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木棉村

木棉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木棉村


木棉村,位于从化神岗镇,相传由宋代谢氏建村。村中的五岳殿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从化文物志》记载,其建筑为宋朝风格,约一千年历史,其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早期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尚存。村中另有宋清时古建筑约六七百间,皆保留原貌,可惜年久失修,多成残垣。村中有古码头一个,为昔日船只经商往来之重地。村中环境清幽,民风淳朴,于流溪河畔自成一隅,怡然自得。



广东省从化市神岗镇木棉村


历史文化

有一种说法,木棉村由宋代谢氏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村中又有老人家称,木棉村的开村始祖姓梁,谢氏是后来者。哪一种说法确切,或者两者都有误差,大家都说不清,毕竟这中间隔了一千年,实也无从考证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村子里的大部分村民都姓谢,外姓也有,但为数不多。

如今古村里所住的人家已经不多,有钱的、年轻的一辈都从老房子里搬出来,住到马路对面的新房子里去了,或是在村子边上的水泥楼里,整个木棉村中间一大片古建筑群成了一座空城,只有极少数舍不得离开的老人家,他们大都姓谢,大都依然留恋在那些有着太多回忆的旧房子里。

从化荔枝王

从化木棉“荔枝王”所在的太平镇木棉古村历史悠久,其中有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五岳庙,此外,有著名的龟嘴古船渡龟嘴古商埠红沙岩古采石场“孝行流芳”牌坊等。

据悉,从化木棉“荔枝王”栽植于明朝中叶,距今400多年历史,树冠投影面积达1亩,其树干要七八个人才能抱拢。这棵400多岁的 “荔枝王”生长在从化太平镇木棉村,属槐枝品种。据当地村民介绍, 名不虚传的木棉“荔枝王”在上世纪70年代曾创出一造挂果2400公斤,要摘足三天才把果实摘完。至今当地未有荔枝单树产量超越该吨级记录。现在荔枝王常年产量也有1000到1500公斤左右。在“荔枝王”的周边也生有不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荔枝树。

掷彩门

这是广东从化地区独有的新年民间风俗。此风俗与历朝移民有关,“灯”与“丁”谐音,以往农家生了男孩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前,都要到村中祠堂或社坛挂一盏灯笼,俗称“上灯”,意谓“添丁”。现今但凡盖房买车开厂等喜庆事都要挂灯,而在上灯时便有“掷彩门”的风俗。所谓“彩门”,就是装满烟花炮竹的一个大花篮。入夜时分(据说在晚上八点左右),村民聚集在五岳殿前,在祠堂供奉好花烛祭品之后,村中长者一声令下,村民依次将点燃的小包鞭炮掷抛往高高挂起的大花篮,谁先引燃大花篮,谁就中彩获奖!胜出者就意味着是村族中有智慧的优胜者,得到祭过祖的大红烧肉!!由彩门射出的“飞鼠”(即蝙蝠,一种焰火火箭的俗称)飞向哪个方向就意味着哪个方向的地方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运到来! 说起或许你不相信:就在傍晚时分仍飘洒着密密的春雨,但到晚上7点半左右“掷彩门”开始时雨就停了,整个“掷彩门”放烟花的过程都不曾再下雨,这实在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财源广进、万事胜意的好兆头哩!

其他掷彩门活动: 正月初九棋杆铺锦村正月十一棋杆小坑村正月十二棋杆新隅村正月十三鳌头龙角村正月十四神岗村正月十六温泉龙桥村正月廿五灌村石坑村

旅游故事

走过神旗公路,就来到了木棉村。未去之前,我以为木棉村嘛,顾名思义,就是一条种了很多木棉树的村庄。到了之后,才知道只有村口种有两棵木棉树。木棉村想来是一个随口的命名。村里十室九空,但是别误会,原来是村里人发了财,跑去村外盖起了大屋。这里民风纯朴,你可以穿家过户,无人过问,十分过瘾。万一碰到有人住的屋子,主人家都会很热情地邀请你坐下来喝一杯茶。村里值得一看的是罗岗古码头,码头上来有条老街,街道两旁还保留着很多当年的老店,一些老店还悬挂了民国时期的招牌,当年的繁华景象隐隐可见。此外,村里还有一棵巨大无比的荔枝王,据说已有几百年了,却枝繁叶茂,每年的荔枝节都会吸引不少游客来参观。

交通通讯

自驾车路线:从广州出发,走新广从公路,在从化神岗镇第一个路口转左(当地人习惯称为神旗大道),一直往前走,过了桥后在左边路边可见一片古村落,村口有一“五岳殿”及祠堂等,即到达木棉村。若要前往古码头,须从五岳殿出来到路上,沿神旗大道再往前走,左转,沿流溪河边上一条小路直走,即可到。

