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鲁西良文集

鲁西良文集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鲁西良文集




书籍简介


书名:鲁西良文集作者:鲁西良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作者简介


鲁西良(1910-1990)

历任:新华社天津分社社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副主任,

中国记者协会国内部主任,兼《新闻业务》杂志副主编

本书序文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一生的心路历程。

鲁西良,一个山东富裕农民的儿子,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毅然放弃北京的大学学业,回到家乡,变卖家产,拉起队伍,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他1937年加入共产党,为了工作的需要,拿起手中的笔,从此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兢兢业业,忍辱负重,从不向党和国家伸手。

他是最早在马背上印报纸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作为刘邓大军的随军记者,他记录了那场载入史册的战役;他亲历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采访;他是新华通讯社最早的新闻干部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的高等院校新闻系教授之一。他毕生热爱写作,深厚的文学功底使他的文学作品载入文学大系。他用笔记录了党的新闻事业从创建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献。

他继承了中华文人的骨气,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折。他一生两袖清风,简朴清廉。为军人持大将之风,敢于担当;为文人持大儒境界,笔下生风;为友人,宽厚大度、智慧达人。做人如此,足亦!

谨以此书,对一个至真、至厚、至忠之人以最深厚的纪念!

书籍目录


前言 2

鲁西良自传 2

三十年代发表的作品 6

战争时期的作品 23

文学作品 23

新闻报导及其他 36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品 50

新闻报道 50

工作回忆录 61

晚年作品 144

鲁西良纪念文汇 278

鲁西良年谱 290

后记 293

原文摘录


…………

1919年就读县立第一小学,1925年在教员张嗣白、鹿馨吾等影响下,接受爱国思想,曾参加校同学组织的五卅游行,查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天背着家庭,冒着危险出走到聊城,投考省立第三师范。八百名考生,被录取头榜第一名。

入校后,曾被校长孙葆贤特别关照,我也为他的以“五四”思想办校所倾倒。在读书救国思想指导下,拼命读书。1927年后,校内国、共两党竞相发展。我在同班同学孙葆树(校长之弟)的影响下,参加一些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但未入团。

1928年后,在孙校长的保护下继续求学,在科学民主与反帝反封建思想鼓舞下,在校曾办起“书报介绍社”,批售进步报刊。这是孙景濂(校长之子)、杨真等同志在北平共同努力,校长对我特别支持,才办起来的。办了一年多,同学们能够读到京沪进步书报,我也接受《语丝》《创造社》的进步文艺思想。

毕业后在临清第一小学教书,做高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员,曾订阅多种进步书刊,以新思想教育学生。两年后,因订阅左倾书报,被华北剿总定为左倾分子,被校长劝退,遁迹北平。1933年考入中国大学国学系。

入学一年后,学费不济,被迫休学,到聊城师范附小教书一年。1936年在《中流》月刊上发表小说《初选》,揭露国民党在县区初选国大代表的丑态,受到茅盾、胡风、黎文烈等文学前辈来信鼓励。从此开始写小说,在北平《盇旦》、《文史月刊》等刊物上发表。1937年春,参加北平作家协会。中国大学国学系,当时系主任吴承士,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较早,他请教员齐燕铭、孙席珍、曹靖华、陈志梅、管彤等都是进步人士(后来知道他们是中共地下党特别支部)。我受他们影响,又结识管大同、李建梓、王大同、李延会、郭奇、王悦忱等同学,对共产主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一二九运动”后,深知民族危亡在即,中华青年必须奋起,然自觉出身不好,没有经过生活锻炼,未敢提出入党要求。在“民先”号召下乡动员民众的影响下,在“七七事变”前几天,回到家乡,决定参加地方武装组织的游击队。

开始与本区二大队长孙震南组织民团、土匪、散兵游勇五百多人,就食于馆陶八区。当时八区郝国藩感成分复杂,未敢收留,队伍自动解散。次投同学王正久部,王意将我作肉票扣留,后被沈兰斋要出,介绍到吴作秀部,并告我去南馆陶找共产党地下党员王乐亭。

到吴部,正值他们在黑山寨与日军遭遇战之后,虽说是小胜,但三部分人吃饭成大问题,一部分人说不让抢不能生存,一部分人说抢是“兔子吃窝边草”,也是死路一条,想去南馆陶借粮,但没人敢去。因为南馆陶镇长张星吾,杀人不眨眼,冠县县党部周学谦就被装入麻袋投入卫河。我入党心切,便自告奋勇,愿作借粮代表。

…………

相关分词: 鲁西 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