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南花村

南花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南花村


南花村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东南部,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是一个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全村有167户,741人,耕地面积450亩,林地2000亩,森林覆盖率83.2%,苗族人口占100%。住房为木质结构,吊脚楼式,服饰为巴拉河长苗裙,银饰以大牛角为显著标志。



南花村的简介


南花村的过去

十年前,南花村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滞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人均纯收入仅300余元,人均粮食不到200公斤。1997年以来,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创业,以民族生态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民族旅游富裕村,先后引进了近40万元资金修通了进村公路和过河大桥,建起了芦笙场,改善了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1997年上半年,开始接待第一批外来游客,由此民族风情旅游开始发展起来。但是,干事业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村里的传统观念向村干部发起了挑战。按照习俗,每年插完秧以后就不能吹芦笙和跳舞,当这个季节有游客来临时,村里就没人敢出来接待和表演。为了改变这种陋习,村干部一边给村里的老人做工作,一边挨家挨户发动年轻人出来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参加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今年已经63岁的芦笙手潘成志老人还清楚的记得,1997年他第一次参加民族风情表演后分到了10元钱,他激动的一夜都睡不着觉,怎么也不敢相信芦笙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居然还能挣钱,更想不到在以后的日子里参加表演会成为他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全村群众都积极的参与表演,既有几岁的娃娃,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

南花村的旅游

南花村先后引进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旅游接待楼,寨门,度假村,民族特色浓郁的风雨桥,芦笙堂,苗家图腾柱,纯天然龙泉井等,随后又推出了“农家乐”旅游项目,深受中外游客的好评。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花村民族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20多万元。旅游业的发展为南花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深刻的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原来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纷纷返回家乡创业,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这个原来小伙子很难找到对象的村也成了受外村姑娘青睐的地方(备注,按照传统习俗,南花村男女由于多数为潘家姓氏,因此彼此间不通婚)。现年36岁的村民潘泽群在村里发展旅游业之前,家境贫寒,谈了四位对象都没有成功;村里发展旅游业之后,他加入了芦笙表演队伍,因技艺精湛成为主力队员,他的父母业从事民族工艺品制作和销售,家里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收入稳步提高,2001年11月,他终于娶到了一位贤惠的妻子,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南花村苗寨先后接待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家璐等中央领导人以及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先生及一些外国政要和使节。南花村苗寨民风古朴,其富于哲理的曲艺嘎百福、娓娓悦耳的押调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社集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都深深的吸引了中外游客。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


这句琅琅上口的歌词,让人唱遍了大街小巷,它却是南花村发展之路的真实写照。在入户访问时,一位热情的老人给我们讲起了关于南花村的故事:

“十年前,村民们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外国人长啥样子。除了外出打工外,大部分的村民都以种田为主,由于这里山多地少,自然灾害又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日子过得很困难,吃都吃不饱。”就是在这种困境中,新一届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却不向困难低头,不受传统思想所束缚,敢于冲破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方式,大胆利用南花村保持完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在省、州旅游局的扶持下,大力开发民族生态旅游业,真正给这个村带来了明媚的“阳光”。老人说:“致富先要修路。村先后引进资金,修建了入寨的公路、过河的大桥,建起了芦笙场,近几年来又不断完善了村里的旅游设施。1997 年开始接待了第一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民族歌舞表演、度假村、天然龙泉井、农家乐、织布刺绣工艺展示、酿酒工艺参观、民族工艺品销售等等都受到了各方游客的喜爱。”

南花村的村民们人均年收入从十年前的 300 余元提高到 2005 年 2380 元的生活水平,2005 年仅旅游业就创造了 120 万元的收入,足以说明发展旅游业给这个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民族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南花村的支柱产业。但是,南花村的发展道路起初也经历了不少的困难和阻碍。这主要还是来自村民传统的农业思想。

老人回忆到:“按照习俗,每年插完秧后就不能吹芦笙和跳舞,否则会影响来年收成。当有游客到访时,村民们就不敢出来跳舞表演了。为了改变这种陋习,消除村民们这种封建的农业思想,村委可是做了很多工作,挨家挨户地进行动员,以同样是旅游村的郎德为例,向村民们解释跳舞表演不仅不会造成来年收成不佳,反而能让村民们得到实惠。最后有很多人参加到了表演队伍中。”这位今年已经 67 岁的老人说到:“看我身体这么好,都是得益于吹芦笙、跳芦笙舞,当我每次拿到表演费时,心情还跟第一次那么自豪和激动!”

“咱受教育的意识比得上城里人!”


