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马家岭寺

马家岭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马家岭寺




马家岭寺介绍


马家岭寺,也叫“砍布寺”,位于坪沟乡坪沟村马家岭社东南隅。这里杏树成荫,有永靖“杏花村”的美称。马家岭寺就座落在烂漫娇艳的杏花丛中。马家岭寺的建立,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清光绪年间,处在王坪的杨家大寺非常兴盛,大殿雄伟壮丽,僧人众多,牛羊成群,寺院和喇嘛也很富有。当时,曾有个名叫砍布的印度僧人慕名云游到此寺,传经说法。寺里的管家和僧人看到砍布僧人面目丑陋,袈裟不整,就没有收留他。可砍布僧人临行时,留下一句话,我看到这里的百姓善良厚道,以后,若地方牲畜得瘟疫,就来藏里找我。没过几年,当地确发生了严重的牲畜瘟疫,而且迅速蔓延,经医治没有效果,死驴烂马随处可见。这时便想起了那位印度僧人曾说的话,就派人到藏里找印度僧人,找遍了雪域寺院,终于在一寺院找到了砍布僧人。他告诉来人:“贫僧有病在身,不能远行,这里有一卷《砍布经》(般若经),你们带去后请高僧诵经祈祷,就能消除瘟疫。”派去的人日夜兼程而归,请高僧诵经祈祷后,果然,没过几日,瘟疫很快就消除了。时隔不久,坪沟的马家岭也发生了同样的疫情,马家岭的众人到王坪杨家大寺请来了《砍布经》(般若经),高僧诵此以后,瘟疫也很快消除了。马家岭的群众为了纪念砍布僧人及《砍布经》(般若经),于清光绪十三年,在马家岭修了一座喇嘛寺,取名为砍布寺(现马家岭寺)。

首建的马家岭寺,有经堂三楹,厢房若干间,常住僧人3名。清同治三年寺院遭到兵焚。1937年,当地群众又募资复建,二次修建的大殿为三间转五格式,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甚为壮丽,左侧建有五间出檐式厢房。大殿佛龛里供有一卷用黄缎层层包裹的《砍布经》(般若经)。大殿的墙壁上悬挂几幅绘制、堆绣精美的唐卡。烧香拜佛、求医问卦的人络绎不绝,香火十分鼎盛。1958年,在反封建宗教特权的潮流中,该寺被毁。《砍布经》(般若经)被一喇嘛暗藏在一个山洞里,惋惜的是后被一场山洪吞没。

马家岭寺历史


首建的马家岭寺,有经堂三楹,厢房若干间,常住僧人3名。清同治三年寺院遭到兵焚。1937年,当地群众又募资复建,二次修建的大殿为三间转五格式,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甚为壮丽,左侧建有五间出檐式厢房。大殿佛龛里供有一卷用黄缎层层包裹的《砍布经》(般若经)。大殿的墙壁上悬挂几幅绘制、堆绣精美的唐卡。烧香拜佛、求医问卦的人络绎不绝,香火十分鼎盛。1958年,在反封建宗教特权的潮流中,该寺被毁。《砍布经》(般若经)被一喇嘛暗藏在一个山洞里,惋惜的是后被一场山洪吞没。

改革开放后,当地信教群众第三次复修马家岭寺,只建三间简易土房。1998年,大殿改建为古典式建筑,描檩画牵,起拱施彩,系用飞檐,置阴阳瓦,屋脊置宝瓶,两边置脊兽,宏伟壮观。大殿左侧屋檐下悬有一口高1.2米,口径80公分的大钟,钟上铸有铭文。据说,每当撞钟时,可以给当地人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殿内供有1983年从塔尔寺请来的《砍布经》(般若经)二卷,挂有许多善男信女送来的赠匾。大殿左边建有五间僧舍。院中两棵松树,挺拔耸立,像两尊守卫寺院的护法。寺院门前不远的山坡上有两面嘛呢旗,传说这两面旗,可以遮风挡雨。

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为马家岭寺的善会,这一天,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带着香表,为他们信仰的砍布僧人焚香祭祀。

相关分词: 马家 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