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龙光王佛

龙光王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龙光王佛




简介


为过去久远前之佛。据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载,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之世,舍卫国波斯匿王已于此佛所,为四地菩萨,释尊为八地菩萨。 (佛名)舍卫国波斯匿王在此佛所,既为深位之菩萨。仁王经中曰:‘尔时世尊告大众言: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我为八地菩萨。’佛教与佛陀

在 上座部佛教 中,承认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如 迦叶佛 、 释迦牟尼佛 等过去七位佛陀、未来佛 弥勒菩萨 等等;而 大乘佛教 则进一步认为在他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十方世界诸佛」,例如 西方极乐世界 的 阿弥陀佛 、 东方琉璃世界 的 药师佛 等等。如 圣严法师 在《正信的佛教》所说:「在现有历史的记载中,虽然只有释迦一人是佛,可是过去久远以前,这个世界曾经有佛出生,未来的久远以後,这个世界仍将有佛出生,现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独一无二的,佛教承认过去、现在、未来,有著无量无数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 有情众生 (动物)不论信佛与否,将来都有悟道成佛的可能,因为佛教阐明:佛陀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圣虽有不同,在本质上,佛性一律平等。

十种称号


佛教传统认为「佛」有十个称号: 如来 、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 (有时分别作 无上士 及 调御丈夫 ) 、天人师、佛、世尊 。佛陀还具有 三身 、 四智 、 五眼 、 六通 、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等等。

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一切佛都有十种称号:世尊、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如来 」(Tathāgata)则是对佛的总称,《 金刚经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如来 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 如来 。」。

除了「如来」之外,其它九个名号就代表了佛陀的 九种德行 :

应供(Arahant) 应供又译做 阿罗汉 ,意为「杀贼」,『贼』是指烦恼,也就是「断除了 贪、嗔、痴 一切烦恼」。阿罗汉远离了一切烦恼(远离),自轮回中解脱出来,不再轮回流转(破辐),因此,他值得被人供养(应供)。此外,阿罗汉永不再造恶,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无恶密)。

正等正觉(Sammāsambuddho) 又译做 正遍知 ,由於佛陀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已的努力,最後领悟了 四圣谛 ,因此被称为正等正觉。佛陀因多年的修行,累积了足够的 波罗密 ,最终达到「应知的已知,应修的已修,应断的已断」,所

佛即「觉者」,也就是了悟真理(圣谛)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导其他人觉悟。

世尊(Bhagavā) 佛教认为,在这世上,佛陀是最殊胜、最无上、最值得受人尊敬的老师,因此,他被称为世尊,也就是「世人所敬仰的」。

以说他是知智圆满的。

明行足(Vijjācaraṇasampanno) 佛陀具足「明」,即一切智慧圆满;具足「行」,即大慈悲圆满。因此,他知道什麼对众生有益,什麼对众生无益,并以此引导众生走向灭苦之道。

善逝(Sugato) 佛教相信,佛陀拥有圆满、毫无污点的行为(正行),也具备正确的言语方式(正语),并灭尽一切烦恼,不再处於生死流转,因此称佛陀为善逝。

世间解(Lokavidū) 佛陀向众生解释了「世间、世间的起因、世间的灭尽以及达到世间灭尽的方法」,这一切都存在於人们的身心之中,人们可以通过修行,以自己的身躯去了解它。由於佛陀对此有彻底的了解,因此被称为「世间解」。这里的世间是指和身心 五蕴 相关的 四圣谛 。

无上调御丈夫(Anuttaro purisadammasārathi) 佛教相信,佛陀具有透彻众生性格、习性的能力,因而知道什麼修行方式最适合他们。在 佛陀 四十五年的教化里,成功教导了许许多多个性、学习能力都不同的众生,使他们都证得解脱。因此,佛陀被称为「无上调御丈夫」。

天人师(Satthā devamanussānaṃ) 天人师又译作 人天导师 。佛教相信,佛陀不止是 人类 的导师,也是 天人 的导师。在佛教经典里常常可以见到有关天人向佛陀请益的描述。

佛(Buddho) 佛即「觉者」,也就是了悟真理(圣谛)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导其他人觉悟。

世尊(Bhagavā) 佛教认为,在这世上,佛陀是最殊胜、最无上、最值得受人尊敬的老师,因此,他被称为世尊,也就是「世人所敬仰的」

佛之三身


佛陀都具有三身:报身、化身和法身,其三身起不同的妙用,处於不同的境界。报身指由於过去的志愿和经历不同,因而成佛的时间、因缘、度众的情形也有所差异的实际佛陀。化身指佛陀为方便善巧度化众生,以神通力所变现的佛、菩萨、天、人、阿修罗、以致畜生、饿鬼、地狱等众生之身。法身指佛陀住於大涅槃时,与真如同体,与万法合一的体性;恒河沙数诸佛皆住於此共同法身。如 释迦牟尼 佛为报身佛, 卢舍那佛 为化身佛, 毗卢遮那佛 为法身佛。

佛教徒眼中的佛


与某些其他 宗教 里至高无上的 神 不同,佛不是 造物主 ,也不掌管人们的吉凶祸福。比如佛陀不能改变人们所作的 业 ,也没法度化无缘之人。

佛教认为佛陀是具有无上智慧和圆满觉悟者,称为获得 无上正等正觉 者(梵文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佛与佛教徒是师生关系,佛教徒自称为「佛弟子」,称 释迦牟尼 佛为「本师」。因此 正信 的佛教徒对於佛陀的态度,是尊重恭敬与请益学习,而不只是顶礼膜拜。其他宗教以为佛教徒顶礼膜拜是崇拜偶像的行为,这对佛教是极大的误解,佛教徒的顶礼膜拜是发自内心对佛陀法身之无上甚深微妙智慧与慈悲心表达最崇高的敬意,而非对佛像的依恋与偶像崇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告须菩提尊者「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是最佳的注解。

以 上座部佛教 的观点来看,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而成为超越生死的 阿罗汉 ,而阿罗汉可依照修行过程、智慧能力的不同分为佛陀、 辟支佛 与 声闻阿罗汉 三种,其中声闻阿罗汉数量最多,而佛陀最稀有,成佛需要比其它种类的阿罗汉付出更多的努力修行菩萨道、经历更漫长的轮回时期(不少於三大 阿僧祇劫 )。但佛陀却具备声闻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所不具备的智慧和能力。如 杂阿含经 中提到,如来拥有「如来十力」,「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

大乘佛教 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不过从 凡夫 到成佛一般要经历三大 阿僧祇劫 。但只要修行努力精进,可以化长劫为短劫。

世俗的理解和文艺作品中的佛


世俗对 佛 的理解比较复杂,这种理解与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广泛传播互为影响:

有一部分的理解是与佛教界对佛的理解一致的。 世俗、民间信仰也常常会误解佛为一种有大能的神灵,如 神魔小说 名著 西游记 中,佛帮助 玉皇大帝 ,以打赌击败 孙悟空 ,困之於 五指山 下。

相关分词: 龙光 王佛