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陇西寺庙

陇西寺庙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陇西寺庙




陇西寺庙建筑,就城郭及近郊,在《巩昌府志》中记有 46 处,清雍正末、乾隆初年 ( 公元 1735 、 1736 年 ) 有 69 处,到同治初,据《陇西被兵记》 ( 杨凌霄著 ) 所列,包括民间祈报庙祠,共 120 余处。这些寺庙建筑,有大有小,规模不一,但都布置井然,雄伟壮观。就规模较大,风格特异,现有遗存者 , 予以补述。

万寿寺


据碑载,万寿寺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寺后稽古楼旧址为宋代读书台。寺负西向东,原建筑有头门 ( 门前街道至今称万寿街 ) 、钟楼、鼓楼、菩提院、毗卢院、南禅院、财神殿,稽古楼。其寺占地面积广阔 ( 为今称新街的全部地域 ),寺中套院,院殿毗连,规模甚为宏大。明代寺内曾设学宫,为生员受学官月课和考核之所。清代作朝贺之所。同治五年 ( 公元 1866 年 ),陇西城陷,寺毁于火,仅存头门,钟、鼓二楼及稽古楼。光绪二年 ( 公元 1876 年)在火毁旧址修大殿五楹,南北厢房六楹,朝贺坐班厅三楹,清末又毁,仅留稽古楼一座。

稽古楼 ( 又名稽古阁,原建筑于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坍塌后,知县王建重建,后改为魁星阁。 ) 坐落在砖砌方形高台之上,台高近三丈,底长四丈余,底宽三丈。台下中有券拱顶门洞可通车。楼为两层,明柱飞檐,木壁明窗,为歇山顶式楼阁建筑。

万寿寺毁后,遗址于民国五年 ( 公元 1916 年)以官产出售予民,修为新街。留存的稽古楼惜于一九五七年拆除,木料用于北关戏院 ( 原山陕会馆址 ) 修建 ,台基被私人逐渐取士挖毁。

仁寿山寺庙


据记载“上有十方古刹,创自元汪总帅。” 明代又增修,清初继建,到雍正六年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惜于同治五年遭兵燹,毁而殆尽。同治十年,周军门劫后治陇,开始修复,并有陇邑绅耆客商先后继修,又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原有远门、十方古刹坊、山神殿、土地殿、大佛殿、娘娘殿、伽蓝殿、接引楼 ( 下为寺门 )、韦陀布袋殿、送子观音楼、西方境、金刚殿、阎君殿、祖师殿、天师亭、真武殿、文昌殿、魁星阁、关帝殿、十代名医殿、清圣祠、巧圣宫、兜战阁、五福堂、朱衣堂、仰止楼、散福亭、步月桥、僧房院等二十余处,后修了玉皇阁、白衣洞、货郎殿、黑虎殿、灵官殿、眼光殿、八角魁星楼。寺观林立,依势而峙,楼堂亭舍,鳞次栉比。为陇西山巅庞大建筑群。惜于一九五八年始,予以拆毁。现又重新建设,辟为仁寿山森林公园。2010年建成的大雄宝殿蔚为壮观,是仁寿山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亦是陇西县佛教协会会址。

盘龙山寺庙


盘龙山即仁寿山之东山,位于县城南门外里许,俗称南山,盘龙山寺庙也称南山寺。原有寺庙、瑞光寺、妙光寺(南寺)、汪总帅祠、月香台、金元丰碑及南安书院等。山巅山麓寺庙比比相连,且与其他文物建筑融为庞大整体,依山而上,错落有致。寺门高耸山腰,石条铺成的台阶,直落路旁,过街跨立忠义牌坊。寺庙均建于何时,史志少载,有记载可查的武庙,为元汪世显所建。可惜建筑群于同治三年、五年两次毁于兵火。同治丙寅乱后,修复了武庙大殿和退殿各一座,并修了乐楼。建国后,被某单位占用,修复的殿字均拆除。现在群众又于部分旧址上修建了财神庙、城隍殿、关帝庙、亭阁、戏台等。

