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毛竹基腐病

毛竹基腐病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毛竹基腐病




分布及危害


【分布及危害】 毛竹基腐病是1975年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林场首次发现的新病害。目前已知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当年生毛竹(P.pubescens)的嫩竹,轻者在竹秆基部留下凹陷的烂斑,降低材质,易遭风折。严重时,病斑包围竹秆一圈或大部,造成全株枯死。发病率高的竹林生长和来年的出笋量都受影响。

症状


【症状】 病竹秆基部的第三到第五节的竹壁上首先出现,初为黄褐色到紫褐色的点状小斑,星状或条状分布。这时因竹秆基部有笋箨包裹,不易被发觉。这些小病斑迅速向上扩展,并相互联合成为条状或块状大斑。受到侵染的竹肉组织变为浅褐色,向上扩展的速度远比外壁上的病斑为快。当病斑一旦到达竹节处,则迅速横向发展,使竹节整圈或大部变为褐色,并以此竹节为基点,大幅度地沿着竹秆内的输导组织向上扩展,同时从竹秆内部逐渐向外壁蔓延。在竹秆上可以看到从竹节上发展的块状或条状的云纹斑,颜色初为黑褐色,后转变为淡褐色。病斑中部凹陷或有纵向皱纹,表面出现泪状液滴或白色粘液,干后留下白色粉状物,竹节处更为明显。这些粉状物不易用手指揩掉。

病原


【病原】 该病主要是由暗色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Ellis)为害引起的。该菌很容易从病组织内分离。接种试验证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并且寄主表现出典型的症状。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初为纯白色,随着黑色分生孢子的产生而使整个菌落变为灰白色。老熟的菌落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分生孢子黑色,扁圆形,由两个圆形的透镜状的菱状物组成,接合处有一条明显的缝。因此这种孢子正面观为圆形的,像一个铁饼,侧面观为梭形,中间一条发芽缝。直径为7.3~11.7μm,厚度为4.6~6.5μm。分生孢子的发育方式为分生芽殖型:在菌丝上先形成一个桶状或葫芦状的母细胞,其宽度与菌丝相近。从母细胞上伸出一根十分纤细的、无色的产孢细胞,顶生一个黑色的分生孢子。然后产孢细胞从基部的母细胞处增长,并在其侧面,即第一个孢子的下方形成第二个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又从基部增长,在侧面形成第三个孢子,并依此方式,继续不断形成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脱落前还可以芽殖的方式形成一串向顶性成熟的孢子链。以致后期进行观察时,只能看到一团黑色的孢子堆。

在多雨的年份,或者在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常可以在病斑表面看到白色,或粉红色或桃色的镰刀菌菌落,有时在竹腔内也能看到茂盛的镰刀菌菌丝体,用这种镰刀菌接种,不仅表现出强致病力,而且能使接种寄主产生典型的症状,故过去一直认为镰刀菌是毛竹基腐病的主要病原。但通过多年的定点定位观察,发现在发病初期不管是在病斑表面,病组织内或竹腔内,根本找不到镰刀菌。在少雨的年份,整个发病期都没有镰刀菌出现,除非将病株带回室内,将茎部浸在水中培养或进行保湿,则在病斑表面有时会出现茂盛的镰刀菌菌落。但从表面有镰刀菌的病斑内取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均未获得成功,不管病斑表面的菌落是在田间自然发生的,还是通过保湿后产生的。但用镰刀菌接种而发病的组织内很容易分离到该菌。因此,认为镰刀菌是毛竹基腐病的一种次生的病原菌。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绒毛状的,十分茂盛的气生菌丝,白色,有时可变为粉红色或鲜桃色。菌落底部有白色,粉红色,桃色,黄色或褐色等。生长在培养基上的菌落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大部具1~5个隔膜,以3~5隔膜的最为常见,着生在桔黄色的粘孢子团内,无真正的小孢子。分生孢子的顶细胞伸长,逐渐变尖呈鸟嘴状,基细胞具小柄。厚垣孢子生于菌丝的顶端或中间,单生或串生,也可由分生孢子的中部细胞膨大而成,表面光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径9~12μm。从形态特征,应鉴定为异孢镰刀菌(Fusarium letersporum Nees ex Fr.)。茁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De Bary) Arnaus]也曾被认为是毛竹基腐病的主要病原,因为它也和暗色节菱孢一样很容易从病组织内分离到。但通过接种试验表明,该菌虽也有一定的致病性,但它只能引起寄主组织局部坏死,不能形成典型症状。

发病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在土壤内,土表的病株残体内存活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发病时间一般在4月底5月初,这时竹笋高约1.5m左右,基部的第三节至第五节的笋箨开始张开,尚未木质化的幼嫩竹壁刚刚脱离笋箨的紧密包裹而与外界接触,正处于十分感病的状态。这时如遇大雨,反溅的雨水可以把土壤中的孢子带到张开的笋箨内,加上未脱落的笋箨内积有足够的雨水,非常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通常在雨后的第三天就可以找到点状的小病斑。整个发病期一般持续20~30天,待幼竹木质化后就不再有新的侵染。当年发病的严重程度与4~5月份的雨量、温度有密切的联系。多雨低温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凡是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竹林受害重;栽培管理水平高,竹子生长健壮的竹林受害轻。

防止措施


【防治措施】 低洼积水的林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清除竹林内的病株残体,并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增强寄主的抵抗力。在4月底5月初的发病初期,要尽快剥除竹秆基部的笋箨,减少感病部位的局部积水现象。并在竹秆表面喷洒20%粉锈宁乳油40倍液,或40%甲基托布津或稻瘟净80倍液的内吸杀菌剂,能较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关分词: 毛竹 基腐 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