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明皇秉烛夜游图

明皇秉烛夜游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明皇秉烛夜游图


这首诗不胶着于静态画面的摹绘,能够放开笔触,驱遣想像,从夜宴的热烈场景,一直伸展到烽火战乱的惨状与凄凉的晚境,并在这乐极生悲的变化过程中,寄寓着讽喻垂戒的用心。这实际上是将咏史感事的笔意引进了题画领域。诗篇所叙内容跨度虽大,章法却很严密,不仅前后比照鲜明,而且通首用烛火作引线,转折过渡,贯串首尾,颇见匠心。至于语言明丽,铺叙生动,音声和美,情思宛转,以及逐章转韵、平仄相间的格式,承受自元、白“长庆体”,也增添了诗的魅力。全诗从白居易《长恨歌》化来,但无一语相袭,显示了作者在诗歌艺术上的不凡功力。

作品名称:明皇秉烛夜游图

创作年代:明初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高启



作品原文


明皇秉烛夜游图

华萼楼头日初堕⑵,紫衣催上宫门锁⑶。

大家今夕燕西园⑷,高爇银盘百枝火⑸。

海棠欲睡不得成⑹,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⑺,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⑻,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⑼,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⑽。

琵琶羯鼓相追逐⑾,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⑿。

姑苏台上长夜歌⒀,江都宫里飞萤多⒁。

一般行乐未知极⒂,烽火忽至将如何⒃?

可怜蜀道归来客⒄,南内凄凉头尽白⒅。

孤灯不照返魂人⒆,梧桐夜雨秋萧瑟⒇。

作品注释


1-10

⑴明皇:唐玄宗李隆基。诗就图画所绘,极写唐玄宗沉溺女色宴乐情景,最后以其晚景凄凉作结,生出讽谕题旨。婉而多讽,意境和谐,叙写明快而转折自然,为其艺术特色。

⑵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置,名花萼相辉,简称花萼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见《旧唐书让皇帝宪传》。

⑶紫衣:指宦官。《新唐书车服志》:“以紫为三品之服。”《宦者列传序》:“开元天宝中,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馀人。”

⑷大家:蔡邕《独断》:“亲近侍从官称(皇帝)曰大家。”

⑸爇(ruò若):燃烧。

⑹海棠:指杨贵妃。《太真外传》:“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酒未醒,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横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乐府诗集》引《唐逸史》云:“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名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调而还。明日召乐工,依其音调作《霓裳羽衣曲》。”又《太真外传》说《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

⑻知更宫女:宫中专管更漏,报告时间的宫女。铜签:铜铸的更签。《陈书世祖本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锵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⑼共言:唐明皇说。共,敬词,以示恭敬或荣幸。

⑽愁成娇:害怕杨妃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11-20

⑾羯(jié杰)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相追续:续,一作“逐”。指各种乐器竞相演奏。《太真外传》:“上尝梦十仙子,乃制《紫云回》,并梦龙女,又制《凌波曲》。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时新丰初进女伶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

⑿“此时”二句:化用聂夷中《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⒀姑苏台: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述异记》:“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曲,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官妓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⒁江都宫:隋炀帝在江都郡(今扬州市)的行宫。《隋书炀帝纪》:炀帝曾征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唐宋人多以放萤为江都事。《唐诗鼓吹》载李商隐《隋宫》诗注引《广陵志》:“扬州有炀帝放萤苑。”今扬州古迹仍有隋萤苑。

⒂一般:一样。《唐摭言》载,刘虚白举进士,帘前献诗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火一般风。”诗中说唐玄宗与前代因荒淫亡国的夫差、隋炀帝一样。

⒃烽火:本指古代报警的信号,后指战乱。《太真外传》:“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幽州。……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上幸巴蜀。”

⒄蜀道归来客:指唐玄宗。长安收复后,玄宗自蜀中回京,故称。

⒅南内:即兴庆宫,以其在蓬莱宫之南,故名。明皇自蜀归后居于此。《太真外传》:“上皇既居南内……至德中,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曲卒,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亦为感伤。”

⒆返魂人:指杨贵妃。杜甫《哀江头》诗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⒇梧桐夜雨秋萧瑟: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有关唐玄宗李隆基的历史题材,诗中极意描写唐明皇沉酣酒色,忘怀国事,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含有针砭时弊,讽喻统治者的新意。

作者简介


高启

(1336—1374)明代文学家。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高启是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高启的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所以他的诗歌风格多种多样。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他在学习前人的同时,又能别出新意。高启的诗歌大部分创作于元末,其内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高启也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作品,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历来受人称道的名作,全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在明初实不可多得。历来人们对高启的评价都很高,认为他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的诗歌创作对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是有明显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