在入户访问中,普遍的村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像我们一样考大学,学习知识,掌

握一门技术,做个有出息的人,即使他们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他们没有一般传统封建农

民的思想,认为“读书能做什么?女孩子读那么多的书,今后还不是要嫁给别人的家?!”

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南花村有个有趣的现象,姑娘们依靠跳舞表演挣的钱反而要比

男子吹芦笙挣的钱多得多了。他们期望子女受教育的意识丝毫不比城市里的人薄弱!相反,

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对这个偏远的农村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村民顾为美的家中有三个小孩,两位老人,丈夫目前还在外地打工。我们到她家里时,她穿着一双黑色的大胶鞋,正要上山去干活。一听我们想了解村民的生活情况,她停下了手边的活儿,双手在围裙上抹了抹,忙着招呼我们,“快坐,快坐,其实我也不会说话,不晓得要说什么。”我们告诉她只需要回答一些问题,这才消除了她的紧张。随后气氛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据了解,她家喂有 11 头猪,1 头牛,还有 5.7 亩田土,里里外外她一把手。三个小孩很腼腆,看了看我们随即低下头,在一旁静静地写作业。其中有一个女孩是亲戚托给

她的,亲生父母却不曾寄来生活费。现在孩子们上学的费用都由她独自承担。我们有些惊讶,便问道,

“你没有后悔抚养她吗?”她似乎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我视她为己出,买衣服、买鞋三个小孩都一起买,他们才不会觉得不公平,才不会闹矛盾。这个小女孩的学习非常好,年年考第一,拿奖状,比另外两个学习都要好。”我们问她,“你平常都做些什么呢?比如看看电视,聊聊天之类的?”她一听,很憨厚地笑了,“我们哪得空去做这些呀,每天起早摸黑地干,很累呀,可是一想到他们要读书,我干活就有劲多了。我希望他们一直读到大学,只要他们肯读,读得进去!”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中能记住的东西少之又少,但是我知道,她的那双黑色大胶鞋从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个苗族聚居的村寨,村民们有着自由开放的宗教信仰。在南花苗寨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座福音堂,这是 1997 年在黔东南州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村里的基督教徒共同修建起来的。原来早在 1853 年,英国传教士就把基督教传到了这里。村里的基督教徒平时就在这里做礼拜。南花村作为一个成功的民族旅游示范村,我真替她感到高兴。但是每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会伴随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南花村也不例外,她也有自己的隐患。

隐患——南花村的不平衡发展


南花村通过旅游业与外界接触、交换、沟通的机会多了,村民们的视野逐渐宽广起来。

外出打工的人看到了村里的发展,纷纷回来,决定在这块“宝地”上挖掘还未开发的市场。

思想开放的人,富裕了,较富有的村民光靠旅游业年收入就有 2~3 万元;自我封闭,思想保

守的人还停滞不前,较贫困的村民年收入不足 500 元。因此,南花村出现了不平衡发展。这

种贫富差距,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村民们不再满足单纯的农业生产,不再满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利用自己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与外界进行流通、交换。在走访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村民有的在修建家门前的小径,有的在装修自己的房子,我问道:这是要做什么呀?他们会告诉我,是为了让游客们更方便地行走,装修房子是想做点小生意,也是供游客欣赏用的。与这些村民相比,有的村民仍然摆脱不了保守传统的思想,生活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

(2)上下寨的地理位置和优势

南花村按地理位置,可以分为上寨和下寨,一个处于山脚下,一个则在山坡上。走访时,我们发现,入寨的那条公路直达上寨,许多旅游景点,有如芦笙堂、龙泉、图腾柱,也是出于地理资源的考虑被设置在了上寨后面的山坡上,因此游客活动的范围相对集中在上寨,下寨就没什么看头了。而且下寨的交通极不方便。不仅入寨的公路到不了下寨,而且通往下寨的都是窄而陡的泥沙路,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更别说车子能通过了。调查时,我们看到居住在下寨的不少村民扛着铁锹、锄头在挖山,有的已经在铺水泥、石沙了,据他们说,在我们还没来的时候,这条路窄到只能有一个人才能行走,而且下面就是 3 米高的小

坡,极不方便。他们这个小组齐心协力买来水泥,石沙,决心要靠自己改变这种状况。“现在道路拓宽了 3 米多,以后别说人了,两辆小汽车都能通过”。虽然南花村的不平衡发展是事实,我们不能从主观上抹去它,但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善。这固然需要一段很长的磨合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磨合,才能不断求得发展。南花村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得到肯定的,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指出,它与其它发达的观光旅游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分词: 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