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孟士衡

孟士衡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孟士衡




人物简介


孟士衡(1906-1949),原名昭铨,又名十道,号士衡,吉林珲春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任珲春中学校长。九一八后流亡关内,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与王葆真同行赴晋西北与朱德会晤,共商国共合作大计。1949年2月任民革南京分会主任委员,公开身份是苏浙监察行署监察专员,妻子秦秀卿是国大代表。在筹划组织扣押国民党高级官员,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京沪暴动时,因事泄被捕。最后,孟士衡和中共党员吴士文、肖俭魁等三人于1949年4月9日被押赴宋公园(即今天的闸北公园)处决。他们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临刑前,孟士衡给妻子写下遗书:“秦秀卿贤妻鉴:我为革命而成仁,死而无憾。结婚七载,诸多负汝,尚请见谅。汝可改嫁,善自珍重。”情真意切,悲壮感人。1981年4月7日《南京日报》发表‘民革南京地下组织负责人孟士衡被追认为烈士的’消息。

烈士生平


孟士衡,男,原名昭铨,又名十道,吉林珲春人,1906年出生。其父为乡间私塾教师。孟士衡自幼就听父辈讲述沙俄胁迫清政府订立《中俄瑷珲条约》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心灵深处埋藏着雪耻救国的强烈愿望。

1930年,孟士衡从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任珲春中学校长,谋求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来振兴中华。九一八事变,打破他教育救国的幻想。1931年,他不甘心做亡国奴,秘密组织师生参加抗日游击队。1932年,他离开家乡,先在北平广安门中学教书,后一度担任河北省教育厅督学,并常在报刊上发表宣传教育的文章。1937年,七七事变后,孟士衡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先后在国民党冀察战区、鲁苏豫皖边区任科长、专员等职。任职期间,他坚持国共真诚合作,共同抗战的原则,对推动边区联合抗日起到积极作用。1940年,孟士衡与冀察战区党政分会主任王葆真一起到山西第十八集团军驻地谒见朱德,接受革命思想,带回大量革命书籍在洛阳、郑州等地散发,并将自己在第十八集团军的所见所闻广为宣传。为此,他被国民党当局拘押在洛阳黑洞监狱长达1年之久,后经社会名流保释出狱。1943年,他转任国民党鲁苏皖边区党政分会干训团上校军官。因其潜心研究马列主义和土地改革政策,常受监视和诬陷。为摆脱困境,他前往河南新蔡县任中学校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时,孟士衡被派参加徐州地区的接收工作,并担任徐州日侨、战犯管理所总务科长。目睹接收大员们强取豪夺以及国民党当局破坏和平、发动全面内战的罪恶行径,他愤然辞职,从事人民民主革命运动,开展策反工作,发展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成员。1948年7月,孟士衡被委任为民革南京分会主任委员。为配合中共地下党工作,他曾策动南京部分院校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活动。利用同乡关系,在国民党首都警察局中区、北区分局官兵中发展民革成员,形成了一支反独裁、反内战,要和平、要自由的爱国民主力量。

1949年2月,孟士衡秘密策划炸毁机场,切断水陆交通,扣留在南京的代总统李宗仁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12日,他去上海向民革沪宁地区军事特派员王葆真汇报,被特务追踪逮捕,押解到南京。敌人严刑拷问,他大义凛然,毫不屈服。4月4日,他又被押解回上海警察局。5月9日,孟士衡牺牲于上海宋公园,时年43岁。

1981年3月7日,徐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孟士衡为革命烈士。

相关分词: 孟士衡 孟士 士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