北极宫


北极宫在北关西北隅头天门巷内,占地面积较大。为明万历五年 ( 公元 1577 年 ) 陇西知县李汝相筹资修建的原李家龙宫 ( 李家宗祠 ) 的部分建筑。李汝相,山东临邑人,李氏后裔。为祭祀先祖,他将重建的部分李家龙宫建筑,名为北极宫,意取众星拱围之所。北极宫大门前巷内 , 从北关正街依次建有“北天第一门 ”、“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三座牌坊。宫院前部建有五座楼、乐楼及大小殿阁;后部有人工堆成的假山,名为普贤崖,文殊岭、臼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山建有风格迥异的台阁。人称“前五楼,后五山”。清顺治五年 ( 公元1648 年 ), 甘州米刺印、丁国栋起义东进,经巩昌,占据东、西、北三郭,败退时烧毁北极宫全部建筑,仅留“北天第一门”坊。康熙元年 ( 公元1662年 ) 及三十七年 ( 公元 1698 年 ),两次重修了部分建筑, 惜于同治五年的兵祸中又全部焚毁。清末民国初又有修复,修复的部分楼阁殿宇及“后五山”,在一九四九年时基本保存完好。一九五八年后北极宫址,先后改设第四中学、城关五小、南安初中,前部殿字、乐楼等被陆续拆除,尚存山台阁、四座殿、“北天第一门”。四座殿宇被改修为教室。现经增修、补修,恢复原李家龙宫名。一九八九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七年有福建客商李龙官投资13.5亿元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开发性修建。

府文庙


巩昌府文庙,据《巩昌府志》载,“旧在城西隅,明隆庆元年大参周懋相改迂南街”。是公元一六零五年由城西隅迁建于南街今陇西一中初中部 ( 今陇西一中初中部是原陇西中学、陇西一中址,由府文庙、贡院、三义庙址组成 ) 院内的。府文庙最早建于宋代。元惠宗至元元年 ( 公元 1335 年 ) 重建,建筑情况无载。清康熙十六年 ( 公元 1677 年 ) 又重建,同治五年毁于陇西城陷之兵火时,剩崇圣祠与文昌祠。光绪六年 ( 公元 1880 年 ) 巩昌知府颜士璋重建时,修复了戟门、棂星门、圣域门、贤关门、大成殿、崇圣祠、文昌阁、忠孝祠、节义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左右庑各十余楹。殿堂祠庑,错落有致;大成殿伟峨矗立,其余堂祠相拥严整;占地开阔,古树庇荫。堪为一令人肃然起敬之境。

府文庙雄踞城南,坐北向南,大门在今陇西一中初中部操场西南端墙房处,门前一大照壁,长达30 余米,高约 10 米,巨石砌底,青砖戴帽,上盖青瓦,砌脊瓦兽。正面贴砖,上雕“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字大一米见方。字为光绪举人张经 ( 字纬堂 ) 所书。照壁两侧面雕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字。这座照壁雄伟高大,人皆称为“万仞宫墙”。

府文庙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部拆除。雄伟的万仞宫墙也于一九六六年后拆除。唯存大成殿一座,曾作陇西一中图书馆。一九八一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春,经维修恢复原貌,陈列一中校史。

府隍庙


府隍庙址位于景家桥路北的原城关中心粮站。据有关记载,元代就有城隍庙建筑。有头门、正殿、退殿、两廊厦二十余楹,及抱厦、戏楼、十城隍殿、州县

二十一属城隍厅。殿宇多,占地面积大 ( 约 15 亩)。门前矗立一对石座大铁狮,背树蟠龙铁旗杆,上铸朝天斗。同治五年建筑被焚,仅存门外铁狮子及旗杆。同治十年知府汤聘珍重修原大部分建筑。其后又修复了十城隍厅及抱厦。一九五零年后,此处为城关中心粮站,殿庑先后拆除,铁狮及旗杆一九五八年消融。今仅留抱厦一座建筑。

抱厦 ( 正方形),坐北向南,高7.5米,宽11.85米,进深11.5米,为卷棚式歇山顶建筑,飞檐翘角,二十四朵斗拱。内部结构为斜梁挑担,雕花四布,莲花低垂,精巧壮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台


