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毛家铺村

毛家铺村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毛家铺村




简介


“毛家铺村”,隶属于山东省平阴县安城乡,因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和一条连通鲁西南平原与济南府乃至北京城的交通要道,而被评为“平阴县历史文化村镇”。

村名由来


毛家铺是东毛铺和西毛铺的合称,原名毛家铺子。

毛家铺位于泰山的西脉上。自东向西,由肥城的二泰山、陶山,到平阴境内的青龙山,毛家铺就坐落在青龙山下。陶山和青龙山南面是一片平原,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方圆几百里的湖泊,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王夫差以后,弃官散财,隐形匿迹,偕西施驾扁舟,来到陶山一带定居。他们二人勤劳智慧,在这一带进行商贸活动,由此带动起当地市场经济的高度繁荣,一时间商贾云集、购销两旺。至今,这里方圆几十里按照商号店铺命名的村庄就有二三十个之多。如肥城县的张店、小店、山阳铺、西铺,平阴县的钱官庄、冷饭店等。毛家铺子就是一毛性人家最先在这里开饭铺而得名。范蠡的墓现就在陶山脚下,这一带的人至今还对他充满着无限敬意。

地理位置


毛家铺位于长清、肥城、平阴三县交界处。由于处在泰山西脉的垄断面上,地势较高。山前(南)山后(北)皆是平原,毛铺村就像大海中的岛屿,突兀而起。它的东北西三面被大山环绕,村南则紧紧靠着一条河流,河流的南面还有山。仅靠村的东南西北四山的名字分别是青龙山、凤凰山、白虎山、锦鸡山。据说,毛家铺风水好,左青龙、右白虎、头枕锦鸡、脚蹬凤凰。历史上,原来是一个村庄,后被分成东西两个行政村。东西两村加起来到2008年,有千余户人家,3700多口人。是方圆百里的大村。由于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外村的姑娘愿意往里嫁。毛家铺村的姑娘不愿出村,久而久之。人口越来越多。村儿也就越来越大,形成了今天这个规模。

交通优势


毛家铺自古以来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贯穿西毛铺南北的大街就是当年鲁西南平原通达济南府乃至北京城的交通要道。和平时期这里是南北通衢、经商旅游的坦途;战争年代,这里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塞。相传,军阀混战时期,南军和北军在这里打过狙击战,20世纪60年代修南水库,还挖出的大量弹壳和炮皮。1948年解放济南时,西南路的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穿过毛铺村,开往济南府。毛铺人虽无缘目睹飘在济南城头上的红旗,但在这些生龙活虎的解放大军身上却提前聆听了胜利的号角。

处在通要道上的毛铺村经济非常繁荣,是过往客商歇脚打尖的主要地方,街里曾经店铺林立。光有名有姓的店铺就达二三十个。还有茶水馆、肴子锅、包子棚、果子铺、杂货店等,鼎盛时期这个村光油坊就有近30座。因为山后黄河两岸鲁北平原产大豆,运到毛铺加工以后,再把豆油和豆饼源源不断的销往肥城、东平、汶上、宁阳一带。延续至今的三八大集,把南北各路客商云集至此,更增添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历史遗迹


和平时期,在这条古老的驿道上经商省亲的,赶考赴任的,肩挑车推,南来北往,络绎不绝。南来的客人进村先要经过村南河流上的一座桥。桥孔仨洞为发券半圆形,桥总高不过十米,长约三十米左右,桥头还引伸出几栋方形桥洞,桥上石板铺路,桥宽约五米,能行驶大马车和汽车,桥栏为精凿条石护栏。桥的名字叫广济桥,大约明代修建。虽然石条护拦早已不知去向,桥面亦被车轮勒成条条深沟,却仍坚固如旧,显示出先人们造桥技术的高超。

北来的行人要进毛家铺必须先过一门楼,此门楼曰真武庙。门洞高六、七米,宽七、八米,能过大卡车。门洞用荆栝树当梁搭建,门楼两边各13级石阶,攀登而上,座北向南的门楼上供奉着几尊神仙,门楼的北面长出一棵柏树。由于门楼的遮挡,四季不见阳光,当地人命其为“无影树”。当年“无影树”和13级台阶的门楼也是毛家铺村有名的标志性建筑。方圆百里,只要你能说出这北门楼有几级台阶,说出那棵“无影树”,就会被认为是地道的毛铺村人。

这里的古建筑非常多,毛铺村的庙宇曾经有七、八座之多。锦鸡山上建有关帝庙,天堂山上有座玉皇庙,青龙山上有高高耸立的“黄氏楼”,八里沟里还有座石碑坊等等。有些建筑还保存完好。大部分现已被破坏。但每个景观都留下了一个美好而耐人寻味的故事。

