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

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27日)

丛书名: 思想与社会

平装: 1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208098893

内容简介


《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内容简介:何为乡镇?在美利坚合众国,人民为何如此热爱乡镇?当代美国和美利坚的政治文化与乡镇这种组织形式有何关联?在《民德与民治:乡镇与美利坚政治的起源》中,作者沿着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研究乡镇的从而理解美国社会的民主制度和民情的路径,将乡镇看作新大陆民众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美利坚社会的最基本因子,孕育整个社会的胚胎。它不仅决定了美利坚革命和政治的保守性,保证了美国社会在牢固宗教和社会纽带组成的有机整体之上建成,而且决定了这次革命的独特性,它并不来自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文本,而是来自乡民150年殖民地时期的乡镇生活经验。在乡镇,民主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

作者本书是作者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写就,除却对美国乡镇制度和乡镇精神的考察,作者还目睹了新英格兰乡民大会的实况,并完整翻译出了著名的政治学家托克维尔有关乡镇研究的诸多通信和当时一些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了解美国乡镇生活和民主制度的佳作。

编辑推荐


1、了解美国乡镇生活的佳作。

2、当代美国政治和美国民主制度具体而微的考察。

作者简介


任军锋:现执教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St. Antony''s College)太古(John Swire & Sons)高级访问学者(2003-2004),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Fulbright Research Scholar,2009-2010),主要教学和研究兴趣包括:政治学理论、美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目录


第一部分 《物尽其用》:物件、记忆与家庭伦理

治疗的记忆

材料计划展览记忆的交流

《物尽其用》与中国社会

家庭伦理重构家庭尾声

第二部分 赵湘源:物尽其用

母亲做的衣服木板箱子里的破衣服公公婆婆柜子里的衣服做衣服绿军装布和票证再说布头儿李师傅做的布柜废品站买的布柜线绳鞋丝棉被和棉花

团聚时的餐具婆母的石磨和高压锅天蓝色的塘瓷碗吃饭、做饭酒

大房子、小房子、小小房子盖个临时厨房盖棚拆棚我们家的房子木料木板椅子床和沙发花盆花盆里的土

肥皂洗搓板盆和水桶工具鸟笼子餐盒瓶子盖宋冬的小铁车玩具电视表两个箱子

第三部分 访谈观后感评论

宋冬和喻瑜谈“物尽其用”北京展

宋冬:《物尽其用》的生活艺术

“物尽其用”:一个感人的展览 十步

博客观后感(1)

博客观后感(2)

在MoMA观看《物尽其用》有感 戴慧思(Deborah Davis)

艺术改变生活 冯博一

宋冬:物尽其用 王东

北京生活元素的合集 霍兰科特(Holland Cotter)

文摘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将乡镇作为考察美国民主制度和民情的起点,在他看来,乡镇是新大陆民众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美利坚社会的基本因子,是孕育整个社会的胚胎。自由人民的力量感寓于乡镇:“乡镇制度对于自由相当于初等学校对于传播知识的重要性;它使人民对自由伸手可及,感同身受;它使人们学会和平地实践自由,并习惯于自由。”在新英格兰,乡镇制度最先趋于成熟,构成了一个的整体,“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诞生于乡镇,你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乡镇俨然一个独立王国。”新英格兰的乡镇“为联邦其它地区提供了典范,并逐步成为其它地区的标尺。”那里的人民之所以热爱乡镇,“与其说是由于那里是他们的出生的地方,还不如说在他们心目中,乡镇是其置身其中的一个自由且强有力的法团有机体(corporation libre),使其正常运转,麻烦再多也值得。”新英格兰人民依恋乡镇,因为它“给予他们力量感和独立感;他们热衷于乡镇,因为他参与乡镇的领导事务;他们热爱乡镇,因为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不走运而心生怨妒。乡镇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未来;乡镇生活中的每一事件他们都是亲历者;在这一可以伸手可及的有限空间,他们参与治理社会。对于这些,他们习以为常,否则的话,要自由只有革命,他们的精神贯穿其中,热爱秩序,领悟权力之间的和谐,并最终对自己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性质形成了清晰而符合实际的观念。”

也正是150年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乡镇生活经验,决定了十八世纪美利坚革命深层的保守性,它的目标在于捍卫久已形成的以乡镇为载体的民主习惯:人民主权、对不当统治的反抗权、无代表权不纳税、被统治者的同意、社会公约、自然权利、权力之间的钳制平衡……,这一系列现代政治学理和观念与其说出自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文本,还不如说是乡民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在管理领域的折射。《独立宣言》所宣示的“自明真理”之所以能够激起各殖民地人民强烈的精神共鸣,并非他们对某种时新观念或意识形态的情有独钟,而是基于对《宣言》所列举的英王对殖民地人民所犯下的种种“罪状”的感同身受。可以说,美利坚独立革命的烽火首先从乡镇(波士顿、康科德、莱克星顿)点燃,并在乡镇联合行动中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不列颠帝国1774年‘不可容忍法令’(Intolerable Acts)中针对乡民大会的禁令直接威胁到康科德(Concord)民众的政治准则(canons),该禁令将取缔乡民大会这一帮助建立地方共识的基本手段,从而导致殖民地民众的反抗。最终,乡镇民众毅然诉诸战争,捍卫他们借以达成和平与和谐的固有模式,在整个战争期间,这些模式一以贯之,并在每一关键时刻左右着革命的方向。”1780年,在麻萨诸塞,新的邦宪条款的制定可以说是参加制宪大会(convention)的代表与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乡镇民众不断讨论斟酌的结果,其中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等现实议题的争论正是七年后费城合众国立宪大会的基础和“预演”。可以说,美利坚革命实质上是一场上层的制度革命,它旨在剔除以英王为代表的与美利坚民情相悖离的贵族统治模式,并在殖民地乡镇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能够捍卫这种政治生活方式的制度。因此,美利坚革命不是草根革命,它只触及盟邦乃至联邦的制度,其目标在于捍卫地方社会业已习惯的民情,这也决定了美利坚革命的独特性。 美利坚革命的首要目标在于捍卫殖民地业已形成的社会秩序,而非改变甚或颠覆这种秩序,它旨在“捍卫正受到腐败政体威胁的政治自由,在原则上确立业已存在的自由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