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龙穴山

龙穴山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龙穴山




简介


在安徽六安市东五十里,现合肥市接界,山脊有龙池,味甘美,亦名龙池山。《安徽通志》其水为天下第十泉,即欧阳修集古录所谓张路斯郑祥远二龙君战处。宋汪立信曾读书于此。

龙穴山来历


龙穴山是六安东南方一座并不高大的山脉,它位于312国道旁,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唐代中宗年间,有个叫张路斯的人任宣城县令,后来他因故罢官,便闲居颍上。他的夫人和他伉俪情深,生有九个儿子。奇怪的是张路斯虽然闲居在家,却晚出早归,而且回来时不是周身彻寒就是身烫如火,张夫人认为必有蹊跷。在张夫人的再三追问下,张路斯道出了实情;我和蓼人郑祥远皆为蛟龙化身,现在我俩为了争夺水下龙宫,发生激战,而且战斗十分艰苦,这就是我每次回来周身彻寒的原因。他又对张夫人说明天和郑祥远又要进行一场恶战,到时候你叫我们的儿子帮我一把,争取将郑一举打败。你叫儿子们看准了,我佩戴的是绛绡,郑祥远佩戴的是青绡,不要弄错了。第二天,张路斯和郑祥远又进行一场大战,打了许多回合也未见胜负,只杀得天昏地暗。张路斯九个儿子带着弓箭,瞅着青龙一齐射去,青龙受伤而逃,逃到合肥西部的一座山上,因为伤势过重而死,死后化作一座山,人称之为龙穴山。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在许多古人的诗文中都提到红青龙大战的故事。龙穴山以前还建有张公祠。“龙穴夕照”曾是“六安八景”之一。

东淝河源头


东淝河古称肥水。源出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北抵淮河。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主源,称东淝河。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1.6%,平原区占29.7%,湖泊8.7%。河道全长152公里,平均比降0.30‰。 东淝河西干出六安市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金桥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折西北流,至六安县太平集,左纳青龙堰来水;经李家圩左纳桃园河;又北左纳大堰来水,于东桥集入寿县境;折东北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折北流,至唐老圩右纳一小支;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 东西两干会合后北流,经石埠、船涨埠,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瓦埠湖从白洋淀至钱家滩,南北向长52公里,平均宽仅5公里,湖底高程15.8米;东纳瓦埠河(亦名沿河,古阎涧水),西纳陡涧河,南承东淝河,湖的下口在东津渡稍上。湖水出钱家滩,经东津渡、寿县城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后,北流3公里注入淮河。

旅游开发


六安历史悠久,古老神奇,人杰地灵,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曾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古代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神秘的下龙爪就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美好的传说。下龙爪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地势高低跌宕,临河石壁陡峭,瘦削峋磷赤石像“龙爪”突兀河中、其上有“龙爪石”,六安人称上龙爪,因得名下龙爪。这里明代称“龙潭石”、因赤石下有龙潭深不可测,汛期水流湍急人不能近,旱季潭水从不干涸,且水质清纯。明代之前此处为六安八景之一《龙潭秋月》,每到中秋月圆,六安城名人文士、骚人墨客聚于龙潭赤石吟诗酬唱。六安名士明嘉靖年乙酉科眉州知州牛皑有句曰“流水尽回矶下去,好山都入座中来。” 名士王洪有诗赞曰《龙潭秋月》:“神物隐深渊,娟娟月正圆,鱼惊明镜堕,龙喜宝珠还,水面嶦光冷,波心兔影悬,满目清舆里,浑似接飞仙。”

下龙爪历史久远,民间有许多扑朔迷离的传说。宋代欧阳修跋赵耕撰《张龙公碑》叙述了张龙与郑龙争斗,郑龙失败后,投入六安城东四十里龙穴山而死的故事。于是民间即传,龙穴山龙脉通连下龙爪的龙潭,而上龙爪与下龙爪即系郑龙死时伸向淠河的两只嶙峋赤爪。另有传说龙潭下有洞穴通连龙穴山,龙潭下有暗流涌出,因而潭水不干涸。曾有人误入龙潭下洞穴后钻入地下岩洞,侥幸死里逃生,从州城之下水道闸口爬出。

州志载:“龙盘石武定门外龙潭石上,杨景曾书龙盘石三大字有一寿字”。民间传闻龙盘石系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留书所刻。清圣主康熙皇帝南巡,途经六安由淠水入淮,曾盘坐龙潭石上休息,因此百姓称为“龙盘石”。乾隆闻之御笔“龙盘石”命人刻于赤石上,州人又在乾隆站处刻一大寿字、并在盘龙石之上立有缠石龙柱标志(文革中被毁)。

下龙爪虽仅三万平方米,但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州志张璨记载《三官寺记》:“城龙盘石之上龙津书院之旧地也,后改为三官寺”。州志又载:“龙王庙北门外五里龙谭上”。州志还载下龙爪旧有淠津古渡,明代之前为六安八景之一《淠津晓渡》,此渡有千年历史,至90年代末云路桥开通方停用。清康熙知州王所善有诗写《淠津晓渡》:“匏叶谁知庚淠水津,徒杠不扰济行人。往来一苇归村市,隐隐东星尚挂晨。”

四、项目内容设计:建筑风格以仿徽建筑为主,共设计七项内容:

(一)沿河修复 《淠津晓渡》从古渡旧址修一水廊直伸淠河之中,水中建水榭。从岩石上镌刻《淠津晓渡》,并刻古代诗文;

(二)龙盘石的上方,建风雨亭,重建六棱缠龙花岗岩石柱供游人观光揽胜;

(三)原龙王庙旧址建一二层仿古建筑,“龙王阁”,供游人登高远望;

(四)三官寺旧址恢复《龙津书院》,建一仿徽风格两层建筑,一层仿古茶馆,一层用于书画展,小型演艺,中、小型会议接待;

(五)沿河北端峭岩陡壁约长100米直耸水面,修建六安古八景之一《赤壁渔歌》旧景新用;

(六)下龙爪沿公路边约可建仿古门面100间,开辟古文化一条街,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

(七)沿公路最北端低洼地段,建融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四层仿徽建筑“龙宫度假村”

五、项目投资预算:总投资预算人民币1000万元,其中龙宫度假村主体建筑560万;龙津书院主体建筑200万;文化一条街沿路门面100万;龙王阁建筑50万;新建小赤壁,修复《淠津晓渡》景点水榭方亭15万元;水电安装、道路绿化30万元。

在广东东莞虎门横档山南三十里,兀立海中,先置哨汛,今废。

相关分词: 龙穴山 龙穴 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