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毛柄短肠蕨

毛柄短肠蕨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毛柄短肠蕨




药用信息


Allantodia crinipes (ching) Ching.

【药 名】:毛柄短肠蕨

【来 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

【功 效】:1.清热解毒 2.燥湿驱虫。

【主 治】: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性味归经】:微苦,凉,有小毒。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

【别 名】:贯众(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湿、驱虫的功能。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植物形态


常绿大型林下植物。根状茎横走、横卧至斜升或直立,直立者高可达50厘米,直径可达10厘米,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深褐色或黄褐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先端细长卷曲,边缘黑色并有小牙齿;叶疏生至簇生。

叶子形态


能育叶长可达3米;叶柄粗壮,长可达1米,直径达1厘米,基部黑褐色,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并有易脱落的褐色、卷曲的短柔毛,向上绿禾秆色或绿褐色,渐变光滑;叶片三角形,长可达2米,宽达1米,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二回羽状或二回羽状一小羽片羽状半裂;侧生羽片达14对,互生,略斜向上,中部以下的卵状阔披针形,长达70厘米,上部的披针形,具短柄或基部贴生;小羽片达15对,互生,平展,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20厘米,宽达4厘米,有短柄或无柄,先端长渐尖或尾状,基部浅心形或阔楔形,两侧羽状浅裂至半裂,或近似缺刻状;小羽片的裂片达15对,略斜向上,先端钝圆或平截,边缘有浅锯齿或近全缘,基部下侧的1片常显著较大;叶脉羽状,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脉可达8对,单一,斜向上,达边缘(基部上侧1条有时不达边缘)。叶干后纸质,上面通常绿色或深绿色,沿羽片及小羽片中肋及主脉多少有白色或淡褐色、近球形的细小腺体,下面灰绿色,沿羽片及小羽片中肋及主脉有褐色、线形的小鳞片及单行细胞的短柔毛;叶轴和羽轴绿禾秆色,光滑。

孢子形态


孢子囊群线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达7对,多数单生于小脉上侧,少数双生,由小脉基部向上达其长度的1/2;囊群盖褐色,膜质,边缘睫毛状,从一侧张开,宿存。孢子近肾形,周壁明显,具少数褶皱。

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2n=82。

分布地带


本种为我国南方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型常绿蕨类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山地阴湿阔叶林下,分布颇广,西起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西部、南部、中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北达四川(峨眉山、乐山、筠连)、重庆(缙云山),向东经贵州南部(独山、关岭、册亨)、广西(隆林、百色、平南、大瑶山)、海南(白沙南高岭、琼中五指山、东方尖峰岭)、广东大陆山地及香港等沿海岛屿、福建南部(南靖、漳州)、浙江南部(平阳)达台湾(山地广布);垂直分布的幅度也较广,可从海拔100米左右的河谷及丘陵地带,向上达1900米的山地。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日本南部(九州及琉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热带澳洲、玻里尼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植株特征


本种形态多变在该属中是特别突出的。其根状茎兼具细长横走、横卧、斜升至直立各种形态;尤为奇特者,有时粗壮直立的根状茎上侧生细长横走的匍匐根状茎。植株大小及叶片分裂度的变化幅度也很大,初成熟植株的叶长有时不及1米,能育叶常为一回羽状或为一回羽状向二回羽状过渡形态。由于形态多变,本种异名不少,能育叶一回羽状的,先后被定名为 Allantodia veitchii (Christ) Ching 及 A. yaoshanica (Ching) Ching et C. H. Wang。

四川省峨眉山一带草医称该蕨种为鸡爪黄连,以叶治头晕症,根状茎治跌打

相关分词: 毛柄短 毛柄 柄短 肠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