广西会党首领、孙中山先生的密切追随者、国民党元老之一黄兴,王和顺及黄明堂等以游览观光作掩护,避开官府耳目,在魁星楼开会部署镇南关起义及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装斗争。魁星楼又成为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相关分词: 南宁 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