就说高高矗立在青龙山上的那座“黄氏楼”吧,是村人们集资给一位“貔子精”(当地人把黄鼠狼称“貔子”,尊称貔先生或黄先生,故此楼称“黄氏楼”)建的。传说这位貔先生经常出入于毛家铺一带,谁家有病有灾或出门有恙,他总要赶到,等把病治好,把灾消除,他便消失。毛铺的先人把他当成了大恩人,遂集资共同修建了这座“黄氏楼”。此楼就在青龙山西北面的半山腰的一天然洞(貔子洞)口处,用两根高高的圆形石柱搭起了宽阔敞亮的前厦子,上有石桌石登。至今,虔诚的善男信女还不时送上烟火,乞求黄先生的保佑呢。

八里沟石碑坊建在天堂山前,也有段故事:毛家铺早就有江、毛两大姓氏。江家看上了毛家的坟地,要出重金收买,毛家岂能相让?多次协商不成,江家无奈想此下招:修了石碑坊,上刻着望天猴。望着毛家坟地,喻“猴”吃“猫”(毛)之意。毛家岂肯待毙?在天堂山前修了一条长达十几米的石鞭,喻“鞭”打“猴”之举。熟料这样一来,江、毛两家的风水都赶跑了。跑到哪里去了。村里老人说,跑到南方去了,要不南方出了个毛泽东,又出了个蒋(江)介石,而我们这里却连个省部级都没有!这当然是戏言,但由此得到教益,村里人们有了矛盾可协商解决,不要变着法儿互相伤害,到头来弄个两败俱伤。

自然风光


毛铺的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方圆几十里叫上名的山头大小近二十座。由于毛铺的山是泰山西脉在平阴南北分支的起点,他们不同的走势,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地貌特征。有方峪、葫芦头峪、大东口、八里沟等几个大的山峪。这些山谷的共同特点是山水相随。路随山势一步一道景,十步一洞天。

自然资源


毛家铺山上的石头是一色的青石。这些青石非常坚韧,是盖房、架桥、铺路的上等石材。这里的石头是烧制水泥的优质材料。毛铺村自古以来的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

毛铺村的石匠有绝活:盖房垒墙从不搭架子,这在四外八乡匠人们的口中曾传为美谈。毛家铺的房子石头到顶,屋顶一般是圆木檀梁,搭上厚厚的秫秸或苇草,用灰渣覆盖,水泥石子儿捶平,屋顶平滑宽厚,又防雨,又保温,能晾晒和储存粮食。

毛家铺水多、泉多、井多。解放前,每年汛期大雨过后,便山洪暴发,冲毁大片良田,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放后,1959年,村里调集了全公社的民工,连结锦鸡山和田唐山修建了长千米、高百米的连山大坝,名曰青龙水库。

井多也是毛铺的特色之一。青龙山前三个相连的山峪都有泉或井。东八里沟有一“长源井”。井口几十平米,此井水旱涝不涸,甘甜清洌,水浅时伸手可触,水深时探绳可取。大东口的“井子峪”就因“井”而名。在青龙水库大坝的下段一连有“坝跟井”、“家东井”、“长源井”、“大井”、“前小井”、“尹家井”等。这些井的共同待点是“旱不干、涝不溢”。这些井基本沿着毛铺的河床,由于水面较浅,毛铺人吃水根本不用井绳,直接用扁担提起即走。

“王泉”在东河边一座古庙的院子里,平时是一几平方米的洞池,水清澈见底。喝了泉水的人从不拉肚子。此泉和其他泉井还有不同的是:大旱不涸,一到雨季,呈现虎喷龙吟之势,能把整个河床灌满。毛铺人都知道这祥一个说法:“王泉开,淌半年,毛铺村,用不完。”。毛铺河的源头就在八里沟的青龙水库坎根,主要就是汇堵泉之水。毛铺河水源充沛,沿村从东北蜿蜒向西南。凡所经村庄都修有溢水闸截流小水库,丰水季节,河漫过溢水闸奔跑跳跃,顺流而下,从“东毛”到“西毛”向南经“东风”过“大官”直下“大留”汇入肥城汇河,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翡翠项链儿镶嵌在齐鲁大地上。

革命传统


毛家铺人勤劳善良、淳朴耿直、不浮躁、不张扬,有大山般的性格——厚道持重。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传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革命根据地,一大批仁人志士曾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热血和生命。朱大全、邵洪鲁两位烈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光荣的毛铺人的典型代表。

1938年4月,平阴县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便在毛铺村建立,那时仅西毛铺的党员就发展到了十几个人,群众觉悟非常高。当时的县委领导谷扩如、熊善隆等经常在这一带居住、休整、打游击。1941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军结集了七个县(宁阳、汶上、东平、长清、肥城、东阿、平阴)的日军和伪军4000余人,对当时正在毛铺村驻扎的中共县委、县大队和区中队共200余人进行了疯狂的“铁壁合围”,由于当时力量悬殊,中共方死伤惨重。后县委很快通过修整,组织了七八个人的武工队,紧紧依靠毛家铺的革命力量,采取“明聚夜散”的方法,打汉奸、拔据点,迅速转败为胜。

相关分词: 毛家铺 毛家 家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