庙台 ( 北关武庙 ) 建筑

北关武庙初建于明万历十年 ( 公元 1582 年 ), 庙建于人工修成的方形高台之上,故称庙台。背西向东,是三层楼阁式建筑,高耸雄伟。清顺治五年 (公元 1648 年 ), 楼毁于兵火,康熙年间又依原样重建,同治五年又毁于兵灾。同治九年军门彭忠国重修大楼,但低于原建筑。光绪年间增修为二层楼,砖台拱门过衔。庙台及楼高峻凌云,矗立北关中心,与雄踞大城中心的威远楼遥遥对峙,数十里外可见,足显古城陇西气势。惜于一九五九年拆毁。现由北关民众参照原样重修为歇山顶五挂六角二层楼,楼下直通庙儿巷。

东岳庙


东岳庙建筑占地 70 亩,规模很大,其东岳大帝殿高 10 米以上。建于何时 ,未见记载。清同治四年庙遭兵毁。东岳庙建筑的特点是反向建立,大殿门槛与威远楼脊顶等高。这是因为陇西城“西关高峻极天,意取伏金助木”。按五行学说,西方为金,东方为木。 “木”对应五色为青,对应五季属春,故将东岳庙反向建于城西关最高处,以“伏金助木”,祝陇西四季常青如春。

保昌楼


保昌楼 ( 俗称巴巴坟楼 ) 位于县城北关外里许火焰山 ( 俗称河蒲山)岘口。光绪九年(公元 1883 年 ) 由知县李寿芝集资重建,为三层小楼,八角攒顶。高l4米,长、宽各10米。楼梯雕栏、套花窗棂、棂栏巧绣,飞檐翼然,古朴、雄伟、庄重。院内配有厢房、经房、土地祠等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陀寺大殿


普陀寺大殿位于北关东北隅,今五一小学院内。普陀寺初建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原有“普陀西院”。据传,有一和尚比丘无达,朝拜浙江定海县普陀山,募资奉像四尊,肩挑西行至陇西,择北关翊秦门落脚。当地胡姓施舍土地、众人集资建成普陀守大殿。大殿坐西向东,宽 13 米,进深 12 米,高 10 米,斗拱三朵,占地 150 平方米。歇山屋顶,构造精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据乾隆《陇困县志》记载,当时(公元 1763 年 ) 就有礼拜寺,仅城区域十五处 : 北郭六、西郭二、北郊四、西郊二、东郊一。杨凌宵《陇西被兵记》述 , 同治初,有清真寺八,即北关上西街清真寺,热水巷寺,保昌门清真大寺,北关外三堡子寺,巴巴坟寺,西堡子心店寺,东顺门内清真大寺,西关清真古寺。毁废情况也不清。苏家堡是围原清真寺修筑的。现清真寺大殿,是一九五三年依苏家堡子内外迁的原礼拜殿而重建的。长 16 米、宽 8 米,土木结构,飞檐翘角,正背面各有斗拱九朵,两侧各有斗拱六朵,龙脊式屋顶,为典型的仿古建筑。寺内中心有六角亭一座,唤醒高塔一座,属阿拉伯建筑风格。

元万卷楼


据一九六四年四月在陇西西城门处出土的《万卷楼记》卧碑载,万卷楼由汪世显之孙汪惟正于元世祖至元四年 ( 公元 1267 年)所建。地址在巩昌“府治东南隅隙地”、“因城圈” ( 靠近巩昌府署东南方城门的地方)。当时巩昌府署在总帅府署近处、或一处 ( 即今文化广场、县政府大院 ) 。所谓“府治东南隅隙地”约在今南街什字、陇西宾馆处。楼中“列架”、“签整排比”、藏“经史子集……万余卷”,“图画、琴剑、鼎砚、珍玩, 横列其间,皆稀世宝”。楼悬挂“万卷”匾额。此楼至少两层六间,估计约百余平方米。为距今七百四十年前西北地区藏量最大的图书馆楼、博物馆楼。毁废于何时,无载。

相关分词: 陇西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