巴士路线:可在市内坐601、602等开往从化街口的公共汽车,在神岗镇下,再转搭摩托车进村。

联游线路:木棉村与钟楼村同属神岗镇,因此可考虑串在一起同游。

广州从化太平镇木棉村


基本概况

位于从化市太平镇,这里的闹元宵活动从唐代就开始,一直沿袭到现在。每到大年十一便会举行颇具特色的“上灯”仪式,上灯就是“添丁”的意思,因“灯”与“丁”谐音,以往生了男孩后第一个元宵节,要到祠堂或社坛挂一个灯笼,也可以直接挂在家里,并由家中男子挂。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也可以挂灯笼“上灯”了,而且不局限于添丁,只要家有喜事,例如盖新房、买汽车、开工厂、结婚等都可上灯。以前上灯所用的灯是需要点燃灯芯的油盏灯,而现在所用的是用干电池或直接用交流电的造型别致、图案精美的灯盏。上灯当天,该村五岳庙前便会传出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人们通过舞狮的方式进行“接灯”。直到正月十五,人们再前来“取灯”,随后挂于在家中,让灯一直亮着,持续到来年再换上新的,这样才可以保平安、走好运。另外,元宵节当天,在庙前榕树下,村民们也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猜灯谜、象棋比赛等。该村位于105国道旁,交通便利,出105国道沿神棋公路前行1.5公里即到,从化汽车客运站有公共汽车直达。

地理环境

木棉是谢氏族人的聚居地,后间杂李、梁、陈诸姓。据说,木棉是从化第一大村,人口近7000,其中谢姓村民占5000多人。人民公社时期,木棉共分28个生产队。

历史故事

木棉村外有东阁、西阁、南阁和北阁四座门楼环卫,中有两座四层高的防匪炮楼(一为“德仁公楼”,另一已坍塌,不知名)雄踞,谢氏大宗祠、榕溪公祠、清逸堂祖祠、羽善西公祠和宝珊书舍、永坚书室、文植公书舍则分列于南北两头。呈南北向的里巷有乐善里、万合里、文植里、宝珊里,另有在“文革”中被改名的红卫里、红星里、永红里、学兵里。虽然建筑格局井然,但鲜有人迹,作为文化和生活形态的村落聚居实已消亡。

在木棉村的“羽善西公祠”前,坐着四五位老伯,其中一位双目失明,两位呆痴。问健全者谢伯,村民何时弃旧(屋)迁新(居),已随儿子住在古村外围的谢伯说,邓小平领导时开始搬出,毛泽东领导时没得搬。谢伯说,新居大都在八九十年代靠荔枝盖起的,那时荔枝七八元一斤,现在的生活当然不如十几年前了。

在一条不知名的里巷,在木棉小学读幼儿园大三班的谢婉宜悄悄说:“没钱住旧屋”。搬不出去的大人总不住叹息已不知到哪里赚钱盖新居了。原来,几年前“公家”在木棉建“菜蓝子工程”基地,村里上好的300多亩水田(木棉人均水田面积仅6分)被强行征走,并且签约20年,农民得到的回报是每年每亩900斤稻谷,但眼睁睁失去了自己种菜赚钱的机会。木棉盛产荔枝,每户都有上百棵荔枝树,每年可获果六七千斤。但果滥价贱,当地的收购价仅每斤四五毛。有的果农不甘,便用摩托车载小量荔枝到广州市区零售,却屡遭交警及“城管”的围追驱赶。

由于大多数人已入住散落四周的新居,更由于村民忙于一日三餐而无暇他顾,所以,原以为传统深厚的木棉,在节庆上竟出奇地寡然无色,除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人到祠堂前广场烧炮仗外,再无其它民俗,即便是婚嫁迎娶,也没人愿到祠堂里摆酒宴客。对此,谢伯的解释似乎简洁有力:“没钱,没生活”。

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木棉村


位于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镇境西南部,东与龙塘、大塘等村委会交界,北接华林村委会,西与 海安镇文部村委会接壤,南邻青安村委会。面积18.86平方公里。辖那泗、那宋、木棉、锦山、石寮、白池、排园、合山园、槟榔园、埚仔等10条自然村。村委会办事处在木棉村。2004年,全村委会有986户4960人,劳动力2136个;耕地面积8983亩;机械总动力1113千瓦;农业总产值238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718元。有小学8所,其中有完全小学1所。

相关分词: 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