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名山后遗址

名山后遗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名山后遗址


名山后遗址位于奉化南浦乡名山后村,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7米,分属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最早年代距今约5500年。1989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面积约860平方米,出土了建筑、土筑高台和墓葬等遗迹及数百件玉、石、陶质遗物。名山后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是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地层叠压关系最清楚的一个遗址。



遗址简介


名山后遗址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江口镇名山后村,20世纪80年代砖瓦厂取土已将遗址的中心区域破坏,出土不少造型一致大小不一的石钺。堆积厚2.7米左右,野外分12个堆积层,以良渚文化人工营建的土台为界,其上为良渚文化堆积,其下8~12文化层及相关遗迹属河姆渡文化遗存。

工程简介


河姆渡文化遗存分三期。

一期 12层、11层及11层下的h23、h26等灰坑。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占绝大多数。敞口圜底釜、多角沿釜、半圆锥足釜形鼎、外红里黑泥质红陶大喇叭圈足豆、牛鼻耳罐侧把平底盉、圈足盆及猪嘴形支座是常见。

二期 10层及9层下h4等遗迹。陶器种类、形制与一期有明显的传承发展关系。鼎的数量有所增加。

三期 9层、8层。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夹炭红衣陶占相当大的比例,少量黑皮陶。敞口圜底釜仍然是主要的炊器,釜形鼎的数量更多。鼎足以舌形、凿形为特征,个别鱼鳍形鼎足,泥质灰陶镂孔圈足盘数量多,是该期最具时代特征的陶器。

该遗址发掘的最大收获:一是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方形覆斗状土台,二是获得了河姆渡文化与河姆渡后续文化(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上下迭压的地层关系,并获得了河姆渡文化三、四期联系更为紧密、年代更精确的地层资料。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彼此的消长变化过程很清晰。三是获得了河姆渡文化第四期时的墓葬资料。随葬品为釜、圈足罐、圈足盘,个别陶鼎三足均残应是作为陶釜随葬的。

相关分词: 名山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