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创办,于2001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2002年2月被批准为"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并作为我省2002年唯一推荐参加国家大学科技园评审的单位,已于同年5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序列。2003年6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国首家依托大学科技园创办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2003 年 7 月,通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03 年10 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授予“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铭牌。



园区概况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特色优势是:形成了由校园、创新园、服务园和创业园等"四园合一"的整体优势;构建了主体集成、功能集成、资源集成、体系集成和机制集成的系统集成优势;突出了重点发展军转民与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科技优势;强化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园区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的支撑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宗旨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按照现代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转化的理念,营造优越的环境氛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重点发展"光电与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与先进制造、新材料、环保与节能、军转民与军民两用"等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面向全国服务的新亮点。

经过充分论证,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位于白下区东南部,毗邻南京理工大学的两块地域内,规划总面积约3000亩,由研发孵化基地和成果中试转化基地两部分组成。其中:研发孵化基地位于光华路东段两侧区域内,占地约300亩,已形成首期2.2万平方米的孵化用房;成果中试转化基地位于绕城公路以外、双其路以东、运粮河以内的石山村地域内,规划面积约2700亩,规划总面积设计正在实施过程中。

园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8所及社会力量创办的120家高科技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注册资本逾4亿元。已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多家客商和投资机构就园区合作开发、城市环境亮化、电动汽车、生物工程和IT产业等领域项目签订了合资、合作意向,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目前园区正着手启动政府为投资人服务、学校资源共享服务和社会中介增值服务"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园区规划


紧紧依托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科技和人才等优势条件,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走开放式办园之路,加速高校优势资源与社会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释放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巨大潜能,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与实力。具体包括六个定位:

主体定位以南京理工大学和白下区人民政府为主办方:"官、产、学、研、金"多方联合创办。

目标定位:建成具有创新性、竞争性、示范性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和地方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人才源、项目源。

功能定位: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与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与孵化、高新技术成果的辐射与转化、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模式定位:"市场+技术+资本",努力实施"资源、资产、资本"三者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重点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光电与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与节能技术、军转民与军民两用技术。

环境定位:氛围优越,信息畅通,政策宽松,机制灵活,服务到位。

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初创期

重点建设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主要任务: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与定位;编制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研究探索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开发、创业与风险投资、技术创新孵育服务、企业经营、商贸、金融、咨询、中介、生活后勤服务、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完成创新园、服务园区建设。

基本目标:建设10万平方米的孵化场地及附属设施; 在孵企业达到100个;优势学科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导入孵化器;入园产业化项目20个;园区技工贸年总收入突破10亿元。

第二阶段:发展期

在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区内其他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再建设几个新的孵化器。

主要任务:推动发展模式从“一校一园”向“多校一园”转化,建成布局合理的多个孵化器,形成孵化分散、产业集中、专业细分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服务体系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连锁经营的模式;资本运作力求有所突破;产业化基地建设与开发形成2500亩左右的规模。

基本目标:孵化场地及附属设施达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300个;入园产业化项目达到100个;园区技工贸年总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10亿元;力争科技园内有2-3个企业上市融资。

第三阶段:成熟期

主要任务:孵化器建设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寻求与国际资本的融合和交流;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人才汇集、综合服务、生态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基本目标:孵化场地及附属设施达50万平方米;专业化孵化器不少于10个;在孵企业达到500个;产业化项目达到200个;园区技工贸年总收入达到100 亿元,利税20亿元;园区内多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特色优势


环境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形成校园、创新园、服务园、创业园"四园合一"的整体优势,校园与创新园一墙之隔,师生员工由校区进园区创新、创业仅需步行5-10分钟。创新园区与创业园区之间架设高架通道,直线距离700多米。

园区直通沪宁高速公路、机场高速、长江大桥、二桥、车站,交通十分便利。并在南京市由浦口高新区、仙林大学城、新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构架的高新技术孵化带和产业化走廊沿线,符合南京市政府的总体规划,有着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力。

系统集成优势

功能集成

形成了集"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园区,加快产生"硅谷"效应。

要素集成

搭建了"市场、技术、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互动整合的运作平台,以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技术集成

建立了"寓军于民"发展高新技术的新模式,不断形成"军转民"与"军民两用"的复合型技术。

机制集成

建立了以"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四者有机结合的机制保证体系,确保园区重大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军转民技术优势

将"超短波宽带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和"超短波H无线网络电台"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军转民科技项目导入园区孵化与转化。

将"激光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和"数字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等一批具有军转民高科技特色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入园区创新与创业。

将一批军民两用实验室及服务机构直接为园为创新、创业服务,包括CIMS重点实验室、大学图书馆、发明奖定点查新检索中心、专利事务所等。

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全国首批专利工作试点示范的10所高校之一,已将大学科技园作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的核心载体。

南京市人民政府将以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载体,设立南京市专利创业园,使大学科技园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更加突现。

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批准设立全国首家由大学科技园创办的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努力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硅谷"。

目前入园重点项目均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园区正在成为专利的发明园、孵化园、辐射园。

综合服务优势

科技园设立了综合商务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评审、产品和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创新基金申请、软件企业申报、国内外专利申请、海内外招商服务、人事代理等项服务。同时,与众多中介服务机构链接,合作代理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选项与融资、人才招聘、创新人才培训与交流、技术贸易、税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金融、保险、法律、投资咨询、市场策划与营销、商务、会务、餐饮、住宿、物业管理、电隹、宽带网等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